散文 | 林雪淇:莲藕排骨汤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6 09:48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点击“蓝字”
我们
说在前面
中国人大抵都是爱吃的,且吃得五花八门,吃得巅峰造极,吃得让“阎王爷”都瑟瑟发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有想不到的食材,没有做不出的美食。
这种爱吃的基因,在我们整个国家、各地域展现得淋漓尽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经验,作为中国文化积淀中的精神沉积物被传承下来了。这是一种社会性和文化性的遗传,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妈妈的味道”,离家许久,回到家品尝到妈妈做的自己最爱吃的菜,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感官都被唤醒,味蕾和记忆互相碰撞,唇齿间留下的芬芳在脑海中得以酝酿,以至于感动得“痛哭流涕”,大喊一声:“妈,我今天要干掉三碗饭!”那么,其实这种“妈妈的味道”就是一种代际传递,至于为何不讲“爸爸的味道”,因为在父系社会,父母双方分工角色的不同,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是要出去赚取生活资料的,他们以“更多的忙于工作”而出现在大众视野,所以这就导致在中国家庭里“父亲角色的缺失”是普遍现象(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在帝制时代待得太久了,无可否认,父亲这一角色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确实很大,但这并不成为其在家庭事务性工作方面颐指气使的理由)。
所以我们讲,这个社会应该要给母亲竖起一面伟大的旗帜,她们对整个社会有着巨大贡献。在小家庭里而言,母亲的经济贡献或许不是最大的,但对孩子(中国传统观念,孩子是一切)的奉献的确比父亲要多得多,从怀上小baby开始,就是每天不断在用血和肉供给小生命,所以孩子和母亲的联系是天然的,这不像“父亲”,他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得靠后天的培养,当然,这种生理上的天然联系,父亲是无法理解的。
扯远了,哈哈,那么再回到之前的吃。实际上很多文人都是爱吃的,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关于“吃”的财富。比方汪曾祺的《人间知味》, 梁实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周作人的散文里面也谈了大量的吃的……当然,今天在我们自己的园地,初二林雪淇同学也给我们带来了吃食,她作为一个道道地地的广东人,究竟是何种美食令她久久难以忘怀呢?
莲藕排骨汤
林雪淇
一说起喝汤,我们大部分人会下意识想到广东,这里不仅有“靓女”、“靓仔”,而且还有靓汤。
广东人噬汤的性子,在国内外是出了名的。甚至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有句俗话“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在广东人眼里,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都能入汤。有一则笑话为证,说是一个外星人落到地球上,北京人说:可以用来研究;上海人说:不如办展览赚钱;广东人则兴奋得两眼发光:拿来煲汤!笑话归笑话,不过广东人爱喝汤,这确实不假。
作为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我们一家是汤的忠实粉丝。莲藕排骨汤就是我们极喜爱的一种。
说出来您可能还不信,莲藕排骨汤不是粤菜,而是一道经典的鄂菜。作为湖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莲藕排骨汤原料虽然简单,但营养价值很高。可清热消痰、补血养颜,贫血、心慌失眠者皆可食用。另外还具有改善肠胃、止血调理的功效,可谓是汤中美品。
好
喝
营
养
莲藕成熟的季节,正是瓜果飘香的秋天。那年广东遭遇了罕见的寒流,虽是秋天,实已到穿棉衣棉袄的地步。许是人的天性使然,天冷下来,我便开始馋汤。赶巧某日念书,读到程巢父先生的《藕》,谈及莲藕排骨汤时,所用辞藻,令我怦然心动。便与母亲商议了,要做莲藕排骨汤喝。
买回食材,我便迫不及待地钻进厨房。新鲜的莲藕皮未发黑,正是最爽脆的时候,刀锋过处,唯有划开的一声轻响。削过藕皮,里边包裹着的淡粉色藕节长如手臂,触感如婴儿柔嫩的脸颊。我将其细细切成厚片,过水洗净,装盘放在一边。母亲处理完猪排骨,便将水注入煲中。我们静静等待着水沸,如同等候一道神圣的召唤。终于,伴随着“咕咚咕咚”的水泡声,煲中的水开始跳舞。我们有条不紊地倒进食材和调料,盖上煲盖,转为小火,便轻轻掩上了门。
将近两个小时的熬煮,使莲藕与猪排骨的香味充分混合。隔得老远,便被那股清香吸引。熄灭微火,掀开煲盖,汤色入目,这是我永生难忘的颜色,如同牛奶般,没有掺一丝杂质。盛出一碗轻吹,如同风过湖面,涟漪顿起,汤水表面绽放开一朵一朵的莲花。取一勺放入口中,略带咸味的汤汁如同上好的锦缎,滑入冰凉的腹中,霎时宛若在胸腔里燃起一堆烈火,暖意如雪浪般向四肢涌去。
我已不记得那年广东具体有多冷,只记得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在欢声笑语中品着热乎的汤,而这种浓浓的温情也随着汤的香气肆意地弥漫。
如今回头细想,那日所做之汤,大约不是正宗。但那年那日那味,确滋味悠长,令人念念不忘。
林雪淇
00后,众多游戏的黑洞玩家,爱好唱歌旅行,探索新知。
-END-
长按识别ErWeiMa,有缘再叙
觉得好看,就送我小花花
写留言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