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欣赏:《用劳动书写新时代》

发布于 2021-11-04 15:56 ,所属分类: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

——乌申斯基


②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马卡连科


③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习近平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你对课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单元的学习,写一篇文章谈谈在新时代背景下你对劳动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布局未来教育科技研究院精选试题。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是三位伟人关于劳动的名言,三则名言分别阐述劳动在三个层面的作用和价值:①人类存在层面,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②人类生活层面,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③人类精神层面,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三则材料以名人名言正面引导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感悟,作文议论的起点正在于此。


2.典型任务的限制。“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上述材料的核心词是“劳动”。考生要写一篇文章谈谈“在新时代背景下”自己对劳动的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个限制,考生要立足当下,赋予劳动以时代内涵。“结合你对课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单元的学习”,要求考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从更广更深的范围去理解劳动,认识劳动的重大意义。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题价值导向明确。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结合课本相关单元学习,加深拓展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让考生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意义,增强劳动意识、热爱劳动,进一步健全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期在青少年乃至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良好风气。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只要结合材料谈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劳动的理解都可以。可以针对材料谈劳动对于生存、生活,物质、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也可以谈劳动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形式与内涵的变化;可以谈劳动对个人、社会、人类世界的作用,也可以谈劳动对躯体,气质、灵魂的影响……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扣住“新时代”“劳动”这两个关键词,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和思考。比如,由生存、生活联想到新时代劳动对于社会生产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联想到古今中外相关的名言警句;由“幸福”联想到社会上的幸福者,思考其幸福和劳动的关系,思考对中学生而言劳动的具体内容;由劳动想到懒惰,联想到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和错误态度,思考许多人不爱劳动的原因,激浊扬清,认识思考个人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学校弘扬劳动精神、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风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课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单元的学习,这一限制也是开放,这等于给了考生写作素材。


3.文体开放。结合课文单元学习和新时代背景谈对劳动的理解,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或就某一个角度纵深挖掘,写成一篇议论文;也可讲述自己耳闻目睹的新时代故事,来表现对劳动的理解,写记叙文或小说;还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结合,通过歌颂赞美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精神来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写成一篇散文。


解题

本题为名言类材料作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时代劳动的认识和理解,意在立德树人,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激励学生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材料话题脱胎于2019年全国高考卷Ⅰ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材料作文题,又能结合高一教材和高一学生的特点有所创新,同时降低了审题和写作难度,非常贴近高一语文教学实际,又紧扣时代脉搏。从语料选择看,“谈谈对劳动的理解”,审题难度较小,但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限制语。因此,抛开时代背景泛谈对劳动的认识和意义,泛谈劳动者和劳动精神,都是偏离题意的。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到互联网、大数据、无人驾驶、机器人、高铁等等这些新时代特征,正确理解劳动,灵活理解劳动,创造性地理解劳动。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对课本“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单元的学习来写作,体现了新教材作文教学与教材的紧密结合,这是高于老教材的地方。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用劳动书写新时代。

2.爱劳动就是爱自己。

3.将劳动进行到底。

4.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5.劳动不止于心动。

6.劳动让明天的你更美。

……


偏题立意:

1.幸福的源泉。(对材料理解有偏差,有转换话题之嫌。)

2.劳动之美。(无视情境,忽略时代背景,落入话题作文窠臼。)

……


下水文

用劳动书写新时代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源于劳动创造,我们才有了五千多年延绵不断、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


“忆往昔劳动岁月稠”。从“铁人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从“移动支付”到“共享单车”再到“中国制造2025”,正是每一位劳动者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的牺牲与奉献,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中国。


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浪头上,更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型的新时代,能否将“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智造”,能否在世界科技领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归根结底需要更强大的人才建设队伍。这样的时代,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踏上新征程,精神底色永不变。


任何时候,埋头奋进、踏实苦干都是劳动者的主旋律。翻开劳模的先进事迹,脚踏实地的奋斗贯穿始终。有“如果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的“航天老总”黄纬禄;有“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泥腿子专家”袁隆平;还有“像螺丝钉一样扎下去,就能创造不凡”的“拼命三郎”丁于。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知识是从辛勤劳动中得来旳,任何成就都是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精神底色不变的前提下,中国要向更高质量发展,让劳动素质必须与时俱进。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尽管当下我们能够在基建、水电、航天等方面开展许多超级工程,但是很多特殊材料还是依赖进口,甚至消费者们买个马桶盖、电饭煲都要出国团购。近来,我国“缺芯少魂”的问题,更是让广大劳动者们如鲠在喉。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勤劳革命插上智慧的翅膀迫在眉睫。只有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大力弘扬一丝不苟、执着专注、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打造中国发展新格局。


当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对于时代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很多更有创造性的工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网络主播、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子竞技员等。劳动者的内涵在不断被拓宽,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都能书写出不平凡的时代最强音。


李大钊先生曾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莫好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盛世,品尝着劳动者们一点一滴创造而来的甜蜜果实,更应该把幸福与价值建立在劳动之上,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时代巨浪,助祖国扬帆起航!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