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拂晓哨位(ID:fxsw2021)
来源||王世华供稿
坦克之情
文/王世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我辞别教师岗位,入伍来到装备T-34/85坦克的陆军21军直属坦克团,从此开始了从军生涯。为了纪念当年初为坦克兵经历,四十年后我作小诗一首: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选送到兰州军区坦克训练团学习坦克射击。入学后,方知同时学习训练的装备,还有59式和62式两型新装备坦克,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学习的装备老旧,低人一等。但当得知二战、我国东北抗日战场和抗美援朝战争中,T-34/85坦克功勋卓著,而且我们当年装备的T-34/85坦克是苏联援助的,便渐渐的与其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我们学习坦克的第一课,教员是从:什么是矛?什么是盾?什么是枪?什么是炮?的自问自答开始的。之后,教员自豪地讲述:自从有了坦克,矛与盾真正结合的一体化武器就诞生了,T-34坦克是当年矛与盾结合最完美的武器。学员们第一次明白了枪与炮的区别:火器发射管口径20mm以下为枪,20mm以上为炮,坦克上枪、炮齐全。教员还风趣地讲解,信号枪虽然口径20mm以上,但没有杀伤力,不是炮,而属于通信指挥工具。为了增强学员们学练积极性,教员介绍了T-34坦克的神秘研发过程和光辉战史。T-34坦克(俄文T-34 ТАНК,英文:T-34 Medium Tan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米哈伊尔·伊里奇·科什金领导设计的中型坦克。坦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地影响。我常常在思考,研制坦克的科学家,可能也是哲学家,懂得对立统一这一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并且应用到科学研究之中。这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不无启发,大有裨益。该坦克战斗全重32吨,发动机功率500马力,其中有一型安装一门85毫米坦克炮和并列、航向、高射机枪,是一型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优良的坦克。教员引人入胜的故事,把我们引向了二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战场,似乎莫斯科郊外的坦克大战呈现眼前。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已装备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德国IV型坦克的数量。在莫斯科会战前夕,苏军已有1853辆T-34坦克装备部队。当时苏联六个机械化军装备该型坦克,在与德军的坦克大战中,战功显著。在我国东北的抗日战场上,苏联红军就是驾驶该型坦克,与我军并肩战斗,威震倭冦,战功卓越。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已少批量装备了苏军援助的T-34/85坦克,火力、机动力、震慑力三力优势突显。可以这么说,T-34坦克为人类战胜邪恶,制止战争,大显神威,战功赫赫。T-34坦克的光辉历程,使我心中顿生敬意,学习训练掌握的兴趣渐浓。一辆坦克有五大部分二万四千多个零部件组成。当年,还没有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为了便于记忆,教员归纳总结了一系列顺口溜,有些时隔几十年,我仍记忆犹存。例如教员把战斗室五路保险丝的功用总结为:一备,二台通,三到装塔标高风,四射,五瞄炮长座圈灯。几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把备用、电台、车内通话器、装填手电路、炮塔电传动、标高灯、电风扇、瞄准镜、火炮和并列机枪电击发、炮塔座圈灯的电路保险丝概括的完整无遗,一旦发生电路故障,排除时,首先就会检查各电路保险丝是否完好,由简至难,迅速予以排除。
坦克兵的训练有其自身规律,先理论讲述,后实践操作。为了节省摩托小时和枪、炮弹,直至现在还遵循先车下练习,后上车练习的规律和教学法。射手训练的程序也与轻武器不同,先用小口径枪体验射击,再枪代炮射击,之后方实施称之为"战斗射击"的火炮实弹射击,并分级考取等级手。要成为一名合格坦克兵,必须经受住全天侯的适应性训练。坦克内与外界的气温相差5度左右,乘员在冬、夏要过极端的冷、热关。大西北天气最冷时,赤手接触坦克外装甲,不小心就会粘掉一层皮,夏天天气最热时,赤手接触外装甲就会烫起水泡。参加过二战的坦克密封不好,且坦克只能在野外训练,训练结束后,乘员全身泥土,只有转动的眼珠是本色的。坦克兵与油打交道,作训服上的油泥用小刀一刮,一卷一卷地往下掉,只有用汽油才能洗掉。但战士们不惧困难,不畏艰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攻关训练。为期近一年的学习培训,我考取了三级射手等级。战斗射击结束后,和其他考上等级的乘员一起,胸前佩戴上光荣花,在坦克前拍照留念,喜悦之情,溢于挂满尘埃的脸庞,至今忆及犹新。毕业后,乘员肩负着坦克兵的光荣使命,唱着"祁连雪,大漠风,戈壁滩扎下训练营,我们是光荣的坦克兵,履带伸展着峥嵘历程……"自编的坦克兵之歌,奔赴作战师、团服役,开始了新的学习训练生活。在几十年的戎旅生涯中,每隔一个时期,我军就有新一代自主研发的主战坦克装备部队,我又在坦克学院、装甲兵指挥学院学习新型坦克技术、指挥。目前,部队装备的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这些老坦克兵自豪无比!回忆我的漫漫坦克兵之旅,是由当年学习训练T-34坦克开始的。之后,我与T-34坦克之情,也随T-34坦克一起珍藏在军史馆中!但每每忆起,历久弥新,难以忘怀,谨用一首拙诗表达怀念之感:
▲王世华,陕西靖边人。大校军衔。1978年入伍,历任坦克46团战士、排长、指导员,坦克12师政治部干事、科长,21集团军政治部保卫处处长,12师炮团政委,55旅政委,海东军分区政委等职,曾兼职地方市党委常委。业余时间学习散文、诗歌创作,岀版巜探索与实践——王世华论文集》、巜铁马吟长——王世华诗歌散文集》著作二部。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三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各一次。青海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军校硕士研究生部队导师。西安科技大学校外辅导员。
延伸阅读↓↓↓
从21集团军转隶出去第3天就奔赴“战场”——一名旅政委的抗震救灾亲历
【拂晓文艺】王世华:读王志宏将军散文集《岁月拾珍》
21军战友集结中↓↓↓
(下设各部队战友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