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619写作考研真题

发布于 2021-11-23 18:26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获取更多考研真题请在后台回复:考研

中南民族大学619写作考研真题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四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A卷





适用专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考试科

619 写作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 道大题(共计 2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小作文(共 50 分,每小题50分)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昏庸,拒不采纳子昂制敌良策,屡误战机。一日,子昂登幽州台,发今古之思,作《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请你化身初唐时期的陈子昂,依托此诗,自拟文题,演绎成一篇散文或小说,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大作文(共 100 分,每小题 100 分)

鼻子 (芥川龙之介著 鲁迅译)


一说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是没一个不知道的。长有五六寸,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的下面去。形状是从顶到底,一样的粗细。简捷说,便是一条细长的香肠似的东西,在脸中央拖着罢了。

五十多岁的内供是从还做沙弥的往昔以来,一直到升了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心底里始终苦着这鼻子。这也不单因为自己是应该一心渴仰着将来的净土的和尚,于鼻子的烦恼,不很相宜;其实倒在不愿意有人知道他介意于鼻子的事。内供在平时的谈话里,也最怕说出鼻子这一句话来。

内供之所以烦腻那鼻子的理由,大概有二:——其一,因为鼻子之长,在实际上很不便。第一是吃饭时候,独自不能吃。倘若独自吃时,鼻子便达到碗里的饭上面去了。于是内供叫一个弟子坐在正对面,当吃饭时,使他用一条广一寸长二尺的木板,掀起鼻子来。但是这样的吃饭法,在能掀的弟子和所掀的内供,都不是容易的事。有一回,替代这弟子的中童子打了一个喷嚏,因而手一抖,那鼻子便落到粥里去了的故事,那时是连京都都传遍的。——然而这事,却还不是内供之所以以鼻子为苦的重大的理由。内供之所以为苦者,其实却在乎因这鼻子而伤了自尊心这一点。

池尾的百姓们,替有着这样鼻子的内供设想,说内供幸而是出家人;因为都以为这样的鼻子,是没有女人肯嫁的,其中甚而至于还有这样的批评,说是正因为这样的鼻子,所以才来做和尚。然而内供自己,却并不觉得做了和尚,便减了几分鼻子的烦恼去。内供的自尊心,较之为娶妻这类结果的事实所左右的东西,微妙得多多了,因此内供在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要将这自尊心的毁损恢复过来。

第一,内供所苦心经营的,是想将这长鼻子使人看得比实际较短的方法。每当没有人的时候,对了镜,用各种的角度照着脸,热心的揣摩。不知怎么一来,觉得单变换了脸的位置,是没有把握的了,于是常常用手托了颊,或者用指押了颐,坚忍不拔的看镜。但看见鼻子较短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的事,是从来没有的。内供际此,便将镜收在箱子里,叹一口气,勉勉强强的又向那先前的经几上唪《观世音经》去。

而且内供又始终留心着别人的鼻子。池尾的寺本来是常有僧供和讲论的伽蓝。寺里面,僧坊建到没有空隙,浴室里是寺僧每日烧着水的,所以在此出入的僧俗之类也很多。内供便坚忍的物色着这类人们的脸,因为想发见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鼻子,来安安自己的心。所以乌的绢衣,白的单衫,都不进内供的眼里去;而况橙黄的帽子,坏色的僧衣,更是生平见惯,虽有若无了。内供不看人,只看鼻子——然而竹节鼻虽然还有,却寻不出内供一样的鼻子来。愈是寻不出,内供的心便渐渐的愈加不快了。内供和人说话时候,无意中扯下那拖下的鼻端来一看,立刻不称年纪的脸红起来,便正是为这不快所动的缘故。

到最后,内供竟想在内典外典里寻出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鼻子的人物,来宽解几分自己的心。然而无论什么经典上,都不说目犍连和舍利弗的鼻子是长的。龙树和马鸣,自然也只是鼻子平常的菩萨。内供听人讲些震旦的事情,带出了蜀汉的刘玄德的长耳来,便想道,假使是鼻子,真不知使我多少胆壮哩。

内供一面既然消极的用了这样的苦心,别一面也积极的试用些缩短鼻子的方法,在这里是无须乎特地声明的了。内供在这一方面几乎做尽了可能的事,也喝过老鸦脚爪煎出的汤,鼻子上也擦过老鼠的溺。然而无论怎么办,鼻子不依然五六寸长的拖在嘴上么?

但是有一年的秋天,内供的因事上京的弟子,从一个知己的医士那里,得了缩短那长鼻子的方法来了。这医士,是从震旦渡来的人,那时供养在长乐寺的。

内供仍然照例,装着对于鼻子毫不介意似的模样,偏不说便来试用这方法;一面微微露出口风,说每吃一回饭,都要劳弟子费手,实在是于心不安的事。至于心里,自然是专等那弟子和尚来说服自己,使他试用这方法的。弟子和尚也未必不明白内供的这策略,但内供用这策略的苦衷,却似乎动了那弟子和尚的同情,驾反感而上之了。那弟子和尚果然适如所期,极口的来劝试用这方法;内供自己也适如所期,终于依了那弟子和尚的热心的劝告了。

所谓方法者,只是用热汤浸了鼻子,然后使人用脚来踏这鼻子,非常简单的。

汤是寺的浴室里每日都烧着,于是这弟子和尚立刻用一个提桶,从浴室里汲了连手指都伸不下去的热水来。但若直接的浸,蒸汽吹着脸,怕要烫坏的。于是又在一个板盘上开一个窟窿,当作桶盖,鼻子便从这窟窿中浸到水里去。单是鼻子浸着热汤,是不觉得烫的,过了片时,弟子和尚说:

“浸够了罢……”

内供苦笑了,因为以为单听这话,是谁也想不到说着鼻子的。鼻子被汤蒸热了,蚤咬似的发痒。

内供一从板盘窟窿里抽出鼻子来,弟子和尚便将这热气蒸腾的鼻子,两脚用力的踏。内供躺着,鼻子伸在地板上,看那弟子和尚的两脚一上一下的动。弟子常常显出过意不去的脸相,俯视着内供的秃头,问道:

“痛罢?因为医士说要用力踏。……但是,痛罢?”

内供摇头,想表明不痛的意思。然而鼻子是被踏着的,又不能如意的摇。这是抬了眼,看着弟子脚上的皲裂,一面生气似的说:

“说不痛。……”

其实是鼻子正痒,踏了不特不痛,反而舒服的。

踏了片时之后,鼻子上现出小米粒一般的东西来了。简括说,便是像一匹整烤的拔光了毛的小鸡。弟子和尚一瞥见,立时停了脚,自言自语似的说:

“说是用镊子拔了这个哩。”

内供不平似的鼓起了两颊,默默的任凭弟子和尚办。这自然并非不知道弟子和尚的好意,但虽然知道,因为将自己的鼻子当作一件货色似的办理,也免不得不高兴了。内供装了一副受着不相信的医生的手术时候的病人一般的脸,勉勉强强的看弟子和尚从鼻子的毛孔里,用镊子钳出脂肪来。那脂肪的形状像是鸟毛的根,拔去的有四分长短。

这一完,弟子和尚才吐一口气,说道:

“再浸一回,就好了。”

内供仍然皱着眉,装着不平似的脸,依了弟子的话。

待到取出第二回浸过的鼻子来看,诚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缩短了。这已经和平常的竹节鼻相差不远了,内供摸着缩短的鼻子,对着弟子拿过来的镜子,羞涩的怯怯的望着看。


那鼻子,——那一直拖到下面的鼻子,现在已经诳话似的萎缩了,只在上唇上面,没志气的保着一点残喘。各处还有通红的地方,大约只是踏过的痕迹罢了。这样,再没有人见笑,是一定的了。——镜中的内供的脸,看着镜外的内供的脸,满足然的眨几眨眼睛。

然而这一日,还有怕这鼻子仍要伸长起来的不安。所以内供无论唪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只要有闲空,便伸手轻轻的摸那鼻端去。鼻子是规规矩矩的存在上唇上边,并没有伸下来的气色,睡过一夜之后,第二日早晨一开眼,内供便首先去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也依然是短的。内供于是乎也如从前的费了几多年,积起抄写《法华经》的功行来的时候一般,觉得神清气爽了。

但是过了三日,内供发见了意外的事实了,这就是,偶然因事来访池尾的寺的侍者,却显出比先前更加发笑的脸相,也不很说话,只是灼灼的看着内供的鼻子。而且不止此,先前将内供的鼻子落在粥里的中童子那些人,若在讲堂外遇见内供时,便向下忍着笑,但似乎终于熬不住了,又突然大笑起来。还有进来承教的下法师们,面对面时,虽然恭敬的听着,但内供一向后看,便屑屑的暗笑,也不止一两回了。

内供当初,下了一个解释,是以为只因自己脸改了样。但单是这解释,又似乎总不能十分的说明。——不消说,中童子和下法师的发笑的原因,大概总在此。然而和鼻子还长的往昔,那笑样总有些不同。倘说见惯的长鼻倒不如不见惜的短鼻更可笑,这固然便是如此罢了。然而又似乎还有什么缘故。

“先前倒还没有这样的只是笑,……”

内供停了唪着的经文,侧着秃头,时常轻轻的这样说。可爱的内供当这时候,一定惘然的眺着挂在旁边的普贤像,记起鼻子还长的三五日以前的事来。“今如零落者,却忆荣华时,”便没精打采了。——对于这问题,给以解释之明,在内供可惜还没有。

——人类的心里有着互相矛盾的两样的感情。他人的不幸,自然是没有不表同情的。但一到那人设些什么法子脱了这不幸,于是这边便不知怎的觉得不满足起来。夸大一点说,便可以说是其甚者且有愿意再看见那人陷在同样的不幸中的意思。于是在不知不觉间,虽然是消极的,却对于那人抱了敌意。——内供虽然不明白这理由,而总觉得有些不快者,便因为在池尾的僧俗的态度上,感到了这些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的缘故。

于是乎内供的脾气逐渐坏起来了。无论对什么人,第二句便是叱责。到后来,连医治鼻子的弟子和尚,也背地里说“内供是要受法悭贪之罪的”了。更使内供生气的,照例是那恶作剧的中童子,有一天,狗声沸泛的嗥,内供随便出去看,只见中童子挥着二尺来长的木板,追着一匹长毛的瘦狗,在那里跑。而且又并非单是追着跑,却一面嚷道“不给打鼻子,喂,不给打鼻子,”而追着跑的。内供从中童子的手里抢过木板来,使劲的打他的脸。这木板是先前掀鼻子用的。

内供倒后悔弄短鼻子为多事了。

这是或一夜的事。太阳一落,大约是忽而起风了,塔上的风铎的声音,扰人的响。而且很冷了,在老年的内供,便是想睡,也只是睡不去。展转的躺在床上时,突然觉得鼻子发痒了。用手去摸,仿佛有点肿,而且这地方,又仿佛发了热似的。

“硬将他缩短了的,也许出了毛病了。”

内供用了在佛前供养香花一般的恭敬的手势,按着鼻子,一面低低的这样说。

第二日的早晨,内供照例的绝早的睁开眼睛看,只见寺里的银杏和七叶树都在夜间落了叶,院子里是铺了黄金似的通明。大约塔顶上积了霜了,还在朝日的微光中,九轮已经眩眼的发亮。禅智内供站在开了护屏的檐廊下,梁深的吸一口气。

几乎要忘却了的一种感觉,又回到内供这里,便在这时间。

内供慌忙伸手去按鼻子。触着手的,不是昨夜的短鼻子了;是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唇的下面的,五六寸之谱的先前的长鼻子。内供知道这鼻子在一夜之间又复照旧的长起来了,而这时候,和鼻子缩短时候一样的神清气爽的心情,也觉得不知怎么的重复回来了。

“既这样,一定再没有人笑了。”

使长鼻子荡在破晓的秋风中,内供自己的心里说。

选自《现代日本小说集》(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初版,二十三年七月再版)



请仔细阅读《鼻子》,探究小说文本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征,撰写一篇文学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中南民族大学

二○一五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A卷





适用专

中国语言文学

考试科

写作 科目代码:619

是否需要考生

携带计算器:

准考证号码


姓 名:


考试时间:

3小时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 道大题(共计 2 个小题),满分 150 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答题卷上不能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标记信息或记号,一经发现该考试科目以违纪处理,零分计算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一、小作文(共50分,每小题50分)

材料一:《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葭:芦苇。(2)晞:干。(3)湄:岸边。(4)跻:登高。(5)涘:水边。(6)右;弯曲,迂回。(7)坻、沚:水中的小沙洲。


材料二:《茵梦湖》(片段)

几天以后,将近傍晚的时刻,全家像通常这时候一样聚坐在花园客厅里。两边的门敞开着,太阳已经隐在湖对岸的树丛后边。

大家请莱因哈特读几首民歌给他们听,那是一个住在农村的朋友寄来的,他中午刚收到。他回到自己的屋子,拿了卷纸马上又回到客厅,这是些写得非常整洁的散页纸。

大家围着桌子坐了下来,伊利莎白坐在莱因哈特的旁边。

“我们随便拿几首念吧,”莱因哈特说,“我自己还没有看过呢。”

伊利莎白打开稿件。“这里还有乐谱呢,”她说,“莱因哈特,你应该把它唱出来。”

他先读了几首梯罗尔人的小曲,在念的过程中,不时用半低的声音哼几首快乐的曲调。

于是在这小小的团体里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欢愉。“是谁作了这些美丽的歌呢?”伊利莎白问道。

“嗳,”埃利希说道,“听这些东西可以猜得出来,无非是些裁缝匠、理发师和这一类轻浮的浪子而已。”

莱因哈特说道:“它们不是作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它们从云端掉了下来,像游丝一样在地面上飘来飘去,这里,那里,同一个时候,就有成千的地方在唱着它们。从这些歌里可以找得到我们自己的经历和痛苦;就仿佛是我们大家都帮着一起写出来的。”

他拿起了另一页:“我站在高山上。”

“我知道这个!”伊利莎白叫了起来。“你唱出来吧,莱因哈特,我帮你一起唱。”于是他们唱起了那个典调,它是这样地神秘,简直难以使人相信,这是从人的脑子里想出来的;伊利莎白用带点模糊的女低音伴着男高音。

这期间伊利莎白的母亲坐在那里忙她的针线活。埃利希交叉着双手,凝神地倾听着。唱完这一曲,莱因哈特默默地把这一篇放在一边。——从湖对岸,穿过黄昏的寂静传来了家畜的铃声;他们不由自主地倾听起来;正在这时他们听到一个清脆的童声唱道:


我站在高山上

望向深深的山谷..


莱因哈特微笑着说:“你们听到了没有?这些歌曲就这样一个传一个。”

“这曲子在这一带常有人唱的。”伊利莎白说道。

“说得对,”埃利希说道,“这是牧童卡斯派尔;他正赶牛回去呢?”

他们又听了一会,直到铃声消失在农事室的后边。“这些都是古老的曲调,”莱因哈特说道:“它们沉睡在森林的深处;上帝知道,究竟....是谁把它们挖掘出来的。”

莱因哈特又抽出了另外一篇。

天色已经愈来愈暗;一片红色的晚霞象泡沫那样笼罩着湖对岸的树林。莱因哈特展开了纸页,伊利莎白用手拿住了纸的一端,一起看了起来。于是莱因哈特读道:


我的母亲作了主

要我另嫁他人;我心里的意中人

她要我把他忘记;

我是多么不愿意。

我埋怨我母亲

她没有做好事,

从前的尊荣

如今成了罪孽。

我该怎么办!

我的骄傲和欢乐

只换得了我的痛苦。

啊,但愿这一切没有发生,

啊,但愿我能走遍荒野,

到处去行乞!


莱因哈特朗读的时候,觉得纸页在微微颤动;他一念完,伊利莎白就把椅子轻轻往后推开,默默地走到花园里去了。她母亲的眼光追随着她。埃利希想跟出去;可是她母亲说道:

“伊利莎白出去有点事。”于是他就留了下来。

外面,愈来愈浓的夜色笼罩在花园里,湖面上。飞蛾嗡嗡地成群飞过开着的门。从门外飘进一阵一阵浓重的花草树木芳香;从水中传来了青蛙的鸣叫声,窗下有只夜莺在歌唱,花园的深处另有一只附和着;月亮升上了树梢。莱因哈特对那个方向望了一会,那是伊利莎白秀美的身影在枝叶繁茂的小径中消失的地方;后来他把那些稿纸卷起来,向在座的人告了罪,就穿过屋子走向湖岸。

树木默默地耸立在那里,把它们暗黑的身影远远地投向湖面,湖心浴在沉闷的月色的雾气中。有时从树丛中传来轻柔的沙沙的颤动声;可是这不是风,那只是夏夜发出的声息。

莱因哈特一直沿着湖岸走去。他发现在离岸不远的地方有一朵白色的睡莲。他忽然产生了要到近处去看看它的欲望;于是他脱掉衣服,下到了水里。水是浅的,锐利的水草和石子刺痛他的脚,他总是找不到能让他游水的合适地点。直到后来,他才忽然一下踩到了深水处,水开始在他头上旋转,过了一会他才又浮到水面上。现在他划动手脚绕着圈游了起来,直到他认清了刚才入水的地方。过了一会他又看到了那朵莲花;它孤单单地在那些闪亮的大叶子中间。——他慢慢地游过去,时而把手臂举出水面,那时往下掉落的水滴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可是,他和莲花之间的距离仿佛一点没有改变;只是在他往后回顾时,看见他身后湖岸上的夜雾愈来愈浓郁。可是他并不因此放弃前行,相反他提起了精神继续朝着这个方向游去。最后他终于来到了这朵莲花的附近,他甚至可以在月光的照耀下清楚地辨认出那些银色的花瓣;可是就在同时他却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网里;那些从湖底浮上来的潮湿的草茎,把他赤裸的四肢缠绕住了。这片不可知的湖水是这样黑沉沉地围住了他,在他身后,他听到了一个条鱼的跳跃声;在这生疏的水中他突然感到了莫明的恐惧,于是他使劲挣脱了水草网,一口气急急地游回到了岸上。当他从岸上再回头看时,只见那朵睡莲还像先前那样遥远地,孤寂地浮在那黑沉沉的湖心上。——他穿好衣服,慢慢地走回家去。当他从花园走进客厅时,发现埃利希和伊利莎白的母亲正在为一次业务上的短途旅行作准备,第二天就要启程。

“这么深夜你去什么地方了?”那位母亲向他大声问道。

“我吗?”他回答说;“我想去拜访那朵睡莲;可是没有能做到。”

“真叫人不可理解!”埃利希说道。“这朵睡莲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跟它从前是认识的,”莱因哈特说道;“不过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茵梦湖》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施托姆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作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特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一直独身的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

请立足于上述两则材料,自主选取一个角度,撰写一篇文学评论。要求:1.立意深刻,观点鲜明;2.论说充分,言之成理;3.不少于400字。


二、大作文(共100分,每小题100分)

材料:《边城》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依山傍水的边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他的外孙女翠翠,他们相依为命,过着勤劳而安闲的生活。镇上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同时都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捎话给老船公提亲,而翠翠所爱的是他弟弟傩送。船总有意让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够和有一座崭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兄弟两人决定以“歌”对决,谁的歌声能够打动翠翠谁就能迎娶翠翠。弟弟傩送少年英俊,歌艺出众,哥哥天保黯然销魂,乘船离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悲剧的发生让心情沉痛的船总顺顺不再顾怜翠翠,而弟弟傩送也一时无法承受哥哥之死。他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于是赌气之下离乡远去。一心想要安排好翠翠婚事的老船公忍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内心愁苦。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河边的白塔崩毁,老船夫也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业,继续撑船摆渡客人,她怀着对老人的哀悼和对傩送的挂念,等着傩送的归来。


沈从文给这篇小说安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远在他乡的傩送到底何时归来,翠翠的命运将向着何种方向发展?请你从这个结尾出发,围绕翠翠的爱情及其命运问题,续写一篇小说。要求:想象合理;文从字顺;不少于800字。


温馨提示:获取完整版资料,请在后台回复:考研

免责申明:资料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长按并识别下方ErWeiMagongzhong号,每天免费获取考研真题资料哦!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