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总目录

发布于 2021-11-23 18:28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2021年总目录





学习习近平关于文艺的系列论述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优秀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之一/鲁太光(1)


文艺在高扬人民性中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文艺视角解读/范玉刚(6)



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经典作品研究


魏巍的政论性文艺通讯述略
——纪念魏巍百年诞辰暨《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70周年/曾镇南(1)

国家逻辑与农民经验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一种读法/雷 鸣 (1)

“大刀精神”的史诗性与民族化表达
——郭澄清《大刀记》解析/王志华 (1)



文学史研究


1990年代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反思与价值重估/李耀鹏(1)

“声辞”的张显
——延安新秧歌是怎样“唱”起来的/刘欣玥(1)

轻文化语境下的微文学生产:表征、机制和指向/赵 勇(1)

批评新路径与文学新场域
——以现当代文学硕士论文为基点/李徽昭(1)

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中被遮蔽的人物形象
——从“娼妓”与“娼妓制度”的辨正谈起/张惠苑(1)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琐谈/周新民(1)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困境与柳青的启示/李 琦(1)

《诗探索》与“朦胧诗”/霍俊明(2)

追溯新文学源头
——中国新文学潮流中的山西文学/段崇轩(2)

汪曾祺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创作计划
——以其书信为中心/俞思超 毕文君(2)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1956年/向贵云(2)

王蒙小说《青春万岁》版本研究/张睿颖(2)

再谈抢救当代文学史料/程光炜(3)

文学自纠的力度与限度:“一体化”语境中的“大连会议”/斯炎伟(3)

“十七年”文学批评界对主流作品“瑕疵”的批评/陈 宁(3)

《红旗》与当代文艺生产中的群众作者、集体创作/毕文君 韩 锋(3)

审美主义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颜水生(3)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战争叙事/石兴泽 石小寒(3)

杨朔文学史形象考辨/吴周文(4)

“一体化”裂隙与香港文学“入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内地文学关系考古/闫海田(4)

再造浩然的文学实验
——晚年浩然与“文艺绿化工程”/邵 部(4)

从“下乡”到“进城”:“知青文学”与“打工文学”比较谈/沈建阳(4)

“非虚构写作”概念之辨及相关问题/陈剑晖(5)

现代文学丛书出版及其新时期“重构”/徐 勇(5)

批评体制的构建诉求与文艺新规范
——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前后的“文艺批评”言说/张自春(5)

文艺通讯员:作家培养的“预备队”/孙向阳(5)

一段“继往”与“开来”的历史
——1980年代“鲁迅传”写作论析/张立群(5)

秦兆阳在1956 /洪子诚 (6)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吴 俊(6)

作为“思想锻炼”的《野草》与鲁迅研究
——从刘雪苇《论〈野草〉》说起/张洁宇(6)

经验、情理与真实
——再论古元延安木刻的风格“转变”/路 杨(6)

新世纪文学与延安文艺传统/张 欣(6)



文学现象研究


论新世纪小说的轻逸化审美追求/洪治纲(4)


互联网世代的文学生活

——以弹幕版四大名著的接受为个案/李 静(4)


后现代、轻型文化与二次元美学意识/南 帆(5)


近20年中国女性文学的本土化倾向考察

——以小说为中心/王 宇(5)



重温经典


路遥创作《人生》的材料来源/赖 宁 张 均(5)


陆地创作的心灵史

——有关《美丽的南方》写作的几个问题/李北京(5)



诗歌研究


具象之上的玄思

——读黄梵的诗/叶 橹(4)


超视角的历史反思与正义审判

——叙事长诗《魔鬼的盛宴》解读/吕周聚(4)



作家作品研究


成长的烦恼与性别的困惑
——徐小斌中短篇小说中13岁少女的认同危机/张志忠 (1)

日常生活的修辞与城乡书写的重构
——关于须一瓜的《五月与阿德》/徐 勇(1)

《野葫芦引》的修辞分析/何 英(1)

“文学南方”、现实主义与寓言叙事
——陈崇正小说论/林培源(1)

古典传统学人风范
——论晓风“大学三部曲”的艺术结构/袁 韵(1)

文化地理与故土情怀
——论周大新作品的家园意识/张少委(1)

城乡之思与教育之问
——读陈彦长篇小说《西京故事》/陈红星(1)

罗伟章新乡土三书的日常入史与艺术升级/白 浩(1)

大器之作,交响而成
——读杨海蒂散文集《走在天地间》/ 朱 鸿(1)

成长叙事与湘土记忆的文学打开方式
——评刘鸿伏的《南荒记》/刘 艳(2)

社会的批判与共同体的召唤
——论迟子建《候鸟的勇敢》/李德南(2)

当代中国小说的生活化叙事
——以黄咏梅为中心的讨论/曾 攀(2)

论高晓声小说的乡绅视角/赵天成(2)

性别意识与审美设定
——论徐则臣小说的谜团女性/李徽昭 宋笑天(2)

旅奥作家方丽娜小说的四种意识
——以《蝴蝶飞过的村庄》《夜蝴蝶》小说集为例/计红芳(2)

审视、反思与唤醒
——评徐则臣的小说《北上》/苗家乐 黄德志(2)

人性的圆融悲情的原宥
——刘仁前新作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概论/姜 淼 姜广平(2)

路遥与米勒/李建军(3)

鲁敏论/曹 霞(3)

侠客•革命•女性
——评马步升长篇小说《刀客遁》/杨光祖 刘梦琪(3)

身份、视角及文本
——老藤乡土小说的多重解读/周 荣(3)

学术视域下的多元批评与探究
——东西创作研究述要(1988-2020)/钟世华 张凯成(3)

论渡澜小说的童话特质/姜 蕾 陈岗龙(3)

从发现到探索
——铁流报告文学创作论/刘 浏(3)

着力于人生内涵的发掘
——石楠短篇小说漫评/余昌谷(3)

报告文学作家的胆识与担当
——评徐锦庚长篇报告文学《涧溪春晓》/张宏图 张立国(3)

草原风情、强者基因与现代文明
——解析王怀宇长篇小说《血色草原》/王春林(4)

历史与生命熔铸的精神史诗
——丰收报告文学创作论/李耀鹏 孟繁华(4)

秉持初心谱写史诗
——读彭荆风《初进佤山》/饶 翔(4)

“反启蒙”之下的“寓言化”乡村
——贺享雍与赵树理对比之三/刘 旭(4)

始终遵从心的方向
——水运宪小说创作综论/聂 茂 付慧青(4)

城乡冲突、现实隐喻与人性勘探
——评短篇小说《西瓜船》兼及苏童创作/马 炜(4)

心灵之光
——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读札/陈 新(4)
生活和艺术:总有新发现
——近期中篇小说的新收获/孟繁华(5)

论《山居笔记》的艺术深度/吴欢章(5)

论吴君的“文学深圳”及当代意义/张元珂(5)

《惊蛰》与“现代性”视野下的成长叙事/王玉珠(5)

家族密码与忧雅的抒情
——评王宏图《迷阳》/张永禄(5)

轻与重:“北漂”青年的“西郊故事”/赵冬梅(5)

何以为“家”
——评傅泽刚长篇小说《艺术圈》/侯建魁(5)

民间叙事与底层观照
——读了一容小说《群众演员》/杨建虎(5)

何建明十年(2011-2020)报告文学作品的历时分析及启示/佘飞(5)

哀矜的仁者与务实的改革者
——论田福军/李建军(6)

生命、命运与人性的“隐之书”
——重读阎连科《年月日》札记/张学昕 于 恬(6)

“组接”的游戏
——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王蒙小说的先锋性试探/唐小林 张 雪(6)

欲望•伤痕•皈依
——试论陈斌先长篇小说《憩园》/陈振华(6)

来自心灵的回声
——韩小蕙《协和大院》读札/王剑冰(6)

欧阳黔森小说的叙事艺术略论/颜同林 王太军(6)

时间河流的命运之舟
——读刘玉栋小说集《幸福的一天》/曹雨河(6)



最新文本


坚韧生命力的寓言化书写

——关于赵本夫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王春林(2)


时代的精神烛照及其艺术“调性”

——评房伟长篇新作《血色莫扎特》/高春民(2)


生命因为仁慈和坚韧而神圣

——评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桫 椤(3)


陌生爱欲下的边缘退让

——谈钟求是《等待呼吸》中的身体叙事/冯祉艾(3)


在婚育民俗纠葛中构建人物群像图

——马识途《夜谭续记》的民俗审美/张旻昉(3)


《洛城花落》:两性婚姻的教科书/胡 平(4)


须一瓜的“创伤动力学”

——以《致新年快乐》为中心兼论其近期创作/陈 思(4)


成长叙事中的“平凡”之志与“好人”哲学

——《我和我的命》的命运书写与价值观问题/徐 刚(4)


革命历史元叙事与现代性想象

——朱秀海长篇小说《远去的白马》读记/傅逸尘(5)


这个时代响亮而沉重的呼吸

——论东西《回响》/张晓琴(5)


语言观念的变化与乡土文学的转型

——以王松长篇新作《暖夏》为中心 /郝敬波(5)


“有情”的回忆

——王尧《民谣》读札/宋 嵩(5)


英雄叙事的当代形态

——由黄怒波《珠峰海螺》谈起/刘大先(6)


当代历史的现实主义美学重构

——《长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问题/王金胜(6)


生育视域下的百年中国史

——读胡学文《有生》/张天宇(6)



铁凝研究


素朴的与飞扬的

——铁凝和她的文学世界/张 莉(3)


铁凝小说的人性叩问/吴晓梅(3)



莫言研究


工匠精神:论莫言笔下的打铁场景/张志忠(6)

论《四十一炮》的“肉”的表征及其本体意义/丛新强(6)

论莫言小说的“戏剧冲突”/潘 耕(6)

重返,亦或超越故乡
——论莫言《晚熟的人》/谢腾飞(6)



贾平凹研究


刹那的众生相

——贾平凹《暂坐》读札/季 进(4)


论《老生》里的三个“关系”

——重读贾平凹《老生》札记/周景雷(4)


《暂坐》的城市书写和历史意识/刘 亮(4)



余华研究


重读余华长篇小说《活着》/许子东(2)


余华何以漠视文学批评?/唐小林(2)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

——余华长篇小说《文城》读札/汪 政(5)


论《文城》中的暴力叙事/高 玉 肖 蔚(5)


余华的异变或回归

——论《文城》的历史思考与文学价值/丛治辰(5)


历史想象、个人记忆与现代人的困境

——评余华的《文城》/陈思宇(5)



刘震云《一日三秋》研究专辑


“不笑不话不成世界”

——《一日三秋》论札/马 兵(6)


“一地鸡毛”“巧合”“话痨”及“拧巴”

——以《一日三秋》为例谈刘震云小说的几个关键词/刘小波(6)



冯骥才《艺术家们》研究专辑


《艺术家们》的写作驱动与写作理念/冯骥才(3)

擦亮“过去”这面镜子
——读冯骥才《艺术家们》/郜元宝(3)

“艺术的圣徒”:想象一个纯粹的艺术家
——读冯骥才的《艺术家们》/岳 雯(3)

艺术啊,太艺术
——冯骥才《艺术家们》阅读札记/周立民(3)



陈彦《喜剧》研究专辑


故事、小说与中国经验书写

——由《喜剧》《主角》论陈彦小说的文化政治意涵/王金胜(4)


须明何“道”?如何修“艺”?将何做“人”?

——论作为寓意小说的《喜剧》的三重“义理”/杨 辉(4)


现实主义:典型、总体性和能动性之辩

——从陈彦长篇小说《喜剧》说起/陈培浩(4)



谢冕与中国当代文学


似水流年/谢 冕(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

——评谢冕的学术成就/张 炯(6)


一生只做一件事

——谢冕的学术人格/吴思敬(6)


谢冕和他的文学时代/孟繁华(6)



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研究专辑


故事边上的故事

——《人,或所有的士兵》创作谈/邓一光 (1)


精神恐惧与现代战争的深刻反思

——关于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王春林 (1)


“背叛者”的自白

——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李 振(1)



通俗文学研究专辑


中国台、港、澳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语境和价值评估/汤哲声(2)

叙事言语、文本内系统与文化接触
——网络小说的“逆旅”现象/张学谦(2)

论当代历史小说的文学书写与银幕重塑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王宗辉(2)

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叙事艺术/韩颖琦 刘延霞(2)



王尧散文研究专辑


“每个时辰走过去,变得更年少”

——王尧散文略论/来颖燕(1)


情结,融合与精神自叙传

——读王尧的文章/王雪瑛 (1)


于抒情中审视,在枝叶里还原

——评王尧的散文创作/邱 田(1)


“知识”书写与精神重塑

——以王尧“西南联大”知识分子散文、随笔系列为例/蒋应红 (1)



新女性写作研究专辑


那刺目的清醒

——“新女性写作”的当代价值/李 静 (1)


自我与日常

——评《十月》“新女性写作专辑”/闫东方 (1)


朝向“新”的多种可能

——“新女性写作专辑”读札/行 超 (1)



丁捷研究专辑


丁捷论/汪 政 晓 华(2)


寻找安放灵魂的“藤乡”

——论丁捷的诗歌创作/罗振亚(2)


灵魂的释义或梦的解析

——从丁捷的《依偎》到《约定》和《撕裂》/张学昕 贺与诤(2)


以“最惬意的路径”呈现“问心之旅”

——丁捷非虚构近作漫论/王 晖(2)



《奋斗与辉煌》研究专辑

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

——读《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丁晓原(2)


追梦小康与广东精神的壮丽华章

——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陈剑晖(2)


书写改革开放时代的创业史

——简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李朝全(2)



刘晓刚《那条割裂生命的河》研究专辑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论《那条割裂生命的河》的文学价值/栾梅健(5)


俯瞰社会进程中黑与黄的博弈

——读刘晓刚的长篇小说《那条割裂生命的河》/杨剑龙(5)



湖南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专辑


童年叙事、人性理想与总体性写作的可能

——以马笑泉《放养年代》为中心的讨论/马新亚(4)


作为存在的逃离:谈谈学群的长篇小说/杨厚均(4)


中西悲剧比较视野下阎真小说的悲剧美学特征新论/戴海光(4)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专辑


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於可训(2)


聚焦“新世纪文学20年” 研讨当代文学发展新经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综述/吕彦霖(2)



笔谈与对话


“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笔谈/刘大先 刘 成 朱 旭(3)


漫谈戏剧与小说

——在陕西美术博物馆的对话/陈 彦 杨 辉(3)


中西文学的差异主要还是文学传统的不同

——荷兰汉学家林恪先生访谈/易 彬 林 恪(3)


文学、1980年代与重建感性学

——吴晓东教授专访/吴晓东 李国华等(6)


关于王安忆《天仙配》的讨论/张旭东 王安忆等(6)


疾病与文学书写的新可能/普 玄 汤天勇(6)



书评

寻求汉语新诗的节奏范式

——关于李章斌《在语言之内航行》的读札/纪 梅(4)


形神兼备的详传、真传

——略谈刘川鄂《张爱玲传》/宋家宏(4)


责编:钟 媛
校对:王昉
核发:崔庆蕾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