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时尚与传统

发布于 2021-11-23 20:17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为疫情今年的旅行计划基本搁浅
只是走了两个就在周边的古镇
时尚的乌镇和传统的黎里。




戏剧节行走乌镇

作为一个长期的伪文艺者,如此有名的“乌镇戏剧节”到了第八届还没露过脸,确实是太伪了。所以当儿子告知我,已实名帮我们仨买了21号乌镇水剧场,由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改编于鲁迅散文《野草》的现代芭蕾票后,感觉儿子特暖,她们俩都说,要请这个暖男弟弟吃饭。

21日前受寒流影响,感觉气候一瞬间跨过秋天,直接从夏天越入冬季,绵绵细雨不断,为此很担心感受不到戏剧节路演的气氛。21日老天终于停了细雨,天空漏出了一点点的不算暖的阳光。

都是好煮妇,睡到自然醒,搞好家庭卫生,再给扎胎的汽车补好胎,仨人出门已是中午11点多了,乌镇不远一个小时的车程,正好可以赶上吃个稍晚的中餐。

我们仨都不是第一次来乌镇了,这次不同的是一路走来,总会与不同剧目的,做现场表演的年轻戏剧演员们偶遇,人群中一丝不苟的表演者虽然稚嫩,但和现场融合的很好。

小丑的拥抱让儿子尴尬母亲开心

一直不走平常路的我们,居然几个转弯后发现了一片安静,没有小桥、流水、人家和厚重的石板小路,绿色草坪中曲径通幽的是碎石子路,时尚的新建筑不同与老屋的梁柱和门窗、随意摆放着绿植、雅致清幽。直到看见青花瓷的前台和一溜迎宾的服务员时,才后知后觉的感觉到我们误入了人家五星级酒店的后花园。

再次沿河闲庭信步,眼缘了一家咖啡馆,开启了我们仨的下午茶时光。5060后不同,80后的她们不太留恋农家菜,对食物的颜值很有要求。


保持自然风格很有个性的咖啡馆



身体对食物有了可求获得的享受也最大

一份酸奶小熊、一份彩虹蛋糕、一份提拉米苏、两杯拿铁咖啡、一壶水果红茶,然后将自己深埋进沙发,聊天发呆。美食相伴的时光惬意,转眼就是晚餐时光,秋天早晚还是有点凉,庸懒她们俩都不想挪窝,继续点些小吃当晚餐。俗人如我还是想看看乌镇的灯光秀与其它古镇有多不同,一个人拿着手机走出咖啡馆沿河行走了几步,站上了桥头。




光让传统的木屋小桥有了现代范

一排小桌沿河铺开望不到头,每张桌子基本都是年轻有品味的男女。乌镇戏剧节的成功,就在于吸引它来消费的都是大都市有经济潜力的白领阶层。

当慢慢逛进水剧场后才知道,露天的剧场,舞台建在水中央,一个超大的白色氢汽球固定的水面充当了背景,湛蓝的天空镶嵌着十五的圆月,观众席在湖边半圆型展开,水中的舞台上飘满着白色的不知什么材质的物质,舞台的两边是黑色的音箱,幽暗的光源将整个现场照射得空旷而又神奇,秋天的夜晚本已很冷。暖心的是水泥的座位上是一个个不算厚的棉垫,后悔没穿羽绒服,好吧!好吧!挤挤更暖和。

舞台很梦幻



现代芭蕾: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部分舞蹈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用肢体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编导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

足尖上的“野草”
鲁讯与现代芭蕾

为了这场演出我特意上网了解了一下北京当代芭蕾舞团。让我惊奇的是:它只是一个民营的舞团,前期的生存靠的是国际舞台的邀请。在它十周年的汇报演出视频中,穿插着满满的暖心画面,领军人物王媛媛是张艺谋大型活动的御用编舞。还是舞团演职员们口中,生活日常上的“妈妈”和工作中的苛刻严师。

这次受邀乌镇戏剧节的现代芭蕾舞《野草》,改编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团长王媛媛创作人员,在鲁讯的文信息捕捉画面独有的气息《野草》中对立的野、能量的聚与崩用肢体的语言融汇舞蹈。舞者们用细腻生动肢体展现,表现在黑暗环境下,不放弃不言败,左冲右突拼命抗争并抓住希望就向上攀爬的积极进取精神。

“有些人能感受雨,有些人只能是被淋湿。”没有情节的现代芭蕾,观众要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观演中,去感受编导对于鲁迅以美为刃的思想,找到共鸣真的很难。我为看此剧通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也算看过不少舞剧的我,不能说没看懂,但却没当时看散文时那样被震撼到。

现代芭蕾《野草》共分三个乐章死火”“影的告别”“极地之舞”,全场沉浸在黑白的荒芜中,清冷、孤绝,演员在于无所希望中通过肢体语言挣扎抗争。


图片选自网络

这让我想起2009年我在杭州大剧院看的那场由台湾舞蹈家林怀民带来的云门舞集《行书》,整场演出不但没有色彩还没有音乐,演员从发丝到脚趾用每一寸身体诉说着故事。舞蹈不是一个认知的事情是一种感受的行为,可以完全看不懂但无时不在感动中,这才是现代舞的最高境界。相比《野草》演员的功底和认真程度实在差太远,动作不到位、几组双人舞完全不整齐,感觉编舞有受云门的影响,但还是没学到精髓。

喜欢第一乐章的音乐,有击打心房的震撼。无意发现作曲苏聪,居然是影片《末代皇帝》其中一曲的作曲,并为此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原作音乐奖。

事物没有圆满要学会理解,想是突然间的寒流影响了演员的发挥吧。我曾为看演出,在嘉兴大剧院打过一年酱油,望着坐得满满的剧场感慨,短短几年从赠票都没人要到现在一票难求,中国真的在强大。



心里、梦里、黎里

九说:“我们去黎里吧?很近,开车就半小时。”

“心里、梦里、黎里”是黎里古镇的广告很有诗意,但相比江南其他古镇,黎里的知名度还是不高。

9月2日星期四,睡到自然醒后,我们仨又拐了一趟工美协会。到达古镇时差不多也有十点了。疫情的原因基本没有游客,走在曾经繁华无限的古镇,少了嘈杂倒是凭添了一份碧玉的气质。喜欢安静的我们庆幸,在对的时间到了对的地方。

黎里古镇的形成,大概也与江南其它古镇一样,因往来的商贩需从船上运送货物,慢慢就在水边形成了集市。一条河流穿镇而过,左右是建有廊棚的石板街道,街道边是各种商铺,河道上跨越着多座形态不一的石拱桥,将两个街道连接方便行人出行,江南的古镇基本都是这种格局。


里古镇的不同在于它有好多老弄堂。据说有一百多条,还都有名字,有明弄堂、暗弄堂。暗弄堂幽暗深邃,壁龛里的灯散着微弱的光芒;明弄堂布置的曲曲折折,虽然是大白天,你也不知道弄堂的那头通向哪里。





们在明暗弄堂里穿插,在斑驳破败墙壁中寻找历史的痕迹。顶上是几个手编竹篮、交错的电网线,脚下是高低不平的泥地和一盏“福”字灯。不知道进进出出走了多少条这样的弄堂,还是乐此不彼,真心喜欢,完全的原汁原味。直到胃功能提醒已过午餐时间,哈哈!找了一家相对感觉还算干净的小饭店,主要还是馋了那大大的烤癞蛤蟆。



餐后消食跟随河流散步,丈量完这边的石板路,然后过桥在慢慢晃悠悠在那边的廊棚下,有喜欢的小店进去饱个眼福。无意发现临水除了中式古建筑居然还有一个西式的天主教堂,干净的白色建筑色的古镇倒也异常和谐,一小清新。




江南的古镇总会出不少名人,而在黎里以柳亚子最为有名。我知道柳亚子是因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开放的柳亚子纪念馆因为疫情,进入只需凭身份证实名登记就行。迎面是柳亚子先生的全身雕塑像和“向光明”柳亚子先生生平展,墙上是先生的部分及生平介绍,清末秀才同盟会员南社创始人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主席的老朋友,这地位真是高啊!


江南的天孩儿的脸,刚才还风和日丽,一瞬间就倒下倾盆大雨,廊棚的好处突显。安静的坐在临街店铺的石台阶上,听一曲江南雨倒也别有意境。雨来得快消失的也快,刚听得入佳境却已有阳光初现,雨后的古镇空气都透着甜味。

寻一家中式庭院,要三杯咖啡,踩着布满青苔的古砖,坐在户外大伞下,眼前是满院的绿植,原来繁琐细碎的烟火只要愿意,也可以氤氤出诗意般的温馨,这应该就是我们仨都喜欢的生活。



世上本没有圆满的人生,只有知足的心灵。此文只为让我们仨更好的记住这段温柔时光。快节奏的今天,难得的简单生活实在是一种惬意。偶尔可以去看一朵花开,反复的听一段喜欢的音乐或者追一部无聊的肥皂剧,因为难得的慢是治愈,它可以让你更好的快。
当然对我而言:余生都会是惬意的慢生活,都将是最好的时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