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长鸣!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1人死亡
发布于 2021-04-02 09:1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3月31日,网传中科院化学所发生爆炸事故,有人疑似因此身亡。4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科院化学所工作人员处确认了该消息。“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个事情说实话是挺悲痛的。”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爆炸事故存在,但是身故者并非研究员。另外,由于事故刚刚发生,所以目前调查工作还在进行中,未来肯定会以公开的方式提供一个说法。另有网友在中科院官网微博“中科院之声”的一条微博下询问此事,官微对此回复称“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珍惜生命”。
实验室安全事故十大盘点!
1、2008年云南大学一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在做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
2、2008年上海有机所一博士在使用过氧乙酸的时候,没有带防护眼镜,结果过氧乙酸溅到眼睛,致使双眼受伤,另一名博士在使用三氧基铝时,不小心弄到了手上,由于没有戴防护手套,出事后也没有立刻用大量清水清洗,结果左手皮肤严重腐蚀,需要植皮。
3、2009年10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5号教学楼901微生物实验室,厌氧培养箱在调试过程中发生气体爆炸。
4、2010年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
5、2011年6月,济南大学一名26岁的女研究生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时,不慎发生意外:玻璃仪器突然爆炸,碎裂的玻璃飞溅到她的面部、颈部。
6、2014年4月,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实验室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
7、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的一个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一名32岁博士后实验人员死亡。
8、2016年1月10日中午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厦一间实验室内又突然着起了火。不过幸运的是,现场无人员伤亡。
9、2016年9月21日,位于松江大学园区的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两名学生受重伤,一名学生受轻微擦伤。
10、2017年3月,复旦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现场一学生手被炸伤。
根据上述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盘点,我们不难发现,在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占主要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 危化品储存和管理不善
■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 缺乏必要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处理常识
对于每一个出入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如何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急救,这都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小编就传授一些关于实验室的安全知识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增强防范意识,从自身安全出发,自我规范,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的科研环境。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是指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氯气、液氨、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和氰化物。而其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汽油更是广泛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来看一下这些危险品的说明: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危险特性:属于易燃气体。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破裂的钢瓶具有飞射危险。
汽油
危险特性:极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释放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燃烧产物。
氯气
危险特性:氯气属剧毒品,室温下为黄绿色不燃气体,有剌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发生会爆炸性反应。氯作为强氧化剂,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一般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农药、冶金、自来水杀菌剂和漂白剂等。
氰化物
危险特性:氰化物是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可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电镀,还可用于生产染料、塑料、熏蒸剂或杀虫剂等。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高锰酸钾
危险特性:溶于水,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本品助燃,用于有机合成、油脂工业、氧化、医药、消毒等。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液氨
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
遇上危险化学品要怎么办呢?一起来看看!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急救,一是要防止烧伤和中毒程度继续加深,二是要使患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这是两条最为重要的现场救治原则。
1、注意防护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2、撤离
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上侧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撤离现场。
3、洗消
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 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4、救治
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安全实验,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实验是每个实验人员必须要遵守的,加强实验室安全文明知识,增强试验安全防范意识,从自我做起,做个安全文明的实验者!
转自:红星新闻
推荐阅读:
西北高校人才“西南飞”
四川大学迎7名文科教授全职加盟!
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两篇SCI论文相似度极高,被撤回!
男研究生强制猥亵室友,获刑一年六个月
中央党校教授:臭不可闻的学术江湖
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发布!
教育部: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杜绝“关系稿”“人情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