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言论思辨第九期
发布于 2021-04-19 04:37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前期提要】
品味生活的美学
勇敢,不仅仅是指勇斗恶龙,不仅仅是指勇救苍生,不仅仅是指勇敌千军万马,也包括我们每一次克服恐惧而付出的努力。
思辨的艺术之源在生活,而不在高深的理论中。
【一句闲话】
第一天试播如果出现画面不清晰、声音不清楚的问题,还请大家见谅,我会努力解决的。
现在我一个人做一个团队的事情,很多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完美是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优化的结果。
谢谢各位。
【正文】
第九期言论思辨——鉴赏结构清晰明了的学员范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
审题
材料例举三件事情:争着献血支援灾区,争夺名次和闯红灯,证明人中国喜欢争先恐后。两争一闯有好有坏,都打着“争”的幌子,可见争先恐后不完全是好事。
争先恐后本身就是一个辩证,“争先”VS"恐后”。就拿闯红灯来说,这事儿怎么能争呢?这背后是非常普遍的社会风气在暗流涌动。
本篇作文考察学员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如果写作时人云亦云或者浅浅之谈,都无法说服阅卷者。
范文
莫把恐后当争先
学员:张千惠 指导老师:骆翊潇
无偿奉献的每一滴血能挽救一条生命、撑起一个家庭、圆满一份幸福;运动员们所获得的每一个名次是个人付出的回报、教练期望的答卷、国家荣誉的体现。但并非所有的争先都是人们所期待的,信号灯在闪烁时行人耐不住红灯的等待抢先走过马路,抓住四下无车的空隙飞奔到对面。这是不爱惜生命的表现,也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更是将中华传统美德的井然有序和让字为先的做人准则抛到了九霄云外。
(解读材料,明辨好坏)
所谓“争先”,有一部分是民众的“从众”的心理,遇事盲目跟从,不冷静思考,生怕比别人慢了一拍,晚了一步,受了损失。其实就是有一种“别人也在做,我为什么不能做”的心理在作祟。跟着别人大步走过红灯,跟着他人在促销商品的时候疯狂抢购……这些行为不是争先,而是恐后。梅花不趁着春季吐蕊,不在百花齐放时斗艳,从不争先恐后的摆弄姿态。它独立于傲雪之中,飘香在深冬之寒,留下君子的风骨在千百年的诗篇字句里。这样高贵的品质,是恐后者争先不来的。
(阐述分析,恐后并非争先)
家国天下事,事事争先求得声名远扬、美名流传,虽然是一件激励人奋斗拼搏的好事,但是顶风前航的船只,如果没有牢不可破帆布便不适合惊涛骇浪的汪洋。卧薪尝胆,后来者亦能制人。做人隐忍也未尝不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进取方式。
(后来者,无须恐惧,也能有一番作为)
“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常常挂在嘴边念叨的话,以至于学前教育的热门程度空前绝后,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疲于奔命的参加各种补习班,奔赴各个考场,童年还没有过完就已经在教育中画上了句号。但是这样的“争先”对孩子而言真的是最佳途径吗?不可否认在庞大的基数中,会出现神笔马良般的天才少年。一万个钢琴学童中出一个钢琴大师已经是值得欣慰的数据了,一家欢喜,万家忧,“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剧是恐后者需要深思熟虑的。
(恐后者非但不能争先,反而会疲于奔命)
在结果还未曾真正发生前应该先理性的思考,不要盲目地从众,不要一味地往前冲,悬崖勒马是唯一的出路。莫把恐后当争先,莫把从众当风尚,这才是明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箴言。
【后记】
每日更新的初衷是为同学们提供每日一思的帮助,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审题分析的准确性,毕竟考场上不偏题是高分的真正保障。今天给出这篇的作文,一是解决同学对结构的疑惑,二是告诉大家考场作文并非文绉绉的抒情话。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