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学四史,诵经典活动第二期
发布于 2021-05-13 10:17 ,所属分类:戏曲剧目学习资料
朗诵”四史”经典
★铭记历史 绽放芳华★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披荆斩棘,勇于探索,带领人民迎来新的曙光。我校为激发全校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回顾党的光辉伟绩,讴歌党的的丰功伟绩,在全校举行“四史”朗诵活动,暨迎接党的一百周年。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期同学们给我们带来的“四史”精彩故事吧!
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陈慧萍
西方语言学院
20级德语本科班
兴趣爱好:声乐,古典舞,配音,主持。
(向上滑动查看)
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传统总体上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传统。他不只是爱一个国家,也是爱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没有中断的、数千年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它的内涵比西方一-般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中国人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对于西方以狭隘民族主义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是一种超越。我自己写过一本书,书名叫《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我在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说,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是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屈原、岳飞、文天祥、毛泽东;是普通话、四川话、广东粤语、上海方言;是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桂林山水、陕西兵马俑;是川菜、粤菜、鲁菜、淮扬菜;是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武夷岩茶、洞庭碧螺春;是《梅花三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是四合院、广东骑楼、徽派大院、江南民居;是昆剧、京剧、粤剧、黄梅戏;是南昌起义、平型关大战、台儿庄血战、抗美援朝;是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神舟号飞船、高铁八纵八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等等。这是一种包容性极大的、既有个人志趣又有人类情怀的爱国主义。现在我们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也有我们“文明型国家”的伟大历史传承,特别是对“人类大同”理想的憧憬,这些都是中国“爱国主义”特别出彩的地方。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一就是爱国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的任何一种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潮,只有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才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能量。没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不可能在1949年完成民族的建国大业;没有爱国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没有爱国主义,中国不可能实现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这个爱国主义的逻辑将在中国崛起的未来岁月中继续不断得到展现。
北京对我来说,是一座属于别人的城市。因为在这里没有我的童年,没有我对过去的回忆,没有错综复杂的亲友关系,没有我最为熟悉的乡音。当我在这座城市里一开口说话,就有人会对我说:“听口音,你不是北京人。”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居住在北京,我与这座城市若即若离,我想看到它的时候,就打开窗户,或者走上街头;我不想看到它的时候,我就闭门不出。我不要求北京应该怎么样,这座城市也不要求我。我对于北京,只是一个逗留很久还没有离去的游客;北京对于我,就像前面说的,是一座别人的城市。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或者说作为我自己,住在别人的城市里是很幸福的。
第一卷
陈兴宇
国际旅游学院
20级旅游管理本科1班
兴趣爱好:看历史书籍,了解历史。
(向上滑动查看)
我们已经确定了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而繁重,但面对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展望未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第二,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第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第四,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深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我国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群众的团结奋进,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
李凌翔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18级视觉传达设计1班
兴趣爱好:读书,画画,演讲,朗诵,旅行。
(向上滑动查看)
学习党史、国史,有益于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前仆后继不懈追求的中国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在《尊史》中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政治命题,即“知道”与“为史”的关系。他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纵观古今社会,世间最大的“道”,莫过于治国安邦。当代中国的“大道”,就是圆中国梦,就是走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倘若问起这条道路何以来之不易?寻求答案的切入点应当选在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
第二期的“四史”朗读就到这里结束啦!
你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快来和小梅紫分享吧!
来源 | 学工传媒中心
排版 | 王思敏
图源 |王思敏
采访 |王思敏 刘爽
编审 | 杨宇翔 武鑫鑫 董静朱妍
审核 | 刘沪娣 陶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