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无止境 学无止境 傅派花旦吴海丽
发布于 2021-05-13 10:57 ,所属分类:戏曲剧目学习资料
《越剧小百花掇英》
前些日子借了本古董书,书里收入了“浙江小百花”若干原生代演员的从演经历,大约写于八十年代,写得跟小说似的,挺有意思。
不过,我们也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杜撰的成分,就当娱乐八卦看吧。
今天的主人公是花旦演员吴海丽。
艺无止境 学无止境
——傅派花旦吴海丽
香港的新光剧场里,台下悄然无声,无数双观众的眼睛正注视着舞台。随着《五女拜寿》剧情的发展,人们的思绪进入了封建社会的一个伦理颠倒的家庭里。台上,落难的杨继康夫妇,来到二女儿杨双桃家,外表艳丽窈窕、丰润漂亮的杨双桃,始则乖巧地笑脸相迎,而当她发觉父母是落魄之人时,言词之间就流露出刻薄、怠慢的味道,甚至势利地叫父母亲到厨房间用膳‥…
忽然,剧场里起了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位老年观众,当看到台上的杨双桃对父母那么刻薄时,立即联想起自己的不孝女儿,触景生情,猝然当场昏厥。周围的观众发现之后,赶忙张罗着把老人送医院抢救。
这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却是如此生动地说明了吴海丽表演的成功。吴海丽以夸张的表演和跳跃性较大的唱腔,活生生地刻划出杨双桃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形象。她确实把虚荣、泼辣、尖刻的杨双桃演得入木三分,以致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艺术表演如能唤起观众的共鸣,激起内心情愫的风暴,这便是演出的成功,也是观众给予演员的最好评价。
吴海丽把角色演得如同生活中的真实的存在一样,使观众忘记了自己是在看戏,完全进入到剧情之中,这并非第一次。吴海丽还在温州市越剧团时,曾在《泪洒相思地》一剧中饰演小菱。小菱的身份是个心地善良纯真的丫环,为了替落难的小姐寻找相公,在路上行乞讨钱。吴海丽每当演到小菱行乞的情节时,内心总是满含凄楚与辛酸,悲戚的情感化作夺眶而出的泪水,声泪俱下,凄楚动人。观众竟把台上的演出当作现实生活中的实情,纷纷把钱丢到台上,丢到吴海丽的跟前。
戏要演得使观众感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吴海丽在学校读书时,虽然也上台演过戏,但不会唱越剧。一九七八年底,她报考温州市越剧团,主考老师问她会不会唱越剧,她摇摇头,只好改唱了一首民歌。那浑厚圆润、婉转自然的歌声打动了主考老师的心,她终于被录取了。她进剧团时已经比别的学员迟了几个月,为了夺回失去的时间,她就下决心多学多练,暗暗地追赶上去。开门戏是《九斤姑娘》,她跟着老师学开门和关门的动作,就像小学生一点一横地临摹字帖一样。头一次上台,对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来说,紧张得手心攒着一把冷汗。在台上表演得慌里慌张,不知怎么一来,“九斤姑娘”脑后又黑又长的辫子竟然掉了下来;
台下的观众,有的发出了惋惜的叹息,有的嘻嘻哈哈喝倒彩。这时小海丽越发紧张了,不知该怎么办……初上舞台的小海丽是幼稚的,就像一只刚刚出窠的小鸟。但幼稚并不可怕,幼稚与成熟并没有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便是从幼稚通向成熟的桥梁。小海丽是用心的,她识谱能力差,休息时也拉住老师求教;唱得不好,多听录音。勤奋好学使她在学艺的道路上稳步迈进。她像一朵绽蕾乍放的朝花,开始在舞台上放出光彩。她在《追鱼》、《孟丽君》中担任主角,挑起了重担。
但是,学艺的道路总是坎坎坷坷、曲曲弯弯、高低不平的。不过,意志坚强的人迟早会在这样的路上创造出奇迹的。演《一缕麻》中的花旦,有人指出小海丽没有把人物性格演出来。她当时只知按照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做,还不知道自觉地刻划角色的性格哩。她迷茫了,嗫嚅着对老师说:
“演戏还有这么多讲究,怎么这样难?我怕是演不了。”
老师连忙给她鼓气说:“不要怕困难,干哪一行都有困难。你不是比以前进步多了?刚上台时,辫子也会掉下,现在你不是主角也能演下来了么?”
小海丽低垂着双眼说:“这么多难题,怎么办呢?”
老师以自己在艺术实践中的体会来勉励她,说:“演戏的人有句行话,学艺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就是说戏越演下去,就越感到难度大,就越得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小海丽明白了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领悟了老师的用心所在,在艺术的道路上,她下定了吃苦的决心。
吴海丽在学员中是出类拔萃的,可是在温州地区小百花会演中,谁知演出结果却出乎意外,她并没有成为佼佼者,只得了个小百花奖。因此,她心中十分难过、伤心,她对自己的表演产生了怀疑;见了人也不想抬头。但她还是硬着头皮去请教老师:
“我只得了二等奖,不知道表演上的缺点在哪里?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冷静地回答:“你对祝英台的性格掌握得不够准确。”说到这里,老师停了一下,然后又补充说:“你不应该灰心丧气,而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来个新突破”。
老师的话使她想起一句名言:弱者会把挫折当作绊脚石;强者却把挫折当作前进的垫脚石。
她当即去请导演分析祝英台的性格,又找来《戏剧报》,看名家谈演祝英台的体会文章,对照自己的表演,仔细地寻找差距,勤奋地锤炼技艺,终于在失败面前奋起了。
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时,剧团领导推荐吴海丽参加了。这时导演找到吴海丽,提议说:“我看这次省小百花会演还是排别的戏吧,不要再排《楼台会》了。”
吴海丽不以为然地睁大那双透出了坚定光芒的秀媚的眼睛,回答说:“我还是要排《楼台会》,在哪里受挫,就应在哪里奋起!”
导演同意了她的要求,又重新排演《楼台会》。这一回,吴海丽特别注意琢磨角色,分析祝英台此时此刻的心情。她一会儿去走楼梯,体验角色的情绪;一会儿对着镜子做表情,以便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她去看电影《西施泪》,看到西施与范蠡在一起的镜头,马上联想起《楼台会》中的祝英台。她觉得西施的某些动作可以借鉴到祝英台身上,便当场悄悄地模仿起来。谁知一伸手便碰到了邻座的一位老奶奶的身上,便赶忙收敛动作,只能小幅度地模拟着。通过不断的借鉴和吸收,大大丰富了她的表演手段。
到了杭州后,她顾不上游览美丽的西湖风光,就把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角色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祝英台的感情水乳交融在一起。演出时,吴海丽带戏上场,充满着感情演戏,只见她唱词一出口就抓住了观众。她演唱得声情并茂,丝丝入扣,并细腻地表现了祝英台的内心痛苦和对梁山伯的依恋。她扮演的祝英台端庄凝重,眼神、动作细腻传神,感情层层推进,层次分明,逐步走向高潮,把人物强颜欢笑、痛苦悲哀、欲哭无泪的感情表现得很有分寸。她以婉转华丽、丰富多采的傅派唱腔,体现了祝英台悲喜交集、矛盾痛苦、肝肠欲断的复杂心情,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并得到了专家们的赞赏。这样,吴海丽终于荣获了优秀小百花的称号。
吴海丽所展示的艺术才华使她被挑选进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在这里,她被分配扮演《汉宫怨》中纯洁得像水晶一样的霍成君,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她明白,表演艺术并不是单一的,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作基础。她请导演给她讲汉朝的历史故事,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加深对霍成君这一人物的理解。她还看了《简·爱》、《茶花女》等小说,让那些心灵美好而遭遇不幸的女性形象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汇集在团里的都是越剧的后起之秀,犹如新花朵朵,争芳斗艳,吴海丽学得更勤奋了,练得更刻苦了。酷热的夏天,即使是午休时间,吴海丽也还是抓紧时间求教于胡其娴老师。
“老师,我做给你看看,霍成君初次拜见君皇时,喜悦和羞涩情绪是否这样表演?”
吴海丽就地做开了,连做几遍,脸上早已汗涔涔的。胡老师仔细给以指点,指出她或情绪不足,或情绪过火。吴海丽对每一个细小的不足都深入思考,认真体会,做了一遍又一遍。她告别老师时,一边往前走,一边还在做着动作。胡老师瞅着吴海丽那入迷的样儿,脸上不禁掠过一丝满意的微笑。
有一天上午,吴海丽排练霍成君的一大段唱腔,排演完了,胡导演走过去对吴海丽说:“你这段唱腔感情没有唱出来,性格也没有体现出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吃了批评,吴海丽感到有点委屈,有些难堪,便嘀咕着说:“性格在正式演出时会出来的。”
对排戏十分严谨的胡导演听了,认真地说:“我要你排戏时就要出性格,出感情。”
可吴海丽唱来唱去,还是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
这一天中午,胡导演正在房间里休息,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从窗口飘进一缕胡琴伴唱的声音。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吧,胡导演马上从床上坐起,凝神屏息地谛听。声音是那样轻,轻得就像是静夜里远处传来的流泉声。但胡导演一听就分辨出是有人在唱《汉宫怨》。中午,是谁在唱呢?
胡导演循声走去,在飘出乐声的教窒门口,看到吴海丽正在请乐师伴奏,正在练习上午唱得不满意的那段唱腔。胡导演心头一热,朝吴海丽点点头,投去鼓励的目光。刻苦钻研是进入艺术之宫的钥匙,吴海丽就靠勤学苦练走进了艺术表现的新境地。
《汉宫怨》在上海人民大舞台演出时,吴海丽收到许多观众的来信,其中有一封这样写道:“你饰演的霍成君扮相俊美,表演较有魅力,唱腔既吸收了傅派高雅俏丽的特色,同时又吸收了金派柔中有刚的风格。”
观众的赞扬,是对吴海丽的鼓励和奖励,作为演员,还有什么比得到观众的承认更幸福的呢?
大戏《五女拜寿》角色分配的名单宣布了:吴海丽演杨双桃。
杨双桃是五个女儿中的坏女儿,怎么分到扮演这样的角色?吴海丽脸上迫切期待的神情顿时被扫兴所代替。吴海丽闹情绪了。她向来喜欢演青衣花旦,怎么叫她演乖戾、刻毒的杨双桃?这是花旦兼彩旦的戏路呀!她在温州时已多次扮演主角,名噪当地,如今却要演这一令人讨厌的角色,真扫兴!老师看出了苗头,便问她:“你不想演这角色?”
吴海丽坦率地点点头,说:“我演不来。”
老师平缓地回答“我相信只要认真对待,你会演好的,再说演这类角色也可以开拓一下戏路。”
吴海丽沉默了。她没精打采地回到宿舍里,顺手拿起一本电影杂志翻看着。一位有名的艺术大师的话吸引住她的视线:“要爱心灵中的艺术,而不是爱艺术中的自已。”这话仿佛是专门写给吴海丽看的。她掩卷沉思,对!各种角色都应该演一下,这对提高自已的表演水平有好处。因此她就高高兴兴地去研究杨双桃了。
王老师为吴海丽设计了许多刻划杨双桃心理活动的表演动作,吴海丽却一时达不到导演的要求。真急人!她甚至急出了眼泪,但她并没有退却,揩干眼泪,又摸索着练习起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新的设计,她都一一记在本子上,这本子上的一字一句,就成了她探索角色的线索。只有用心去体味、去理解,表演才会精采恰当。每次排演,一穿上杨双桃的服装,她就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坏良心的杨双桃。终于,活生生的杨双桃在舞台上出现了,外表的美和内心的丑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像一朵色彩鲜艳而又散发着臭味的野花。
去香港演出之前,香港一些同胞到浙江省艺校观看《五女拜寿》。看过后,一位太太拉住吴海丽的手说:“你演得好,双桃真是坏得可爱。”
吴海丽解释说:“开头我并不喜欢演双桃,还是头一回演这种角色。”
这位太太面露笑容地说:“你这坏女儿,我看了还挺喜欢你的,我们一起拍张照吧。”吴海丽便和香港同胞一起合影留念。
赴港演出时,香港《文汇报》评论说:“吴海丽饰双桃,表面俏皮而内心狡诈,演得极好。”
吴海丽的演出,使很多观众倾倒。香港观众十分喜欢吴海丽,许多人要求与她一起拍照留念,并热诚地祝贺她:“恭喜,祝你更上一层楼。”
艺术创造是无止境的,吴海丽深感自己是个才学步的孩子。她常常这样说:“别人说我好,我就警惕,决不能自满”。
的确如此。当她在省里获得优秀小百花奖后,春节放假回到家里,亲朋邻里都说她演得好。吴海丽连声说:“你们不要再说我好,我真感到自己处处不足。”
可不,当时她曾去上海观看傅全香表演《楼台会》,名家德艺双馨、演技精湛,令她感到自己演的祝英台功底还浅,离“好”字还差一大截呢。
到上海演出时,观众来信称赞吴海丽扮演的霍成君和杨双桃。可吴海丽倒喜欢别人指出她哪里演得不好,一有机会便征求意见。她像小学生向老师提问题似的去请教傅全香老师。傅全香热切地对她说:“你演霍成君,身段还要好好琢磨一下,例如,霍成君被打入冷官,这时霍成君转身要慢,应慢慢地转过身去。因为这时霍成君内心的潜台词是:虽然受委屈,但还是走吧,不要连累别人。”
吴海丽听完又跟着傅老师做了一遍。回到宿舍里,赶紧把傅老师的话记在本子上。
吴海丽十分欣赏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一句话:“只有创造心灵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趁王文娟到后台看望演员之机,吴海丽便向王老师请教。王文娟指点说:“你演霍成君参见万岁时,眼睛要含蓄一点,开头叫得轻一点,要像自言自语。她发现皇帝没听见,第二句才叫得稍微响一点。因为霍成君是少女,害羞,怕难为情。”
哪怕是对老一辈的片言只语,吴海丽也觉得如获至宝。
吴海丽是个讨人喜欢的演员。可她处处对自己不满意,时时感到不满足。她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肺腑之言:“感到自己是小孩学走路,刚刚开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为艺无止境,学无止境。”
丁大富杨双桃CP:陈筱珍 吴海丽
越剧《雪里小梅香》录制于九十年代初。吴海丽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前,曾是她在温州越剧团时的主演剧目。该剧描写了公子薛理与丫鬟梅香之间跨越阶级、不离不弃的爱情。虽然剧情是个民间大众故事,唱词也比较通俗,但曲调非常悦耳,茅公子的尹派缠绵多情,吴姑娘的音色明亮清丽,而且,如此大段动听的对唱,在现代新越剧中,真是非常少见了,强烈推荐。
薛理:茅威涛 梅香:吴海丽
薛 理:你看那满园春色关不住,花间粉蝶成双对。翩翩乳燕相追逐,交颈鸳鸯池中睡。雄的就是我薛理,雌的就是你梅香妹。心心相印不离分,亲亲热热永相爱。
梅 香:今日春暖花似锦,来日难禁风雨摧。飞燕虽好难久留,棒打鸳鸯两分开。你是主我是仆,主仆悬殊不相配。有朝一日厄运到,同林之鸟各分散。
薛 理:说什么我是主来你是仆,主仆相爱有何罪。可知道当朝有个唐解元,一见秋香就生爱。相公不做做书童,三笑姻缘传四海。只要你我心相连,刀劈斧砍不分开。梅香,你看那桃花盛开,红绿相依,多美啊……红粉枝头春意闹,风送芬芳令人醉。千姿百态美多娇,比不上梅香好风采。
梅 香:桃花鲜艳花不长,风雨一摧落尘埃。树上红花有人赏,落地花瓣无人睬。
薛 理:腰中取下夜明珠,双手捧与梅香妹。见珠就是见我面,望你永生多珍爱。
梅 香:公子啊,婚姻大事父母定,你双亲岂肯娶丫环。
薛 理:梅香啊,我母亲见你也欢喜,怕的是父亲从中要作难。
梅 香:老爷也是为你好,指望你娶个门当户对美裙钗。我与你乌鸦凤凰本无缘,望公子另攀高亲鸾凤配。
薛 理:今生非你我不娶,今世非你我不爱。耿耿此心对天地……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薛理对梅香若三心二意,移情别人,愿天公罚我雷打电劈遭祸灾。
END
编辑排版:越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越剧小百花掇英》
她经历了学艺的严寒季节,终于吸收了艺术的养分,孕育出色彩斐然的花蕾。
由于对文艺女神的热爱和崇拜,使江瑶从一个中学生,成为湖州市越剧团的学员。
第一次在香港演出后,香港《文汇报》以“翻版傅全香”为题对她发表专文介绍。
陈辉玲凭着决心和钻劲,练出一身好功夫,一跃而成为班里的尖子,成为艺术苗圃里一朵出众的小花。
何赛飞这个海岛姑娘,从小在浪涛声里长大,现在却陷入了掌声的包围之中。
与其说夏赛丽是在攀登舞台上的那座楼梯,倒不如说她是在艰难地攀登越剧艺术的楼梯。她不断地越过障碍,不断地排除困难,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
周美姣长得活泼可爱,是学校的文体委员。老师挺害欢这个长得秀气的小姑娘,曾经问她:“你长大了做什么?”小美姣脱口而出“我想当演员。”
陈筱珍从一个普通的绣花姑娘,成长为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毕派小生,其间流过了多少眼泪,洒下了多少汗水哟!
【点击文章标题阅读】
蒹葭苍苍 | 越剧女小生茅威涛
落英缤纷 | 越剧青衣何英
花开四季 | 浙江小百花原生代
花开四季 | 浙江小百花新生代
桂子芬芳 | 尹桂芳先生与尹派
海上越音 | 上海越剧院
栏杆拍遍 | 戏剧与文学
“美丽越剧”
曾经互联网上第一个越剧网站
追求唯美诗意的戏曲网络微刊
传播越剧为主
兼及京昆及其他精彩剧种
剧评赏析 深度美文
剧坛美图 音视频欣赏
欢迎来稿 欢迎合作
投稿邮箱
meiyueyezi@sina.com
有情怀地去看戏
点 此 留 言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