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指向思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①】对话,让学生思维在场
发布于 2021-05-23 10:29 ,所属分类:政治考试学习资料
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儿童不断获得、丰富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和知识学习不同,它不是单向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独白”式教学,让课堂成为“对话”的智慧场所,并为对话创造有利条件。实践中,对话也是常见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这种对话并不局限于师生简单的问答式对话,而是要切实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成长中的问题展开对话,触发其真实思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在场”。如此,才能用对话引领儿童生活,促进其道德的自主建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向生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立足已有生活经验,在回忆和整理中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尤其是低段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其形成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感悟,逐渐养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因此,课堂对话要尊重儿童的生活起点,引导其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对话与思考,从而深化其道德体验与理解,学会从中发现和领悟道德意义。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考,实现思维发展。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二课时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接压岁包的环节,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新年的传统习俗和“礼”字的内涵。本课是教材第四单元第三课,从时间上看,学生即将进入寒假,迎接中国传统新年;从逻辑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重在向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引导学生通过回望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并对未来充满期待,奠定基础。
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本课学习的应有之义,这是引领儿童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靠口头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内化。也因此,接压岁包这一环节便具有了重要的德育价值。
在一位学生上台双手接过教师的压岁包后,有了如下对话:
师:同学们,刚才他为什么要双手接过老师手中的压岁包?
生1:因为压岁包里面的钱太多了,一只手接不动,必须两只手接。
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于轻的东西就用一只手拿,重的就用双手接,因此,便有了上述回答。此时的学生尚不能用抽象逻辑思维去理解双手接过长辈的赠予所包含的“礼”的涵义。于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和思维实际,作出调整,展开进一步对话:
师:真的是这样吗?那老师也送你一个压岁包吧。
生1上台接压岁包。
师:压岁包重吗?
生:不重。
师:你还记得上星期在跳绳比赛中,你获得了全校第一名吗?真棒!当校长为你颁奖时,你是怎么接过校长手中的奖状的?
生:双手接过的。
师:平时,还有哪些时候你是双手接过别人手中的物品的?
生:汪老师奖励我小红花的时候,还有叔叔送我玩具的时候。
师:你为什么要用双手呢?
生:因为这是对别人的感谢和尊敬,而且他们是长辈。
师:所以,刚刚我们为什么要双手接过压岁包呢?
生:是为了感谢和尊敬。
师:对!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礼”,我们过新年要“守礼”。
在这场对话中,儿童的自身生活是起点,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这些传统习俗。而儿童的自身生活更是这场对话的落脚点和归宿,通过与自身“礼”生活的对话反思,帮助学生从眼前直观的接压岁包这一行为,理解中华传统“礼”的抽象内涵。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与践行,真正过上有“德”的生活。“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生活”,正如鲁洁先生所说,这才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话所需体现的价值。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世界探索的欲望、空间会越来越大,其对话范围自当随之扩展。同时,面对愈加广阔而复杂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具有了动态性、多重性。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找准学情的核心问题,避免陷入琐碎、重复的生活事件之中,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展开教学对话。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场”,展开积极的思考与探究,尝试创造性地探索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家的好邻居”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家庭生活”第3条“懂得邻里生活中要将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但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早已发生巨大变化,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中,邻居已不再像以前那般熟络和亲近,变得冷漠和疏远。学生所面临的生活问题是和邻居几乎不认识,更称不上“交往”,“好邻居”自然无从谈起。
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先对班级做了课前调查:班上45个学生中,有18个学生有邻居小伙伴,有18个学生能认识邻居,另有9个学生表示不认识邻居。这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问题:在社区生活中,学生没有玩伴,同龄人的交往缺失。因此,如何打开学生生活空间,让学生走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掌握在生活中和邻居小伙伴交往的技能和礼仪,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课前调查,正是教师和学生生活问题的对话过程。在充分“对话”,把握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基础上,才有了如下课堂对话: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亮亮吗?(教师播放视频:亮亮在小区里,看到自己邻居小伙伴在打羽毛球,亮亮很想上去和邻居小伙伴打招呼,和他交朋友。)
生:(等小伙伴打羽毛球休息的间隙上前。)你好!我叫亮亮,我也住在这个小区,我看到你的羽毛球打得很好,我也喜欢打羽毛球,能一起玩吗?
生:你好!我叫周周,很高兴认识你,我上三年级了,那待会我们一起玩吧。
师:你们发现了吗?他们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生:非常有礼貌。
生:主动介绍。
生:等别人休息的时候再去打招呼。
真实的生活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热情,教师趁势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了情境演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对话的组织者,引领学生与自己的生活问题展开对话和深度体验。在情境演绎中,学生直面自己的生活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策略。从教师与学生生活问题对话到学生与自身生活问题对话,为课堂提供了切实的“在场因素”,激发学生立足自身经验,走向真实的邻里生活情境,展开思考与探究,在探寻解决生活问题策略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过美好的道德生活。
作为“学德”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既注重人类道德生活经验的传递,更强调儿童道德自主建构能力的获得和发展,为其未来的道德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18年,教育部确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力求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尽管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还未确定其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再次强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要在上述四种核心素养上下功夫。
其中,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因此,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专门设置了法治教育专册。尽管“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小学生作为公民,未来必然要参与政治生活和法治生活。因此,法治专册注重对小学生的政治启蒙和法治生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随着生活场域的不断扩展,学生将逐渐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与存在方式,学会立足生活世界,全面、发展地看问题,不断涵养辩证思维方式。这启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领学生与未来生活对话,在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中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养成法治思维方式和习惯,这将为其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懂得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教师设置了如下环节:
师:小区进行物业选举,小美的爸爸说,我最近实在太忙了,再说我这一票也不重要,那就让别人去参加选举吧,我就不参加了。你们觉得小美的爸爸到底要不要去投票呢?
生1:不用去投票。因为选举是他的权利,他可以放弃自己的权利,对别人没有造成伤害。
师:听起来似乎说得对,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人这样做。你也赞同小美爸爸的这一票不重要?
生2:是的,不重要。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3]是否参加小区物业选举是学生所“观望”的法治生活,这一常见的生活情境可说是对学生的政治启蒙。但是,小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度不高,还无从参与人大代表选举等政治生活[4],自然难以理解选举权的意义与价值。基于此,教师作出调整,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展开对话引导:
师:看起来一票似乎确实无足轻重。但是,如果是你们家所在的小区特别想选的物业因一票之差而落选了,你觉得这一票此刻重要吗?
生:重要。
师:小美的爸爸不去投票,这只是一票,如果大家都模仿他,都这么想,都不去投票,这是多少票?
生:很多票。
师: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生:选举无法正常进行,甚至选不出真正的好物业,小区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
师:小美的爸爸要不要去投票呢?
生:要!
师:从中你学到什么?
生: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落实自己的权利,并更多地参与我们的公共生活。
上述对话着重激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儿童建立选举权与“我”的联系,让学生在对话与思考中认识到“小美爸爸投不投票”不仅是“我”考虑的客观对象,而且和“我”的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由此,让学生充分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局限,以联系的观点认识到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对话是技巧更是艺术。课堂因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千人千面”而丰富多彩,对话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才能让学生“在场”,触发真思考,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北新区鼎泰实验小学)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