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的京剧演员张火丁_评书学习资料

发布于 2021-06-17 15:42 ,所属分类:评书学习资料大全







既在戏里,又在戏外


命运多舛,上天垂怜
中国女京剧青衣演员张火丁,是一位国家一级演员。今年这位老艺术家已经整整五十岁了,这么多的优异身份其实离不开她的努力和成就。
出生于吉林省白城的张火丁从小学习评书,后稍大一些,因为环境的影响与感染,让张火丁又对京剧展现出了痴迷,尤其是程派唱腔,小小的她就好似一个活脱脱的“小戏迷”。
张火丁一直希望能够系统地专业地去学习戏剧,可张火丁并未能遂愿,从九岁到十五岁的她,坚持考了三次戏曲学校,可是都没有中选。
人们常说“七年之痒”,可张火丁的这求学坎坷的七年,并没有熄灭她的热情之火,但她也明白十五岁对于有些练童子功的同龄人来说,她早已落下别人一大截。她的情绪也逐渐变得忧郁多愁。

但好似一切命中注定一般,她的这份经历,才让她的程派唱腔显得尤为有韵,大抵她真正体验过那份凄美缠绵,才能理解曲中人之情。
张火丁虽然意识到希望渺茫,但并没有放弃对戏曲学习的追寻,不仅是从小的耳濡目染,更加上自身的热爱,让她向父母说出了那句“如果我还不能学京剧的话,那么这一生我就跟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擦肩而过了。”
这是多么地渴望!多么地忧愁!盼望着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说出的又感伤又肯定的话语。
张火丁的父母在听到她这么说之后,心中感动之余也下定了带女儿拜师学习京剧之心。就这样一家人辗转来到北京,四处打听,前去拜访了原吉林省戏曲学校退休教师王兰香。夫妻二人坦言希望王兰香老师能够收自己女儿为徒。
王兰香见张火丁对京剧的热爱不是一星半点,也很有京剧上的天赋,就答应了先在北京这儿跟自己学半年,看看是不是这块料,就答应了张火丁的父母。
张火丁在得知自己终于能够专业地去学习京剧时,开心又激动,十五岁的她毅然决然地决定一人独自在北京学艺,学艺之余勤工俭学,为自己以后赚取学费和生活费,生活过得充实又拮据。
好在恩师王兰香对待张火丁就好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在这学习的前半年内,王香兰让张火丁吃住都在自己家,张火丁只要好好地跟自己学戏就行,不用出去一边打工一边来自己这学戏。

张火丁后来每当聊起这段往事,话语中都只剩下了对那戏曲生涯的第一位老师的感激之情,没有王兰香,就没有如今的张火丁。
在这半年里,王兰香先后教会了张火丁《卖水》和《女起解》两出传统折子戏,张火丁勤奋刻苦,别人要半年才能学会的一出戏,她刚开始学就半年内学成了两出折子戏,这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的还有对戏曲的热情。
王兰香透过张火丁学习这两出戏的结果看见了她身上的无限潜力与较好悟性,她当时就觉得张火丁是难得的学京剧的好苗子,慢慢地将她领进了京剧之门内。
同在张火丁十五岁的那一年,她靠着那两出从王兰香那儿学来的传统折子戏,终于顺利考上了天津戏曲学校的京剧课,实现了多年来未完成的愿望,她在当时是天津戏曲学校唯一一位自费生。
她勤工俭学,不为家里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她说:“再苦都是值得的。”
她的汗水没有辜负她,她的这份毅力也支持她在戏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在程派唱腔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既在戏里,又在戏外
张火丁唱武声的哥哥曾说自己妹妹很简单,小时候不爱说话,现在倒还好,但也只愿意聊戏,她认识的一位出版人张立宪评价她是自己想象中的程派青衣该有的样子,戏迷们评价她是“天生的青衣”……这些评价,拼凑出一个不善言辞,沉迷戏曲而又天赋极高的张火丁。
她由评戏改为程派,是赵荣琛的关门弟子,较好地继承了赵老的风格。音配像期间,得李世济、王吟秋等人指导,赵老逝世后又求教于新艳秋,可以说博采众家之长。
戏中的张火丁眉眼间皆是戏,一举一措都是感情的渲染。程派唱腔讲究对气息的运用。张火丁的青衣看上去就好似气若游丝一般脆弱,实则幽柔的旋律中蕴藏着一股苍劲,浑厚的力量,这便是功底!
我们要以“凄美处见缠绵、哀怨声怒不平、低谷中蓄大势、平淡处显精神”的程派美学欣赏程派唱腔。
程派唱腔创始人程砚秋曾说:“一切戏剧都有要求提高人类生活目标的意义,绝不是用来开心取乐的……也许有人说是为吃饭穿衣,难道我们除了演玩意儿给人家开心取乐就没有吃饭穿衣的路走了吗?我们不能这样没志气!”
张火丁就做到了,她更多追求的是艺术上的造诣,而不是观众的多少,盈利的多少……
戏外的张火丁就显得较为有些高冷了,本就不善交际的她,又因为自身有些小清高,甚至受到了圈内的排挤。
张火丁为人低调,较戏中的她来看,反差较大。戏中的她一颦一笑都是风情与韵味,可戏外的她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说是“戏中人”也不为过。
她天性淡漠,与世无争,向来是安安静静学戏,本本分分做人。从很多对于她的采访就能看出,她本人本就是不太圆滑,回答记者的问题也是一问一答一板一眼。
她这份淡泊清远的性子却在京剧界颇有一番作为,可以说是这功利性尤其重的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了。
张火丁她好似在戏中。现实中的官场名利,她从不在乎,只有戏中的人与情才能惹她一笑;现实中的人情世故她从不迎合,只有戏中的情丝绵绵才能让她黯然伤神;现实中的世人评价她从不在意,只有戏迷认可她的戏才能让她心生满足。
这样的一位艺术家,担得起一声“角儿”!她又好似能分得清戏里戏外。
戏里她优柔寡断,戏外她果断决绝;戏里她妙语连珠,戏外她沉默寡言;戏里她喜于言表,戏外的她却不苟言笑,只会天天泡在练功房里。
她是不是戏中人,我们各有想法,她带给我们的作品足够让我们痴迷于戏中人就足够了。
戏中造诣,人生追求
张火丁曾创造了戏迷为了听她的戏特意飞来梨园听她一场演出的时代。也曾用程派演绎了梅派的经典《霸王别姬》风靡一时。
虽然有人认为这样的演绎是不伦不类的,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创新,她独特的程派张韵的唱腔确实是别有一番韵味。
她对于戏曲的造诣不仅是传承,更因为她曾学过多种唱腔唱法,所以她更愿意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创新。后来她从中央戏剧院被调离后,创办了个人工作室:张火丁工作室,收起了徒弟,开始当起了老师。
她选择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退居幕后,为国家教育更多的戏剧的人才。许多观众与业内人士对她的决定感到不解与遗憾。
不解的是为何偏偏选择在顶峰时期退居幕后,而不是接着为我们创造一部部经典,没有一丝预兆的,就这样宣布成立了个人工作室;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天生青衣”的戏曲演员不再登台表演,一位热爱戏曲,勤学苦练的艺术家就此别离舞台,再也无法回顾昔日风采了。
张火丁选择在这个时候“退居二线”不仅是因为戏曲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少,传统瑰宝面临失传的风险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她自己组成了家庭,心也逐渐回归了家庭之中。
据她自己所说,丈夫并非圈内人,而网传她在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后没几年就有了孩子。想要在培养人才之余相夫教子,这对张火丁也许才是真正意义的圆满和幸福。
张火丁直言不讳的性格确实更适合去当老师。社会就像一条河,我们是河边的一颗颗石子,随着时间在社会中沉浮,被打磨去了棱角,成为了社会想要我们成为的样子。
张火丁的棱角与独特是她避免与社会和人情世故过多接触换来的,作为替代,她并没有很好地与人圆滑地打交道的能力,她只知道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于是天天练戏,月月练戏,年年练戏。才厚积薄发地塑造出了那个“天生青衣”的张火丁。
张火丁这一生如同她父亲在为她取这个名字时许下的祝愿一般。
张火丁的父亲当时起名是认为家家户户有喜事时都张灯结彩,“灯”拆成了“火”和“丁”,祝愿女儿一生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还有一层祝愿便是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如在“烈火中锻造出的铁钉一般坚韧不拔”,故取名“火丁”。
张火丁女士的一生就好似烈火中的铁钉,先是被现实生活煅烧得通红,再又在时间的流逝中经历了淬火,变得沉稳坚强,最后变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颗铁钉,钉定了程派的未来和戏曲创新派的先河。摘自:腾讯网-左岸枫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