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数学文化元素 融合思政教育功能

发布于 2021-08-27 22:19 ,所属分类:数学资料学习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办好思政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教师们要在任教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在弘扬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人文精神面貌、传统美德、科技创新等内容上进行渗透,培育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时代中学生.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以嵌入文化元素的同时,又能与数学知识完美融合为标准,适度开发教材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打造精彩课堂,以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必修第一册共有八章内容[1],对于“集合”、“不等式”、“函数”、“方程解的存在性”、“对数的概念”、“统计”、“概率”等章节比较容易嵌入文化元素(详见表1);对于例题与习题可以设置背景是与数学相关的文化元素;对于“阅读材料”、“探究活动”等可以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丰富课外知识,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

表1

章名称

节名称

推荐嵌入数学文化元素

第一章

预备知识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康托尔、韦恩、、罗素、集合论、悖论、第三次数学危机等

常用逻辑用语

罗素、逻辑学、素数、哥德巴赫猜想、费马数等

基本不等式

赵爽、周髀算经、弦图、丘成桐、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第二章

函数

函数的概念

中国高铁、李善兰与《代数学》、莱布尼茨、高斯、欧拉、狄利克雷、巴黎国际数学大会

第三章

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

《庄子·天下篇》、富兰克林、人口增长、银行复利、购房、买车与分期付款、自然常数e等

第四章对数运算与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

恩格斯、纳皮尔、薛凤祚、《比例对数表》、64金片、14C断代、航海与天文等

第五章

函数应用

方程解的存在性

秦九韶、《九章算术》、贾先、《数学九章》、伽罗瓦、阿贝尔、近世代数等

第六章

统计

获取数据的途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劳、美国大选、

样本估计数字特征

CBA、体育比赛、体育名人等

第七章

概率

古典概型

拉普拉斯、帕斯卡、费马、惠更斯、布封等

第八章

数学建模活动

走近数学建模

欧拉、哥尼斯堡七桥、一笔画等

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情境应该是真实的,有故事情节,有人文因素,有教育价值,当然不能去数学化”[2],这也是教师们把数学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标椎之一.嵌入的数学文化元素,须让它与新学的知识融为一体,以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部分案例如下:

一、在章节的起始课的教学中嵌入文化元素

案例1:“集合”一节内容的嵌入案例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集合”这一知识,集合论是一位叫康托尔(Georg Cantor,1845—1918)的数学家创造出来,他是德国数学家,小时候就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在研究两个无限集合中元素的多少时,以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颠覆了大家对整体大于部分的自然认知,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由此,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因为有人发现他的集合论有漏洞,这就是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悖论”,导致了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学完本节内容后,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探究“第三次数学危机”的相关知识.现在,康托尔的集合论已经是研究函数等现代数学的基础,为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案例2:“概率”一章的嵌入案例

概率论起源于赌博,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贵族们喜欢用骰子赌博,一个名叫梅累的贵族因分赌注问题向帕斯卡(Pascal,1623~1662)请教, 据说在一次下注中,梅累与朋友各下注32个金币,约定先赢得3局者获胜,当梅累赢了2局,他的朋友赢了1局时,梅累因有要事中断了,问如何分配这64个金币?帕斯卡是当时法国有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对此事一筹莫展.于是,他又请教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Fermat,1601~1665),他俩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逐渐明晰了答案,后来,荷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Huygens,1629~1695)参与其中,整理成文,发表了《论赌博中的计算》,至此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诞生了.虽然赌博本身是一种陋习,应坚决摒弃,但是可以让我们树立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二、在核心概念的讲解中嵌入文化元素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大部分同学对这一知识点的感觉比较抽象,理解的难度较大.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破解,历来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又学习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的函数,高中是从集合的角度,以函数的三要素为重点去解释“函数”的概念,那么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呢?

案例3:“函数”概念的理解嵌入案例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函”一字的解释有三个词条:①匣子;②包含;③信件.下面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前两个词条去解释“函数”,如下图1:







任意一数输入到“匣子”以后,就可以输出一个数,这时把“匣子”想象成是一个神奇的宝盒,而这个宝盒就是对应法则,输入、输出的数可以各组成一个数集,这两个数集使用Venn图表示后,就是教材中的形式,于是它满足“函数”的定义,成功构建了一个“函数”.当然,“匣子”的功能可以是一个关系式或者一个关于、的表格或图像,这也就是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清朝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精通数学、英语、古汉语,他把“function”一次翻译成“函数”可以说是相当精确地,“函数”一词的汉语意思完美包含了两个数集(分别是定义域和值域)和对应关系这三个要素.


案例4:“对数”概念的嵌入案例

“对数”这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特别是对数的运算,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对数”的出现来源于天文、航海中对大的数据的处理和运算.在十六、十七世纪,计算机还没有诞生,指数的概念也没有出现,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1550~1617)用线段表示数据,潜心研究,在1614年出版《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标志着“对数”的产生.明末清初时期,欧洲的传教士向中国的数学家传授这一知识,特别在天文学家薛凤祚(1599~1680)努力下,成功翻译了《成功对数表》,开启了“对数”知识的大门.由于他把“logarithm(对数)”翻译成“假数”,又把中的称为“真数”,所以把“真数与假数对列成表”,就简称“对数表”.这也是“对数”这一名称的由来.现在,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指数,对数的运算与指数的运算本质上是互为逆运算,就像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的关系一样.

三、在例题的背景设置中嵌入文化元素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例题的背景有的比较单调,设置适当的背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就像一篇优秀作文一样变得有血有肉,既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能利用背景内容赋予教育意义,符合数学课标中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下面以“统计”一节中的例题为案例,以兹说明.

案例5:例题改编的嵌入案例

原例题:某赛季篮球运动员甲每场比赛的得分(单位:分)情况如表2.

表2

比赛场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12

24

31

15

36

25

50

35

31

44

39

41

36

根据表1,用统计中哪些数据特征可以衡量运动员甲的成绩水平?

改编后:CBA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简称,于1995年成立,是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诞生了一批著名球员,如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表2是姚明在某一赛季的前一段赛程的数据,用统计中哪些数据特征可以衡量他的成绩水平?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可以值得我们去学习?

改编后没有去掉数学的本质的东西,让学生既了解了中国的篮球赛制和一些优秀运动员,又在体育文化的背景下解决了统计中的“数字特征”问题.第2问的追述可以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和永不放弃的意志和品质,当然,一句话概括就行,不能放开去说,不能冲淡数学的本质特点.再例如,统计一节中,有的例题可以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为背景,宣传口号是“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揭示了“普查”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

四、在讲解数学的习题中嵌入文化元素

如图2在古代被称为“弦图”,大正方形被分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称为勾和股,斜边称为弦)和一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涂为红(朱)色和黄色,面积称为朱实和黄实,显然四个朱实加黄实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该等式化简即可证明勾股定理.设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勾和股的比为,向弦图内随机抛掷1000颗黄豆(大小忽略不计),则落在黄实区域内的黄豆大约为( ).

A.866颗 B.200颗

C.300颗 D.134颗

这是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一道题,根据试题的背景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内容:

我国古代数学有着丰富的宝藏,成书于上古时期的《周髀算经》就是一部经典数学著作,作者已不可考.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公元182~250)对这部经书做了详细的注释,唐朝时这部经书还被当做算科的教材之一.书里面就记载了这个图形,它被称为赵爽“勾股圆方图”,又称“赵爽弦图”,利用这个图形,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这也是我国最早对勾股定理证明的记载,也可以证明第一章中的重要不等式即,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的设计,就是依据了这个“赵爽弦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这也是思政教育的目的.在课堂的教学中嵌入文化元素,对改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消极状态,有着积极地作用,有助于学生增长文化见识,开拓学生文化视野.在不影响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揭示的前提下,在不冲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背景下,积极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

参考文献:

[1]王尚志,保继光.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

[2]喻平.数学教学中的理论思维[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1):10~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利用数学文化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研究》(立项号:AH2020149)的研究成果.

历史文章链接

“三会”视角下的数学建模教学

体育运动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 探寻统计决策依据

源于一道竞赛题的高考试题

立足数学建模构造递推公式解计数问题

数列中裂项相消的常见策略

交轨法求轨迹方程的应用 ——以2020安徽“江南十校”综合素质检测的一道题谈起

把握结构特征   活用平方差公式

碑文中的数学

利用等价转化思想解题

角平分线在圆锥曲线中的解题技

圆周率π的历史

函数图像问题的解决策略

数学——在高考中也考察阅读能力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中的距离问题的解题技巧

立体几何复习的抓手——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析祖暅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高考数学模拟题

波利亚是如何玩转“怎样解题”的?

内涵较丰富 构造为核心 ——对一道高考题的解析与思考

对一道向量小题的多角度探析

为人师表门墙育桃李 斯文在兹杏坛沐春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