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问自己:“何时再去重新登登华山?”这一问竟然过去了二十年。我自己也难以说清楚,这个愿望到底何时能实现?这个心事是否会成为这辈子的遗憾?
人这一生,有着许许多多的愿望,老的愿望实现了,新的愿望又产生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不断实现、新生中而逐步走向生命的终点。
愿望,由愿而望,由心而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达到的某种想法。这种想法多为美好的,而且带有一定强烈的向往性。细数之下,我同样有着不少心愿,希望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盼望家人平安快乐:祈愿儿女、后辈们出类拔萃,事业有成;期盼战友、朋友们家庭美满,工作顺利……除了这些人们正常的渴求之外,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时常泛起的“华山情结”。
缘何有再上华山的强烈欲望?因为2002年5月与它相识后,它的雄伟,它的奇异,它的威风,它的凛然,让我惊诧不已。此后虽游览过众多名山,虽各领风骚,但始终总觉得难以超越华山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因中华的华源于华山,故华山才有了“华夏之根”一称。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素以险峻秀著称,它奇峰险峻气势恢宏,风光秀丽。远远望去之状若一朵盛开的莲花一一中间三峰兀立如莲心,周围群峰竞秀似莲瓣,加上常有白云缭绕,恰如李白诗中所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做莲花云作台。”登顶四顾,天高地阔,峰峦叠翠,一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之景色。真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华山之名由来,依《水泾、渭水注》所载:华山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与“华”通用,由此“华山”即“花山”,“花山”亦“华山”。
在古代,因文人墨客遊历写诗作赋绘画而名声蜚外,让华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解放战争时期,又因国民党部队盘踞于此多年,人民解放军攻打华山艰难卓绝而更为人们熟知。我们也是慕其名,怀着一睹其“庐山真面目”的渴盼,在旅游初热兴起的时候,首选了此处。
华山共有五峰,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中峰玉女,北峰云台,峰峰因险而闻名于世。万丈深渊,千仞壁立,孤傲昂首,渺视群山,成为了它的鲜明特点。宋代丞相寇准的一首《咏华山》,形象深刻地描写出了登临华山时的心境。“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告诉人们:华山之上只有青天,世上难以找到与它比肩相齐的山。站在山顶,抬头即看见红日近在当头,伸手可摘。回首相望,白云飘于脚下,大有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之觉。
确是如此,当手脚并用,攀爬相接,一路逶迤登上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时,不只是心旷神怡,万欲即消的空灵感,更有一种“山高人为峰,舍我其谁也”的宏伟气势和魂飞摄魄之震撼。站在山顶,仿佛脚下没有了根,竟像一根轻盈的羽毛,一阵风吹过,足能被刮得无踪无影。站在山顶,连呼吸都觉得特别的舒畅,顿生念想:修身养性,何须再寻它处?
华山的松
黄山、庐山、峨眉山等众多名山的松树各具千秋,都别有一番风情气度,但华山的松更是与众不同。
它们扎根高巅之上,挺直的身躯,巨大的伞冠,像一队队、一排排将军和士兵,精神抖擞,豪气冲天。它们没有婀娜多姿之形,没有松涛林海之势,也许是多阳少湿,却一棵棵杆如铁,枝如虬,透出一股股英武之气。在登山的整个过程中,我曾数次伫立树下许久,仰首凝望,在感叹其不畏高寒侵体,不惧烈焰当头,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懈努力追求着的顽强意志中,不禁深思大悟:人何不如此?只有在大风大浪中经受磨砺,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与辉煌!
借用网友“西域老杨”的七律《华山松》来作定语:“扎根石缝本高寒,大雪罡风若等闲。懒与三山表功业,甘同五岳顶穹天。根深不畏浮云惑,叶茂方招凤鸟环。尘世繁华十万里,悬崖打坐已千年。”
华山的路
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是在过去登过华山人们的共识。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另一方面蕴含了华山之险,攀登艰难的程度。唐代张九龄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极为形象深刻地作了很好的注释。“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洞。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如今华山的路,已不止一条,但条条都是窄、险、难融为一体。用一言概括之:欲征服华山者,必先征服其路。每条路都是在堆积的砾石和岩坎上向前跳跃伸展,几乎全为栈道、石桥、石阶、铁索而构成。不但盘桓旋绕,曲曲折折,而且惊险刺激,望而生畏。传说韩愈当年在山上看到山高路窄,白云缭绕,吓得不敢下山,放声痛哭,给妻子写下遗书投于崖下诀别。至今岭上仍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
当年仗着年轻,我们专选最险最难的路径爬行,特别是在攀登直上直下的铁索时,大有“登天梯”之势。依索而上,手、脚、心协调一致,像一只只“蜗牛”似的蠕动着,稍不注意,就会失足掉下,其结果定是粉身碎骨了。人们常常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的险要,此词句若用在华山的所有道路上,再贴切恰当不过。在正路半道的青柯坪处,有一块巨大的“回心石”拦路而立,其意十分明了,“畏难者可就此止步!”
让我至今想起仍头皮发麻,脊梁透风的是,北峰北侧的栈道之行。胆战心惊,忽忽悠悠地踏上由铁索、木板组成的所谓悬空路上,就有一种前途未卜,悔之晚矣的感觉。男士们神经紧绷,虽恐惧但仍故作镇静,心里却打着小鼓,想向下看又不敢多看,唯恐跌落深渊。女士们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一个个硬着头皮不服软,抱着侥幸心理,当一脚踩上栈道后,方知太过草率,随即尖叫声响起,回荡在深山峡谷中。原路返回时,与之前相比,慌恐情绪就有了明显的缓解。
正是:云绕峰峦叠涛翠,身悬绝壁挂千仞。睁眼看尽万山景,恰似仙家落凡尘。
在各大名山秀岳上,常常能看到游客们为了祈愿,将一把把特制的锁锁在道路两旁的铁链上,并把钥匙扔进峡谷中。有人说这是“爱情锁”,今生今世不分离。有人称为“幸福平安锁”,保佑全家得安康。更为普遍的则叫其是“连心锁”,与朋友与亲人心心相印,共享太平。不管是哪一种,其意涵都是美好的。
您如果有缘登临华山,可以真真切切地见证这一大奇观。一路之上,毫不夸张地说,凡有铁索的地方,就有挂锁的存在。最夺人眼珠的是那些小景点处,挂在铁索上的各式各样的锁头一串串,一堆堆,像一串串冰糖葫芦,又像一挂挂鞭炮,密密麻麻,走在它们中间,俨然就是走进了锁的世界,同时,也步入一个虔诚纯洁的殿堂。
更令人意想不到,叹为观止的是,有人竟然将锁挂在了悬崖峭壁上,引得人们不得不停下脚步观赏一番。且不说他(她)们是如何挂上去的,单就这道难得的风景线,能够亲眼目睹,实为一件幸事。
山水有灵性,其实万物皆有灵性。只是你处在什么位置?站在何种角度?感受到了没有?
华山的灵性不在于它有多少神奇的传说,不在于啥时候显过灵,保佑过什么人,挽救过什么人?而在于登过此山后,让我们得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迪?
华山归来,长久沉浸在一种感慨之中。深刻体悟到了为什么人在郁闷纠结的时候,需要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当仰望高山时,会生出征服之欲;当奋力攀登时,会历练出强大的韧劲;当凌顶远眺时,会胸阔气清。
登华山的经历能告诉你:不畏难才可获成功,站得高才可看得远。
二十年过去了,豋华山的影像时常还会浮现在脑海里,总想有朝一日实现再次攀登。心里明白:也许难以平步直上,但那种回味与冲动当为最大的享受。写到此,用宋代陆游的《梦华山》作为收尾吧:“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丹灶故基谁复识?白驴遗迹但相传。梦魂妄想君无笑,尚拟今生得地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