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杨海义┃听故事(散文)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12 19:11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听故事(散文)
【甘肃•岷县】杨海义
所谓故事,是会讲的人讲,不会讲的人听。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讲的非常好听,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循规蹈矩,讲得实际靠谱,清清楚楚特别吸引人。所以,一般不能轻易小看一些的故事,因为一些故事,是从生活中沉淀出来经历了岁月的雕琢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听故事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能晓得一些活人的道理。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凑在一起听老人们讲故事,正听得入迷就不说了,然后顺手将“黄烟锅”轻轻一磕,布满皱纹的脸夹带着微笑幽默地说,吃夜饭走,啊一天了可说:性情古怪的老人们为了打发时间,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像挤牙膏似的。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给人一种启迪。
迄今回忆,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音:总之和时代背景有关。比如现在,包括生活中许多事全被手机代替,大部分人都在电视和手机上看节目,听故事等等,之所以,手机被誉为《百事通》!然一部分上了大把年纪的老人依旧在一些特殊场合围在一起聊天,讲一些风趣真实地故事寻找乐趣,显得气氛热烈恢谐。
不知是投脾气,还是缘分,我有幸认识了几位爱讲故事的长辈。农历五月初一日中午,我吃过饭,觉得闷热,便推开窗户让凉快凉快。准备写一篇未完的稿子,恍惚间好像有什么预感。刚写了几句,忽然听到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接着又是轻轻的敲门声,没等我站起,门已经开了,来者正好是一位令我尊重称伯伯的长辈。便恭敬地让座。开门见山先问我饭吃了没有,我说刚吃过。猛一想,一个小小的预感竟如此应验:不得不相信缘分。
他笑容满面,带着一副兴致勃勃地样子,眼神中好像有什么新鲜事,或者其它新闻,果不其然,一个犹如开关的话题就打开了话匣子,娴熟而又简练地一番话讲得干净利落振振有词,颇具内涵,令人感动深受启发。
先生出生于书香门弟,骨子里铭记着,“拥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的古训:在过去特殊年代,因迫于生计,学了个木匠手艺为看家本领。前半辈子靠做木匠活养家糊口,后来改行搞铜铝铸造业翻沙活。到九十年代,已过花甲之年,以表诚意大显手艺,和一位爱好书法,称三大文人之一,晚年写了三部《经卷》的堂兄,合资,合技。一个写,一个连做带刻,给本村“黄梅山”上的一座“古庙”挂了一块“佛光普照”的匾额:了却了一桩心愿,诚心可嘉!
由于铸造业效益景气,信心倍增。随着年龄的增加,子女不让干退出了二线,便陆续将铸造手艺传给次子,长子是大夫,在村上担任村医,行医多年积累了好多经验,尊老爱幼,视患如亲,口碑良好。加上疫情防控,每日工作到深夜,忙得不亦乐乎,并关心父母及家人。
令人羡慕的是,先生真是一位有福之人。子女都很孝顺,也很幸福,一家人和和睦睦,相敬如宾,和老伴专门引孙子,看电视,看书等。
和我在同一个村上,是相识多年地老朋友。按年龄人家是上辈,我是晚辈,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是臭肉相通。互相尊重,几乎是无话不谈,数日不见就觉得有点惦记,我到他家也去过几回。不愧是文化人,室雅人和,整个屋子全是书香味道。房屋建修得错落有致,铸造设施等排列得井然有序。拦檐上整齐地置各种盆景,花香怡人。
也很古董,有一种嗜好,非常喜欢艺术。在他年轻时亲手做的柜上,写字台上置着几个精美的“洮河玉”,令人感叹的是,那几个透明的“洮河玉”,全是他闲了带散步到“洮河”边上慢慢捡来的,经过精心打磨显得更为神气,五光十色,只要来他家的客人,或者窜门的邻居,每来一回都要目不转睛的看上一阵子。
尤其是堂屋里由次子,以纯手工精心“铸造”而成的铜缸、铜火炉,铜锅等工艺品更吸引人,因为手工业铸造是有文化内涵的。精雕细凿,每一件物品做成打磨好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物品周身线条均匀笔直,功力深厚,耐人寻味。特别是藏族人尊祟,信奉的“藏八宝”龙凤等花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擦得明光闪亮,客户赞口不绝,爱不释手。顾客临门。
先生为人正直,性格开朗,修养好,群书博览,通常看的都是一些典古和佛教书籍,整个家庭的幸福和他接触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骨子里有一种文人气质,难能可贵。不仅如此,还懂“藏语”,对藏人族民的游牧生活十分了解。和他个人生活阅历直接有关,因为童年的一段时期是在藏区度过。能学到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财富和一份收获。
“藏语”,一般在汉民地区称番话。方言特色浓厚,自然而然的存在着地域性。据他本人讲说,他懂的是甘南,夏河,卓尼一带的“藏语”,记忆力很强,一生将所学的“藏语”像刻在身上似的,一句都没有忘却。民间有句幽默的口头禅叫做,长短的绳绳拾哈,尕大的人维哈。他懂“藏语”对他在从事铸造业方面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因为部分要铜锅等器皿的客户是从甘南一带的来藏民,彼此间语言交流比较方便。再加上豁达大度,善解人意等受人尊重。
每次相谈,彼此间说的都是一些肺腑之言。正聊得热火朝天,先生说他忽然想起另一件事,并说是他亲叔生前亲口给他讲说的。是他叔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期和一位上级领导亲身经历之事。
那么,他的亲叔究竟是何许人物?是一位专攻公路桥梁的8级工程师;令人感叹的是,一位具科学造诣的工程师,为何将自己亲身经历之事一五一十给他讲说呢?因为叔侄之间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欣赏他为人正直,厚道、爱好文化,待人诚恳等优点。之所以,听了他的讲述让人为之动容,甚至有所震撼。
几天后,我有感而发,琢磨着按他讲述的故事内容,以 “特别的感动”为标题学写了一篇小说作品,为了尊重,在文中未写先生和他亲叔与一位领导的大名:先生得知后非常高兴。并说随便聊了一阵子谝了个闲传,想不到让我写成小说作品在平台发表。接着又说:多会了给你再讲个故事,我高兴地说,非常感谢。
先生如今虽然是八旬老人。依旧身体硬朗,面色红润,逻辑严密,十分健谈,对一些传统文化研究颇有建树。思想开放乐观,给身边的子女和朋友爱讲一些真实故事。因为一些故事里面确实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让好多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朋友,成为知己。
(在线编辑 文童)
杨海义:60后,甘肃岷县人,农民,爱好文字,2017年开始学写作,有作品发表《岷州文学》等刊物及平台。
欢迎您按ErWeiMa
彭立起┃格律诗词四首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