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021年09月09日)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12 19:05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发表作者李治钢散文《高原天湖纳木错》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陈佩香散文《长安饭,闽南茶》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作者刘荒田散文《“鲜花”和“牛粪”》

河南日报农村版豫风副刊发表作者陈炜散文《老师》

牡丹晚报悦读汇副刊发表作者桑胜月散文《吃到好吃的就微笑吧》

菏泽日报人文菏泽发表作者丁明烨散文《淋粉子》

济源日报珍珠泉副刊发表作者安安散文《岭上三色》

山西晚报子夜副刊发表作者秦延安散文《八月炸》

秦延安/八月炸(散文)

当秋风穿过山林,那满树的八月炸就像上了色般,一下子变得神采飞扬起来。看着那一个个棕褐色的八月炸,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茂密的山林里,一棵藤蔓攀着青松笼罩出一片绿荫。一个头戴草绿色帽子的少年,斜挎布包,像猴子一样敏捷地双脚钩树,一手抓藤,斜着身子便将那吊在半空的八月炸摘下,塞入腰间的挎包。

这少年便是阿山,我认识他时只有七八岁。那时,我还在故乡住。我们的村子依山傍水,有旱地也有水田,是十里八乡的“香饽饽”。一天,一个留着长鞭子的十六七岁女孩领着一个乌黑大眼睛的男孩上门。女孩进门就喊婶子,这让好客的母亲乐开了花。女孩说,她们是新搬来的,租了我们家对面的空房子,以后就成了邻居。说着就把身后的男孩子拉出来,这是我弟弟阿山。阿山,快把干豆角送给婶子。小男孩怯怯地将一塑料袋干豆角捧给母亲。母亲一手接过干豆角,一手摸向小男孩的帽子说,这么漂亮的孩子,怎么大热天的还戴顶帽子。小男孩条件反射地后退,并双手护住自己的帽子。看着母亲愣住,女孩赶紧解释道,婶子对不住,我弟弟小时候不小心栽到火塘里,把头烧伤了,所以他一直戴着帽子,你千万别介意。母亲尴尬地笑着说,没事没事。虽然母亲嘴上这么说,但事后仍叮嘱我,那男孩头上究竟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少和他接触,别给你传染上什么疾病。

孩子间的交往从来没有设防,很快我便将母亲的话抛之脑后。虽然阿山再没上过我家门,但我经常去找阿山玩。日子久了,我对阿山家的情况也逐渐了解。阿山家在大山里面,山里地少人多,土地贫瘠,在亲友的引荐下,便到山外租地种。村里十多亩撂荒坡地,全被他们承包了。阿山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在他三岁时便去世了,哥哥结婚后分家另过,一个姐姐已出嫁,家里就他和小姐姐、父亲相依为命。

村里的坡地,在村外的黄土塬上,一条羊肠小道便是上坡的路,收种庄稼全凭肩挑背驮。一户人家一分地都嫌耕作辛苦,更别说十多亩坡地。但阿山父子不惜力气,却将它们当宝贝似的侍奉,几乎天天泡在地里。经过大半年捯饬,那长满野草的土地,终于长出了喜人的庄稼,既有大豆玉米,也有小麦油菜。

虽然阿山到我们村子里已经一年多了,但村子里的小孩都不太愿意和他玩,也许还是出于顾忌吧!不管是下地劳动还是晚上睡觉,也不管下雨还是天晴,阿山都用那顶帽子将头捂得严严实实,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俩的交往。我们一块去打猪草、砍柴火,一块捉蚂蚱、斗蟋蟀,相同的年纪,不同的经历,让我们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阿山经常给我讲大山里的生活,那些门前晨夕歌唱的鸟儿,那些经常光顾的野猪猕猴,以及吃不尽的野果和满山的野菜,都让我羡慕不已。他给我讲,天不亮他就从家出发,一个人穿越丛林,走了六十多里山路到我们村。我问他害怕吗?他说不怕。虽然路上曾遇到过熊,但他躺下装死竟轻易地骗过了熊瞎子。那种凶险的经历,在我听起来万般刺激,竟也想着有机会遇上熊。

有一次,阿山从老家来,送给我一个牛腰子似的棕色东西。看着那中间裂着一条缝,里面隐隐乎乎有白色的肉体,我奇怪地问:“什么东西?”“八月炸。你尝尝,可好吃了。”阿山说着将果子从裂缝处掰开,里面嫩白的果肉清晰可见。我小心地品尝了一口,像香蕉,但又比它润滑许多,特别香甜。我的谨小慎微让阿山笑出了声。我问这果子从哪弄的,阿山说,深山里面多的是,这次是他顺路摘了几个。等下次有空了,带我一块去摘。

还没等到阿山带我去摘八月炸,对面那户人家便从城里回来要收房子。坡地里的丰硕收获,让村人嫉妒的也要收回土地。突然的变故,让阿山一家毫不设防,被迫连夜搬走,连和我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后来,在大学的课本里,我才知道,八月炸又称木通子、八月瓜、香蜜果、牛腰子果等,是一种耐瘠薄、耐旱的高山区果木,虽然其貌不扬,却具有清火利尿、通经下乳、败毒抗癌等功效。

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小孩子也已过不惑之年。我不知道那个扑闪着大眼睛的小男孩是否还记得我们一起去摘八月炸的约定,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像八月炸一样,勇敢地走出大山,将自己的果肉绽露出来,在八月的阳光下散发清香。

天中晚报驿·副刊发表作者郭建光散文《大海上的行程》

平顶山晚报副刊发表作者董国宾散文《手机报里传递爱》

焦作日报山阳城副刊发表作者杨寿远/辛向东散文《水乡“南寻”》

信阳日报百花园副刊发表作者张弘散文《大山幽兰自芳华》

信阳晚报灌河源副刊发表作者吴瑕散文《挦鸭毛的女人》

深圳特区报前海副刊发表作者斯尔然散文《秋天的果实》

宝安日报流金岁月发表作者王英散文《那些年,我们在深圳》

达州晚报凤凰山副刊发表作者李柯漂散文《欺山莫欺水

李柯漂/欺山莫欺水(散文)

年少喜水。特别是在动不动就会出一身臭汗的夏季,去野外绿树成荫的小河里,来一场不牵不挂的野泳,光着屁股蛋那种。这是乡村男孩子特别的野性,姑且把水中暗藏的危险抛之脑后,畅快淋漓地在天然水域里戏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那是儿时的最爱。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孩。暑期里,穿行在炎炎烈日下,背着背篼,借割猪牛草之名,常常在村头的小河边集结。小河沟绕着村庄流淌,清澈透凉的河水平静舒缓地从村头流向村尾,经过几个回水弯流向村庄之外遥远的大河。

不管是在小河边的上游还是下游,我们自由自在的行踪一定会在看山的李老头的监视范围之内。他会时隐时现地跟在我们这群顽皮孩子后面,提醒着我们这样那样。时常挂在他嘴边的两句话,就是对我们说,细娃儿些,手不要发痒哈,偷割集体的禾苗是要扣大人工分的哦。莫私自下河洗澡,欺山莫欺水哦!说这话时,我们望着他那张似笑非笑的脸上,分明挂着一丝看笑话的表情。感觉他不是真心在担忧我们的安全。他的职责是看守着生产队里的禾苗不被我们这帮熊孩子当猪牛草偷割。其实,就有这样的事情,在水里贪玩久了,忘记自己的背篼里还是空空如也,回家难以向大人交差。从水里爬起来已是日薄西山,彩霞满天。于是见河堤上的青苗,薅上几把塞满背篼。若是逃过看山老头儿的法眼,倒也相安无事。倘若被他逮了正着,他会毫不留情面地交给队长。然后,家长被扣工分,自己少不了吃上一顿“干笋子炒肉片”。

后来,仗着我们腿脚灵便的优势,就有意的与看山老头儿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远远地望着他往村东头儿去,我们就借着茂密的庄稼做掩护撤到村西头儿。他往河边上游走,我们就辗转到下游去。稍大龄的孩子当眼线,领着我们与看山老头儿打游击。有时一天到晚,他连我们的人毛都见不着,相反,他的行踪却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但那时,一大群孩子的智慧并没有敌过这位经验丰富的看山老头儿。见不到我们的身影,他知道熊已出没,索性在村垭口的老槐树底下守株待兔。傍晚时候的霞光照在他的脸上,多了几分严肃。他告诉我们一天的动向,讲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说某娃儿今天一个猛子扎下水里,是不是喝了几口河水?味道还可以吧。然后就自言自语说道,我就说嘛,欺山莫欺水哈。小伙伴们都心知肚明,感觉看山老头儿就是神仙,他的魂就一直跟在我们身边。

和我一起长大的猴娃,年少好玩水,长大后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水。他在水务局工作,如今还管着流过我们村庄的那条小河,他是河长。那年夏天我们一起下河洗澡,猴娃就差一点遇了险。是看山老头儿像一阵风,从山坡上飘下来,一头扎进深水滩里把猴娃抱了起来。这一次,他破天荒的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家长。一群孩子自然更是守口如瓶,所谓经一事才懂一个人,我们在一夜之间都长大了。

西安晚报终南文化发表作者周养俊散文《为柳青守墓的人》

西安日报西岳副刊发表作者贺绪林散文《再当火炬手》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发表作者杜善国散文《延安的歌声》

天津日报北辰之声副刊发表作者陈广会散文《心中的老胡杨》

重庆科技报巴渝文学发表作者梁爽散文《摩天轮慢走》

兰州日报黄河谣副刊发表作者高俊斐散文《不能忘记的她》

江海晚报夜明珠副刊发表作者朱朱散文《被耽误的作家们》

平顶山日报落凫副刊发表作者杨娥散文《好花偏占一秋香

杨娥/好花偏占一秋香(散文)

公元629年,春花烂漫,诗人王绩辞官隐退,他站在东皋山上,问询尚无花事的春桂: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转眼到了秋天,霜结露凝,凉风萧瑟,嗜酒简傲的王绩,看着满树粟米一样金黄的桂花若有所思。淡雅的清香飘过,吹散了诗人的幽怨闲愁。天芬仙馥三生味,好花偏占一秋香。真是应了春桂所言,金风飒飒,一花独秀。

时光流转到2019年秋天的一个月夜,我无意间行走在与东皋隔山远水的鲁山,微寒的秋风中衣袂飘飘,四周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桂香,小小的山城笼罩在一派祥和之中。我夹裹在这样的香风里,踏着月色寻找芳馨的来源。在巷子深处高楼林立的夹缝中,有一座遗落在秋风里的小院,墙角生长着一株高大的桂树,葳葳蕤蕤、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花萼如繁星紧簇,满树齐开不留余地,把花香铺满了岁月。

我伫立在朱红色的木门之外,隔着隙缝窥探桂树的主人。房屋虽然古旧,但无破败之迹,月光融融,树影婆娑,花开如金,满院生香,昭示了主人欣欣向荣的锦华。月光下,一位精致的老妇人,抱着青花瓷瓮悠闲地在采摘桂花,或酿酒,或泡茶,或是要酿制一瓶霜露桂花蜜,等待一个芳香的故事。月华投下斑驳的影子,老人与桂树犹如静止在旧时光里的油画,娴静而美好。时光好慢好慢,我不禁浮想联翩:莫不是祖上蟾宫折桂,封侯拜相,植了这棵硕大的丹桂庇佑子孙兰桂腾芳……

然而,这透骨的清香中总有那么点遗憾,小小的粟花是那么的不起眼,如果不是沁人心脾的原味香动全城,恐怕没多少人识得这花中君子的蕙风香节。我不禁也要问一问这疏碧轻红的秋桂:问秋桂,百花善巧颜。姹紫嫣红间,何事淡姿色?秋桂答,花颜但夺色。芳菲识卿心,远香君知否?此刻,我恍然大悟,与花相识,与人相处,凭的都是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香气,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无论时光再深、容颜再老,气息永远都是芬芳的。也难怪了旷世奇女子易安居士盛赞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文化艺术报龙首文苑发表作者强更生散文《老婆不在家的日子》

精神文明报文艺副刊发表作者魏有花散文《一枕秋雨敲秋声》

人民铁道报汽笛副刊发表作者黎玉松散文《正是一年秋意浓》

新安晚报城事副刊发表作者芮海林散文《温暖的瓦碴巷》

楚天都市报乡情乡愁发表作者方华散文《消逝的白鸽》

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发表作者明前茶散文《一只兔子的安慰》

洛阳晚报百姓写手发表途径李宁散文《人生如茶》

天津工人报职工文艺发表作者胡庆军散文《我是一片沙棘》

胡庆军/我是一片沙棘(散文)

我踏破光阴的足迹,在还没有让所有的人感悟以前,在荒漠、在戈壁,编织一个属于我的绿色摇篮梦。我是一片沙棘,阳光下我安静地舒展着生命。我喜欢干旱,热爱盐碱,我用顽强挑战植物界的极限。

我就是我,我是一片沙棘,我用我的手臂,延续一张车票、一群牛羊的距离。

我迎风潇洒成风景,故事在千里之外,把花开在夏季、把果结在秋天、把收获留在冬季,我只是一株生于沙漠也可能会死于沙漠的沙棘。我的眷恋缠绵着成炊烟一样的黄昏,我在岁月的更迭中成为历史的颜色,我多一株不少,我少一棵不多。

我属于经济植物,产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目前国际上研究开发沙棘产品的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多,发展势头很猛。中国在沙棘产品开发方面发展也很快,随着沙棘产业的深入发展,也带动了山区沙棘加工业的发展,很多农民通过采收沙棘果、叶增加收入。沙棘是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蓝天、白云、沙滩和戈壁静静地相伴着我,很多时候我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让一闪即逝的渴望凝固时间,就让心进入童话里面的明净世界,让人进入久违的心灵深处。在这弥漫着浪漫气息的秋景里,在大山中,在路旁或庄子周围一片片红红黄黄的沙棘最是诱人,还没落尽树叶的树上,金黄色或火红色的沙棘果如一颗颗珊瑚玛瑙,高高挂在带刺的枝头上,远远望去一片一片如火烧云般浓烈。

据说古希腊时期,有些因长期征战致残或者病弱的战马,被主人遗弃在荒野上,战马很有灵性,它们会自动结群觅食,用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猛兽的侵袭。过了一段时间,回归自然的马匹,这些荒野上游荡的“病马”,竟然变得膘肥体壮,毛皮闪闪发亮。人们在惊诧之余,就开始寻找发生奇迹的原因,他们很快发现这些被抛弃的战马在荒野里的主食就是沙棘。这些年,人们对沙棘的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的植物,尤其是维生素C,更是被称为植物王国中的佼佼者。沙棘果性温,味酸、涩,对于治疗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扑瘀肿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作为一种生长于沙漠边缘的植物,我的生长能力很强,一年生的沙棘可向四面延生出十余条水平根,根幅达数米以上。由于沙棘的分蘖和串根,一棵沙棘就能够在3至5年内形成圆形的团状群落,通常被人们用来固定黄沙的蔓延。生长了十几年的沙棘会长得比人还高,盘根错节,铁虬银枝,干裂的树身上刺也很少。在这样的树下,人可以在它的周围稍稍活动,它的果儿也是颗粒饱满,汁水浓厚,剪沙棘也容易很多,也许是在岁月的洗礼下它有了宽容的心。

冬天气候渐冷,山中的野果都已掉光了,落尽树叶的光杆枝丫颤颤的伸到空中,只有不畏风寒的沙棘果还一如既往地红红黄黄,远远望去,像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片片红宝石。在荒凉的冬季那片片红色红得令人激动和感慨,铮铮铁骨,赛雪傲霜,为那些越冬的动物提供食物,既解渴又饱腹,让多少飞禽走兽有了等待春天的希望……

折一枝沙棘,细细摘掉上面的刺,再放心地放进嘴里,轻轻用舌一抿,沙棘果的原浆破皮而出流出浓浓的汁,酸直刺味蕾,冲向大脑,叫人禁不住酸地摇头,眯眼,止不住酸得浑身一哆嗦。

我有着深褐色的树干,深褐色的枝条、深褐色的棘刺,就连细碎、狭长的叶片也是墨绿色的,这种特征完全是为了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一种自然界的保护色。生长在荒地,有点水分就能成活,有点阳光就能壮实。因为不起眼,没有人知道我和我的伙伴在什么时候抽芽,什么时候开了花,什么时间结果。我们就像大地上闲散的蚂蚁一样,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到了秋天,漫山遍野红了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记起沙棘果的酸甜可口、色泽艳丽,能在某个荒地上或者野沟里采摘一枝沙棘果仔细欣赏,并一饱口服。

我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沙棘,我有自己的故事,不要来施肥,也不需要来灌溉,我的青春无忧无虑地成长,沙棘生长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就是怀恋的方向。在荒凉和贫瘠的土地上,我们一簇簇傲然耸立,以风的形态被雕塑,以亘古不断的执着丰富想象,目光顺着生长的脉络伸向浩缈的苍穹,温馨一个又一个早晨。

很多年前,我和我的伙伴一直被人们视为荆棘的野生灌木,如今在很多地区却成了农民致富的“金果果”。沙棘不仅有防风固沙、绿化的生态效益,而且浑身是宝,果可制果汁饮料,叶可做茶,枝可制板材,核可做药材,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小沙棘被农民做出了“大文章”。

每每秋风来临,我都看见,当人们在带刺的树下走过,都忍不住停住脚步注视那挂满枝头的沙棘果,他们灿烂而惬意的笑,是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悟。

是的,拥有亿年的生存历史怎么样,可以生存在沙漠、高寒地区等地怎么样,荒凉或者贫瘠,我只为健康坚强地活着。我是撒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灵,我想为母亲勇敢地活着。

洛阳日报洛浦副刊发表作者贾红松散文《金灿灿的致富路》

盐城晚报登瀛副刊发表作者查正军散文《拜师》

蚌埠日报望淮塔副刊发表作者李星涛散文《秋天要做的几件事情》

海口日报阳光岛副刊发表作者叶海声散文《海天仙境亚龙湾》

北海晚报红树林副刊发表作者王国梁散文《回不去的故乡》

唐山劳动日报文萃副刊发表作者黄敬东散文《母亲·老师》

海华都市报文学世界发表作者杨德振散文《后浪与前浪

杨德振/后浪与前浪(散文)

在饭局上,与一帮年轻人闲聊,大家都谈到了今年的一个热门词语—“后浪”,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个词语成为今年时髦“热议”,主要是源于今年“五四”青年节某网站播出的短视频《后浪》。一个中年“前浪”用深情的语调、真挚的情感,饱含激情的向中国的广大年轻人—“后浪”们殷殷寄语和即时表达:“你们遇到了最好的时代,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选择权,你们的事业更宽广,格局更高远,你们的机遇更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你们有激情,有创造力,拥有不可想象的未来。”

这本来是很好的励志教育片,寥寥数语,道出了“前浪”们对“后浪”们的殷切期望和拳拳关怀之心。没想到,一些年轻人似乎并不能愉快的接受和“买账”,更没有表示出衷心的感谢;相反,一些年轻人还持有“异议”,认为“前浪”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瞎说一通;个别年轻人甚至认为此片是时下所谓“心灵鸡汤”文章的“高级翻版”和“另一种说教”;有的人还认为,“前浪”依然强大的没有边际,“后浪”依然微弱的像朵小浪花,一眨眼工夫就无影无踪了……如何客观而公正看待“后浪”与“前浪”的现实依存和传承融合、共同前进的辩证关系,我觉得必须厘清头绪,以正视听。

从第一个层面上讲,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趋势。清代作家赵翼曾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眼下的后浪力量虽然微弱,但积蓄到一定的时候,必定会成为“前浪”的坚实托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这种渐进的位置转换中,“后浪”们要沉得住气,要学会自我赋能,自强不息,强筋健骨,提升素质,不要坐等机会到来,更不能彷徨张望;或一有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或颓废沉沦,要敢于跟随前浪一道打拼砥砺,迎合“前浪”的节拍,奏出最美的时代强音,发出个人最强声音。

从第二个层面上讲,每一个“前浪”都是通过多年的“后浪”积累沉淀和蓄势积能而来的,没有谁一直是“后浪”,也没有谁一直是“前浪”。“后浪”与“前浪”的区别更多的只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区分而已,是一种代际之间的称谓而已,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比较上的形象说法而已。是“前浪”,就要学会“传”、“帮”、“带”,努力做到提供放手放权放心机会,让“后浪”超越自己;是“后浪”,就要学会谦虚、好学务实,笃行进取,利用“前浪”的惯性优势,把自己熔铸淬炼成“前浪”,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境界,为更后面的“后浪”作好表率,共同把国家的宏图伟业做大做强,把个人的事业做实做久。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行参菩提》gongzhong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

点击参加)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