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霞
这是初秋的早晨,我被鸟声叫醒,唧唧啾啾清亮婉转,好听;
窗外有风轻拍着大大的法桐叶,数不清的树叶一起簌簌飒飒,声音起伏相续,如潮起如浪涌;
一辆小汽车轻啸着滑过路面,短促鸣笛;近旁一辆小电动在倒车,笛声尖利:滴——滴——滴——
远处天空有一声鞭炮炸响,近处一个孩子在尖叫,有滑板车叽哩嘎啦滑过水泥地,随后是一个妈妈的呼喊;
几辆自行车先后驶过,细微的喳喳嚓嚓声淹没在更大的汽车引擎声里,相遇的人们打着招呼,讨论着今早的菜价,声音或粗豪或细婉,或洪亮或紧涩;太阳渐高,孩子们的声音多起来,呼朋引伴,一起去上学了,有赶时间的孩子跑过,小脚板踏响水泥地,一路啪啪啪……太阳更高了,人们开始各种忙碌,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各类声音也开始在空气中混杂传播。马路上连续不断的车流把各种呼啸混杂成一片,音波也如海浪般连续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耳鼓;不远处的小菜市也开始熙熙攘攘、人声喧哗;近处突然有电钻爆响,震得楼板也颤起来;……那种混成一团的吵闹嘈杂特别容易惹人心烦,我们管它叫“喧嚣”。喧嚣的久了,我们会寻找僻静的所在,会喜欢幽林溪谷中的潺潺水声清幽鸟鸣,会向往“一声笛起山前”的悠扬动听,会需要音乐来安抚心情……我们天天浸泡在声音的海洋里,声音就是我们用耳朵能听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音波,这音波各各不同百千万种却也可以简单两分:一种是乐音,一种是噪音。振动规则的就是乐音,振动不规则的就是噪音。乐音是单纯的,有固定的音高,我们人类能模仿着唱出来;噪音则是杂乱无章高低不定的,我们无法模唱。通常,乐音能让人身心愉悦,能和我们身体的振动节律同频。我们人类为了能享受乐音的美妙发明了很多乐器。所有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等能奏出旋律的乐器所发出的音,都是乐音。当然乐器性能失常可就不算了。比如白居易形容的“呕哑嘲哳”,那不是乐器粗制滥造就是演奏者水平太差,以至于乐器的发音部位无法规则振动。刚学二胡或者小提琴的孩子们刚刚尝试在几根弦上找出乐音的时候,拉出来的声音就是各种嗞嗞啦啦刺耳闹心,人称“杀鸡”“锯木头”。噪音不好听,明显不如乐音那么悦耳动听,但是音乐体系里也不能没有它。在欢庆的节日里,为了营造繁华热闹的气氛,我们常常要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这“锣”这“鼓”,包括配套的铙钹梆子之类发出的音,就是噪音。它们被人为规范成一定的节奏,俗称“鼓点”。这被鼓点组织起来的噪音可不得了,它们常常超有震撼力,不但能振聋发聩,还能激励斗志。你看这几个词:鼓舞,鼓励,鼓劲,鼓动,“鼓”的作用显而易见。鼓声一响,人的精气神就能被调动、被激发、被唤醒,所以古人打仗要“击鼓而进,鸣金而退”,所以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至今传唱不衰,鼓声一响还是有大批的人跟着激动。但是高强度的噪音也实在不宜多听,心脏脆弱的人尤其要远离,不然心跳容易稳不住。乐音就不一样了,它天生有和谐悦耳的属性,尤其当它们按规则排列,并被高手演奏出来之后,常常会有直击心灵的力量。你说不清为什么,它就是能让你心动:能让你激动、让你振奋、让你欢快,也能让你深沉、让你忧伤、让你安静。自然界的声音五花八门、千千万万,当然不都是乐音。但是人类真是聪明啊,在一代一代人从古到今的音乐实践中,精挑细选了一组组一队队的乐音出来,它们都有自己固定的音高,彼此之间还能构成一组组一串串的和声和旋律,各自带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绪,成为我们抒发情感的最重要的载体,这就是“乐音体系”。这个体系并不庞大。见过钢琴吧?钢琴是世界上音域最宽的乐器,号称乐器之王,它的88个琴键就已经基本涵盖了整个乐音体系。顺便一提:著名的奥地利贝森朵夫钢琴厂还设计制作了一款97键大钢琴,把钢琴的音域向更低的方向扩展了整整一个八度,这是要把所有乐音一网打尽啦。就像自然界的色彩,虽然五光十色变化多端,但是聪明的人类早就掌握了它“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谱,高明的美术家甚至只用最基础的红黄蓝三原色就能描绘出丰富美丽的多彩世界。乐音体系也被规范成了“哆来咪发唆拉西”七个基本音级,用这七个基本音级,伟大的作曲家们已经创作出了无数动人心弦的乐曲,表达着我们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那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流传广远,历久弥新。佛家说:人生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世上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眼耳、声色被排在最前面。眼睛感光,通过色彩来认识世界;耳朵听声,通过音波来感受世界。它们是人与世界互动交流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工具。原本、一直、以致未来,这个世界都是纷繁嘈杂的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是不是常有眼睛耳朵不够用的虚弱感?然后通过慢慢熟悉,你的认知系统会默默地把这个陌生环境归类总结成自己能把握、能区别对待的各种“区块”,然后你就能亲近你的所喜,远离你的所恶了。音乐和美术,或者可以说所有的艺术,就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环境探索中逐渐逐渐分离拣择出来的、最能带给我们愉悦与安慰的“所喜”,其中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是最能接近纯粹美善的“有意味的形式”*。所有这些艺术类的活动,正是我们祖先超越自身动物性,成就人类文明的核心力量。我们学习音乐和美术,不排除它们有现实功利之用,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审美。对美的感受,不但是恶念的天敌,还是能聚集力量、引导向上的心灵之光。“没有审美感,人是无法成为一个精神富有者的。”*审美,于眼于色,可以简单到只是看一幅画,赏一帧风景;于耳于声,也可以简单到只是听一首歌,哼一个小曲。但是世上万千嘈杂,膨胀的肉体欲望催生百般喧嚣,我们选择看什么听什么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那其实就是在塑造你的心。回到音乐:不是所有的音乐创作都会导向美善,它们表达情感,也会用来宣泄欲望;也不是所有的时代都有优秀的伟大的音乐家,真正人才辈出的时代是神仙打架,更多的时候则是群魔乱舞,尤其当音乐成为产业被批发零趸的时候。我们天天浸泡在声音的海洋里,乐音稀而噪音重,甚至当音乐也成为了喧嚣的一部分,那么,选择听什么,尤其选择给孩子们听什么,真的不是小事。
作者简介:王春霞,女,任丘人。自由撰稿多年。看字是天赐的认识世界的方式;码字是首选的表达自己的方式。如此,以往以及以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