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小时候的露天电影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11-03 19:58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小时候村里的晒谷场上放映电影临时搭建的那块银幕——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粗而长的竹竿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充满了快乐。


小时候,放映露天电影似乎显得很有节制,一年之中能观看到机会寥若晨星。只有当乡村遇上重大节日或逢人家婚嫁丧娶时,才可能包上一两场电影以谢乡邻。每当乡亲们一看到矗立在空旷晒谷场前面那块宽大、在风里微微鼓起的白色幕布时,便会自然地加紧脚步,抓紧时间去料理好家务。而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恨不得马上插上一双翅膀,为可以看上一场电影而开心地奔走相告,他们兴致勃勃地充当着放映宣传者的角色,“放电影喽……放电影喽……”于是,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周围一带。而晒谷场上一直停歇着的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的草垛很快被附近的村民自发地进行了转移,以留下更宽阔的空间供大家观看电影。


近傍晚时分,人们便会像平时赶集一样,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有携儿带女的、有扶老抱小的、也有谈恋爱成双结对的,使本来静谧的晒场顿时变得人声鼎沸。附近的乡亲们往往捷足先登,早早从家里搬来了长木凳、竹椅、小板凳等各式各样的工具,占据前面的一些位置。离家稍远的人只能就地取材,干脆搬来了几块大石头挤在这些凳子之间,但是,这些大石头是没有任何保险的,它们往往会被后来者轻意地挪开。而来晚了的人只能在后面站着,踮起脚伸长脖子看,或者随便找个能坐能蹲的地方,就“随遇而安”了。人多了,本来并不大的晒谷场变得更加拥挤不堪,时不时会发生相互推搡和埋怨的现象。于是,一些性格暴躁的青年人之间打架也就显得司空见怪。而这时候,一些人为了不与他人拥挤和争吵,也会坐在银幕的后面,尽管后面影像看起来比较模糊别扭,但他们却情愿去欣赏一部“左撇子”电影。



看露天电影,最开心自然当数孩子们,晚饭都吃不踏实,心一直悬着,放学后,他们在家里匆匆扒过晚饭后,便会约上几位玩伴,心急火燎地往晒谷场赶去。此时,晒谷场便成为磁吸中心,它就像一块威力十足的吸铁石,向方圆几里外的地方辐射魔力,鬼使神差般地将这些铁钉铁屑悉数吸附到晒谷场来。当然,于他们而言,大多数是冲着热闹而来的,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捉迷藏,不知疲倦地跑前跑后,而一些孩子还会缠住父亲,吵闹着要骑在肩上看电影,顽皮的还会爬到树杈上、围墙上,甚至于人家的屋顶上看。


整个晒谷场,闻讯而来的小贩们成为最忙碌的人,他们手提桅灯,挑着担子,纷纷沿着晒谷场四周抢占有利地形,摆开各自的摊位,摊担里的爆米花、甘蔗、槐豆子、瓜子、麦芽糖等都是乡亲们看电影时喜欢的零食,他们的摊位相互挤挨着做买卖。而在夏季,冰棒则是孩子们的最爱,装冰棒的塑料泡沫就绑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箱子里的冰棒用一块塑料布包着,为了隔热,塑料布的外面又包了层黑糊糊、脏兮兮的小薄棉被。冰棒贩子推着自行车,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一声又一声“冰棒——冰棒——”的吆喝声撩得晒谷场上的孩子们个个馋涎欲滴,当他们手捏着大人给的零钱,围拢在摊位前,卖冰棒的小贩就一层层掀开薄被子和塑料布,从里面掏出冒着凉气的冰棒一一递给了他们。孩子们小心地揭开冰棒纸的一角,用嘴轻轻地吮着那甜滋滋、透心凉的冰棒,才心满意足地向四周散开。这样,电影散场后,人走场空,地面上总是浪籍地堆积着瓜子壳、甘蔗渣、冰棒纸、烟蒂等垃圾。


随着夜幕渐渐地降临,高高悬挂在场地里的汽油灯开始照亮了整个晒谷场。这时候,人们便把目光聚集到了晒谷场的正中央,那是电影放映机放置的地方。期盼已久的放映员手提电影拷贝姗姗来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人们会像欢迎英雄般地夹道让他通过。过去,放映员在乡村里算是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而此刻的他可是人群中最冷静、最无所谓的人,显得一脸的不耐烦和满不在乎,甚至有些厌倦,仅仅只是来完成自己的某项任务而已。那时,我的确曾对一种职业艳羡不已,甚至称得上膜拜,那就是非常迫切地渴望当一名电影放映员。



当他来到晒谷场的中央后,才开始架起放映设备进行调试。不久,发电机的马达声终于“哒哒哒”地响起,空气中飘散着汽油味时,放映光束便开始打在宽大的白色幕布上,此刻,一张张用正规印刷字体或毛笔临时写就的宣传口号的幻灯片,相继出现在银幕上,四五分钟后,人们所熟悉的那个八一电影制片厂五星闪闪标志出现时,整个晒谷场上的喧闹嘈杂声迅速平静下来,观众们立即变成它归顺的臣民,不加怀疑地接受着那个画面所赐予的喜怒哀乐。尽管当时的黑白电影没有字幕,而且观看距离远,音响效果差,很难听清影片中人物的一些对白,但大家还是津津有味地观看着。放映中间,整个场地显得很安静,也很少有人走动,直到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晒谷场。


过去,看露天电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启蒙教育。那时自己刚上小学,自然谈不上有多高的欣赏水平,但那些电影中的正、反面人物和大部分故事概梗无形中给了我不少的启迪,也使我从影片中的英雄人物那里汲取了向上的力量。


如今,乡里的晒谷场也早已与时俱进,改头换面,它曾经占据的位置被改造成崭新的游客中心、老年活动室以及一个由凹凸不平的空地围成的小型临时停车场,完全找不到当年的一丝痕迹,早已湮没在了岁月的深处。听朋友说,原来的放映员也改行做起了修理摩托车的行当,只有极偶然的机会,才会重操旧业。现在有时候,我与家人一起坐在整洁、豪华,看起来井然有序的电影厅里,看一场时下口碑较好的电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的晒谷场,想起坐在自带的凳子上仰头看露天电影的一些场景。逝去的韵光、交错的光影,让眼前的一切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在这个如今资讯极度发达的时代,这个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成长经历,我印象里晒谷场所放映的露天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回忆,留给人们的只是一种怀旧的情结。







作者:王乐天

供职于中国银行温州市分行 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瓯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乐天笔记》《乐天心曲》等散文集





主编| 楚尘 建波

执行编辑|淑珍露露

推广执行丨笑冬

监制| 金易贞木



瓯江文艺基金会成员单位






文化 | 文学 | 文艺 | 中国网新温州副刊《瓯江文艺》



征稿

人物专访 文化探寻 散文随笔

诗歌小说 摄影美术 工艺作品



瓯江文艺》投稿邮箱

oujiangwy@163.com


瓯江到海 海纳百川

文艺基金 发放稿费

部分作品同步发表于中国网客户端和中国网·新温州网站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