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后,市场上石榴大量上市了,那一车车堆积如山如同拳头般大小的石榴,表皮呈黄棕色、暗红色或棕红色,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诱人的光泽,煞是好看。
我小时候,二叔家院子里就有一棵石榴树,树虽不大,但树干粗糙,由两株树交错盘结在一起,形成一种昂扬向上的勃发力。每年五月份,石榴树葱茏茂盛,叶子翠色欲流,石榴从浓密的叶子中探出头来,像通身红透的微型花瓶,火红的石榴花喷射出的烈焰,就像燃烧中的生命,把一个小小院落映照得生机盎然。到了农历八九月份,石榴渐渐成熟,醉美的石榴挂满枝头,黄橙橙、红彤彤,着实馋坏了我们这些孩子。隐约记得那时四曾祖父还健在,他非常严厉,翘着一副山羊胡,冷峻的目光始终盯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生怕我们偷摘石榴。“中秋节”前夕,四曾祖父让二叔给我家送几颗石榴“献月亮”,我们如获至宝,趁爷爷奶奶不注意,偷拿一颗,迅速掰开分成几小块与弟妹们分享起来。八月十五晚,月光如银,静悄悄地铺洒在家乡的上空,淡淡的清风夹杂着虫鸣微弱的唧唧声,增加了节日的神秘感。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爷爷准备好石榴、苹果、梨子、核桃等祭献月亮的物品,然后在院子中间摆放好小方桌,用盘子把献月亮的贡品一一摆上,对着月亮初升的地方,跪在小方桌前点蜡、焚香、烧纸,口中念念有词,磕头作揖后,又在在厨房灶爷前一样点蜡焚香磕头,顶礼膜拜。整个过程神情严肃、出神入化。当一轮圆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时献月亮仪式结束,奶奶开始讲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故事,但石榴的醇香已经远远超过了故事的吸引力。剥开石榴皮,石榴籽晶莹剔透,白里透红、亮晶晶、水灵灵,如珍珠,似玛瑙,像一颗颗钻石,又象是小孩的牙齿。每颗石榴籽包着一层粉红色的菠膜。掰下几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嚼,果汁四溢,清香可口,味美绝伦,那甜滋滋的味儿,爽心又爽口,至今想起来唇齿留香。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中国。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张骞带着石榴种子,经丝绸之路传入内地,首先在当时的帝都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种植,后在各地扎根、开花、结果,普及全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文化遗迹。石榴籽粒晶莹饱满,象征“多子多福”。唐代就有“石榴仙子”的神话传说,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开始盛行石榴对联,谜语,金元时,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开始普及。宋代人还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榴实登科”一词寓意金榜题名。到了明清时,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节,于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俗。石榴通身都是宝,据资料显示,石榴花、石榴叶、石榴皮、石榴根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石榴花可治吐血、中耳炎、月经不调、创伤出血等;石榴叶有收敛止泻、角毒杀虫、跌打损伤之功效;石榴皮可涩肠止泻、痢疾、肠风下血、中耳炎、虫积腹痛、疥癣等多重功效;石柳根具杀虫、涩肠、止带、治蛔虫、赤白带下等功效。而在我的家乡,应用最广泛的便是石榴叶、石榴皮了。我小的时候物质资料生产匮乏,农户都是自给自足,家乡盛产大布(自己种植棉花、自己纺线织布),俗称“三阳呢”,那时家家户户都有纺线车、织布机,大人们在每天晚上和工余时间纺线织布,布织出来后,基本保障了全家老小穿衣取暖问题,另有少量对外销售,当时在方圆几百公里享有盛名。因大布是白色的,聪明的家乡人民想着染布上色,因此,石榴叶、石榴皮就派上了用场。人们把织出的大布先用石榴叶、石榴皮搓洗,然后放在青泥(淤泥)里浸泡一个晚上,洗掉青泥,再搓洗,再浸泡,这样反复多遍,白色的大布就会上色成灰色了。邻村的崔家染坊就是专门染布的大型作坊,据年逾古稀的岳父讲,当时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把大布拿到崔家染坊染布,崔家染坊光染缸就有十几个,染出的布以灰色为主,色泽匀称、柔软贴身、吸湿透气、保暖性好等诸多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白花花连成片的棉田不见了,纺线车、织布机也成为农耕文化的代表卷缩在展览馆一隅,棉布更是物以稀为贵。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偶尔在田间看到少量棉田,所产的棉花仅仅作为被褥的填充物,而那些“三阳呢”成为脑海中美好的记忆。石榴石榴,飘香了一代少年的珍馐美味,现在可以随处买到,盼石榴,馋石榴,已不再是一种奢望,二叔家院子里的石榴树“五月榴花红似火”,略显苍老,但依然挺拔。仰望那醉美的红、摇曳的绿、飘香的韵、绵长的情,如今已物是人非,自己也已经从青葱少年成为鹤骨鸡肤,儿时的石榴,以及与石榴有关的物像,成为挥之不去的最美。作者简介:曹子介,甘肃省天水市人,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员,天水市作协会员,秦州区作协理事。有600余篇(首)诗歌、散文、小说在《星星》、《新华网》、《铁道护路联防》、《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诗歌网》、《齐鲁文学》、《长江诗歌》、《零度诗刊》、《东方散文》、《西府文学》、《天水文学》、《兰州日报》、《潇湘晨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在线》、《飞天文艺》、《定西日报》、《陇东报》等80余种报刊杂志、网刊发表。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刘云龙
总 编:憨 仲
副 总 编: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李 婷
编辑部主任:白 冰
值 班编 辑:魏玉玲
责 任 编 辑: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李建文 陈庆连 丁 素 路曼曼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东方散文杂志、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gongzhong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