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研读|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修改说明
发布于 2021-04-24 17:1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原文刊发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3月第2周),作者单位为: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中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研究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转载、引用,须注明出处。
摘 要:2020年下半年,根据党中央相关精神,同时考虑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准确性、科学性,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组对九年级下册教材进行了修订。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明确修改的内容及意图,更好地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本文从修改内容、修改重点和教材使用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教材修改;主要内容;重点内容;教材使用
一、教材修改的主要内容
2021年春季,主要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劳动教育等主题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进行了修改,增补了相关内容,对个别地方的表述进行了完善,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更新,以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1.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材主要进行了三处修改。
一是第10页,第二段正文修改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二是第45页,第二段正文修改为:“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三是第48页,在最后增加一段正文:“促进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落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
主要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角度增加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内容。
一是第26页,将《拓展空间》材料第一句修改为:“进入21世纪以来,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的有序发展和国家安全。”
二是第32页,删除第一段正文后面的关于“中国积极推动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在第二段正文后面增加一个《阅读感悟》栏目,引用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用一系列事实说明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3.落实劳动教育内容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对教材第78页第二段正文和其后的《相关链接》进行了修改。
一是将第二段正文修改为:“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人的一生多数时间要在工作中度过,在工作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将第二段正文后面的《相关链接》内容修改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4.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
一是将第10页第一段正文修改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冷战中逐步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是将第30页第一段正文第一句修改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三是将第50页正文修改为:“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动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把我国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和利益,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中国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四是修改教材图片。2020年12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其中要求:对于合餐顾客,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据此,将第55页“小芳邀请外国访学同学到家里做客”配图的四个盘子上,分别增加一双公筷,引导学生增强饮食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更新数据材料
一是第29页,将《探究与分享》第二段材料中的第五句话修改为:“截至2020年4月,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4万余人次,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二是第35页,将《探究与分享》第一段材料第二句话修改为:“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5万千米,超过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
三是第41页,将《探究与分享》中“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全国高速等级路公路里程”“国家财政收入”四组数据更新为2015—2019年的数据。
四是第43页,在《探究与分享》折线图中,增加2018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数据“6.6%”“6.1%”,并相应修改图注。
五是第50页,根据“一带一路”合作的最新成果,更新《探究与分享》四个文本框中的材料内容。
六是第51页,将《探究与分享》的材料修改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同时,将柱状图中的数据更新为“2015—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并相应修改图注。
七是第64页,将第二个《探究与分享》最后一个文本框中的第一句修改为:“2018年,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
二、理解教材修改的重点内容
本次修改主要遵循三条原则,即基于现有框架,落实最新精神,确保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基于原有表述,吸纳意见建议,使教材表述更科学准确;基于原有内容,更新材料数据,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在理解教材修改内容时,教师要重点内容,有的放矢。
1.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各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市场;国际关系民主化深入发展,协商合作、互利共赢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共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崛起,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各国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危机、恐怖主义、疾病蔓延、金融风险等共同问题,需要共同协商应对;等等。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西方大国极力维护自己的单极地位,以单边否定多边,以封闭对抗开放、以霸权代替协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社会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严峻挑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形势进行了新的概括,教材据此进行了相应修改。何毅亭在《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一文中指出:“具体来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这一表述为我们把握教材内容提供了参考。
2.认识我国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整体战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应如何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国内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际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实际与国际形势相互交织,使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科学把握国内国际的整体形势,立足国内,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规律、斗争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办好中国的事情。
3.理解我国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关于我国的新发展格局,建议教师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的重要讲话,并阅读刘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深刻理解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
4.认识劳动的重要价值,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劳动的价值,并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概括。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一观点,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并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三、深入浅出讲好教材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要重点把握教材新修改的内容,理解其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内在逻辑。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切实用好教材。
1.科学把握教材内容,厘清内在逻辑脉络
教师开展教学,理解、吃透教材内容是授课的前提。本次教材修改涉及我国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判断、应对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整体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新内容。教师要注意结合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相关文件和权威解读文章,把握教材表述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在理解教材第10页第二段正文“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形势”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关于“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这一部分的具体阐述,结合教材“变化中的世界格局”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国际力量深刻调整的现实以及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结合社会发展实例,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着眼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九年级学生还处于国际视野养成的初级阶段、启蒙阶段,我们并不是要将他们培育成通晓国际形势的专家型人才,也不是要他们仅仅掌握教材文字知识,而是要引导他们结合教材阐述,以小窥大,知道世界的形势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世界问题,这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讲述教材第48页第三段正文“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内容时,“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表述,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可从更通俗的“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两个概念入手,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消费市场规模最大,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当前国际市场不稳定性加剧,我们就要更多地将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国内市场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国际市场,更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在发展好国内经济的基础上,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不断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理解这一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引用“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
世界是中国积极参与的世界,中国是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师教学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出发,紧紧抓住“立足中国”这个根本,引导学生站在中国看世界,同时又放眼世界看中国,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培育国际视野。
例如,在讲述教材第32页第二段正文“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新增加的《阅读感悟》栏目,引导学生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理解我国的抗疫行动。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亲历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见闻、经历、体验中得出结论。通过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
(本文编辑:高传轩)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