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植物类中药鉴别
发布于 2021-05-26 13:40 ,所属分类:医师、药师学习资料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植物类中药鉴别
根及根茎类
名称 | 来源 | 特点 |
狗脊 | 蚌壳蕨科 金毛狗脊干燥根 | 金黄绒毛、红棕叶柄、木质部一条环文 |
绵马贯众 | 鳞毛蕨科干燥根茎叶柄残基 | 卵形、叶柄残基鳞片、维管束5-13 |
细辛 | 马兜铃科干燥根和根茎 | 阴干、根灰黄、辛辣、麻舌 |
大黄 | 蓼科 干燥根及根茎 | 忌铁器刮外皮、根茎髓部星点维管束、根部无星点 |
虎杖 | 蓼科干燥根茎及根 | 根茎髓有隔或呈空洞 |
何首乌 | 蓼科干燥块根 | 红棕、红褐、皮部4-11类圆维管束 |
牛膝 | 苋科 干燥根 | 维管束周围黄白点、2-4轮 |
川牛膝 | 苋科干燥根 | 维管束数轮同心环 |
商路 | 商路科干燥根 | 维管束数个同心性环轮,罗盘纹 |
银柴胡 | 石竹科 干燥根 | “砂眼” "珍珠盘"气微味甘 |
太子参 | 石竹科 孩儿参干燥块根 | 纺锤形或细长条形 |
威灵仙 | 毛茛科 干燥根和根茎 | 根长、皮黑肉白 |
川乌 | 毛茛科 干燥母根 | 断面类白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 |
草乌 | 毛茛科 干燥块根 | 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基 |
附子 | 毛茛科乌头的子根 | 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
白芍 | 毛茛科芍药的干燥根 | 类白或淡红棕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
赤芍 | 毛茛科芍药干燥根 | 棕褐色,有纵沟无皱纹 |
黄连 | 毛茛科 干燥根 | 多分枝、结节隆起、灰黄色或黄褐色 |
升麻 | 毛茛科干燥根茎 | 长形块状,洞内壁显网状沟纹 |
防己 | 防己科 粉防己干燥根 | 弯曲处深陷横沟结节状瘤块样,稀疏放射状纹理 |
北豆根 | 防己科蝙蝠葛干燥根茎 | 多有弯曲细根 |
延胡索 | 罂粟科 延胡索干燥块茎 | 沸水煮至恰无白心、黄色 |
板蓝根 | 十字花科 菘蓝的干燥根 | 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金井玉栏 |
南板蓝根 | 爵床科 马蓝干燥根茎及根 | 蓝灰色 |
地榆 | 蔷薇科 干燥根 | 断面粉色 |
苦参 | 豆科 干燥根 | 多破裂反卷、味极苦 |
山豆根 | 豆科 越南槐干燥根及根茎 | 豆腥气、味极苦 |
葛根 | 豆科 野葛干燥根 | 纤维性强 |
粉葛 | 豆科 甘葛藤干燥根 | 圆柱形纺锤形,粉性微甜 |
甘草 | 豆科 干燥根及根茎 | 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菊花心 |
黄芪 | 豆科 干燥根 | 菊花心,豆腥味 |
远志 | 远志科 干燥根 | 结节状,桶粗 |
人参 | 五加科 干燥根和根茎 | 纺锤形圆柱形,点状树脂道 |
红参 | 五加科 蒸制后干燥根及根茎 | 白透明红棕色 |
西洋参 | 五加科 干燥根 | 浅黄黄白 |
三七 | 五加科 干燥根和根茎 | 圆锥圆柱形灰褐色灰黄色、味苦回甜 |
白芷 | 伞形科 干燥根 | “疙瘩丁”散生或排列四纵行 |
当归 | 伞形科 干燥根 | 浅棕、形成层环黄棕色 |
羌活 | 伞形科 干燥根茎及根 | 棕褐色黑褐色,紧密隆起环 |
川芎 | 伞形科 干燥根茎 | 结节状拳形团块 |
藁本 | 伞形科干燥根茎及根 | 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 |
防风 | 伞形科干燥根 | “蚯蚓头”棕褐色毛状残基 |
柴胡 | 伞形科干燥根 | 黑褐色或浅棕色 |
北沙参 | 伞形科干燥根 | 细长圆柱形、气特异、味微甘 |
龙胆 | 龙胆科干燥根和根茎 | 灰棕色、木部呈点状环列 |
秦艽 | 龙胆科干燥根 | 顶端茎基及纤维状叶鞘 |
徐长卿 | 萝藦科 干燥根和根茎 | 有盘节、断面中空、形成层环淡棕色、气香、味辛凉 |
白前 | 萝藦科干燥根茎及根 | “鹅管白前” |
白薇 | 萝藦科干燥根和根茎 | 根茎粗短 |
紫草 | 紫草科 干燥根 | 紫红色或紫褐色 |
丹参 | 唇形科干燥根和根茎 | 棕红色或暗红色,鳞片状剥落 |
黄芩 | 唇形科干燥根 | 疣状突起、放射状纹理 |
玄参 | 玄参科 干燥根 | 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 |
地黄 | 玄参科 新鲜或干燥块根 | 显微鉴别 棕色核状物 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 |
胡黄莲 | 玄参科 干燥根茎 | 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叶柄残基、木部4-10白点维管束成环 |
巴戟天 | 茜草科 干燥根 | 断面紫色 |
茜草 | 茜草科干燥根和根茎 | 黄红木部,导管孔多数,久嚼刺舌 |
续断 | 川续断科 干燥根 | 横裂纹、皮部墨绿色或棕色、微甜后涩 |
天花粉 | 葫芦科 栝楼干燥根 | 圆柱形、纺锤形、瓣块状 |
桔梗 | 桔梗科 干燥根 | 半月形茎痕 |
党参 | 桔梗科 干燥根 | “狮子痕”,支根断落处黑褐色胶状物 |
南沙参 | 桔梗科 干燥根 | 断面不平坦、质松泡 |
木香 | 菊科 干燥根 | 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香气浓 |
川木香 | 菊科干燥根 | 丝瓜络状细筋脉、“油头” |
白术 | 菊科干燥根茎 | 瘤状突起、点状油室 |
苍术 | 菊科干燥根茎 | 红棕色或橙黄色油点,“朱砂点” |
紫菀 | 菊科干燥根及根茎 | 编成辫状、紫红色或灰红色 |
三棱 | 黑三棱科 黑三棱削去外皮干燥块茎 | 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 |
泽泻 | 泽泻科 干燥块茎 | 底部有瘤状芽痕 |
香附 | 莎草科 莎草干燥根茎 | 点状维管束 |
天南星 | 天南星科 干燥块茎 | 麻点状根痕 |
半夏 | 天南星科干燥块茎 | 钝圆、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
石菖蒲 | 天南星科干燥根茎 | 疏密不均的环节,棕色油点 |
百部 | 百部科 干燥块根 | 纺锤形、中柱扁缩 |
川贝母 | 百合科 干燥鳞茎 | 怀中抱月 |
浙贝母 | 百合科 干燥鳞茎 | 单瓣鳞叶 |
黄精 | 百合科 干燥根茎 | 结节块状 |
玉竹 | 百合科 干燥根茎 | 白色圆点状根痕和圆盘状茎痕 |
重楼 | 百合科 干燥根茎 | 外皮脱落呈白色、一面结节明显 |
土茯苓 | 百合科 菝葜的干燥根茎 | 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维管束呈小亮点 |
天冬 | 百合科 干燥块根 | 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 |
麦冬 | 百合科干燥块根 | 黄白色、中柱细小 |
山麦冬 | 百合科干燥块根 | 淡黄至棕黄色 |
知母 | 百合科干燥根茎 | 长条微弯,略扁 |
山药 | 薯蓣科 薯蓣干燥根茎 | 断面白色、粉性 |
射干 | 鸢尾科 干燥根茎 | 褐、较密环纹 |
莪术 | 姜科 莪术或温郁金干燥根茎 | 卵形,断面灰褐色蓝褐色,附灰棕色粉末 |
姜黄 | 姜科 干燥根茎 | 断面黄棕至金黄 |
郁金 | 姜科 上两种干燥块根 | 长圆形卵圆形、纵纹隆起处色较浅 |
天麻 | 兰科 干燥块茎 | 横环纹多轮、鹦嘴状 |
白及 | 兰科 干燥块茎 | 爪状分支、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 |
茎木类中药
名称 | 来源 | 特点 |
川木通 | 毛茛科 干燥藤茎 | 黄棕色黄褐色木部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 |
木通 | 木通科 干燥藤茎 | 纵沟纹、皮孔、髓小或有时中空、切面呈放射状 |
槲寄生 | 桑寄生科 干燥带叶 | 叶片黄绿或黄棕有细皱纹 |
桑寄生 | 桑寄生科干燥带叶 | 茎、棕褐色绒毛枝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突起棕色皮孔 |
大血藤 | 木通科植物 干燥藤茎 | 外皮常见鳞片状剥落、剥落处呈暗红棕色 |
苏木 | 豆科干燥心材 | 表面黄红至棕红,刀削痕、带亮星的髓部、碎片入热水,水染成红色、加酸变黄、加碱变红 |
鸡血藤 | 豆科 蜜花豆的干燥藤茎 | 灰白斑块、栓皮脱落处显红韧皮部棕色、红棕至黑棕树脂状分泌物、同心偏向 |
降香 | 豆科 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 表面紫红或红褐、切面致密纹理 |
沉香 | 瑞香科 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 块、片或盔帽状、气芳香、黑色油状物渗出、沉水 |
通草 | 五加科 通脱木干燥茎髓 | 断面银白色光泽、有弹性 |
钩藤 | 茜草科 干燥带钩茎枝 | 单钩或者双钩茎枝小段、光滑、色紫红 |
石斛 | 兰科 新鲜干燥茎 | 表面黄绿、嚼之黏性 |
铁皮石斛 | 兰科 干燥茎 | 螺旋形弹簧状、残留灰白叶鞘 |
皮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桑白皮 | 桑科 干燥根皮 | 丝条状、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 |
牡丹皮 | 毛茛 干燥根皮 | 栓皮脱落粉红色、发亮的结晶 |
厚朴 | 木兰科 干燥皮、枝皮和根皮 | 油性、根朴“鸡肠朴” |
肉桂 | 樟科 干燥树皮 | 槽状或卷筒状、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线纹 |
杜仲 | 杜仲科 干燥树皮 | 斜方形皮孔、内表面暗紫色或紫褐色、断面银白橡胶丝 |
合欢皮 | 豆科 干燥树皮 | 密生明显椭圆形横向皮孔、稍刺舌后喉头有不适感 |
黄柏 | 芸香科 黄皮树干燥树皮 | 细密纵棱纹断面黄色 |
关黄柏 | 芸香科 黄檗干燥树皮 | 丝状、黄、味极苦 |
白鲜皮 | 芸香科 干燥根皮 | 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层片状、迎光闪烁小亮点、羊膻气 |
苦楝皮 | 楝科 干燥皮和根皮 | 灰棕灰褐色、丝状 |
秦皮 | 木犀科 白蜡树干燥枝或干皮 | 灰、外皮薄而光滑 |
香加皮 | 萝蓼科 抗柳干燥皮 | 栓皮松软呈鳞片状、香气浓 |
地骨皮 | 茄科植物 枸杞的干燥根皮 | 易呈鳞片状剥落、无木心 |
叶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侧柏叶 | 柏科 干燥枝梢及叶 | 多分枝,小叶扁平、叶细小鳞片状、气清香 |
淫羊藿 | 小檗科 干燥叶 | 网脉明显、近革质羊脂油气 |
大青叶 | 十字花科 菘蓝的干燥叶 | 叶表面有突起小点、倒披针形 |
蓼大青叶 | 蓼科 蓼蓝干燥叶 | 蓝绿或蓝黑、先端钝、基部渐狭 |
枇杷叶 | 蔷薇科 干燥叶 | 上部疏锯齿、下表面被黄色绒毛、基部楔形 |
番泻叶 | 豆科 干燥小叶 | 批针 |
罗布麻叶 | 夹竹桃科 干燥叶 | 先端钝、有小芒尖 |
紫苏叶 | 唇形科 干燥叶 | 先端长尖或极尖、基部圆形或宽楔、气清香、味微腥 |
艾叶 | 菊科 干燥叶 | 羽状深裂、不规则锯齿、细胞特长而扭曲、气清香、味苦 |
花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辛夷 | 木兰科 望春花、玉兰 干燥花蕾 | 毛笔头、花被9片望春花内外有差异、10-12片无差异 |
槐花 | 豆科 干燥花及花蕾 | 黄色黄白、5瓣、1大4小 |
丁香 | 桃金娘科 干燥花蕾 | 研棒状、花冠球形、入水萼管沉于水下 |
洋金花 | 茄科 白花曼陀罗干燥花 | 皱缩成条状、花冠呈喇叭状 |
金银花 | 忍冬科 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 棒状、色绿白 |
山银花 | 忍冬科忍冬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 棒状、黄 |
款冬花 | 菊科 干燥花蕾 | 圆棒状、多数鱼鳞状苞片、“连三朵”、紫红色淡红色 |
菊花 | 菊科 干燥头状花序 | 类白色 |
红花 | 菊科 干燥花 | 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鲜红色 |
西红花 | 鸢尾科 番红花干燥柱头 | 线形、分三枝、暗红色、浸水颜色下降水黄染 |
果实及种子类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地肤子 | 蓼科 干燥成熟果实 | 扁球状五角星形、外被宿存花被、灰绿浅棕色、种子扁卵形、黑、味微苦 |
五味子 | 木兰科 干燥成熟果实 | 果皮紫红、表面白霜 |
南五味子 | 木兰科 干燥成熟果实 | 棕红色至暗红色、果肉贴于种子上、味微酸 |
肉豆蔻 | 肉豆蔻科 干燥种仁 | 灰棕色灰黄色、外被由粉、气象浓烈、味辛 |
葶苈子 | 十字花科 播娘蒿、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 棕色红棕色、味辛、苦、略带粘性 |
木瓜 | 蔷薇科 贴梗海棠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 外表面紫红色或红棕色、种子扁长三角形、气微清香、微酸 |
山楂 | 蔷薇科 干燥成熟果实 | 红、灰白小斑点、5粒果核 |
苦杏仁 | 蔷薇科 干燥成熟种子 | 扁心形、味苦 |
桃仁 | 蔷薇科 干燥成熟种子 | 卵形、油性、微苦 |
乌梅 | 蔷薇科 干燥近成熟果实 | 乌黑棕黑、味极酸 |
金樱子 | 蔷薇科 干燥成熟果实 | 倒卵形、红黄色红棕色、味甘、微涩 |
沙苑子 | 豆科 扁茎黄芪干燥成熟种子 | 圆肾形稍扁、绿褐色灰褐色、淡黄色子叶2片、嚼之豆腥气 |
决明子 | 豆科 干燥成熟种子 | 菱状方形短圆柱、绿棕色暗棕色、子叶2 |
补骨脂 | 豆科 干燥成熟果实 | 肾形、黑、网状皱纹 |
枳壳 | 芸香科 酸橙干燥未成熟果实 | 半球形、棕褐色、粒状突起、气香浓 |
吴茱萸 | 芸香科 吴茱萸、石虎干燥近成熟果实 | 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黄绿至暗褐色子房5室、香气浓烈 |
巴豆 | 大戟科 干形燥成熟果实 | 卵圆形、三棱纵线6条、三室、每室1粒种子、味辛辣 |
酸枣仁 | 鼠李科 酸枣干燥成熟种子 | 扁圆形、紫红 |
小茴香 | 伞形科 干燥成熟果实 | 双悬果、细小果梗、背面纵楞5条、切面5边形 |
蛇床子 | 伞形科 干燥成熟果实 | 双悬果,灰黄、气香、味辛凉、麻舌感 |
山茱萸 | 山茱萸科 干燥成熟果肉 | 片状或囊状、紫红、油润、味酸 |
连翘 | 木犀科 干燥果实 | 卵形、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不开裂为佳 |
女贞子 | 木犀科 干燥成熟果实 | 卵、椭圆、肾形、黑紫灰黑色 |
马钱子 | 马钱科 干燥成熟种子 | 纽扣状圆板形、表面灰棕色微带绿色、子叶心形 |
菟丝子 | 旋花科 干燥成熟种子 | 类球形、灰棕、煮沸皮破黄白色卷旋状胚 |
牵牛子 | 旋花科 干燥成熟种子 | 菊瓣状、加水皮龟裂状、手捻滑腻感 |
枸杞子 | 茄科 干燥成熟果实 | 红、味甜 |
栀子 | 茜草科 干燥成熟果实 | 红、6条翅状纵棱、疣状突起、味酸而苦 |
瓜蒌 | 葫芦科 恬楼干燥成熟果实 | 橙红色橙黄色、焦糖气 |
牛蒡子 | 菊科 干燥成熟果实 | 有纵棱,1-2条明显、味辛麻舌 |
薏苡仁 | 禾木本科 干燥成熟种仁 | 乳白色、气微、味微甜 |
槟榔 | 棕榈科 干燥成熟种子 | 网状沟纹、珠孔 |
砂仁 | 姜科 干燥成熟果实 | 刺状突起、气芳香浓烈 |
草果 | 姜科 干燥成熟果实 | 三钝棱、胚乳灰白气香 |
豆蔻 | 姜科 干燥成熟果实 | 3条纵向槽纹、气芳香、味辛凉、似樟脑 |
草豆蔻 | 姜科 干燥近成熟种子 | 类球形种子团、纵断面些斜心形 |
益智 | 姜科 干燥成熟果实 | 棕、13-20条突起棱线、种子团3瓣、每瓣6-11粒、特异香气 |
全草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麻黄 | 麻黄科 干燥草质茎 | 淡绿色黄绿色、膜质鳞叶 |
鱼腥草 | 三白草科 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 茎上部绿色或紫色、下部白色、叶片心形、具鱼腥气 |
紫花地丁 | 堇菜科 干燥全草 | 淡黄棕色、叶基部稍截形或稍心形、花茎纤细、花瓣紫堇色淡棕色、蒴果3裂 |
金钱草 | 报春花科 过路黄干燥全草 | 结成团、棕色或暗棕红色、花黄色 |
广金钱草 | 豆科 干燥地上部分 | 密被黄色伸展短柔毛 |
广藿香 | 唇形科 干燥地上部分 | 气香特异、味微苦 |
荆芥 | 唇形科 干燥地上部分 | 断面类白色、叶片3-5羽状分裂、穗状花序顶生 |
益母草 | 唇形科 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 青绿色、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3片 |
薄荷 | 唇形科 干燥地上部分 | 茎方柱形、稀被绒毛、轮伞花序腋生、清凉香气 |
半枝莲 | 唇形科 干燥全草 | 暗紫色或棕绿色、花冠二唇形 |
香薷 | 唇形科 干燥地上部分 | 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密被白色绒毛、花萼宿存、钟状 |
肉苁蓉 | 列当科 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 棕褐色、密被鳞叶 |
锁阳 | 锁阳科 干燥肉质茎 | 残存三角形黑棕鳞片、黄色三角形维管束、味甘而涩 |
穿心莲 | 爵床科 干燥地上部分 | 茎方柱形、节稍膨大 |
白花蛇舌草 | 茜草科 干燥全草 | 团状、灰绿、主根1条、顶端4枚宿存萼齿 |
车前草 | 车前科 干燥全草 | 根丛生、穗状花序、蒴果盖裂 |
茵陈 | 菊科 滨蒿或茵陈蒿干燥地上部分 | 叶展平后三回羽状深裂、色灰白、气香浓 |
青蒿 | 菊科 干燥地上部分 | 叶展平后三回羽状深裂、香气浓 |
大蓟 | 菊科 干燥地上部分 | 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 |
蒲公英 | 菊科 干燥全草 | 叶多、灰绿色、根长 |
淡竹叶 | 禾本科 干燥茎叶 | 圆柱形、有节 |
藻、菌、地衣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海藻 | 马尾藻科 海蒿子或羊栖菜干燥藻体 | 黑褐色、浸水后膨胀、肉质黏滑、气腥 |
冬虫夏草 | 麦角菌科 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干燥复合体 | 虫体似蚕、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
灵芝 | 多孔菌科 干燥子实体 | 伞状、色紫红紫黑、漆样光泽 |
茯苓 | 多孔菌科 干燥菌核 | 外淡棕色少数淡红色、内白 |
猪苓 | 多孔菌科 干燥菌核 | 皮黑、肉白、呈颗粒状 |
雷丸 | 白磨科 干燥菌核 | 黑褐色棕褐色、不规则网状细纹、嚼之颗粒感、久嚼无渣 |
树脂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乳香 | 橄榄科 渗出树脂 | 长卵形滴乳状、黄白色、特异香气 |
没药 | 橄榄科 干燥树脂 | 颗粒性团块、被有黄色粉尘 |
阿魏 | 伞形科 树脂 | 蜡黄色至棕黄色、断面稍有空隙、蒜样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
血竭 | 棕榈科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 | 暗红色、在水中不溶、热水中软化燃烧呛鼻 |
其他类中药
姓名 | 来源 | 特点 |
海金沙 | 海金沙科 干燥成熟孢子 | 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撒水中浮表面,加热下沉、撒火上爆鸣声 |
青黛 | 爵床科 马蓝叶或茎叶加工制得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 深蓝粉末、或不规则多孔性团块、微火灼烧紫红烟雾 |
儿茶 | 豆科 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 | 棕褐色或黑褐色、遇潮有黏性、火烘烤显深红色 |
冰片 | 樟脑、松节油等化学方法合成结晶 | 白色结晶、气清香 |
天然冰片 | 樟科 新鲜枝、叶经提取加工制成 | 白色结晶、气清香 |
五倍子 | 漆树科 由五倍子蚜寄生而成 | 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微柔毛、灰褐色 |
更多内容持续gongzhong号:小药人
点个:在看 再走呀
扫描ErWeiMa
获取更多精彩
小药人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