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申论|2019国考真题:怎么理解种种遮蔽?
发布于 2021-08-08 13:42 ,所属分类:试题库考试资料大全
今天,金苹果教育果老师来解析2019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第4题,我们建议申论的做题顺序,先审题,再读材料。首先,来看题目:
四、“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
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果老师审题:经审题得知,这是一道分析理解题,且作答要求“观点明确”。作答形式为:先解释句子,再表明观点,分析原因或意义、影响等,最后给出对策(一般为一句话)。解题思路为:先定位句子所在段落,从上下关联句中理解句子含义;再逐段分析材料,理出要点;最后找到对策句,一般藏在材料尾段。
从题面看,不打破“遮蔽”,就拿不出好作品。说明“遮蔽”应是负面、偏消极的内容,表态也应持“否定”态度。同时,对“遮蔽”一词应进行解释;分析部分可能是原因分析,也可能是负面影响分析;对策应是如何打破“遮蔽”。
下面,带着这些思路和问题看材料。先定位句子所在段,即尾段。
材料解析:结构上,以几位文艺工作者的发言为层次,解题的关键、题眼是作家乙的内容,是他提出了“遮蔽”的比喻,也是解释“遮蔽”的关键。作家甲、乙、丁从历史和现实、自我和他人、城市和乡村三个方面,讲述了部分作品为什么差、怎么出好作品。这里需要语言的转换,把内容与“遮蔽”相结合。尾段主持人的总结性讲话,透露了整道题的对策,归纳整理一句话即可。
【果老师参考答案】
种种“遮蔽”是指当前部分文艺工作者唯金钱、唯技术创作,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创作导向。原因有三:一是它混淆了历史与现实。迎合娱乐精神,掺杂现代元素,不尊重历史;二是它仅作自我倾述。停留于私人经验,难以回应时代提问,体现真情实感;三是它脱离基层实际。无法了解农村现状,观察基层政策执行情况,打破城乡隔阂。要破除遮蔽,应回归初心、深入基层,从大地和人民中汲取创作力量,把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点击以下超链接可了解更多金苹果优秀上岸学员!
【最近2年上岸学员心路历程,请点击了解!】
金苹果公务员
十一年精诚只做公务员考试培训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