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发布于 2021-08-26 12:34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西汉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

B. 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 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重点从“春节与立春的联系以及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 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 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祈福”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意义。

B.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淡化。

C.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D. 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错误,原文“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春节与立春的联系以及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错误,根据“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可知,应是“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

B.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原文“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列举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

D.“祈福”错误,“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天子“郊祭”这一现象蕴含的是“感恩”而非“祈福”的文化精神。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错,原文“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可见“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三官信仰”和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三者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表述成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并列,都包含在“三官信仰”中,偷换概念,组合关系错误。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洪铎:解开朗格汉斯细胞之迷

1949年秋,时任中国医科大学教务长的田志东带人到上海开招生会。陈洪铎与几位同学来到现场,田志东告诉他们,中国医科大学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是唯一一所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医科大学。听完这段辉煌校史之后,陈洪铎不顾家人反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上海优厚的条件和当时所学的专业,选择了中国医科大学。

1950年2月,18岁的陈洪铎顺利通过中国医科大学的入学考试。就在陈洪铎入学的头一年,抗美援朝开始了。中国医科大学师生从沈阳出发,前往中苏边境的黑龙江北安。冬天的北安最低温度在零下50摄氏度。陈洪铎回忆:“我一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到东北,真冷得受不了!”几位从南方来的同学适应不了那里艰苦寒冷的环境,实在扛不住,不得不打道回府。但陈洪铎咬牙挺着,依旧竭尽全力学习。在他看来,与求医报国的理想相比,这些苦头都不算什么。

1979年1月,陈洪铎考取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他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朗格汉斯细胞。陈洪铎是个有心人,在皮肤移植的研究中,他根据田鼠颊囊和人的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而二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提出这样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具有决定性作用。

那段时光,陈洪铎像陀螺一样,辗转在图书馆、实验室、动物房等之间。陈洪铎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有时甚至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午饭后爱犯困的陈洪铎,索性不吃午餐,只吃早、晚两顿饭,每顿饭的时间基本也不会超过五分钟;在美国租的房间里没有床,他不去买,也不去借,竟整整在地板上睡了900多个夜晚,终于,陈洪铎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历经近千次动物实验后,他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朗格汉斯细胞具有传递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功能,并在国际上第一次用动物实验证实了朗格汉斯细胞在免疫排斥中的重要功能。

留学期间,鉴于陈洪铎的突出工作,宾夕法尼亚大学破格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在当年,一位中国讲师能够被美国著名大学聘为教授,非常罕见,是极大的荣誉。1982年,在美国完成了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国,他的导师塞尔维斯多次挽留,希望他能在美国长期工作,可陈洪铎一再谢拒。面对导师的诚意,陈洪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为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出国学习的。我的事业在我的祖国。我们的设备暂时是比较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我们去改变,去更新啊。”

回国途中,陈洪铎受到日本东京大学的邀请,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十六届国际皮肤科大会。在宣读论文前,大会主席介绍与会发言人,当介绍“下一位发言者是来自美国的陈洪铎教授”时,只见陈洪铎大步走上讲台,用清晰有力的语调郑重声明:“我是中国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国后,中国医科大学的校、院领导关切地问陈洪铎:“生活上有什么要求?”他马上说:“生活上我无所需求,我只有两点希望:一是尽快成立实验室,把我在国外进行的科学实验继续下去。二是希望组织上帮助我克服缺点,使我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洪铎一做起实验就什么都忘了。这一点他的妻子翟明最清楚。一个深秋的凌晨,翟明急匆匆地前往实验室,因为她的丈夫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到了实验室后,她看见陈洪铎在吃长了绿毛的月饼,她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泪水。

陈洪铎三次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在皮肤科学界是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唯一获得者。截止到2018年11月27日,陈洪铎领导的科室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17篇,其中450篇发表于外文期刊。尽管如此,他仍不满足:“这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导师一生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比咱们国家总共发表的还多。我们差得远啊!”。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25日)

相关链接:①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30多岁的陈洪铎就显示出了自己在医学研究上的天赋。一天,他在门诊出诊,发现一名患者脸上长的癣颜色异常,就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当他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念头:“家兔会不会是病菌的传染源呢?”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多次实验研究,预想得到了证实。这位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证实家兔是须癣毛癣菌传染源的人。

(摘编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第29卷)

②在陈洪铎看来,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教学、科研、医疗创新的主力军。陈老处处注重培养中青年人才,指导撰写论文,推荐出席国际会议,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送年轻人去先进国家学习和进修。

(摘编自东北新闻网2017年7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洪铎不顾家人反对,放弃所学专业,而选择了地处东北的中国医科大学,此举与他听了该校辉煌校史让他萌生求医报国的理想有关。

B. 陈洪铎面对北安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咬牙坚持学习,而几位同样是从南方来的同学却打道回府,这说明理想对于人生有很大影响。

C. 陈洪铎领导的科室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17篇,取得了很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他并不满足,是因为他的导师比他发表的文章还要多。

D. 陈洪铎非常重视中青年人才培养,这是科研之外又一大贡献,只有涌现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洪铎年轻有为。留美期间,被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破格聘请为客座教授,此荣誉与他不要命地拼命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

B. 陈洪铎回国途中在日本开会,面对大会主席的错误介绍,他郑重声明自己是中国人,回国后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C. 陈洪铎留学时,在图书馆、实验室、动物房等不停地辗转;回国后,他为了做实验三天不回家,把长了绿毛的月饼当饭吃。

D. 陈洪铎不只是治疗,而且探索患者长癣的原因,将兔子和人联系在一起,通过多次实验研究提出并证明了自己的猜想。

6. 陈洪铎把一生都献给了医学研究事业,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他身上的精神品质。

【答案】4. C 5. D

6. ①坚持理想。面对艰苦环境,陈洪铎坚持求医报国的理想,依旧竭尽全力学习;

②善于思考。陈洪铎在研究朗格汉斯细胞和思考家兔是须癣毛癣菌传染源时,都根据事实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③热爱祖国。陈洪铎拒绝了导师的多次挽留,回国途中在日本开会,郑重申明自己是中国人,回国后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

④甘于吃苦。陈洪铎工作起来不要命,有时甚至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为了工作不吃午餐,睡地板,坚守实验室不回家;

⑤甘为人梯。陈洪铎非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内容的理解能力。

C.“是因为他的导师比他发表的文章还要多”错。原文说“尽管如此,他仍不满足:‘这没什么了不起。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导师一生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比咱们国家总共发表的还多。我们差得远啊’”,由此可知,他不满足的原因是想向他的导师看齐,他要成为像他的导师一样的人才。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D.“通过多次实验研究提出并证明了自己的猜想”错。原文说“一天,他在门诊出诊,发现一名患者脸上长的癣颜色异常,就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当他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念头”,陈洪铎是在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有了自己的猜想,而不是“通过多次实验研究提出”的猜想。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主的精神品质的能力。

“几位从南方来的同学适应不了那里艰苦寒冷的环境,实在扛不住,不得不打道回府。但陈洪铎咬牙挺着,依旧竭尽全力学习。在他看来,与求医报国的理想相比,这些苦头都不算什么”,面对艰苦环境,陈洪铎坚持求医报国的理想,依旧竭尽全力学习,说明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朗格汉斯细胞。陈洪铎是个有心人,在皮肤移植的研究中,他根据田鼠颊囊和人的角膜移植后成活率较高,而二者又都缺少朗格汉斯细胞这一事实,提出这样设想:移植物内的朗格汉斯细胞可能对移植物是否被排斥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天,他在门诊出诊,发现一名患者脸上长的癣颜色异常,就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当他听说患者饲养的家兔身上也长了癣时,脑子里立刻闪过了一个念头:……善于思考的他经过多次实验研究,预想得到了证实”,陈洪铎在研究朗格汉斯细胞和思考家兔是须癣毛癣菌传染源时,都根据事实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说明他善于思考。

“在美国完成了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国,他的导师塞尔维斯多次挽留,希望他能在美国长期工作,可陈洪铎一再谢拒”“回国途中,陈洪铎受到日本东京大学的邀请,参加了……只见陈洪铎大步走上讲台,用清晰有力的语调郑重声明:‘我是中国人,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只有两点希望:一是尽快成立实验室,把我在国外进行的科学实验继续下去。二是希望组织上帮助我克服缺点,使我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洪铎拒绝了导师的多次挽留,回国途中在日本开会,郑重申明自己是中国人,回国后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说明他热爱祖国。

“那段时光,陈洪铎像陀螺一样,辗转在图书馆、实验室、动物房等之间。陈洪铎工作起来是不要命的,有时甚至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午饭后爱犯困的陈洪铎,索性不吃午餐,只吃早、晚两顿饭,每顿饭的时间基本也不会超过五分钟;在美国租的房间里没有床,他不去买,也不去借,竟整整在地板上睡了900多个夜晚”,陈洪铎工作起来不要命,有时甚至是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为了工作不吃午餐,睡地板,坚守实验室不回家,说明他甘于吃苦。

“陈老处处注重培养中青年人才,指导撰写论文,推荐出席国际会议,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送年轻人去先进国家学习和进修”,陈洪铎非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说明他甘为人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人

[美国]爱伦·坡

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

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

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

“为什么呢?”

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

“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

“好的,我答应。”她说。

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

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

“是谁在外边?”她喝道。

“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

“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

“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

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

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

“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

“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

“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这件事怎么可以告诉他呢?她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

“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

“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

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

“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冬雪”的典型环境,不仅烘托和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而且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B. 枪是小说的重要细节,一支没有用的手枪留在家中,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这恰恰凸显出丈夫的不良居心。

C. 伤兵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因为彼此陌生,所以女主人公对伤兵心存防范,然而危急关头值得信赖的却是伤兵,这与女主人公丈夫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D.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来推动情节发展,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9. 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不断地否定前面的叙述,造成情节的摇摆,请概括这些摇摆的情节并简述这样安排的作用。

【答案】7. D 8. ①答应丈夫不离开屋子,也不让任何人进屋子,对丈夫充满信任。

②等待离家去取存款的丈夫时,感到孤寂和害怕;同时对自己怀孕一事,充满喜悦之情。

③对伤兵敲门求助感到惶恐;伤兵进屋睡觉后,妇人心里忐忑不安。

④听到撬门声,感到紧张和害怕;发现撬门入室抢劫者是自己的丈夫时,感到伤心和失望。

9. (1)摇摆的情节:①丈夫走后,妇人听到了声音,以为有人想偷偷进来,听到的却是敲门声,一次否定;②深夜传来声音,妇人怀疑伤兵有企图,但最终看到伤兵睡得很甜,第二次否定;③门外的撬锁声,妇人以为来了一伙窃贼,却发现是自己的丈夫,第三次否定。

(2)作用:①情节设置打破常规,制造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使得小说险象环生,节奏紧迫;②情节的变化和反差,给读者不断带来吃惊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③妇人的善良与丈夫的邪恶在摇摆的情节中得以凸显,深刻揭示了不可信任和欺骗的人际关系,表达了对恶的鞭挞。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来推动情节发展”错误,这篇文章主要靠“年轻妇人让陌生伤兵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盗窃”等突发事件来推动情节发展的。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心理的能力。

根据“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可知,答应丈夫不离开屋子,也不让任何人进屋子,对丈夫充满信任。

根据“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可知,等待离家去取存款的丈夫时,感到孤寂和害怕。

根据“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可知,对自己怀孕一事,充满喜悦之情。

根据“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 “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可知,对伤兵敲门求助感到惶恐;

根据“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可知,伤兵进屋睡觉后,妇人心里忐忑不安。

根据“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可知,听到撬门声,感到紧张和害怕。

根据“从没见过!”“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可知,发现撬门入室的抢劫者是自己的丈夫时,感到伤心和失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并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摇摆的情节:

根据“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可知,丈夫走后,妇人听到了声音,以为有人想偷偷进来,听到的却是敲门声;

根据“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可知,深夜传来声音,妇人怀疑伤兵有企图,但最终看到伤兵睡得很甜。

根据“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可知,门外的撬锁声,妇人以为来了一伙窃贼,却发现是自己的丈夫。

作用:情节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

情节自身角度:妇人听到了声音,以为有人想偷偷进来,听到的却是敲门声;深夜传来声音,妇人怀疑伤兵有企图,但最终看到伤兵睡得很甜;门外的撬锁声,妇人以为来了一伙窃贼,却发现是自己的丈夫。情节不断地制造悬念,使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节奏紧迫。

读者角度,情节不断地否定前面的叙述,这种变化和反差,给读者带来吃惊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主题角度,妇人让求助的伤兵进屋,并且“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可见妇人的善良;丈夫却蒙着面罩“回来抢劫自己”,可见丈夫的邪恶。这些都在摇摆的情节中得以凸显,深刻揭示了不可信任和欺骗的人际关系,表达了对恶的鞭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 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蒲阳,拜强弩将军。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青、徐。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

(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B. 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C. 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D. 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是时/太山豪杰多拥众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没有字。

B. 更始:更始意为重新开始。这里指汉朝更始帝的年号,文中表年号的还有建武。

C. 太守: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任命,直接掌管一郡政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D. 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佩带在身,后借指官爵,这里可以理解为敌军将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俊年少有为,屡建战功。被刘嘉推荐给光武帝,后被任命为强弩将军。在安次之战中,陈俊与敌人短兵相接,杀了敌军主帅,赢得了光武帝的信任。

B. 陈俊足智多谋,善于用计。他向光武皇帝献上计策,让贼兵一无所获,不费一兵一卒打败了敌人。

C. 陈俊勇武善战,功勋卓著。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后攻下诸县,平定太山。后又与耿弇再破张步,调任为琅邪太守,继续兼任将军。

D. 陈俊忠于朝廷,治理有方。他善于抚慰贫弱百姓,表彰节义之士,约束军吏,不让他们干预郡县的事,受到百姓爱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

(2)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

【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应该让轻骑跑到贼兵前面,让百姓各自坚固壁垒(或坚壁清野),来断绝贼兵粮食来源,这样就可以不交战而消灭他们。

(2)这时琅邪没有被平定,于是改任陈俊为琅邪太守,像过去一样兼任将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于河内”介宾短语后置,修饰“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多拥众”是状语,修饰“连兵”这个谓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句意为:分兵到河内攻打金门、白马贼人,全都攻破贼兵。建武四年,转攻汝阳以及项县,又攻克南武阳。这时太山豪杰大多拥兵和张步联合,吴汉对光武说:“除陈俊没有人能平定这个郡。”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女子没有字 ”错误,《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如: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在嬴下大破张步,并收缴九十多枚官印”错误,收九十多枚官印是在济南。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坚壁”,坚固壁垒;“绝”,断绝;“殄”,消灭、歼灭;“殄”,省略宾语。

(2)“琅邪未平”,被动句;“徙”,改任;“领”,兼任;“故”,过去,原来。

参考译文: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年轻时做郡吏。刘玄登位,任用宗室刘嘉做太常将军,陈俊做长史。光武攻取河北,刘嘉送信推荐陈俊,光武任用他做安集掾。跟随光武在清阳攻打铜马,进军到蒲阳,拜任强弩将军。和五校交战于安次,陈俊下马,短兵相接,所向披靡,追击二十多里,斩杀敌军头领而回。光武望着他慨叹说:“战将都像这样,难道还会有什么担心吗!”五校领兵退入渔阳,经过各地抢劫。陈俊对光武说:“可以派轻骑绕出贼兵前,让百姓各自坚守壁垒,来断绝贼兵粮食来源,可以不交战而消灭他们。”光武觉得他说得对,派陈俊率领轻骑奔出贼兵前。看到百姓保守壁垒坚固完好的,命令他们固守;散在野外的人,趁机抢劫他们。贼兵来后没有东西可抢,于是散乱失败。等部队回来,光武对陈俊说:“困住这些贼兵,全是将军的计谋。”等光武登位,封陈俊为列侯。建武二年春,攻打匡城县贼人,攻克四个县,改封新处侯。领兵攻打顿丘, 使三城投降。这年秋,大司马吴汉秉承皇上的旨意拜任陈俊为强弩大将军,分兵到河内攻打金门、白马贼人,全都攻破贼兵。建武四年,转攻汝阳以及项县,又攻克南武阳。这时太山豪杰大多拥兵和张步联合,吴汉对光武说:“除陈俊没有人能平定这个郡。”于是拜任陈俊为太山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务。张步听说后,派他的部将攻打陈俊,交战于赢县城下,陈俊打败敌军,追到济南,收缴官印九十多枚,逐渐攻下各县,终于平定太山。建武五年,和建威大将军耿弇一同攻破张步。这时琅邪没有被平定,于是改任陈俊为琅邪太守,想过去一样兼任将军。陈俊一向在齐地闻名,他进入郡界,盗贼都解散。陈俊统率军队在赣榆攻打董宪,进军攻破朐县贼人孙阳,平定贼兵。建武八年,张步反叛,回琅邪,陈俊追讨叛军,杀张步。光武赞美他的功劳,诏令陈俊可以专征青州、徐州。陈俊抚慰贫困的人,表彰有节义的人,检察节制军官,不得和郡县相关涉,百姓歌颂他。几次上书请求,希望能奋力攻击陇西、蜀郡。诏书回覆说:“东州刚攻平,是大将军的功劳。那里盗贼出没,背靠大海扰乱华夏,国家把这看成重大隐忧,你暂且努力镇守那里。”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定封祝阿侯。第二年,受召回京奉朝请。建武二十三年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六句主要写宴会宏大、繁荣的环境背景,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风萧萧兮夜漫漫”,用“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

B. 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 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 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15. 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14. C 15. (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突出其宏大繁华、和平安定的特点,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

(2)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笼罩着苍茫凄凉的气氛,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不想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不确切,“花门楼”在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应是想要赶快建功立业、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岑诗前两句写了“月光”这一意象,三四句写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五六两句通过“风”“夜”两个意象,写出了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这六句通过写环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

范诗中的“长烟”“落日”“孤城”是作者看到的意象,这些意象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边疆萧瑟悲凉,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战事频繁。“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通过悠扬的羌笛声抒发作者思家忧国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在愿望难于实现的情况下,只好把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2)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___________”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___________”又以反问口吻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___________”,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___________”。

【答案】 (1). 知不可乎骤得 (2). 托遗响于悲风 (3). 余独好修以为常 (4). 岂余心之可惩 (5). 益慕圣贤之道 (6).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骤、遗、修、惩、慕、叩。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对华贸易战不断升级,白宫一手撕碎了美国自由贸易卫道士的形象。特朗普蛮横无理,________,将美国自己主导缔造的国际经贸体制踩在脚下,动摇了世界各国几十年苦心建立的国际经贸秩序。美国挑起的贸易战,虽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但与中国的博弈是其中最激烈的一场,双方的实力,决定了这场较量没有哪一方__________。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心脏、应对的智慧,就很难斗得过玩弄耍横这种“交易的艺术”的特朗普。最好的办法,就是淡定、从容、自信。因为最坏的结果,无外乎中美两败俱伤,中国一些企业和行业肯定会遭受严重打击,但美国也不可能全身而退。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挑起的这场“贸易战”,已经使处在一线的美国汽车企业感受到了“枪林弹雨”。美国相关业内人士称,“贸易战”使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最高,汽车行业作为美国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更是__________。随着与中国贸易战的展开,美国大豆和玉米价格正在大幅下挫。美国农民凯文·珀佩尔说:“贸易战越持久越长,价格恢复正常就越困难”。明尼苏达州的大豆种植者协会正__________特朗普总统结束贸易战。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相关业内人士称,“贸易战”使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最大。

B. 美国相关业内人士称,“贸易战”使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最高。

C. 美国相关业内人士称,“贸易战”对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度最高。

D. 美国相关业内人士称,“贸易战”对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行业对美国目前经济贡献最多。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B.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C.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D. 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朝令夕改 胜券在握 首当其冲 督促

B. 出尔反尔 稳操胜券 雪上加霜 敦促

C. 朝令夕改 稳操胜券 雪上加霜 督促

D. 出尔反尔 胜券在握 首当其冲 敦促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一是结构混乱,“‘贸易战’使包括电子、飞机制造等工业在内的行业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错,应把“使”应改为“对”。排除A、B项。二是搭配不当,“贡献最高”错,应把“贡献”改为“贡献度”。排除B项。D项自相矛盾,“均会产生了”错。“会”表示未然,“了”表示已然。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枪林弹雨”上的引号表示形象的比喻,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A.“多利”上的引号表示引用。

B “泥土”“种子”上的引号表示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C.“薄壳结构”上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活菩萨”表示形象的比喻,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朝令夕改:形容政令时常更改,使人不知怎么办。出尔反尔:比喻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结合语境说的“将美国自己主导缔造的国际经贸体制踩在脚下”,此处是说特朗普言行矛盾,反复无常,故选用“出尔反尔”。

第二空,胜券在握:指胜利的把握。指一定能取得胜利。稳操胜券:比喻有胜利的把握。两者都是“有把握取胜”的意思,都符合语境。故两者都可以选用。

第三空,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影响和冲击的。雪上加霜,比喻接连受到灾难,损害愈加严重。结合语境说的“美国汽车企业感受到了‘枪林弹雨’”分析,此处是说美国的汽车行业最先受到影响和冲击,故选用“首当其冲”

第四空,敦促:指频繁地不断地催别人干什么,强调“催”多用于外交辞令,在时间上的促成更加急切一些;督促:更强调“督”多用于普通的日常生活,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等。根据语境说的“美国大豆和玉米价格正在大幅下挫”分析,此处是说大豆种植者协会正频繁地不断地催特朗普总统结束贸易战,故选用“敦促”。故选D。

20. 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案】答案示例:①像森林和小树一株,树是森林的孩子,森林是那树的托举,每当森林在欢歌,我就是歌的音符。

②像蓝天和彩云一朵,云是天的稚子,天是那云的归所,每当蓝天绽放笑颜,我就是脸上的红艳一抹。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句子仿写,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做题时要先审所给内容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材料提供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仔细理解画线句子,由五句组成,第一个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是“像……一(量词)”,第二三句分别对前句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运用拟人手法;第四句句式是“每当(前一个名词)……”,运用拟人手法;第五句的句式特点是“我就是……”,该句内容紧承前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完后,前后连起来通读一遍,检查下有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句式特点和修辞与例句是否相同,前后是否有逻辑关系。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

①我叫张华,17岁,是来自××中学的高三学生。②我兴趣广泛,在音乐、数学、文学等方面多有建树。③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⑥××大学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⑦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⑧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21. 必须删除的两个句子:_________(只填句子的序号)

22. 需要修改的三处地方:

【答案】21. ③⑦ 22. ②“多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
⑤“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
⑧“慧眼识金”改为“给我一次机会”。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③句,“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内容游离中心,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这样进行自我介绍是多余的,应删除。

⑦句,“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这样的话语一般是与人交往时的客套话,不适合用在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中,是多余的,故应删去。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多有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敬辞,夸奖别人的话语,此处应用谦词“小有成绩”。

⑤“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此处形容自己帮助别人,应把“鼎力”改为“大力”或“全力”。

⑧“慧眼识金”,指眼力敏锐能够识别宝物、人才,夸奖别人的话语,此处应用“给我一次机会”。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①2020年8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④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⑤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近期班级将召开“我说节俭”主题班会,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演讲稿。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时代浪花翻涌,节俭永立潮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凭栏远望,勤俭传统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上下星河;放眼今朝,节俭美德依旧是炎黄子孙薪火相传的精神坐标。正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下生活,我依旧可以笃定地讲:纵然时代浪花翻涌,节俭美德永立潮头!

俭以养德,持之可以正己身、行大道。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犹在耳,“耕读传家,克己恭俭”的传统影响未消,有些人却早已将“节俭”二字尘封遗忘。俭以养德、坚持勤俭不是迫使人们回归箪食壶浆、划粥断齑的清苦生活,而是让你在富足生活中多一份留意,少一份妄为。倘若人人皆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意志消丧,留恋于纸醉金迷的肤浅生活,又何谈立身天地、雄狮梦醒?又何谈道德站立、民族崛起?现在,偏远的西北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交通不便,扶贫政策还未有效实施。若我们心中有天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呢?与其将钱财无端挥霍,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节俭,是人立身之本。

俭以蓄力,持之可以馈乡梓、强大国。

或许有人觉得当下生活富足,节俭已无必要。其言大谬!节俭不只为个人,也可以回馈家乡和国家。马旭老人清贫一生,节俭到每餐只吃一点面条和青菜,却将科研经费积攒多年,以千万巨额在家乡捐助学校,灌溉一世的乡愁。叶嘉莹先生鲐背之年节俭过活,却将退休金捐出资助学术研究,促进古典诗歌的传播。节俭是为了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亟需之处。这样的思想境界与奉献情怀又岂是山珍海味可以比拟?

俭以传承,持之可兴炎黄、照四方。

勤俭之风是中华民族一直具有的精神特征,它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并非冰炭同器难以相融。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会使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时代发展下的物质生活提高是表,但我们不能舍本逐末而忘记炎黄的根。提倡节俭,其实不只是为守好民族的传承,更为开辟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节俭,是华夏民族赖以传承的核心品格。

同学们,新的时代的号角吹响,但节俭的美德却永不能忘。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在践行勤俭节约的风尚。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或许因你的一分努力,我们可用的资源便多了一成,力量便强了一分。流沙成塔,涓滴汇海,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勤俭节约化作日常生活,让其融入民族崛起的火苗,在浪花翻涌的时代中勇立潮头、绽放光芒。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审题】材料共有五则,都围绕“节俭”这一核心内容。材料一强调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可以针对现实,从国家层面、立法角度等谈节俭;材料二从国家层面、历史角度谈节俭利弊;材料三谈粮食等基本物资来之不易,可结合劳动话题适当展开;材料四扣住“立身”“善施”“济人”关键词谈节俭意义;材料五从正反角度谈节俭作为传统美德的教育意义。

情境是班级将召开“我说节俭”主题班会,任务要求是以材料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设定的主题是“我说节俭”,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演讲稿”,内容应体现“感触与思考”。

“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来谈“节俭”,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情境来谈自己的思考,今天谈“节俭”和40年前谈“节俭”,意义是不一样的,考生应分析作为古老的传统价值之一的节俭在新时代情境下如何继续发挥价值。例如,节俭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选择相对节俭的生活,就是把控自己的物质欲望,而把控自己的欲望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考生只要围绕上述材料选取其中两三则展开立意即可。

【立意】1.世殊时异,节俭不移。

2.共筑富强梦,节俭不可抛。

3.赞节俭之风,歌时代之魂

4.以节俭奏曲,为时代发声。

5.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

6.俭以养德,奏时代弦歌。

【素材】

1.《资治通鉴》里讲:“俭约,所以彰其美也。”苏轼感慨:“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穷奢极欲、暴殄天物素为中国人所反对,物尽其用、利用厚生素为中国文化所提倡。勤俭节约这个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都不能丢。当下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只有驰而不息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断扭转讲排场、比阔气的错误观念,清除未富先奢、炫富竞奢的土壤,才能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 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片土地上每天有14亿人吃饭,这是我国需要直面的基本国情。守住耕地红线、利用科技促进粮食增产之外,每个人也都要养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居安思危,细水长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只有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

3. 节俭不应只作为珍惜资源的手段,更应该作为每个人对自我的要求。“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节俭也并非一味强调压缩自己的物质需求,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拧紧水龙头,关门熄灯,这是潜移默化的举手之劳。爱护公共设施,参与节俭宣传活动,这是同化于形的文化实践。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让节俭把我们塑造成为更能响应时代号召的国之栋梁。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