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模拟 | 勇担使命,青春力行、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发布于 2021-11-08 01:01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勇担时代重任,“力行”青年担当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的基本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周易》中蕴含的“生生之德”“崇德广业”思想已然表明早期儒家对力行的推崇。追求事功、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
上述材料能给勇担使命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以“力行”为主题,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超级全能生”2022高考全国甲卷地区9月联考。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材料的总起句强调“行”字。然后由《中庸》引出“力行”的概念,并对之进行解释以便考生准确把握概念内涵。然后阐述德与“行”的关系并通过历代儒家对“力行”之德的不懈追求肯定了追求事功、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这是写作的大发端,也是材料给出的限制:考生要根据材料,对自身的发展展开联想和思考,不能泛泛而谈。
2.典型任务的限制。“上述材料能给勇担使命的当代青年以启示”提醒考生写作重点在“启示”也提示写作对象;“以‘力行’为主题”,限制写作内容;“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限制思维的落脚点。考生要把人五个要素都综合在写作之中,思考“力行”对实现自身发展和勇担使命的重要作用。
3. 价值判断的限制。“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力行近乎仁”,“追求事功、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大德’”,明确指明了写作的价值取向。“力行”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也是勇于担当的君子之德。当代青年要把时代使命和自身发展相结合而“力行”之。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给勇担使命的当代青年以启示”,“以‘力行’为主题”,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这些提示给了写作的方向,同时又提供了无穷多的思考空间,可以从认识的角度谈“力行”的重要,立意为“力行显德,勇挑重担”“青年当力行,勇敢挑重担”等;可以从践行的角度谈“力行”之行,立意为“青春不负使命,久久‘力行’为功”,“勇担使命,日日‘力行’”。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扣住材料中“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给勇担使命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考生可以联想更多的自古以来践行“力行”修德的名人、伟人、英雄等,也可以写新时代在国家建设及危难中“力行”不辍,勇于担当、助力国家发展的所有当代青年事例,最主要的是在回顾和展示这些事例的时候,要写出自己收到的启示和收获,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就材料内容结合发表议论,论证“力行”对青年发展的重要性,写成议论文;也可以结合材料谈自身体验,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抒写对自身发展的感悟和思考。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引导当代青年勇担使命,实现自身发展。命题思路模仿2021全国高考乙卷作文题目。材料主题为“力行”,落脚在当代青年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材料的内容选自《中庸》、《周易》,并且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四句话均凸显了“力行”之德、行的关系,肯定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引导青年以此为勉,做勇担使命,“力行”担当的现代君子。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 勇担时代重任,“力行”青年担当。
2. 铁肩担使命,青春当力行。
3. 青年力行,民族复兴。
4. 崇德广业,在于“力行”。
5. 勇担使命,君子“力行”。
……
偏题立意:
1. 责任至上,不负使命。(未准确抓取关键词。)
2. 内至诚,外修功。(审题偏离,大谈德行,写作中心偏离。)
……
下水文
勇担使命,青春“力行”
《中庸》有言:“力行近乎仁。”何为力行?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完成任务与实现目标视为力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重视“力行”,并将其视为为人之基。而今中国处于发展的新时代,我辈青年更应向先贤学习,青春“力行”,做勇担民族复兴的使命的现代君子。(开篇点出“力行”主题并阐释之,然后依照任务点明论点。)
勇担使命,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足以被称为君子之“仁德”。
力行为德行之基,非力行难显君子之“仁德”。周恩来总理怀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之德,身体力行,一生为人民付出,无论是在共产党弱小之时组建军队,还是建国之后处理政务,他都做兢兢业业,疾病难碍,他的崇高德行在力行当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gongzhong号:高中语文作文)我辈青年当以力行成就德行,彰显自身品德,长足发展自身,展现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举例论证“力行”之德、行关系,切合内容任务要求,时时不忘身份,落脚在我辈青年。)
“力行”在“行”,非“力行”难已成就自身发展。
当全红婵在奥运场上展现“水花消失术”,以近乎满分的成绩打破记录,摘得金牌之时,她身上光辉无数。可这辉煌的背后,是一心为国争光的信念,是一天400多次的反反复复,是无人可知的艰辛付出。无数个日夜力行,最终赢得成功。力行是我辈青年应有之品格,小至日常学习生活,大至助国强盛,我们都应当以“力行”之行,应勤勤恳恳,实现自身发展,助国家圆梦。(举全红婵之例论证“力行”之“行”,成就自身发展,并落脚在我辈青年。)
“力行”在“行”,非“力行”难已成就社会进步。
我国抗疫的成功源自全国人民联防联控的力行之举,登月计划稳步进行源自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抗洪救灾的胜利源自广大军民竭尽全力,共克时艰……试问,这些成就的背后,哪一个没有力行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惟有“力行”,才会让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作为担当未来重任的我们,更应践行“力行”之行,成就“力行”之德。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辈青年以“力行”为本,发展自身;以“力行”为要,不负韶华;以“力行”为德,助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我们青年当担当使命,竭力而行。(排比段落,进一步论证社会进步在于“力行”之“行”,并落脚在我辈青年。)
让我们以力行承载起人民的重托,时代的使命,做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现代君子,成为中国发展的主力军。(升华主题,呼应标题,并落脚在我辈青年,完成写作任务。)
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盖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幸福,端在中国青年。
——李大钊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3)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想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崔卫平
读了以上的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激扬青春,拥抱时代”,做有志有为青年。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 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限制。题目提供三则材料作为启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境。材料一,李大钊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当以自由之精神,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材料二,鲁迅要求青年摆脱冷气,发光发热;材料三综合前两则,进一步强调了青年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则材料统一在“激扬青春,拥抱时代,做有志有为青年”这一主题之下。考生所感所思,应在材料提供的情境之下,围绕新时代青年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关系展开,不可随意发挥。
2.典型任务限制。“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考生要结合所给材料谈自己的认知与思考;“写一篇演讲稿”限定文章体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限定写作身份;“面向本校同学”限定写作对象;“倡议大家激扬青春,拥抱时代,做有志有为青年”限定写作主题,考生写作时,应该牢记任务的限制,做到有的放矢。
3.价值判断限制。所谓青年兴则国兴,材料旨在让考生树立家国意识,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直面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这样才能有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考生可以针对材料一,谈青年以自由之精神,创造中国之未来。可以针对材料二,谈青年要摆脱身上的冷气,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有责任,敢担当,照亮未来,温暖社会。也可以针对材料三,综合前两则材料,谈谈青年应该有的模样。总之,不论考生选择哪个角度展开论述,都要关联材料整体,统一在所给主题之下。
2.联想和思考开放。考生可以根据三则材料中的任意一则展开联想和思考,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思考当代青年应该如何“激扬青春,拥抱时代”,如何真正成为一名“有志有为青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gongzhong号:高中语文作文)比如,谈青年迎难而上,无惧挑战的勇气,可以列举青年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之初,不迷信权威,迎难而上,挑战攻关杂交水稻的事例。还可以列举樊锦诗的例子,大学毕业后选择到敦煌,面对恶劣的环境,无惧挑战,敢于担当,终于在大漠戈壁用数字技术将敦煌推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论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都要做到紧扣主题,切忌罗列材料。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文,理性思考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倡议大家激扬青春,做有志有为青年可模仿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以感性的方式唤醒当代青年的家国责任意识,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社会、青春之中国,可模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解题
本作文属于任务驱动型多材料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本题目为给命意型材料作文,题旨明确,所给三则材料都在讲青年之于社会国家的意义,第一、二则具体描绘青年应该有的样子: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心怀责任,肩有担当。第三则是总括,青年的模样就是中国的模样。考题要求考生围绕“激扬青春,拥抱时代”的主题,探讨成为有志青年的有效途径,并在写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契合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
2.摆脱青春“冷气”,争当有为青年。
3.以青春之勇气,创青春之国家。
4.让青春的光热汇聚复兴之火炬。
5.青年有为,国家盛昌。
……
偏题立意:
1.你的模样就是中国的模样。(忽略写作者的身份,题目要求面向本校同学写作,人称不对。)
2.青春的模样。(“模样”若脱离材料,便会造成偏题。)
3.脚踏实地,勇敢追梦。(“梦”字太笼统,扣题不紧,主题是“激扬青春,拥抱时代”。)
……
下水文
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志青年”。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十分清晰地指明青年在国家独立富强,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就应该激扬青春力量,争做有志青年。
激扬“勇者无畏”的青春力量,争做敢拼敢闯、创造未来的有志青年。
李大钊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幸福,端在中国青年。青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着多姿多彩的美好山河,更加坚定了革命报国,为国家谋独立,为民族谋复兴的信念。他们勇敢地到“浪遏飞舟”的中流击水,他们“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年一瞬,一批又一批的热血青年,前仆后继,让一艘南湖游船发展为领航中国的巍巍巨轮。这是青春无畏的力量,也是青春挑战的回响。
同学们,作为当代青年,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收获希望和成功;敢于直面困难,才能踏平坎坷为大道。创造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
激扬舍我其谁的青春担当精神,争做心怀家国,强国有我的有为青年。
艰难险阻见勇毅,沧海横流现英雄。青年袁隆平在亲历饥饿带来的人间灾难之后,立志用科学改变农业。(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gongzhong号:高中语文作文)他心怀责任,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奔波,用汗水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种子,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燃烧了青春,只为天下无饥馁;当年樊锦诗大学毕业时,面对条件异常艰苦的敦煌,她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在大漠黄沙里默默研究着祖国的辉煌文化。数字敦煌横空出世时,那一幅幅精美壁画,一座座绝伦雕塑,震撼了世人,徜徉其中,民族自信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燃烧了青春,只为华夏永流传。这就是敢于担当的青春力量!
鲁迅先生曾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于是我们看到,很多90后、00后们,在边疆守卫国土,在医院里守护健康,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还有很多平凡岗位上的青年们,正在默默努力着,共筑这国泰民安的盛世中华!
同学们,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我们怎样,祖国便怎样,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心里有火,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让我们勇敢地拥抱这个美好时代,激扬青春的力量,愿我们都争做有志有为青年!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携手共进步,一起向未来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一“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为山东学情10月联考。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情境内容是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简述“一起向未来”口号的产生;第二段文字阐释该口号的深层内涵:包含体育精神、坚强姿态、成功之道,表达憧憬、信心和希望,更是行动方案、共同目标、中国宣扬和共同愿望。两段文字可以看做表里的关系,考生在理解材料审题立意时,要兼顾二者聚焦后者,不可偏离材料或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综合来看,本题的任务指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指明写作思考的方向:“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的思考和感悟;二、作文写作对象的限制:面向全班同学;三、文章体式的限定:写一篇发言稿。
3.价值判断的限制。考生的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深刻理解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上,该口号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蕴含着共建美好未来的人类共同追求;又符合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诉求,符合奥林匹克运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和愿景,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目标。考生要在文中表现出对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的中国宣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美,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下,携手前行,一起向未来的价值取向。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从材料内容和任务指令综合来看,立意角度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把握“一起向未来”的主题过程中。分开来看,其中“一起”既可理解为“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又可看做是“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而“向未来”既可看做是“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又可看做是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可并重亦可兼顾中有侧重;综合来看的话,“一起向未来”名义上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可又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还可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这都是考生立意是可以涉及的方面。总之,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展示。
2.联想和思考的开放。材料主要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表里两个方面方面来展开,考生可以据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一可以就具体的体育方面事例来展现其中的体育精神,诸如“全红婵精神”“苏炳添奇迹”“女排精神”等;二联系08奥运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次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2008年时一脉相承,同时又更近了一步。不仅是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而且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力量,提出了我们的行动方案,即‘一起向未来’。三可以由体育延展为时代困境的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性的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而全球性的挑战还有很多,诸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总之,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的积累、多维度的认知和生活体验来进行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解题
这是一则典型的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结合当前时事新闻,考查考生对于当前时代的理解和把握,引导考生思考过去和当下,拼搏和奋斗,责任与担当等,属于考查价值观的范畴。
题目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话题,以其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丰富解读为载体,言之有物又意蕴深远,能较为充分地带动考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当前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抽象而深刻的命题。从思维角度看,“‘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这句话有着很强的思维引领作用,引导考生以体育为点延伸成面,影射时代社会发展,观照人类历史进程,思考个人发展,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携手共进步,一起向未来。
2.奥运精神气,同心向未来。
3.践行奥运精神,一起向未来。
4.一起向未来,世界更美好。
……
偏题立意:
1.罔顾材料中核心论题“一起向未来”的丰富内涵,仅谈奥运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属偏题立意。
2.抛开奥运口号“一起向未来”,流于泛谈,忽视了口号与内涵之间的联系,属偏题立意。
……
范文展示
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陈思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你我共携手,同心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近日发布了口号——“一起向未来”!它说出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说出了人类对于美好明天的憧憬,说出了中国愿与世界携手同心,奔赴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起来,前路伊阻,坎坷荆棘,携手才能共进。
“一起”不应只局限在奥运会。中国有句俗话,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2020年的抗疫胜利,2021年的抗洪胜利,都需要我们携手痛心的结果。纵观当下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等。(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gongzhong号:高中语文作文)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灾难坎坷,我们必须携手,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一起”所表达的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间接指明了我们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唯有我们一起携手才能共向未来。
向未来,有所希冀,向阳生长,才能迎接明天。
“向未来”是什么?一个简单动作吗?我觉得不止于此,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论未来美好与否,我们都要坚定地向着未来而去。同时,它也传递了执着的信心和希望。历数往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身上所闪耀的,也正是向阳生长、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龙猫里有句台词,“我们大笑着,可怕的东西它就自己跑掉了”。面对未知的未来,世界会并肩同行,心向未来。遇见困难也好,遭遇险阻也罢,我们都应怀着希望和信心向未来走去。
一起向未来,必须同心协力,团结一致。
自从习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后,中国人民就一直用行动 向世界表明着中国态度。“一起向未来”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谁也阻挡不住的时代大潮,近年的新冠疫情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秉持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为周边各国送去援助,同时各国的暖心物资相互帮助,才有了疫情的缓和。同学们,“一起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践行的。
同学们我们应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与世界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一起向未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写在最后
点亮“赞”和“在看”
坚持每日打卡,我在“高考作文”等你!
如何领取电子版
点击下方卡片
后点击头像右侧“发消息”
回复11月素材即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