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姚老师讲逻辑(28):同一律

发布于 2021-08-10 20:30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姚为洲,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高中语文教参特约撰稿人,《新作文》特约编委


同 一 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今天讲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

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概念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也不能随便转移。

同一律的公式:A是A。此公式中的A表示一个概念或判断。

2006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时,必须明确“意气”的内涵,自己文章中的“意气”是哪一个义项,并且始终保持它的同一性,不可偷换或转移概念。即使试题中没有提示,也应当如此。



(二)同一律的作用
运用同一律,可以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正常地进行思想交流。

在一个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同一律,所使用的概念、判断的含义不确定,思维就会发生混乱;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如果违反同一律,这个体系就会缺乏严密性和科学性。

写“谈意气”一文,只有“意气”这个概念的内涵确定,写作中思维始终坚守同一律,才能把思想表达清楚。

(三)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1.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
经验主义不能一概都反对,例如工作经验,生产经验等,就不应该反对。——“经验”和“经验主义”不是同一个概念,把二者混淆起来,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2.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
甲:你经常在上班时间不请假就去看电影,这是违反劳动纪律、影响工作呀。乙:我问你,看电影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电影也是受教育嘛!——甲说的是“经常在上班时间不请假就去看电影”有错误,乙说的是“看电影”有好处,不是同一个论题。



教材《逻辑的力量》有关内容解读
第一节“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任务——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它们分别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

案例① 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案例②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案例① 是一个三段论,推理过程违反同一律。中项“鲁迅的作品”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未能保持前后一致,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构成集合体的个别对象《孔乙己》不具有集合体“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这样的性质,偷换概念

——案例② 庄子的话违反同一律。惠子问“汝安知鱼乐”(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问的是知道“鱼乐”的原因,庄子回答“我知之濠上也”(我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回答的是知道“鱼乐”的地点。答非所问,偷换论题



高考有关试题解读
2021年春季高考上海卷

阅读《语言与思维》文本第①②段

第①段: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牢笼,比如说如果语言中没有“将来”这个词或将来时态,我们就无法理解“将来”的概念。

第②段:这种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可是当我们具体语言的具体特点,并讨论这些特点如何与具体的思维特质产生联系时,问题就产生了。至少我们不会通过抹去“痛苦”这个词来追求快乐,也不会把词语“死亡”删掉让所有人都得到永生。


试题:作者在第②段对第①段的观点作了反驳,你认为反驳是否有力?请具体评析。

——应该说,答案是“反驳无力”。为什么?因为违反同一律:第①段“有人说,语言是思维的牢笼”,包括所举事例,说的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第②段反驳,说我们不会通过删去“痛苦”“死亡”两个词来获得快乐和永生,说的是“思维”与“行为”的关系,偷换论题。如果考生能从逻辑思维规律的角度回答问题,指出它违反同一律,则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四)运用同一律必须注意的问题


1.同一律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的思维过程而论,不表示客观事物永远不变。
某人曾经因犯罪坐牢,刑满释放后,回归到人民的行列,没有新的犯罪行为。这时,就不能再说他是个罪犯。——因为这是不同时间不同情况,考虑问题不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2.有时可以采用故意违反同一律的手法,创造出特殊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校长又提出要克扣一笔经费,教授们纷纷反对。校长说:“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鲁迅站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拍在桌子上:“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鲁迅故意违反同一律,偷换“有钱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创造出特殊的表达效果,有力地批判了校长克扣办学经费、又压制教授们提反对意见的行为。



课 后 练 习

分析下面案例,说说它们是否违反同一律。
1.甲:中国有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乙:不能这样说吧。甲:为什么?乙:不要忘记,骄傲是会使人落后的呀!

2.很多人主张写作时应当讲究语言形式。我的看法则与之不同,我认为我们应提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必须纠正和反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3.有个小朋友在看一幅画,画面是一个人在聚精会神地射击。这个小朋友问他的爷爷:“爷爷,为什么打枪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爷爷回答:“如果两只眼都闭上,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4.火车进站了。有个小伙子抢先上了车,一看,座无虚席。他就厚着脸皮硬往一位老大爷身边挤座儿。老大爷不高兴了,说:“小伙子,别硬坐了,座位已经满了。”小伙子嘻皮笑脸地说:“老大爷,没办法,我买的就是‘硬座’票。”

5.清朝有个县令,在堂上高悬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徇一情,男盗女娼。”但私底下却大肆贪污。有人责问他:“为什么忘了对联上的誓言?”这位“清官”振振有词地说:“我没有违背誓言,因为我所得的不是一文钱,受贿徇情也非一次呀!”


附:课后练习答案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滚动查看完整答案

1.甲说的“骄傲”内涵是“自豪”;乙说的“骄傲”内涵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2.“讲究语言形式”和“形式主义”不是同一个概念,把二者混淆起来,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3.爷爷“偷换论题”,是故意跟孙子逗乐,有特殊的表达效果。4.小伙子故意把“硬座”偷换为“硬坐”,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是诡辩。5.“誓联”说的是秉公办事,哪怕一文钱也不收,一次情也不徇。它还隐含:“得一文”“徇一情”尚且要“天诛地灭”,视为“男盗女娼”;得更多钱,徇更多情,就要受更重的惩罚。县老爷的解释违反同一律,偷换论题,玩弄诡辩,欺骗世人。


相关链接:

“听姚老师讲逻辑”系列盛大开启!第一讲:谈谈学点逻辑

听姚老师讲逻辑(2):概念与语词

听姚老师讲逻辑(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听姚老师讲逻辑(4):概念的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5):概念之间的关系

听姚老师讲逻辑(6):概念的定义和划分

听姚老师讲逻辑(7):判断的语言形式、构成和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8):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9):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0):假言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1):判断的模态和负判断

听姚老师讲逻辑(12):推理的语言形式、构成和种类

听姚老师讲逻辑(13):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4):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

听姚老师讲逻辑(15):性质判断的间接推理——三段论(续)

听姚老师讲逻辑(16):关系判断的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7):联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8):选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19):假言推理(一)

听姚老师讲逻辑(20):假言推理(二)

听姚老师讲逻辑(21):假言推理(三)

听姚老师讲逻辑(22):假言联言推理和假言选言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3):推理的模态

听姚老师讲逻辑(24):负判断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5):归纳推理

听姚老师讲逻辑(26):归纳推理(续)

听姚老师讲逻辑(27):类比推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