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国散文:空白的艺术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5 16:55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江苏/姜建国

相传,古代有一位国王,出了这样一道难题:谁能把这件小屋塞满,我给他荣华富贵。于是,有的人在小屋里塞满了稻草,有的人在小屋里塞满了泥土。但是,他们都“塞而不满”。其中有一个聪明的人,他什么也不搬,只是在小屋里点起了一盏灯。于是,这件黑暗的小屋,立即“塞满”了灿烂的灯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心想要“塞满”,往往是“塞而不满”,而讲一点空白技巧,却能因“空白”而生灵,因“空白”而充盈。

还有一个故事与此异曲同工。相传,古时候有个出外经商的人,十分怀念家乡的妻子,妻子也非常怀念他,两人便不断用书信遥寄相思。不料,有一次丈夫实在无暇写信,便急中生智,把一张白纸权当书信寄了回去。因为他知道,他的妻极富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又肯定会助自己一臂之力的。果然,妻子见到这张白纸后不仅不生气不发火,反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并立即写诗回赠,诗曰:“碧纱窗下启君封,尺纸从头彻尾空。想是郎君怀别恨,相思尽在不言中。”那丈夫见到了这首短诗立即感动得掉下眼泪。请注意,白纸上不著一字这是事实,但其妻将它理解成为一个寄托作沉甸甸的爱情的相思果,并加以认真咀嚼,越咀嚼越感到情意浓浓,他断定丈夫对自己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


精妙!这就叫艺术,生活的艺术,一个聪明丈夫加上一个聪明妻子之间共同完成的生活艺术。 “空白”并不是“一物全无”,而是“想什么有什么”,“空白”为你想象中的“有”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空白”何以能产生如此的魅力?似可作这样的解释。 其一,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审美欣赏者有一种“趋完型”的心理定势,而这种心理定势的产生,要有一个前提——即形状的不完整(即空白),“不完”才能“趋完”。 其二,“空白”能产生一种“反弹力”。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画面的“1+1” ,它产生的效果,决不是“2”,而能反弹出一种画面之外的更多的意蕴------即“空白”效应。例如电影《摩登时代》一开始,就映出这样两个画面: “一群拥挤的羊被赶向屠宰场”,“ 一大群工人鱼贯走进工厂”。 以上两个镜头的组接,就产生了一种在质上起了变化的“反弹力”,它形象地告诉观众。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过是一群任人驱赶和宰割的羊群。如果离开了“空白”的技巧,是难以产生这种“反弹力”的。
作者简介:姜建国,笔名姜一鸣,1983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执教鞭,再磨笔尖,先后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约300篇,并有《秋实凝香》、《凝望岁月》等多部作品面世。
作者近照:


主编:李龙成



总编/刘德明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