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与练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发布于 2021-09-07 11:31 ,所属分类: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答题技巧
请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
2021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1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1语文试题汇编2020年6.1-7.7全部语文试题2.试题汇编2020.5.1-5.313.试题汇编2020.4.1-4.304.试题汇编2020.3.1-3.31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一)抓标志。
句首语气词:夫、且夫、盖、若夫、其、斯、惟。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前面可断开。
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句首关联词:是故、苟、纵、至若、至于、然则、则、乃、然而、无论、是以、纵使等词前面可断开。
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句首叹词:嗟夫、嗟乎、呜呼、噫等前后都可断。
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句首时间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继而。
如:俄而百千人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盍、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句末语末词:也、哉、矣、乎、焉、兮、耳、耶(邪)、与(欤)。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末尾,后面可断开。
如: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难》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练习】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答案】
1.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2.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二)察对话。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道、白”。常常在曰字后面断句。有三种情况:
主语+曰:在“曰”后面断开。如:曹刿曰/
省略句:在“曰”的前后都断开。
转述句,在转述的内容后断开。如: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
【练习】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2.C
(三)抓主谓宾。
断句时抓主谓宾是关键。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一般充当谓语。其中,判断名词或代词充当上一个句子的宾语还是充当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关键也是易错点。
如: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即有两种断法: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朝臣”既可做上一句的宾语,又可做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此种情况需结合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断句。
【练习】
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
相如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观句式。
对偶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
整齐对称,字数和结构常相同。
如:对偶排比。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再如:四六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顶真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做了主语。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倒装句、词类活用句。
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
如:
马之千里者。(现代汉语:千里马——定语后置)
君何以知燕王?(现代汉语:君以何知燕王——宾语前置)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现代汉语: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唯贤是用,唯才是举。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词类活用句: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固定句式。
……者……也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不亦……乎如: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何……之有如:何陋之有?何厌之有?
如……何如:如太行,王屋何?
奈……何如:虞兮虞兮奈若何?
无乃……乎如:无乃太简乎?无乃不可乎?
【练习】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斋 / 三日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 / 卜斋三日 / 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 / 斋三日 / 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斋三日 / 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答案】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2.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3.C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 / 人孰无过 / 吾去太甚者 / 若悉绳以法 / 虽子不得 / 于父况臣 / 得事其君乎 / 遂获原
B.帝曰 / 人孰无过吾 / 去太甚者 / 若悉绳以法 / 虽子不得于父 / 况臣得事其君乎 / 遂获原
C.帝曰 / 人孰无过吾 / 去太甚者 / 若悉绳以法 / 虽子不得 / 于父况臣 / 得事其君乎 / 遂获原
D.帝曰 / 人孰无过 / 吾去太甚者 / 若悉绳以法 / 虽子不得于父 / 况臣得事其君乎 / 遂获原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B.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C.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D.今二人已伏/重辟则祸患之来二人/尚不能自免/岂能福寿他人/倘陛下果有此举/宜遏之将萌/如无/请治所司逢迎罪。
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8.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答案】
1-5 DCBBB6-8 DAD
文言文阅读练习
《后汉书--陈藩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陈蕃宇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善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募肯至唯蕃能致授字而不名特为五一横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蕃上疏日:“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娃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最尚书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候,食邑三百户,蕃上疏让,竟不受封。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旋,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凤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瑒/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 去则县之
B.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 去则县之/
C.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 -榻/ 去则县之/
D.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服阕,古代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文中指陈蕃为母亲守丧期满。
B.投传,即投弃符信,陈蕃因与刺史周景意见不合而转投他人。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食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矫诏,即假托诏令,文中宦官曹节-伙伪造诏令杀害了窦武等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蕃刚直不阿,决不以权谋私。大将军梁冀位高权重,威震天下,他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陈蕃办理私事,陈蕃连来人的面都不见。
B.陈蕃上疏直谏,敢于据理力争。他认为山民作乱的根源在于官吏贪虐,主张整顿吏治,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任职,由此得罪了皇上身边的人。
C.陈蕃爱憎分明,保护正直之士。白马县令李云因言获罪,汉桓帝震怒之下命令处死李云,陈蕃上书营救,李云最终被罢职,回到了家乡。
D.陈蕃英勇无畏,立志诛杀宦官。在事情泄露、窦武被害之后,他不顾年迈,亲率属官和生员共八十多人冲进宫内,失败被执,当天就被杀害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
8.本文对陈蕃等人的作用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请简要说明。(3分)
4.C
5.B(转投,指弃官、辞职。“转投他人”没有依据。)
6.C(陈蕃因营救李云而被罢职)
7.(1)送信的人采用欺诈的手段求见陈蕃,陈蕃非常恼怒,用鞭子打死了他,因而获罪被降职为修武县令。(译出大意给 2 分,“笞”“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陈蕃性格方正严厉,不(随便)接待宾客,老百姓也敬畏他的清高。(译出大意给 2 分,“方峻”“高”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8.引导、扶持了民心;支撑了危局,使东汉没有很快灭亡。(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后来遭遇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任别驾从事,因与其意见不合,辞官离开。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陈蕃)升迁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严苛著称。青州下属郡县的官吏听闻李膺的消息后都自行辞官离去,唯独陈蕃因为清廉有政绩而留下。郡中人周缪是高尚纯洁之人,历任郡守征召他,他都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把他请来,陈蕃称呼他的字号而不叫他的名,还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榻,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榻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托陈蕃办理私事,陈蕃根本不与送信的人见面。送信的人采用欺诈的手段求见陈蕃,陈蕃非常恼怒,用竹鞭打死了他,因而获罪被降职为修武县令。(陈蕃)逐渐升迁,担任尚书。当时零陵、桂阳一带山贼作乱,大臣们商议要派军队去征讨。陈蕃上疏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也是皇上的赤子。导致赤子们作乱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暗中考核州牧太守县令等官员,其中如有执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奉公守法的人去取代他们,这样就可以不必烦劳朝廷的军队了,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外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陈蕃性格方正严厉,不(随便)接待宾客,士民也敬畏他的清高。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抗旨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极刑,陈蕃上书救李云,因此事获罪被罢免回到家乡。永康元年,汉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灵帝即位,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辞让,最终没有受封。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治理,天下人士没有不伸长脖子期盼国家太平的。然而皇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在一起,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陈蕃常常痛恨这帮人,立志诛杀这些宦官。恰逢窦武也有此类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已年过七十,听说变乱发生后,率领属官和生员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陈蕃当天即被杀害。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些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够用来引导扶持民心。东汉大乱,但没有很快灭亡,一百多年之内,依靠的就是陈蕃等人的力量(在支撑)。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
12.下列句子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
B.坐左转修武令 坐:因犯……罪
C.事亡如存 事:侍奉
D.蕃常疾之 疾:嫉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谏争不合作《师说》以贻之
B.唯蕃能致焉或师焉,或否焉
C.蕃因与窦武谋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D.若陈蕃之徒之二虫又何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
译文: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2.D(疾:憎恨)
13.D(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j .
14. C(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这一信息错误。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15. (8分)(1)(5分)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清正廉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颁两字的各1分)
(2) (3分)他们认为远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意正确1分,落实遁世,退两处的各1分)
【参考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剌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
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剐
他安放一张床,周缪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争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竞禄勋。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
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宋史--李允则传》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所给马刍,皆输本色,繇是山田悉垦。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迁洛苑副使、知沧州。允则巡视州境,浚浮阳湖,葺营垒,官舍间穿井。未几,契丹来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冰代炮,契丹遂解去。真宗复召谓曰:“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尝宴军中,而甲仗库火。允则作乐行酒不辍,副使请救,不答。少顷火熄,命悉瘗所焚物,密遣吏持檄瀛州,以茗笼运器甲。不浃旬,兵数已完,人无知者。枢密院请劾不救火状,真宗曰:“允则必有谓,姑诘之。”对曰:“兵械所藏,儆火甚严,方宴而焚,必奸人所为。舍宴而救,事或不测。”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善抚士卒,皆得其用。盗发辄获,人亦莫知所由。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允则死,始寓枢密院大程官营。
(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艺:种植
B.葺营垒,官舍间穿井穿:凿通
C.允则必有谓,姑诘之谓:缘由,说法
D.讼至,无大小面讯立断讯:询问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允则爱民的一组是(3分) ()
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募饥民堪役者隶军籍
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
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有自契丹亡归者,皆命舍允则家
A.B.C.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允则年轻时因材略出名,并靠祖上功德做了官;宋真宗从毕士安那里对允则的家世有所了解,因而将湖南交给他管理,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B.在主政沧州期间,李允则“浚井葺屋”,被有些人称为劳民,直到契丹来攻,斫冰代炮,打退来犯之敌,人们才发现他善于早作准备。
C.兵器库失火,李允则照样饮酒作乐不停;而后将被火烧的东西掩埋,并补充兵器。在遭到枢密院的弹劾后,允则道出了自己不救火的原因。
D.李允则不摆官架子,有时徒步出行,故能“洞察人情”,因而在任用官员、审理案情、甚至在抓获小偷、处理上下级关系上都能得心应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又执不可,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2)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
(3)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
1.D(讯,审问,审讯)
2.B(是允则爱民带来的结果;允则善于早作准备的结果;是说允则“洞知人情”的原因;)
3.D(“处理上下级关系上能得心应手”文中无据)
4.(1)转运使又控制着不答应,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资产作抵押品,才能够拨发公家仓库的粮食便宜地卖给(灾民)。(得分点:执,掌握,控制;以……为质,用……作抵押品;乃,才;廪,官仓;)
(2)现在边境的百姓不骚扰,没有名目却增加戍守的士兵,这是增长边境的祸患。(得分点:蛮,少数民族,这里指边民;益戍,增加戍守的士兵;是……也,判断句,译成,这是……;)
(3)身上没有同样的两种衣服,吃饭没有两种以上的美味,不积累资产。(得分点:兼,两样以上;重羞,两种以上的美味;畜,积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李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营田户有牛者,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允则请除三税,民皆便之。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得万人。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允则曰:“今蛮不搅,无名益戍,是长边患也。且兵皆新募,饥瘠未任出戍。”乃奏罢之。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召还,连对三日,帝曰:“毕士安不谬知人者。”
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其相张俭曰:“李雄州其人长者,不足疑。”既而有诏诘之,允则奏曰:“初通好,不即完治,恐他日颓圮因此废守,边患不可测也。”帝以为然。岁修禊事,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州北旧多设陷马坑,城上起楼为斥堠。允则曰:“南北既讲和矣,安用此为?”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久之榆满塞下。顾谓僚佐曰;“此步兵之地,岂独资屋材耶?”
允则不事威仪,间或步出,遇民可语者,延坐与语,以是洞知人情。身无兼衣,食无重羞,不畜资财。晚年居京师,天圣六年卒。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四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B.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C.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D.命彻楼/夷坑为诸军蔬圃/浚井疏/洫列畦/陇筑短垣/纵横其中/植以荆棘/而其地益阻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荫补,也称为奏荫、荫补、恩荫等,指因祖辈、父辈的功劳或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的特殊待遇,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途径之一,
B.斛,旧时一种量器,也是容量单位。斛为方形,口小,底大,一斛本为十斗,宋朝开始一斛改为五斗。
C.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
D.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上元节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修禊日人们要到水边竞渡嬉游,以祈福消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允则以民为本体恤百姓。他任潭州知州时,遏止暴敛,请废三税,减轻了百姓负担。湖南连年发生饥荒,为赈济灾民,甚至不惜以自家财产作抵押。
B.李允则处事沉稳虑事周全。转运使要求派新募士兵去防御邵州蛮族,李允则认为率先增加戍卒,会滋长边患,且新募士兵饥饿瘦弱,不堪戍守之任。
C.李允则才识过人富有谋略。他少年时就以材略闻名,因此毕士安将他推荐给皇上。他任潭州知州时的种种表现,令皇上感叹,毕士安没看错人。
D.李允则平易亲和朴素节俭。他没有官威,常常步行外出,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请人家坐下来聊天,以此了解民情。他衣着朴素,饮食简便,从不蓄积财产。
7.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陈尧叟安抚湖南,民列允则治状请留,尧叟以闻。(4分)
(2)河北既罢兵,允则治城垒不辍,契丹主曰:“南朝尚修城备,得无违誓约乎?”(4分)
8.李允则为何命令“所治境有隙地悉种榆”?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3 分)
4.(3分)答案C.
5.(3分)答案D.(“上元节”有误,应为上巳节:“竞渡”有误,应为洗濯。)
6.(3分)答案C.(“因此毕士安将他推荐给皇上”有误,由“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可知,毕士安推荐他并非因“材略”,而是因“家世”;“令皇上感叹”的不仅仅是因为李允则在任上的表现,还有“连对三日”。)
7. (8分)
(1) (4分)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将李允则治理的政绩列举上报,请求让他留任,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得分点:“安抚”、“状”、“请留”、“以闻”。)
(2) (4 分)河北已经停止战争,李允则仍然不停地修筑城堡,契丹首领说:“宋朝(南朝)还在修城池,加强战备,(他们)莫非是想要违背和约吗?”(得分点:“兵”、“治”、“辍”、“得无……乎”。)
8. (3分) 防患未然,备战之需。(1 分)契丹是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战,(1 分)李允则要求在治境内全部种上榆树,这样就形成了障碍,不利于骑兵作战。(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允则,字垂范。小时候就因其才识和谋略而闻名,后来因为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担任潭州知州,准备赴任时,真宗对李允则说:“朕在开封时 (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当初,马氏横征暴敛,要潭州人纳绢,叫作地税。潘美统治湖南时,要百姓按房屋纳绢,叫作屋税。有牛的营田户要交纳牛钱,每年交纳米四斛,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叫作枯骨税。李允则.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这样百姓负担就减轻多了。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然后再向朝廷奏报,转运使坚决不同意。李允则说:“报批最少得一个多月,灾民可等不及。”第二年仍是灾年,李允则又想发放官粮先赈灾后上奏,转运使仍是坚持不答应,李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财产作为抵押,才得以开仓贱价卖粮赈济灾民。于是招募能够服役的饥民去服兵役,共计得一万人。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这些兵员派去防御邵州蛮族,李允则说:“现今蛮族并没有兴兵来扰乱,没有名目增加戍守士兵,这样做是滋长边患。况且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由于饥饿,身体瘦弱不堪,所以不能担任戍守的任务。”于是上奏请求停罢此事。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将李允则治理的政绩列举上报,请求让他留任,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与他接连应对讨论了三天,最后说:“毕士安没有看错人。”
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使、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任雄州知州。河北已经停止战争,李允则仍然不停地修筑城堡,契丹首领说:“宋朝(南朝)还在修城池,加强战备,(他们) 莫非是想要违背和约吗?”契丹宰相张俭说:“李雄州是个忠厚长者,不必怀疑他。”不久皇.上下诏询问这件事,李允则上奏说:“刚停 战争和好,若不及时修好城堡,恐怕以后就会毁坏因而荒废,边境战事变化很大,是无法预测的。”皇上认同了他的看法。
每年上巳日举办祭祀活动,李允则召集界河的战船进行竞渡活动,任由北边的人游览观看,同时将有关水战训练暗寓其中。雄州北面过去挖了很多陷马坑,城上修楼作为了望敌情的碉堡。李允则说:“既然 与契丹讲和了,还要这些干什么?”(于是) 命人撤掉了城楼,填平了陷马坑,让各部队在上面种植蔬菜,挖井开沟,拓垦田土,修筑短墙,纵横其间种植荆棘,而这些地方就自然增加了障碍。(李允则命令) 在所管辖的境内凡有空隙的地方,都种上榆树。一段时期后,榆树就布满了塞下。李允则对属下官员说:“这是步兵作战的好地方,这些树难道只能用作建造房屋的材料吗?”
李允则不讲究做官的威仪,间或出外走一走,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邀请人家坐下来聊天,用这种方式洞悉知晓民情。他身上没有厚衣裳,吃饭没有两种以上的美味(衣着朴素,饮食简便),从不蓄积财产。晚年定居在京师,天圣六年(1028)去世。
文章转载自(直接来源):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或长按识别ErWeiMa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