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

发布于 2021-09-07 11:56 ,所属分类: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答题技巧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



(拼音:yān)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种类不详。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或作句末语气词。


“焉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


01

作代词



(1)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多用于反问句)。


例句:且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例句:是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译文: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

(2)代词。相当于“之”、“此”。

例句:谨食(sì)之,时而献。——《捕蛇者说》
译文: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献上去。

例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捕蛇者说》
译文: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这篇文章

例句盖一岁之犯死者二,其余则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译文焉:指代捕蛇这件事。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师说》
译文焉:他。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惑矣。——《师说》
译文焉:他们。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02
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表示对象。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焉:兼词,于之,在其中的意思。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例句:永之人争奔走。——《捕蛇者说》
译文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2)相当于“于是”,表示处所。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劝学》
译文焉:从这里。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

例句对曰:“非曰能之,愿学。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论语》
译文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第一个“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第二个“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03
作语气词


(1)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例句:寒暑易节,始一反。——《愚公移山》
译文: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例句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捕蛇者说》
译文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

(2)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孟子·告子上》
译文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曹刿论战》
译文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

(3)用在句中,作形容词、副词词尾,表示语气上的停顿。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译文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每日一语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小窗幽记·集醒篇》


往期回顾

◆二十四节气中的语文知识——清明

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郦道元

【作文素材 · 爱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对比对偶区别大,这样分辨太简单

◆整理句序(二):写景状物类句子顺序的排列

记住这个小窍门,掌握关联词语很容易


每天十分钟,轻松学语文

我们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