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解题思路

发布于 2021-09-07 11:37 ,所属分类: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外文言文解题思路

一、句子翻译:

1、要记住文言文解释的五点原则:

A、字字落实B、补充省略C、调整语序D、检查通顺

2、要做到准确、通顺。适当注意用词的文采。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突破关键词语。

5、注意句式特征。被动句、判断句、语序变化、句子成分省略、常见句式等文言文句式特征。

6、掌握解释步骤:先解释单字、再把意思串联起来,适当调整语序。

★注意: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一定圈画出关键词,圈画出重点虚词,补出省略,标出语序后,再去翻译。

二、分析原因

1、文中划出关键句。

2、问原因,一般到结果前面找。

3、看清楚要求用原文答,还是用自己的话回答,如果是后者,将原文翻译。

4、写完后把答案代入文中结合一起看是否通顺合理。

三、理解

1、从题干中找出中心词,并以题干提及的人物作为答题时的主语。

2、就事论事。

3、联系人物性格,并上升到文章中心。

四、归纳人物的性格品质

1、结合人物的背景时代。(在春秋战国的人,注意善于辞令这个特点)

2、联系人物的具体言行进行分析。要言之有据。

3、要考虑到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倾向。

五、中心思想及启示

1、看题目。

2、看议论抒情总结句。

3、看文中人物的所想、所言、所行。思考他的不足和可取之处。

4、要上升到中心,不要就事论事。

5、一正一反加结果,有几点答几点。

6、公式:我们要……不要……否则……

六、常见的寓意、道理、启示:

1、从做人、做事两个角度来考虑。

2、做人:(1)为官、为君:

A、廉洁自律B、关心百姓疾苦C、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用人之长、亲贤远侫

D、严格执法、不徇私舞弊E、以身作则

2)为人

A、谦虚,不要骄傲自满。B、刚正不阿、正直C、善良D、诚实、诚实守信 E、孝顺、尊老敬老

3、做事

1)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不要盲目冲动,要深思熟虑,然后再采取行动,否则得不偿失。

3)不要盲从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

4)要刻苦勤学,抓紧点滴时间(创造条件)

5)要敢于反抗,善于斗争

6)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言文考题部分


又分为:默写,诗词鉴赏,文言短文(一),文言短文(二)


默写是主要全考课内的,大概考查范围是50篇左右的古诗文,内容是唐宋时期居多。


诗词鉴赏,是文言文中的难点。失分点最多。一般第二问诗词赏析类的相对很难。


诗词鉴赏,考查其实是规律性很强的。其实道理很简单的:古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是有其创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的手法的。那么这些基本的依据和遵循的手法,对于我们后人而言,就是解读诗歌的基本角度,也就是解题的方法论。老师的责任就在把这些梳理清楚了,用生动形象而又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讲给学生,就成了学生的考试答题技巧。古诗词这样,作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大致一样。


诗词鉴赏,一般是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分析:


  • 1、诗词的背景,例如李白所处的时代,和杜甫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大致会影响他们的作品内容和时代基调。

  • 2、个别字词的作用,或者意象分析,例如常见的月亮,代表思念,柳树,代表留恋,所以平时要把这些总结归纳。

  • 3、诗词本身的内容题材,也可以归纳,例如常见的有,乡愁,离别,时令节日,战争,闺怨亲情,田园景物,边塞,民生等等,不同的题材是有其不同的特点。


把握住这3个规律,就不会偏离大方向。具体地组织答案的语言也有套路,这里就暂不多说了。


文言短文句子翻译,比较难,但也是有踩分点的,有规律可把握。


一般,文言文句子翻译的,会设置3~4个踩分点。例如,常见的有: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 2、通假字,

  • 3、名词动用,

  • 4、整个句子的语义通顺。


举个例子:高其志节,累书要之。其中的考点是:


  • 1、高,认为……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2、累,多次的意思。书,本意是书信,此处用作书写。

  • 3、要,通假字,通邀,

  • 4、整句意思翻译通顺。踩准4个点,就可以满分。


所以,这些踩分点,一方面是需要把握的大的考查规律、常见的高频考点(中考文言实词共150个,虚词共6个:之其而以何于),另一方面,就是要多读多练,也就是所谓的语文重在“积累”,只有清楚了规律的基础上去积累,才会事半功倍。并不是盲目地去积累。


这是文言文部分的常见考点和大体的一个规律。掌握了框架,条分理析,才能训练时事半功倍,考完试出了问题,也知道具体是哪一块的问题,也自然就知道怎么去提高了。




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梳理】

主要考查学生是对文言文的理解,并且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

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

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带引号的一定要用原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也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去回答。

【例题精讲】

宋孝宗时,张子韶在讲筵。上尝问曰:“何以见教?”张曰:“臣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臣时,如何存心?”上曰:“以至诚。”又曰:“入而对宦官、嫔御如何?”曰:“亦至诚。”又曰:“无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子韶曰:“只这迟疑,已自不可。”上极喜,握其手曰:“卿问得极好。”

——选自【明】朱国祯《涌幢小品》

【参考译文】

宋朝宋孝宗时期,在张子韶做讲师讲课的时候,孝宗皇帝曾经问他:“你有什么教朕的呢?”张子韶回答:“臣哪能当得起‘教皇上’这样的话”。只是不知皇上,上朝面对众臣工时,是抱一种什么心态呢?” 孝宗皇帝说:“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接着问:“入内宫对着太监、女官、众嫔妃时呢?” 孝宗皇帝说:“同样抱着最真诚的心态。” 张子韶再问:“那皇上独自一人时呢?” 孝宗皇帝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张子韶说::“皇上这一迟疑,已经有君子不应该的错误了。”(君子慎其独也) 孝宗皇帝龙颜大悦,紧握着张子韶的手说:“爱卿这几个问题真是问得太好了!”

对宋孝宗称赞张子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是(1)

(2) (4分)

【参考答案】

(4分)(1)张子韶的提问切中“至诚”的精髓。(2)张子韶的提问循循善诱,促人深省。

【解析】

张子韶非不懂就问也不是提问大胆尖锐,咄咄逼人,而是通过问来让皇帝明白道理。一项讲的是问的内容好,一个是说的是问的方式好。

【补充】“只这迟疑,已自不可。”即是慎独。“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