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云南第一位以散文集形式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作家后,杨杨说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12 17:13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独家专访新晋冰心散文奖得主杨杨


“大学之光” 永照云南





9月8日,第九届冰心散文奖评审委员会关于获奖作品入选名单公示结束,玉溪作家杨杨散文集《大学之光——行走在云南深处的西南联大》(以下简称《大学之光》)获奖,成为20部散文集获奖作品之一。据了解,这是云南作家第一次以散文集的形式获得该项大奖。


作家杨杨


杨杨,本名杨家荣,云南通海人,玉溪市作家协会主席。日前,记者有幸听他讲述数十载在云南大地上的文字“探险”经历。


几经‘夭折’的《云南深处》


自写作开始,杨杨的笔触就一直对准通海、对准玉溪、对准滇南地区。为了写出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自2003年以来,杨杨数十次到滇南一带进行文化调查。他沿着古驿道遗迹、古滇国故地、红河谷、哀牢山、滇越铁路、昆洛公路行走,寻找作品所需要的习俗和传统、语言和故事。


在创作《大学之光》之前,杨杨曾写了《昆明往事》和《滇越铁路》等作品,在进行丰富的田野调查时,杨杨开始了解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的经过,为西南联大写一部作品的想法在心中呼之欲出。2005年,《边疆文学》笔会在普洱举行,杨杨有幸参加,这是《大学之光》最初在杨杨脑子里萌生的时间。杨杨说:“参加笔会期间,我跟朋友们一道走了普洱的多个地方,惊奇于当地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历史遗存,那时开始,我决定要走遍云南,写一本全面叙述云南传奇的书,以实现我的文学‘野心’。”




杨杨作品《大学之光》




据杨杨介绍,那时的他,心中已经有了作品的名称——《云南深处》。之后的多年,他曾多次到达红河流域、滇南、滇西各地,行走、体验、调查,但距离“走遍云南”的愿望还很遥远。“越走我越高兴,但是也很遗憾,我觉得我不可能走遍云南了,云南太广大了,每个地方都有我不熟悉的历史文化,有我不曾听过的故事,如果要写出来,几乎就是关于云南的‘百科全书’”。因此,杨杨知难而退,几乎放弃了《云南深处》的写作。


2018年,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80周年,云师大把《西南联大文库》系列图书的整理出版提上了日程,再次勾起了杨杨为西南联大写一本书的欲望。此时,他又想到了《云南深处》,顿时醍醐灌顶,虽然自己还没有走到“云南深处”,但西南联大师生们曾走过的地方,自己已走过大半,那刚好可以从西南联大师生的角度出发,把当时西南联大师生探寻云南的故事写出来,让人们通过他们看到云南深处,有多少迷人的东西和令人惊叹的故事。杨杨说:“西南联大就这样和‘云南深处’合二为一了。”


杨杨收藏的冰心作品


因为有着丰富的积累,仅用1个月的时间,《大学之光》便写作完成。2019年1月4日,《大学之光》顺利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了文化圈作家、学者、读者的和热评。



通过西南联大师生的故事认识云南



杨杨收集的有关西南联大的书籍和资料





阅读《大学之光》文本,可以了解到这部散文集写的是八十年前西南联大师生在云南“行走”的故事。当年,很多师生“走”着进入云南,到达昆明后,他们利用科考、实习、专题调查的机会,离开昆明,走向“云南深处”,从石林到个旧,从版纳到德宏,从大理到怒江等等,几乎“走”遍了云南。


行走中,他们把文明之光、思想之光和大学之光带到了云南各个角落,从思想、精神、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洞照了当时的云南,为边疆云南带来了一束束光亮,这是那个黑暗时代最耀眼的文化光芒。可以说,他们改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云南的认识,同时推动了边疆的进步。




那些与西南联大有关的老照片(资料图)




比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和他的合作者张之毅,从昆明走到楚雄、易门和玉溪。文学教授袁家骅和学生梁伦等人到达了弥勒。人类学家陶云逵走到滇西,走到三江并流的“瓶颈”地区,走到了独龙江,又从滇西走到滇南,踏遍大半个云南。此外,还有姚荷生、黎国彬、邢公畹、曾昭抡、吴征镒等人行走在云南深处的点点滴滴。


《大学之光》中,杨杨把的视野和写作的重心放在了昆明之外的云南各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师生们脚下和眼中的“秘境云南”,可以说是西南联大师生用自己的学术思想“走”出来的一部别样的“云南百科全书”。“他们的传奇经历,他们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他们崭新而崇高的思想境界,带来了一种大学之光,让人由衷地叹服。”杨杨说道。


作品从始至终,都用一条“红线”贯穿:西南联大师生们的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以及他们在学术探求和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学精神”。正如书中所写:在西南联大之前,中国还没有哪所大学能够如此完美地体现出“大学”的惊人力量,如此完美地再现出中华民族精神……



西南联大阅览室 1940年代(资料图)




《小桔灯》照亮了杨杨的文学之路


“冰心散文奖”是一项具有权威的全国性散文大奖,是中国散文学会根据冰心女士的遗愿于2000年创立的,是我国文学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了中国散文最高、最专业的水准。冰心散文奖是与“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并列的我国文学界散文类最高奖项,也是中国散文单项评奖的最高奖,此奖项每三年一届。在该奖之前的评选中,先后有铁凝、贾平凹、迟子建、肖复兴、叶文玲、洪烛、倪萍等百余位作家获奖。


此次,《大学之光》荣获冰心散文奖,对杨杨来说,是殊荣,更是极大的鼓励,在杨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冰心的影响深远。《小桔灯》是杨杨最爱的冰心作品之一,在杨杨的书林岛,收藏了各个版本的《小桔灯》。他说:“冰心的文学作品滋养了我们幼小的心灵,并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初中的课堂上,第一次读到了她的《小桔灯》,那应该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文中小女孩坚定、乐观、灵敏、纯真的形象,以及那一盏在黑暗中弥散出来的橘红色的光芒,让我们永远挥之不去,成为引领我们人生走向的方向标。”


不止是《小桔灯》,冰心的其他作品也对杨杨影响甚多。《寄小读者》第一次是冰心寓居美国时候写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又写《再寄小读者》,到了改革开放后,也就是1978年至1980年,冰心又写了《三寄小读者》。这些文章都发表在上海《儿童时代》。“作为高中生的我,每一期《儿童时代》都去借来读,还向同学推荐,以致把刊物弄脏、弄坏了,被图书管理员批评。这本书一出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许多学子就争相阅读,甚至传至海外,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杨杨说道。



新晋冰心散文奖得主杨杨




从《小桔灯》到《三寄小读者》,冰心影响了杨杨的文学之路,在写《大学之光》时,杨杨无意中受到了“小桔灯”之光的影响。于是,他开始学着“看”,看生活中的一切小事,看有时代年轮的物件,看历史文化。他在“看”中想象着:这些物件是如何诞生的,先人在此经历了什么,这让他的作品“活”了。


“这次获奖的作品,之所以叫《大学之光》,是因为在那段艰难的时期,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带着知识,照亮了云南,对我们来说,那是光,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就如同《小桔灯》之光一样。”因此,杨杨希望自己也能够传承这样的精神,希望“大学之光”可以永照云南。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何超

编辑:陈荟吉
审核:徐凤祥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