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弘扬大散文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12 19:59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贾平凹这样看待散文
满堂
著名作家贾平凹觉得写作散文的作家,应该有五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中国散文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先前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名作,形成不大不小的高潮,依赖的便是真情勃发。但不久散文落于套式,更演变为一种声嘶力竭的空喊,以致于从此声名狼藉。现在的散文要振兴,关键是为真情招魂。
二、唾弃轻而狂的文风,有人却走向另一绝地,使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振兴中华,紧要的是振兴国民性,增强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的素质,散文要以此为己任,让时代精神进来,让社会生活进来,张扬大度、力度,弃去俗气、小气。
三、中国的文学愈来愈走向世界,散文要破除框式,搞中西杂交。弄通弄懂什么是民族传统的东西,什么是外来的现代的东西,融汇化合,走出一条具有民族化的又具有现代意识的路子。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散文应该是美文,不仅看写什么,还要看怎么写。有人将散文当作写小说前的训练,或应景之作,敷衍成篇糟蹋散文的面目。散文的身价在于它的严肃和高尚,要扫除一切陈言、潜心探索它的结构、形式、文字、反复试验和实践,追求它应有的时空。
五、当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非常重要时期。社会的结构,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和松动,社会走向多元化,人们的兴趣趋向多样化,严肃文学的地位似乎在下降,而通俗的、商品性的文学正走向高潮。散文要正视这种现象,要站在信息前头,但一定要独立思考。艺术要顺势而发展,却绝不是可怜地迎合。
此后,贾平凹在《弘扬“大散文”》一文中说,目前的散文作家的队伍过于单一、过于整齐了,应该扩大,散文才不至于走向穷途末路。
他批评说,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我是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
说到趣味,贾平凹说,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还要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天才的作家都是这样,有灵性才情的作家都是这样。如果用心去读沈从文、张爱玲、林语堂他们的散文,你就能发现到处都是。
贾平凹对散文写作的一次集中论述,是在2015年的第六届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奖期间,他从苏东坡的散文入手,表达了对当下散文写作的关怀。
他说,苏东坡一生大量地做其他的事情,他一方面才气特别大,一方面他从事不同的工作,为他积累了太多的社会经验,才写出了这么多好的文章。我为了学历史上大家的文章,就把他们的所有作品文字全搜出来看一看。当时看《古文观止》,特别喜欢归有光、张岱的文章,觉得《古文观止》里收集的太少,就到处找,把他们的文章都过了一遍。后来发现,他们也就写了那三、四篇好的抒情文章,在这些东西里他们把天地人说清。正因为他们研究透了天地人,才能写出有意境的散文。就比如说,一个大土堆上只长一棵苗的时候,那棵苗肯定长得粗壮。所以每个作家都是这样,苏东坡更是这样。
贾平凹觉得,参透了天地人事万物,写抒情性散文就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不做作、不媚情。“我主张不要专门做散文家,尤其抒情性散文,哪有多少情要抒呢?画家也是这样,所以有常画常不新的说法。”他说,“苏东坡到了民间,他壮大了抒发人生的感怀,领悟了人生的大意义,而进一步获得了文学的大自在。他在失意后,了解了自己的角色和处境,获得了人生的自由和文章。什么叫自由?就是了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就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贾平凹看来,苏东坡的一生,用一句话说,就是曾经在高高山上站,也曾经在深深谷底行。苏东坡说过,“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其中“不合时宜”“独弹古调”完美了他的人格理想。
接下来,他说到了一个值得写作者深思的问题:不论当下发生了什么,人要获得自我。一般情况下任何事一发生,你先有感觉,再立即做出反应。如果你能了解这件事发生了,你做出了反应,这个时候你就获得了自我。如果有了“自我”,你就不会偏激,不会愤怒或痛苦。愤怒和痛苦都是你毫无意识时发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一旦来临,你都在“那里”,你都会“接纳”,而不是逃避。什么叫逃避?谴责是种逃避,辩护也是一种逃避。这就说到了在场主义,目前很多人写文章,人不在场,脑子也不在场。所以说,在场不在场是一回事,在场或到场做出反应是另一回事情。
他认为,在当下社会,到场或在场,是一种良知;到场或在场表达出任何愤怒和痛苦,是良知人群中的精英。文章写到这个地步就是相当好的了。而接纳自我的存在,是精英中的超越者,这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受了那么多苦难和失意之后,也就是很多苦难他都在场,但他的文章没有一句刻薄的话,没有一句愤怒的话,没有一句指责痛苦。中国人以天为上,以天为高。但现实中,常常不相信天,不相信生命。总是竞争、焦虑、嫉妒、恐惧。实际上这就阻止了天道运行,阻止了生命行走,而放下一切,让天运作,人就恢复一切本来正常的感知,恢复到自己的角色,就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处境。
贾平凹对比说,西方的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艺术,是以“自我”的发泄作为艺术源泉和创作动力,中国则是以修养构建一种“人格”。这种东西不是政治的,也不是概念的。是非理性的,但又离不开理性,带有群体性和积累性,是在建构这个群体性、积累性的理想过程中,建构个体的“自我”,在这种建构中完成自我。苏东坡之所以受到千年来中国人的推崇,就是因为他代表了中国人的人格理想,而这种人格理想又集中体现在他的文学中。
免责声明:本gongzhong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