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021年11月4日)
发布于 2021-11-11 17:52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发表作者赵闻方散文《文旅焕发青山村》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刘江滨散文《驾驭》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作者尤今散文《养个小丑在心里》
★羊城晚报花地副刊发表作者肖佑启散文《煲汤》
★河南日报农村版豫风副刊发表作者石广田散文《秋天的草庵》
★牡丹晚报悦读汇副刊发表作者林希言散文《如果生活有点苦,就给自己加颗糖》
★菏泽日报人文菏泽发表作者魏建国散文《魏路口》
★农村大众报沃土副刊发表作者孙成凤散文《一锅炒花生》
孙成凤/一锅炒花生(散文)
祥才每天炒一锅花生摆在村头去卖。他的两条腿不好,只能走到村头。村里人说:“一个月好几千块钱的优抚金加工资,好酒好肉也吃不完,稀罕再赚那几个炒货的钱?”他默头不语。他卖的炒花生成色好,又足斤足两,赚不了几个钱,能收回本钱就不错了。
祥才年轻时当过兵,参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那年他16岁,从小跟村上孩子们一块练出的爬墙上树打弹弓的功夫,让他在战场上有了用武之地,成了一名年龄最小的侦察兵。一次他跟班长去“捉舌头”,用自制的弹弓一连打晕两名放哨的敌兵,其中一弹竟然穿进一个敌兵的印堂,当场就像一头黑熊,哼也没哼地就倒在了雪地上。
祥才是带着一级残疾荣誉退伍回村的。他原本可以不回,进疗养院,首长争取他的意见,他说想回家,虽说父母不在了,但他们的坟墓还在,能够守着他们的墓地,也就算孝敬他们了。回家的当天,祥才就置办了一套炒花生的家什,炒了一锅花生。第二天,又炒了一锅。一连炒了好几天。炒好的干花生堆在院子里,反了潮,他回锅又炒。村干部来看他,见满院子炒花生,问他是不是想做点小生意?他却趴在花生上哭了,一个在战火中扒出命来的大小伙子,竟然哭得撕心裂肺,把在场的人都哭流泪了。从此,他就把每天炒的花生拿到村头去卖,说是卖,基本上跟送差不多,一年四季,风雨不断。
村上的人都知道祥才有钱,每月的优抚金加工资比镇长的收入还高。可他从不大吃大喝,常年吃的饭是烤土豆,那是他在炒花生时顺便烤出来的。村上有几个酒鬼,每天聚在一起赌博。有一天晚上,两个酒鬼赌输了钱,就算计村上谁家最阔,最有钱,他们共同想到了祥才,一个光棍汉子,连个老婆都不娶,无儿无女,一个月政府给他那么多钱,这么些年,把成捆的票子铺满床,当褥子用都绰绰有余了。他们摸进祥才的家,见屋里点了一盏大灯,当屋地支了一口大铁锅,祥才正双手拿了一把铁铲,仔仔细细地炒花生。祥才瞟了他们一眼,看到他们贼头贼脑的样子,头也没抬地说:“走吧,这里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二人就要动武,还没等蹭到祥才的胳膊,他们的肩上就每人挨了一铲子,胳膊耷拉下去,痛得直骂:“你个老残疾,绝户头,死了把钱带进棺材呀?还嫌自己的钱少,连几斤炒花生的钱也不放过!”
自从祥才退伍回村,一连几十年,村上的困难户、五保户,每到年节都莫名其妙地收到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的汇款单,后来,不仅困难户、五保户年节收到的汇款渐渐增加了,谁家孩子考上学,从高中算起,也会在收到通知书的一个星期时,能收到跟学费相等的汇款。这成了村上一个谜。除了神灵,谁会这么大方,非亲非故的,把钱平白送给别人?于是,那些收到过钱的人家,每到农历的初一、十五,就到村前的土地庙烧香磕头,感谢神灵的眷顾。
被祥才用铁铲打过的那两个好赌的村民,有一年他们的儿子同时考上了大学,两家都收到足够孩子读完四年大学的汇款。两家兴高采烈,一商量,每家出一半的钱,请一个庄户剧团唱三天大戏。他们有意把戏台搭在祥才的家门口,不知出于什么想法。
戏台堵住了祥才进出家门的路,来回只能在戏台下钻来钻去。祥才不烦不恼,像自家办喜事一样,满脸的高兴。三天里,他成了最忙碌的人,晚上炒了花生,白天在戏台边摆摊,三天赚了平时三个月挣的钱。第三天,两户人家请的戏唱完了,戏班子正要拆装,这时,祥才从戏台子下钻出来,把半袋子零零碎碎的钞票、硬币递到剧团团长手上,说:“听几个有年纪的人说,他们还没听够,你们就接着再唱吧。这是我这几天卖花生赚的钱,你们数一数,能唱几出唱几出。”团长是个中年妇女,她从祥才手上接过袋子掂了掂,又看看祥才一身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军装,望着他一头白白的发茬,又把袋子还给老人:“你留着吧。这几天挡了你家的路,我还没给你道歉呢。”老人摇摇头笑了:“只要大伙高兴,别说堵了个家门,就是把屋门堵了,我也一样高兴。村上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我都当成自己的大喜事。”女团长看到老人说的全是真心话,没掺一点假。
剧团又唱了一天戏,一连唱了好几出,直唱到夜深人静,场上只有祥才一个人了,他们才鸣锣收场。第二天,祥才拉开院门一看,堵在院门口的戏台不见了,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门槛上放着他给女团长的那袋子钱,袋子上用石头压着一张粉红色的节目单。他拿起来一看,节目单背面写着几行字:“老英雄,我们向您致敬!昨天那几出戏是专门送给您的。原先我们不知道您的故事,是前几天才听您的邻居们说的。如果这几天唱戏打扰了您,您就把这也当成一出大戏吧。”老人打开袋子一看,硬币与钞票分文未动,他压在零钱底下的一卷百元大钞,依旧原封原样。
年老的祥才再也走不出家门,天冷的时候只能在屋子里挪来挪去。当年在战场雪地上埋伏的两天两夜,毁掉了他腰部以下的肢体,加上岁月的煎熬,使他真的成了一个废人。一天,几位穿着旧军装、胸前挂满勋章与纪念章的老兵从车上下来,见祥才的院门大开,正一个人在屋子当中支起的大锅上炒花生,花生低沉的炸响让他们仿佛回到战场上子弹呼啸的岁月,他们一齐喊着拥到屋子里:“小李!小李子!李祥才!”祥才双手握铲,按在锅内已经炒糊的花生上,望着战友们,满脸微笑着,似乎走进了当年的场景:那天是一个难得的晴好天气,一位朝鲜老乡给部队送来一袋子花生,说是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还有些生嫩。老乡一再安排,吃的时候一定要在锅里炒一炒,免得同志们吃了闹肚子。李祥才抢着去炒花生。刚炒出花生的香味,部队就吹起了集结号,他丢下铲子,拿起枪跑了出去。后来,战友们跟他开玩笑,说:“小李,你还欠我们一锅炒花生呢。”
战友们把李祥才挤在当中,围着一锅热腾腾的花生,泪飞如雨。
★洛阳晚报百姓写手发表作者朱三英散文《见到“娘家人”》
★洛阳日报洛浦副刊发表作者宋光耀散文《我家住在名片里》
★济源日报驿站副刊发表作者任芳散文《深秋那碗粥》
★天中晚报驿副刊发表作者王太广散文《回望乡村》
★平顶山晚报副刊发表作者任丽娜散文《朝雪暮霜,百花成蜜》
★宝安日报光明文艺发表作者李凤琳散文《长春花园早餐店里的烟火气》
★西安晚报文化终南发表作者高娟娟散文《边地生活的吟唱》
★济源日报驿站副刊发表作者李蔚霞散文《神沟秋红》
李蔚霞/神沟秋红(散文)
你猜,谁让济源有个神沟?秋来,谁又让神沟红叶似燃……
大自然呗!飒飒秋风呗!抑或上苍呗……
我与年幼的女儿经常做这个文字游戏,在每年去神沟看红叶的路上。看似单调,我们却乐此不疲。
对于身在市区而心在乡村的人来说,像我,若是几天不到乡村走一走,就会觉得全身不舒服。而神沟,就是这样一个放松了我的身心愉悦了大家心情的好去处,尤其在秋天。
对于喜欢秋天的人来说,像我,若是没有看到枝头绿叶与黄叶、红叶的交替轮换,就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儿什么。而神沟,就是这样一个弥补了我的缺憾,实现了大多数人梦想的好地方。尤其是近些年,“大多数人”的外延,已经到了焦作、洛阳、郑州、西安等省内外的许多城市。
神沟,听说它的全名是“神住沟”。单从这个名字展开联想,就可以想到那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一定是“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好地方。而真的到了神沟,才知道,自以为丰富的见解与想象,竟然是多么浅薄!
秋到神沟,仿佛一夜间,原本翠绿的叶子先是红了筋骨,接着红了脸蛋,继而露出了神沟特有的容颜。秋到神沟,仿佛一瞬间,山菊花先是长出了花蕾,接着笑亮了脸,最终露出了神沟真实的脸面,其实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除了红。
但想来想去,还是神沟秋红,最像秋天的神沟。
春夏季节的神沟,是满山葱茏满目青翠;秋天的神沟,却是层林尽染姹紫嫣红。一绿一红,对于前者,给人的感觉是生机勃勃,希望无限;对于后者,给人的感觉却是令人震撼,无限依恋。因为,只有亲身感受了,你才会体会到它红得惊心动魄,红得让人心颤;只有亲身感受了,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狂热心跳,它的热烈情感。
神沟秋红,红得层林尽染,云霞满天。那是大地金黄,枝头风光无限。红洇染了泉水小溪,那是溪水潺潺里的红,泉水叮咚中的红;红投射到天上人间,那是蓝天白云下的红,晴空万里上的红……大自然如此张扬,毫不吝啬地用秋红绚染大地,装扮蓝天。神沟秋红,沉醉着我们的心,眷恋着我们的眼。
这满世界的红呀,我无言。
神沟秋红,若想知道,一定得自己来看。
我早提醒过你,神沟不只是红,其实是五彩斑斓。除了看红,一定得给美留下空间。
★西安日报西岳副刊发表作者高凤香散文《舌尖咸菜》
★巢湖晨报望湖亭副刊发表作者禾雨散文《简单就好》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发表作者高群散文《大峰山烽火》
★天津日报今日和平副刊发表作者佳义散文《家有“俗”妻》
★光明日报光明阅读发表作者崔岱远散文《希望是人间最好的药》
★山西日报情感副刊发表作者郭震海散文《南瓜甜是乡愁浓》
★广州日报每日闲情发表作者王继怀散文《不为难别人》
王继怀/不为难别人(散文)
周末,路过一家超市门口,听到一个中年人对一个年轻人说:“小伙子,说话做事要懂得留有余地,不要得理不饶人,这小孩就是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又没伤着你,也没给你造成什么损失,并且向你道过歉了,你就不要再这样没完没了为难别人了,作为旁观者,觉得你把小事化大了。”这个生活中的小摩擦,最终在当事双方的握手中化解了。
生活中,如果有人无意间对你做了错事,不涉及原则问题,没造成太大的伤害和损失,对方又道歉了,何不就宽容一下?毕竟我们都很难避免有做错事的时候,用同理心想一想,也是希望能与对方和解的。很多时候,懂得原谅,得理也饶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不但有利于化解矛盾,还能因谦和友善、大度容人,给人留下修养好的印象和口碑,甚至获得新的朋友或机遇。
屠格涅夫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理直气和比理直气壮更能让人心服口服,更能化解矛盾,更显生活的智慧。
责人不必苛尽,得理不必抢尽。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宽容包容,懂得不为难别人,也是对自己好,毕竟为一件小事不依不饶、纠结不休、耿耿于怀,自己也会心烦气躁。
我觉得,不为难别人,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生活中,在很多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不为难别人。
★新安晚报城事副刊发表作者吴蔚芳散文《白马山的牵牛花》
★楚天都市报夕阳晚晴发表作者张新文散文《陪着父亲坐木马》
★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发表作者许冬林散文《素色夜来香》
★安庆日报大观副刊发表作者余毛毛散文《海口村的鹭》
★鲁晚报青未了副刊发表作者李学朴散文《运河巷子里的挑水夫齐》
★农村大众报高粱地副刊发表作者王川散文《芦苇与芦荻:初冬的片段》
★牛城晚报牛尾河副刊发表作者杨元魁散文《晚秋的风骨》
★北京日报深读周刊发表作者龙晓初散文《》
龙晓初/幸好我们还有古典音乐(散文)
电影《索菲的抉择》海报
喜欢古典音乐的乐迷,一定在《索菲的抉择》中听到了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即景》。怎么会听不见呢?它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那么高。
自1939年发行第一版以来,科普兰的《如何听懂音乐》影响已有七十多年。在过去的年代中,人们对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各种音乐形式的兴趣与日俱增,听音乐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变化。但是音乐“怎样听”“听什么”,如何听懂,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有一种从不满足的欲望,希望了解音乐的所有表现形式,无论古老的还是现代的。他们不会把对音乐的享受只限制在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时期。另一方面,读者也许会觉得,已经有了对公认经典作品的认知就足够了。但是读了本书你会发现,欣赏亨德尔赋格的“问题”和欣赏欣德米特的类似作品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它们有一种根本的相似性。
比如我们试分析一下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即景》,它由13首钢琴小品组成,最为大家熟知的是第七首《梦幻曲》。《索菲的抉择》没有选择《梦幻曲》,而是选择了第一首《异国和异国的人们》以及第四首《孩子的请求》。
斯丁戈租住进这栋砖红色的美丽小楼的当晚,就收到了楼上的房客索菲和内森共进晚餐的邀请。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邻居,斯丁戈都没有想好要不要接受邀请,就窥到了内森大爆粗口责难索菲的场面。怒气冲冲的内森夺门而出,约定的共进晚餐当然也就化为泡影。不过,对斯丁戈而言,能否共进晚餐并不重要,解开笼罩在索菲和内森关系上的重重疑惑,才更重要。然而,电影并不着急告诉斯丁戈和银幕外的我们,前一秒钟还如胶似漆的一对情侣何以转瞬之间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冲突,一个蒙太奇之后,我们看见重新回到索菲身边的内森伏在索菲的腿间痛哭不已,而索菲呢?被内森骂成“臭婊子”的索菲像母亲一样用掌心一遍遍抚触着内森的后背,继而拥他入怀。这时的背景音乐,就是舒曼《童年即景》中的第一首《异国和异国的人们》。电影用音乐暗示,索菲或者内森来自异国他乡吗?果然,索菲是内森从图书馆里“捡”回来的波兰难民,当时,正在向管理员询问埃米莉·迪金森诗集的索菲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是内森的爱和精心照顾,让幸运地逃出纳粹集中营的索菲,慢慢地像玫瑰一样绽放,她怎么能不原谅内森对自己的误解和责难呢?只是,索菲的回忆要到电影的后半部才出现,所以,当索菲、内森和斯丁戈从游乐场尽兴游玩回到住处后,相拥而坐的索菲和内森又在舒曼的《童年即景》第四首《孩子的请求》中温暖彼此时,我们不由得感到疑惑:舒曼回忆童年的作品《童年即景》,怎么就成了索菲和内森修复心殇的良药?
答案就在接踵而来的索菲的三段回忆里。第一段回忆中,索菲是父亲的女儿也是父亲的秘书,总在打字机旁帮忙将父亲的口述记录下来。正因为此,索菲知道父亲是个反犹太主义者。父亲对犹太人的态度让索菲很有负罪感,可悲的是,父亲并没有因为自己对犹太人的态度而逃脱纳粹的迫害,在索菲的眼前,父亲和丈夫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第二段回忆中,被关进集中营后,因为父亲对她的语言训练和秘书能力的训练,索菲得以脱离人间地狱集中营的营房,侥幸成为德国军官的秘书。索菲应该感谢父亲无意间教给她的那些能力吗?也许。可就在她的眼皮底下,被父亲痛恨的犹太人正在纳粹的淫威下苟延残喘、命如草芥,如此残暴的现实,让索菲生出自己也是纳粹帮凶的痛悔。第三段回忆中,漂亮的索菲怀抱女儿手牵儿子走在犹太人前往集中营的队伍中。一口流利的德语能够帮助索菲向德国军官申辩她和她的儿女并非犹太人,在那个瞬间,索菲有没有觉得一个非犹太波兰人要比犹太人幸运?听过索菲的申辩后,德国军官允许索菲在一双儿女中选择一个留在身边……她怎么会想到,留在身边的儿子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在纳粹眼里,波兰人与犹太人一样命不足惜,这就是残暴的世界对索菲的暴击!
九死一生的索菲在她以为的人间天堂美国,在天堂里的天堂——美国的图书馆里,因为将女诗人迪金森错念成了狄更斯而被图书管理员鄙视。遭遇这个打击后,索菲紧抓住世界的手,松开了。假如没有内森相救和相助,这世上恐怕就没有《索菲的抉择》了。与内森相依为命后,索菲发现自己所爱的人患有精神疾患吗?电影没有交代。但是,总在瞬间崩溃的内森,到底让索菲承受不住了,这一对命运不由自主的伴侣在一次次相爱相杀后决定,回忆着童年幸福告别这个狰狞的世界。
★长春日报书香副刊发表作者胡香文散文《乡风染翠劲吹来》
★许昌日报春秋楼副刊发表作者孟会祥散文《无益之事,有情之人》
★蚌埠日报望淮塔副刊发表作者高秀峰散文《千滚豆腐万滚鱼》
★茂名晚报小东江副刊发表作者絮儿散文《美丽绽放》
★金陵晚报雨花石副刊发表作者张军霞散文《我的长发情结》
★北海晚报美食副刊发表作者徐善景散文《面疙瘩汤》
★沂蒙晚报潮玩回味发表作者闫方勇散文《老家的殽肉》
★教育时报人物副刊发表作者赵秀坡散文《“烟纸本”里忆流年》
赵秀坡/“烟纸本”里忆流年(散文)
“烟纸本”,顾名思义,就是用香烟的包装纸做的作业本。
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人们吸的香烟大多是软包装。很多人吸完后就把香烟盒随手扔掉,这对于正上小学的我来说可是个宝贝。我把香烟盒捡起来,拿回家攒着。捡它干什么?收藏香烟盒吗?非也。
那时家里贫困,香烟纸也是纸,自然要派上用场了。香烟盒分为外包装纸和里面的锡纸两层。抽出锡纸,抖干净残留的烟丝,抻平压在书本下面。外包装纸的清理稍微麻烦些,先得小心翼翼地把两侧黏着的地方撕开,力度不能太大,那样容易把外包装纸撕烂。再用干净的抹布蘸点儿水把外包装纸擦拭干净,最后用剪刀把断裂的封口剪去,把有豁口的边缘剪整齐,展开后和锡纸一起铺在书本下。有些皱巴巴的香烟盒,需要用书本压一段时间后才平整。
新媒体《行参菩提》自2014年2月上线,目前已经有固定读者近80000人。圆满举办了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每日按时推送的“【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栏目已经成为行走散文界的新媒体金牌栏目。
《行参菩提》gongzhong号(Ip:jgyxcpt),行走祖国大地,尽揽山川秀美!这是一本免费的行走散文新媒体杂志,每天都有新推送,每天都有心不同。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投稿同时请配发个人近期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