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交响乐浅谈

发布于 2021-11-23 18:51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古典主义交响乐浅谈

一. 古典主义的产生

古典主义的萌芽,发生在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后来由于在维也纳出现了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和贝多芬(乐圣)三人,借此古典主义音乐便得以形成与发展。因此,音乐方面的“古典乐派”实际上指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主义艺术,首先发生在文艺领域中,它以恢复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主要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古典主义的作品一般节奏变化都很规矩。



二. 历史文化背景


西方音乐史上将1750年至1820年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一词最早用在于17世纪法国兴起的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文艺思潮。而这一词在音乐史上的正式使用是在19世纪,当时的音乐学家认为18世纪末期是欧洲音乐进入器乐王国的一个全盛阶段,堪称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遂称其为古典


古典主义思潮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而此时的欧洲在思想领域正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主义运动,使得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摇摇欲坠,资本主义则逐渐兴起。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艺术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启蒙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渗透到各个领域,在艺术上表现为对自然、天性和本能的追求。在这一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 音乐主要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总体特征是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


1. 旋律的特点

古典主义旋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令人愉快的变化”, 这符合启蒙运动的思想。它要求简洁和清晰, 而不是巴洛克复杂和过分装饰的旋律线条。所谓“自然的”旋律是指:简单、歌唱性的旋律伴随着清晰的句子, 以及很好掌握的平行和平衡的旋律, 它有“均衡的乐句和终止式”。短的曲调或更常见的、吸引人的小的句子, 这些很容易发展成曲调的成分——在古典主义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其他的作品中一遍又一遍地被听到。


2. 节奏的变化

巴洛克和古典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节奏。在这一领域中“令人愉快的变化”的艺术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巴洛克不变的节奏被认为是沉闷的、明显的和令人厌烦的;古典主义音乐的节奏是高度灵活的, 在一个单一乐章中, 速度和拍子始终保持不变, 但是各种主题的节奏以明显的和细微的方式变化着。例如, 在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第一个主题几乎完全是以4分音符和8分音符进行着, 然而第二个主题以更长的音符和更短的音符标记着——2分音符加符点和16分音符。


3、主调音乐的结构

古典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结构是主调音乐。旋律伴随着以和弦形式出现的率直的和声伴奏, 没有对位法, 也没有低音旋律线条, 这种更清晰的旋律听上去更加符合古典主义“自然的”原则。一个单一安静的和弦被中提琴重组和重复着;最简单的低音在下面支撑着;在它们所有这些上面, 是小提琴悲哀的旋律——这种简单、尖锐的两极分化的形式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结构的典型。


主调音乐并不仅仅是反对沉重而复杂的巴罗克对位法, 它同时体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当作曲家们发现他们不用经常为旋律写作其他对位声部时, 他们发现能够用更“令人愉快的变化”处理音乐的其他元素首

4、管弦乐队音色的丰富和完善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也在音色方面投入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古典管弦乐队的出现代表了音色方面的最清晰的设计。这一时期管弦乐队的标准化形成了后来交响乐管弦乐队的基础。


四.代表作曲家(1)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 1943年3月28日去世, 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等。他是著名乐曲《野蜂飞舞》钢琴版的改编者。


相信大家都听过脍炙人口同时也家喻户晓的《野蜂飞舞》。拉赫玛尼诺夫在这首曲子里展露了他对于连音的掌握,轮指的技巧之高深。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内容更加狭窄,往往局限于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但表现得十分动人而富有诗意。


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是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而另一方面,他的音乐里又有接近20世纪作曲家的许多现代元素。其主要作品有《升c小调前奏曲》《死岛》《岩石》《交响舞曲》,改编于钢琴的巴赫的《前奏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弗里茨·克莱斯勒的《爱之悲》及《爱之喜》等。




五. 代表作曲家(2)

约翰·施特劳斯(全名: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1825年10月25日-1899年6月3日),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

约翰·施特劳斯,通常被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他的父亲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他在维也纳建立了一个音乐王朝,创作了华尔兹、伽洛普斯、波尔卡和四重奏,出版了250多部作品。小约翰接着写了5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150首是华尔兹,他超越了父亲的生产力和声望。诸如《蓝色多瑙河》等作品帮助施特劳斯确立了“华尔兹王”的地位,并使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于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去世。


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蓝色多瑙河》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小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六. 代表作品赏析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心聆听,是探究古典音乐之美的不二法门。欣赏古典音乐,就需要我们真正听懂音乐,让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让精神升华。

在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海顿自幼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他这一生共写了十二部交响乐,而其中的《海顿小夜曲》更是耳熟能详。《海顿小夜曲》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这首作品的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的三个声部则是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这首曲子色彩明朗,轻快,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轻松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情景,在徐徐展开的乐曲中,偶尔出现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自然更富有生气。这就是海顿的风格,倾听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轻易的感受到热情、典雅,其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如同优美的田园诗一样的自然与深厚醇美的浑融意境。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是他艺术风格的代表作。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结构精炼、简洁,一气呵成,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c小调,2/4拍,快板;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降A大调,3/8拍,慢板;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c小调,3/4拍,快板;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c大调,4/4拍,快板。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

七. 总结

通过《弦歌不辍》课程的学习,我们对古典主义交响乐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小组内的每名同学也对古典主义交响乐有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像木刻一样,理智,清晰。与此同时,古典主义交响乐又能通过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表达出作曲者的思维和情感,可谓是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

——吴晓勇


古典音乐像是一抹阳春白雪,它不似流行音乐以歌曲为主,而是多种乐器如木管铜管,打击键盘等演奏的古典乐曲,更像像是陈年佳酿,给些许浮躁的内心一片宁静。

——盛淑伟


古典音乐是人类文化与情感的结晶,它没有现代电子乐轻浮,而是以百件乐器共同组成的团队带给人最沉重的心灵冲击。静心而闻,方能了其意。

——雷雨和


古典音乐有着让人立刻沉静下来的魔力,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我总是能在古典音乐里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人生步伐。

——党燕格菲


当你要聆听古典音乐的时候,你需要先放下一些对它的不准确的想象,要把听古典音乐当做看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当做是作曲家在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正因如此,古典音乐作品的情感流露会非常的克制,甚至会保留一大片空间留给听众去遐想,就跟很多可听性很高的古典音乐一样你可以从很浅的层面去理解,但是一样你可以分析出很深刻的东西。

——孙怡然


在一首古典乐曲里,可以听到音乐这一人类的古老艺术的精妙和深邃。形式上,古典乐曲拥有自己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支撑;内容上,古典乐曲容得下作曲者对人生、爱情、死亡甚至宇宙的哲学思考。好的古典乐曲,能够带领它的听众窥见世界本来面目。

——张铸楷


古典音乐可以用最纯粹,抽象的方式打动人心,各种各样具有美妙诗趣音乐作品给予人们以诗意,愉悦的感受。

——左语芊


Music as Alchemy,古典音乐于我就像是点石成金的魔术,它总能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鼓励我,因为它乐观积极;它总能在我落入俗套的时候点醒我,因为它风格高雅。华丽的曲调被精雕细琢,每当我弹奏一首古典时期的曲子时,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它其中渐强减弱带来的情绪变化,灵活多变的节拍带来的丰富感情。

——罗伊雯


总而言之,《弦歌不辍》这门课的帮助下,我们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今后,我们也会在聆听古典主义交响乐音乐的过程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




文案:雷雨和 孙怡然 盛淑伟 党燕格菲 罗伊雯 左语芊

排版:张铸锴 吴晓勇

审核:杨晓琳 万雯昕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