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十五)

发布于 2021-11-26 21:28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

往期链接》》》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一)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二)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三)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四)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五)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六)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七)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八)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九)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十)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十一)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十二)
曲令敏 || 故乡南阳的药草(之十三)


故乡的药草(之十五)

文/曲令敏


何首乌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个叫荷秀的女孩子跟我讲何首乌的故事:千年何首乌修成了人娃娃,穿着红肚兜,扎着羊角辫儿,每天晚上都会跑到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家里玩儿,冬天下大雪也不知道冷。老奶奶看出他不是人间的娃娃,就把一根带丝线的绣花针悄悄扎在他的肚兜上,第二天顺着丝线找到了一大蓬何首乌,丝线钻进地下不见了。往下一挖,挖出一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娃娃。老奶奶把何首乌娃娃抱回家,天天当成真娃娃哄着宠着,没过多久,何首乌娃娃会笑了,会叫奶奶了……



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天仙地精故事中最温暖的,神秘却不恐怖。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停地问爹娘,哪儿有何首乌?


父亲说:何首乌啊,你黄老表家的菜园里就有。“


那个菜园真大,挨着一条水沟,何首乌长在靠水沟的菜园埂上,爬了好大一片。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不止一次去那里守候过,却从没遇到何首乌娃娃。


后来何秀嫁去了远方,何首乌娃娃也变成了虚幻的神话。


又见何首乌,是在汝州市的风穴寺,挨着那眼神奇的龙泉,长满了半面山坡。听僧人说,何首乌又叫夜交藤,夜深,相距两三米的藤蔓会自己移动,绞缠在一起。同行的人问:夜交藤是春药吗?僧人哈哈大笑,说:夜交藤不是春药,茎叶养心安神,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有祛风通络的功效。


再次听到何首乌的传说,是在舞钢市南部山地的瓦房沟。据传,清代这里居住着一户人家,守着一眼神奇的水井,喝了井里的水,不但能祛百病,还能延年益寿。县官好奇,前去探访,进山不远,看到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儿在犁地,上前打听,老人家说,你去问我爹吧,我说不清楚。又爬了一段山路,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在锄玉米,他又去打听,老头儿说,我说不清,你去上面问我爹吧。县官又往山上爬,终于在几间瓦房后面的山坡上见到一个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翁,正赶着几头牛在山坡上放。县官大声问他多大岁数了?老翁说:我不聋,你别恁大声,聒噪!你问我多大岁数,我也不知道,跟那棵树差不多吧。县官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棵半间房子粗的老树,树上爬满了何首乌,拖着藤往下长,一直长到水井边,把井台井壁护得严严实实。


县官回去后,又找了几个老中医进山察看,得出结论,这家人长寿得益于何首乌,那棵何首乌成精了……


何首乌又名交茎、交藤、桃柳藤、夜合、赤葛、九真藤等,属四大仙草之一。中药用的何首乌,是它肥大的块根,长椭圆形,黑褐色。也有天然长成人形的,不多见。如今市场上卖的人形何首乌,多是人工造型,骗人的。


《本草纲目》注: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鬓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老少皆宜。


甜菜芽


甜菜芽就是枸杞,我把它放在药草中写,是因为我老家属于低浅的丘陵,野生的枸杞在那里从未长成树,也没有长成高大的灌木。春天,枸杞的嫩茎和嫩叶一起发,长到一尺长,掐下来炒炒,是很受欢迎的野菜。


甜菜芽的根就是中药地骨皮。十几岁的时候,挖甜菜芽根是我年年都干的活儿。


父亲体弱多病,地骨皮煮荷包蛋,每年春天都要吃几个月,说是大补。吃单不吃双,头一天早上吃三个,第二天早上就吃一个。


前些日子我去药店买了一大包地骨皮,熬水打荷包蛋,想试试它的效果。喝到第五天,经常看电脑看成的干涩眼,不干也不涩了。


老家的甜菜芽真多,荒沟沿上,老坟园里,地边、地埂随处长。我刨甜菜芽根是在放暑假的日子。年纪小,没有太大力气,一晌能刨一小箩头。刨回家,洗干净,一根一根剥了皮,搁筛子里晾干,那种特有的味道离好远都能闻见。


明代李时珍有记:“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本草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神农本草经》: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作为人工栽培的上等中药材,今宁夏枸杞子行销海内外,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藿香


藿香是和小茴香一样被人喜爱的调味品。凡有小菜园的人家,都会在园子里种藿香,没有菜园子的人家,也会在院里种几棵,夏天吃捞面条,光有蒜没有藿香就缺一味。我小时候不叫它藿香,叫藿香叶儿,那种香比小茴香浓,口感也比小茴香好。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肚子痛得直打滚儿,被几个同学架着,去村卫生所。坐诊的医生是部队转业的,他让我喝了两瓶藿香正气水,疼痛很快就止住了。


之后,也不知搭错了那根筋,那位我印象中白白净净的小个子医生,托人三番五次到家里提亲,爹娘说我太小了,一个人芽子,不到说亲的时候,这件事不了了之。


因为这段插曲,藿香正气水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藿香,多年生草本,四棱茎,开花淡紫蓝色。记忆中的藿香是成墩长的,能长半米多高。后来在菜市场上见到的藿香,茎细叶小,成把儿卖。


作为中药,和藿香相关的方剂很多。


《本草纲目》:升降诸气,脾胃吐逆为要药。


现代医学研究:藿香可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胸脘满闷等症。


作为食材,藿香富含胡萝卜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药食两用的菜肴,可煮食、可生食,可煎可炸,可为馅、可作汤。


藿香是香味很强的植物,很多地方将它作为绿植,种在水畔、庭院,宜人的芳香让人神清气爽。


扁豆


扁豆是眉豆的学名,茶豆是扁豆的俗名,豆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


我小时候不知道啥是扁豆,更没听说过眉豆,种它吃它,只叫它茶豆。想必茶豆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那时候家家种茶豆,院落墙头、菜园篱笆,野生野长的小树下,虚出盆大一块土,施肥浇水点种,出苗只要栅得严实,茶豆就会轰轰烈烈地长起来。开成串的花,结弯弯的豆角。


茶豆有开紫红花的,有开白花的,只有白花和白色种子入药。《本草纲目》:“取硬壳白扁豆,连皮炒熟,入药”,“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


红白两棵茶豆,种在县文化馆院子里的冬青树下。长着瓦松的馆舍,覆满青苔的汉砖甬路,一串串压得冬青树弯腰驼背的茶豆,还有一个戴着草帽给食堂摘茶豆的女子,是一幅定格在岁月里的油画。


女子叫蓝梅,黑黑的眉毛,黑黑的眼睛,小小的丰满的口唇, 30多岁还是单身,家里成分不好,她也不想将就。身边的人都很敬重她,却有一种礼貌的疏离。恰恰是这种疏离,保全了她的孤高清冷,在那个事非窝里,安然自处,没一句绯闻。


美丽的茶豆,美丽的姑娘,小县城,小小的文化馆……时过境迁,一切都还好吧?


据中医药研究:扁豆叶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味辛甘、性平、有小毒,可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扁豆衣健脾、化湿。扁豆根可治便血、痔漏、淋病。扁豆还有避孕作用。


马唐


说马唐,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说爬地垄,人人皆知。我说的是早年,农村还养牛,且没有除草剂的时候。如今年轻少壮的人都出外打工,即便是农家,也与草不亲了。如果真的去问尚在村里留守的孩子啥是爬地垄,也会问出个一脸茫然来。


爬地垄没有爬地龙贴切,可是根据我打小熟悉的乡音,叫它爬地垄更准确。


夏秋锄地,只要及时,爬地垄还没来得及爬,锄尖一动就给这密密麻麻的小草芽子判了死刑。就怕连阴雨,这泼皮的草不见太阳也疯长,等到能下锄的时候,爬地垄的须根儿就抓满了地垄。这种时候割草的孩子可高兴坏了,手抓镰刀砍,一晌能割一百多斤,论秤记工分,比跟着大人下地干活赚太多了。


我特别喜欢爬地垄,它有一种非常好闻的草香,牛、羊、马、驴没有不喜欢吃的。


没想到的是,学名马唐草的爬地垄,除了是营养丰富的优质饲草,它还是一味中药。


《新修本草》:味甘,寒。主调中,明耳目。一名羊麻,一名羊粟。生下湿地,茎有节,节生根。五月采。《本草拾遗》:煎取汁,明目润肺。


庆幸的是,马唐草的生命力太顽强了,是不会被除草剂灭绝的。



【作者简介】曲令敏,195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有情如画时》,作品集《消失的田园》,随笔集《山思水想》《地板上的母亲》《河之书》《河之源》《一晌清欢》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