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文化散文之二十六 淅川出土的青铜器意义重大

发布于 2021-11-29 20:36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淅川丹江沿岸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及其铭文,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都丹阳的考证、楚国与周围各诸侯国的关系、楚国的礼乐制度、楚国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一些有铭铜器的发现,对楚国铜器断代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淅川文化散文之二十六

淅川出土的青铜器意义重大

文/朱吉红

郑重声明:本人gongzhong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下寺、和尚岭、徐家岭楚墓出土的许多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其中王子午升鼎、克黄升鼎深腹高跟撇足鼎、球形敦、提梁盉、短流平底匜、环耳环足盘、铜禁等,都是楚文化中较为典型的器物。
下寺2号墓出土的7件王子午升鼎造型气势非凡,制作精美,反映出当时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该鼎被我国考古界作为楚式升鼎的代表,多次到外国巡展。
铜禁器形庄重而瑰丽,实为罕见的珍品。和尚岭1号墓出土的克黄升鼎,造型古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楚式升鼎,被专家指定为春秋中期楚式升鼎的标型器。
下寺3号墓出土的铜提链壶提链设计十分巧妙,主要用两根两端具有小圆环的直链和器盖相套。并固定于器颈的两环耳上,使器盖不致脱落。
使用时,将盖顺直链上提,然后翻壶,便可倒出壶内物。用毕后,将盖再顺直链下移,便可盖上器口。该墓出土的铜盏正中有圆形平环把手,把手系用细铜梗卷曲盘绕而成,铜梗之上又刻作动物之形。
盏耳用粗细不同的铜梗盘绕而成,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把手及双耳系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
下寺10号墓出土的 鎛铭文行款非常特别,由正面舞部右上角起读,向左环转至背部舞部续读,再折向左栾,然后又转至正面右栾、右鼓、钲间、左鼓,再转至背面右栾、右鼓、钲部,至左鼓全文完。铭文的这种行款在青铜器铭文中极为少见。
下寺2号墓出土的薳子倗浴缶, 器表上饰满铸镶上去的红铜动物和几何形花纹。腹下铸镶夔龙纹、亚腰形纹及云纹各一组。从此缶可看出当时高超的铸镶工艺水平。
和尚岭1号墓出土的克黄升鼎、曾太师奠鼎、卷云纹填漆鼎,2号墓出土的鸟嘴兽纹鼎、画像铜壶、仲姬敦、镇墓兽座等,都属于文物精品。卷云纹填漆鼎,在阴刻的细线卷云纹等纹饰内填满黑漆,并打磨光亮,这种工艺十分少见。
画像铜壶器表饰满铸造时镶嵌上去的七层红铜画像,每层又分数组,既有展翅欲飞的凤鸟,头上有角、双手似翼的仙人,还有凶猛的老虎,奔跑的山羊等,整个画像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栩栩如生,实属难得的珍品。
在徐家岭楚墓众多的遗物中,以青铜鼓架—神兽、画像敦和许多带铭文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尤其是9号墓出土的一对铜神兽,头上六龙探首,分向不同方向,张口,吐舌,颈、身、尾为虎的造型,龟足。兽身脊背正中铸一方座,座上又有一怪兽作直身欲搏状。

其口内更衔一龙,头上有三个角,吐舌,躬身。神兽身上镶嵌绿松石,组成飞龙、凤鸟、虎及涡纹图案。神兽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实乃绝世精品。
和尚岭2号墓出土的薳子受钮钟和薳子受鎛钟上都有纪年铭文:“隹十又四年三月月隹戊申”。根据周历,春秋战国时期与楚王在位十四年三月戊申日契合的有三个,即楚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00年)、楚惠王十四年(公元前475年)、楚简王十四年(公元前418年)。
考古专家从薳子受钮钟的形制看,接近于春秋晚期前段下寺1号墓钮钟,加之有明确的记年铭文,因此断定薳子受钮钟和薳子受鎛钟的时代为公元前600年。
和尚岭1号墓出土的克黄升鼎,据其铭文与历史事件对照得知,该鼎造于公元前605年以前,是为标准的断代器。专家认为该鼎是迄今考古发现的楚国最早的升鼎,对于研究楚国升鼎的起源有重要价值。
总之,淅川丹江沿岸出土的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及其铭文,对研究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都丹阳的考证、楚国与周围各诸侯国的关系、楚国的礼乐制度、楚国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一些有铭铜器的发现,对楚国铜器断代及相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摘编自《大楚始都》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郑重声明:本人gongzhong号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任何侵权行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