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最近
发布于 2021-11-30 13:50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最近
这两天过得像是两个星期,买了有问题的面条,吃出一身病。周六一直处于昏睡状态,明显在发烧,可就不是感冒,当然更不是肺炎。身体虚弱,满嘴溃疡,吃不下饭。周六的文章是周五的存货。周日的文章是晚上出门跑步前硬是就着废稿重写的。今早拉肚子,算是扛过来,喝了点茶,慢慢呼出一口气。人总需要这样的时刻,来考验自己生活方式的健壮程度,这一次算是大致及格,起码什么都没落下。时不时这样“出轨”,也能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方式,继续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跑步机当走步机来用,没想到解决了肠胃堵塞的问题。反而因祸得福,更新了生活方式。
还有两件特别小的事,最近在云村看了村长的更新,受此启发想到朋友圈的设计。实际朋友圈就是用来分享网络资源的,而不仅是分享自己的动态。自己的动态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现实麻烦,但分享网络资源则可以避开这样的不自在。这算是一点点意料之外的想法。
往深里说,朋友圈实质上是临时群功能。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员聚合随意性大,群功能又太固定。比如说经常要组织不同人群的饭局,在朋友圈里面通知最方便,通知完就完了,用完即走。
另一件事则是关于gongzhong号,能否自动生成目录,这样能方便很多,对读者还是作者都是件好事,尤其是长文章,一大坨塞给读者显得很不礼貌。
小说从看到写
刚刚看了叫《过来》的超短小说。有神来之笔,让人意外。人性与兽性交叉,最终完成从兽到人的跨越。想想他们的背景,这是时代的缩影啊,人的自我救赎,是时代的自我救赎。
在这篇微小说下面有人提到写文章要写大纲,我同意,但也要有大纲可写才行,散文尤其如此,很多时候是文字告诉我要怎么写,基本很少出现内心有想法,然后一挥而就的情况。这有点像写代码,长时间接触代码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是代码自己告诉工程师要怎么设计才算妥当。之前反对轻代码的理由就在这里,除非需要一次性设计,很多时候是不得不用代码。但这么做有个缺陷是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对于非专业人士,很难上手,人家就不是干这个的。尤其还要顾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安全性,美观等等。既不能假手他人,容易出乱子。自己又不专业,那就只能用轻代码,直接拿模板往上套,跟穿衣服似的。
回到这种文字告诉作者的情况,人们都将之称做上帝之手,似乎有天启,有神那样的存在。的确有的,只是没那么神奇。文字和代码的精度超过理智的意识范围,人总是写着写着慢慢就顿悟了,然后越写越好。无论是产品还是文章,自己必须是第一个使用者,道理就在这里。自己喜欢才能真的激发那种内心深度的动力去做好。态度决定结果,给自己的设计无论怎样都会尽心尽力。但是为了他人,无论关系有多亲密,总有看不到的死角在里面。这种事情经历多了,慢慢就会明白,什么是设计给自己的,什么是设计给他人的。这之中有种微妙的心态导致的变化在那里。
可能有和A,B两人同样的想法,因此A在付费内容里介绍小说写法,B也在gongzhong号里说同样的事,他们的意思都很明确。我的看法是,除非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在有土壤的情况下,这样的念头才有可能生根发芽。不然即使想写,老天也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事不由人,没办法。当然不是怨天尤人,只是理解人之渺小,老天不晌饭,是谁都做不到。我有着非常固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适合将小说养得肥肥胖胖。用上面说代码和文字的方式来说就是,得让这胖娃先来找我才行啊。
生活方式的理解
说到固定生活方式,想起有gongzhong号文章提到,关于机器人和动物本能的话题。有人将工作时间比喻做机器人生活,将其他部分归为动物本能生活。说说对时间的理解吧。人的时间就这么多,没有大致的框架和固定的生活方式,人很容易浑浑噩噩,最终花时间受折磨,这是很可悲的事。我以前也向往那种天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但那种日子过一两天和过一两年是两回事,一旦时间失去本应该有的管理框架,人很容易就会废掉,彻底成为一滩烂泥,一无是处。这种感受不是来自他人的目光,而来自自己的绝望,这样绝望的折磨可能会成为诅咒,从此坠入无间地狱,在死去之前都会非常痛苦。想起一个人,若是早早有这样的觉察,以他的本事,根本不至于会错过改革开放大时代,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现在用的这套时间管理框架实际来自爷爷的启发,他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通过他,理解他,我找到一条捷径去实现自己的时间管理框架。冥冥中,天上的爷爷又帮了孙子一次,正如现实中的小外甥那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