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壤追忆(连载之十一)

发布于 2021-04-19 20:22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老百姓减租减息度灾荒

根据地军民奋起杀敌寇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942年太岳区与晋豫区合并,但是一直到1943年才完成合并,新的太岳区党委随之将原晋豫区一、二、三地委合并,成立了中共太岳区第四地委。阳南县归属太岳区四地委领导,四地委曾转驻阳城下寺坪、水头、南坪、上河、东冶、西冶等村,为培养军队和地方干部,在台头村办起党校。

1943冬天,在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以后,根据地在八路军的保护下,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在广大农村开展起来。11月,随着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双减工作的深入进行,根据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共阳南县委决定将阳南县减租减息委员会改名为阳南县农民抗日救国会(简称“农救会”或"农会"),由崔松林任主席,将所属各区、村双减委员会组织相应改为区、村农会。村农会成立后,密切配合抗日政府,推动减租减息运动向纵深发展。

随着减租减息运动和生产自救的深入开展,上级党委在试点的基础上,又提出各村进行民主建政,选举村干部。第三区的农村群众基础较好,但是对于如何开展民主建政依然认识不足。区委就制定了新当选村干部的五条标准:一是政治上可靠,认真执行政策;二是对敌斗争勇敢、坚强,具有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办事公道,不谋私利,能为老百姓办事;四是有生产技术,能组织群众互助劳动;五是办事认真不马虎,说到做到。通过群众选举产生的村干部大部分是地下共产党员(党组织不公开),都能够领导群众进行互助合作搞生产,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召集民众支援部队抬担架、运送物资,民兵队伍也大大加强。

从1941年到1944年,我们这一带可以说是天灾连连,人祸不断,从前面叙述的日军的烧杀抢掠,土匪兵痞横行霸道,恶霸财主欺凌百姓等等均属人祸。而天灾更使得老百姓雪上加霜。

1941年夏、秋,以西峪、台头为中心的三区地域,蝗虫成灾,庄稼被吃掉大部,到秋后,野狼出没,人畜伤亡甚多。

1942年,天大旱,秋粮歉收,一冬无雪,麦苗冻死。

到1943年,一春无雨,麦子几乎没有收成。秋粮苗情不好,又遇蝗虫侵食,加之三伏无雨,秋收不足五成。

1944年,春旱严重,夏秋粮作物全部歉收,因饿、因病或被日军残杀而死的村民十之有二、三。有的人死于荒野,无人掩埋,又招来野狼、恶狗,时有孩童被吃掉的噩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共产党、八路军积极组织民众搞生产、度灾荒,其后果更加难以设想。

在阳南县,我们三区也属于重灾区之一,冬旱接春旱,榆树皮被剥光,野菜被挖尽。县政府在开春之后,积极为老百姓筹借救济粮,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消费合作社,开煤窑,办铁炉,动员妇女纺花织布。抗日政府采取每10斤(1旧制16两秤)花只交布三匹(每匹宽1.2尺,长3.2丈旧制尺),剩余归己作为劳动报酬的政策,极大地调动起广大纺妇女的积极性。加之军民鱼水之情越来越深,妇女们为了给部队制军衣,手摇纺车,脚登织机,昼夜不停。

党和政府的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春耕生产、抗灾自救的积极性。积运肥料、开犁下种在根据地农村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西峪、台头、孔池等村都办起合作社,经营范围逐步扩大,滚动发展,先后开设了染房、药店、油房、纺织、铁炉。太岳部队与各地合作社源源不断从翼城、曲沃等地购回棉花,供给妇女纺织。在对敌斗争和组织群众生产的实践中,崔松林赢得了当地农民领袖的美誉,1945年2月,崔松林和太岳区党委书记聂真、太岳区四地委专员郭清文等7人被公选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并出席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会。

从1945年2月中旬开始,本地区认真贯彻上级“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方针,根据太岳军区指示,三区区干队和西峪、台头、孔池、石臼等村的民兵,对日伪据点发动春季第一次围攻。区干队和民兵布阵白桑据点周围,埋设地雷、封锁道路、打冷枪、昼夜骚扰。同时,排除小分队,进入敌占区村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对伪职人员和家属开展政策攻心,使日伪汉奸整日躲在炮楼里,不敢露面。3月15日,30余名日军准备突袭台头,结果刚一露头,就被阳南独立营和民兵迎头痛击,慌忙缩回炮楼。就这样,春季围攻日伪据点取得胜利。

4月初,根据太岳第四军分区加速解放阳城的指示,4月4日,在阳南独立营、三区干队和民兵的重重围攻下,最后死守在白桑据点的白志仁伪警备队三中队,丢弃炮楼,逃回城里。三区区干队和民兵乘势追击,和兄弟区村民兵奉命将城南黄龙庙、风神庙等日伪据点团团围住。到4月13日,日寇仓惶向晋城逃窜,阳城全境解放。

附: 石臼编村人民革命斗争纪念碑(碑文)

勤劳坚强的石臼编村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长期斗争中,英雄气概惊天地,光荣历史泣鬼神。

公元1900(清光绪二十六年),石臼人民不堪忍受洋人凌辱,在崔文鼎等人倡导下,高举义和团大旗,打击列强走狗,处死不法教徒,不惧官兵缉捕,勇杀赃官酷吏。轰动泽州城乡,衙署风丧胆。后惨遭镇压,十五民英雄好汉,血染黄尘,名留千古。

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继而在崔松林、刘崔明、王孟德、王世定、宋五瑞、邢开国、酒来旺、白孟轩、吉新年、张志学、张木林、张天林等带领下,反抗压迫剥削,制裁地痞恶霸,惩治土豪劣绅,拯救贫民百姓。抗日战争爆发后,率众实行合理负担,争先投身抗日救国。一九三八年四月,崔松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协同杨保林秘密发展党员,积极筹建支部。首任石日编村中心支部书记,曾任三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其间,一九二六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入党的王世清,回乡后于金台寺任教,始终以学校为阵地,传播进步思想,宣扬抗日救国,使一批青年在其影响下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历时年余,石臼编村发展党员七十七名,成为当时中共阳城县委、县政府、县牺盟分会及中共晋豫特委,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的活动中心。广大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捐献粮款,支援部队,反奸除霸,参军参战,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一九三九年, (十二月事变),阎锡山第三行署主任孙楚伙同国民党顽固派李英樵,疯狂剿除共产党,暗杀牺盟会员,残害无辜百姓,一片白色恐怖。组织决定机关部队撤离阳城,党员干部转移别地,县委书记刘峰被捕,党的活动暂时隐退。值此危难之际,晋豫区三地委指示崔松林在阳城负责党的地下工作。其时,日军盘踞阳城,汉奸公开出面维持,县南八股土匪蜂拥而起,蒋闫伪县政府各占东西两隅。刘崔明被捕入狱,钢嘴铁牙,舌战顽敌,守口如瓶,不泄机密,曾任游击队新兵连连长的宋五瑞因汉奸出卖被抓,倍受酷刑,坚强不屈,视死如归,壮烈牺牲。崔松林面对日军的重金悬赏,暗探跟踪,逼缉追捕和顽固派的威胁利诱,无私无畏,正气凛然。南走济源、孟县、王屋、沁阳,北上太行、太岳。秘密联系党员百余人,建立地下交通站点多处,支持和帮助樊岗、鞠抗捷建立了阳城樊岗抗日工作队和阳城工合游击队,派人打入日伪顽内部,争取要员,瓦解敌人。并与之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广大党员和群众上下传递紧急情报,冒死保护革命干部,忍饥支持抗日志士,巧妙捉拿汉奸特务,勇敢闯入敌阵虎穴,舍生与敌血肉相拼。为一九四二年初八路军太岳支队挺进中条,重新开辟晋豫革命根据地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为驱逐日寇,铲除封建,剿匪除霸,民立建政,土地改革,参军之前,解放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有石达三、刘晚土、宋五瑞、酒小虫、王友高、郭辛担、郭铁贞、石虎元、张天林、崔国定、白小酒、郭杜全、

张天其、郭土林、张小双、郭黑茤、李小龙、王光抓、

王建光、原旺起、张 虎、张小罗、王全明、张世安、

张希成、侯五旺、梁文忠、梁五虎、张广会、刘兹利、

原国顺、张万里、崔圪茤、王家富、酒文礼、王稳住、

吉小计、张春元、吴小会、陈小崇、杨辉保、李迟牛、

赵小庆、杜乐住、张贞明、张小红、吉常勤、邢铁江、

郭小铁、郭小四、崔维禄、酒小松、张国其、郭杜娃、

王西方、崔天明、张体林、张晚土、刘忠权、崔永惠、

宋双成、刘克明、吉金和、吉二温、张法荣、陈小会、

陈小锁、崔吉元、李松林、郭 勋等七十余名英雄儿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烈士永重不朽!革命前辈百世流芳!

中共阳城县委员会阳城县人民政府 公立

199345

(注:此碑文所记载的烈士名录,包括了石臼、西峪、东冶、白桑等编村烈士的姓名。)

下篇标题:

围绕历史地理知识

细说当地区划演变

(陈吉锁2021310日于孔池村思贤宅)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