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

发布于 2021-04-20 02:00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必备常识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

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深度解读

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文学艺术却保持繁荣,流派纷呈,奇才辈出,诗人们面目各异,李贺尤为突出。

李贺的外表也特殊,“细瘦,通眉,长爪,能疾书苦吟。”李商隐是这样描绘的。李贺是河南昌谷县人,昌谷境内山水纵横,旷野无边。昌谷的野地令李贺百般着迷,他一般早出晚归。内心的狂放和野地的交响仿佛天然合拍。

史料称,李贺除了大醉及吊丧日,都要骑驴出去,一个叫巴童的小奴仆默默跟着他,他望天冥思苦想,得了好句就写下来。

李贺少年多病,病身识字又早,导致他高度敏感。老父亲做着九品小官,常年在外宦游。李贺不愁吃穿,家里至少有两个奴仆,他也不承担家务,可能因病受到母亲的格外垂怜。李贺字长吉,长吉二字的背后隐藏的父母的担心。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坠地。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李贺的《昌谷诗》近千字,情绪强烈,颓、愁、恨、泣一类字眼再在跳跃。

李贺自述,他是李唐皇室诸王孙的后代。杜甫的外祖母李氏也是皇亲。杜甫晚年为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写过诗,亲切地呼为“二十九弟”。没落贵族愁绪多,昌谷的几年漫游,奠定了李贺浑身疯长的诗性。病魔缠身,诗魔绕魂。“无奈诗魔昏晓侵……”李贺的母亲郑氏实在看不下去了,几乎惊叫着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耳!”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十七岁的李贺出现在东都洛阳。他是奔韩愈去的,这一年韩愈40岁,做着国子监博士,文名如日中天。得韩愈推荐者,考进士比较容易。

韩愈读李贺诗后,眼前一亮。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奔洛阳谒韩愈,一谒成功。从洛阳回昌谷一百五十里,李贺几乎是舞回去的,瓢回去的。韩愈的文学理论:“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又云:“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者,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昌谷的三月遍地春花。李贺迎娶新娘。新娘子虚岁十七,婀娜多姿,青春逼人,人比花艳,有李贺为她写下的几首诗为证。老父亲去世,李贺整日号哭,妻子向壁抽泣,双肩颤动。李贺哭够了,戏称她“泣兰”。

诗人的情诗,乃是清新的民歌调子,《后园凿井歌》:

“井上辘辘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荀奉倩是众口争颂的模范丈夫。

李贺丁父忧三年,大抵居昌谷。婚前婚后加起来七八年,而李贺的童年备受父母疼爱,如此看来,李贺有20余年的幸福生活。



一天家里来了贵人,贵人是韩愈,韩愈还拉着另一名士、官居监察御史的黄甫湜,显官巨公亲自造访偏僻小城的后生,引起轰动,传为美谈。李贺大兴奋,作《高轩过》,描绘他听到高贵马车入寒门时的感觉: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次年,李贺奔向长安,他气宇轩昂地离开家,他已参加了河南府试,轻松过关,到京城考进士。《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辞》: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依稀和气排严冬,已就长日辞长夜。

这是李贺取得乡贡秀才后写下的诗,诗中洋溢着进取精神。

李贺以“韩门弟子”的身份出现在京城,受到权贵和士子的高看。李贺才高而亢奋,又瞧不起人,招来了竞争者的嫉恨,有几个秀才挖空心思指出他的父亲名晋肃,他应当避父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否则就是不孝。主考官认为有道理,大笔一挥,从考生名单上划掉了李贺的名字。

韩愈愤而写《讳辩》,质问试院官员:“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为仁,子不得为人乎?”然而韩愈等人为李贺奔走呼号也没有用,李贺绝望了。朱自清《李贺年谱》说:“观此,则贺之不应试,所失甚巨。贺方盛年,固以远大自期,遭此坎坷,其怨恨无聊可以想见。”

韩愈设家宴为李贺送行,李贺当场下笔如飞,杰作《致酒行》问世,全篇如下: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这一年李贺21岁,他从长安回昌谷,秋风千里,好诗喷薄。《赠陈商》云:“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京城》云:“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向谁道?自作秋风吟。”紧接着中唐名篇《苦昼短》出世: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至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次年春,李贺复去长安,韩愈来信说替他在太常寺谋了一个九品官的位置。李贺所担任的太常寺九品官,叫做奉礼郎,职责是:“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祭礼繁琐,祭器复杂,李贺奔走于高官低官之间,稍有不慎,便受到恶声呵斥。太常寺的郁闷小官李长吉,终于明白了李太白为什么要“狂歌笑孔丘”。中唐的朝廷人事极复杂,党争愈演愈烈。后数年,韩愈因劝阻皇帝迎佛骨,差点被砍头,贬到了八千里外的潮州去,而以李贺的性格不会轻易向恩师诉苦。

李贺窝在太常寺,想象金戈铁马,并不因为现实的挫败感而减弱精神的锋芒。居长安近三年,他写诗六十多首。名篇《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炰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永恒的痛苦催生永恒的诗篇。后有《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诗集中,鬼气弥漫:

“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左魂右魄啼肌瘦”写古战场饿鬼。

“娇魂从风回,死处悬乡月”,写思乡女鬼。

“博罗老仙时出动,千岁石床啼鬼工”写织布鬼。

元和八年(813)春,李贺病归昌谷,再次踏上千里归途。百代杰作《金铜仙人辞汉歌》问世,李贺自序:“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兰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在昌谷养病,身子虚弱,但写诗仍是力透纸背。《南园十三首》之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巴童来自渝州,跟随李贺好多年,伺候病人,种地打柴,吃苦耐劳不肯离去。李贺对巴童好,巴童默默回报他,主仆之间情意相通。

李长吉拖病体远走潞州,韩愈的弟子张彻在那儿做官。潞州的官员张彻待他很好,李贺居潞州两年多,俸禄微薄。可是后来张彻调到长安去了,李贺失去依靠,潞州府的幕僚也做不成了。诗人第三次遭受失败,也是最后一次,回家后,家里少了一个人,多了一座坟,妻子已长眠于地下。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常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这可能是李贺纪念妻子的诗。

更有《苏小小墓》,把坟地、墓园写得多姿多彩,婉转动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皆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多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诗人如此招芳魂,历代罕见。

李贺是有奇诡、冷艳之定评,但需要指出:他的句子是从他的身体里长出来的。诗人无意为怪,怪是他的恒常情态。

从潞州归昌谷数月后,他一口口吐血,公元816年,李长吉卒,享年27岁,葬于昌谷。母亲郑氏,白发人送黑发人。过了15年,李贺的好友沈亚之发现了诗人遗稿,编辑成卷,并请杜牧作序。

鲁迅说:“我是散文式的人,任何中国诗人的诗都不喜欢,只是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他的诗晦涩难懂,正因为难懂才钦佩的。”鲁迅先生的野性与李贺有相似处。

毛泽东也爱读李贺的诗,并且不只是青年时代爱读。

朱熹评价说:“李贺诗巧,然较怪,不如太白自在。”清人叶燮《原诗》云:“李贺鬼才,其造语入险,正如仓颉造字,可使鬼夜哭。”

清代另一学者黄子云说:“昌谷之笔,犹如鬼斧,然仅能凿幽而不能抉明,其不永年,宜也。呕心之句,亦亘古仅见。”

李贺诗今存240余首,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探险者为数并不多。下功夫读李贺,会有收获。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