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

发布于 2021-04-20 02:03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必备常识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深度解读

李白不姓李;李白是外国人;李白的出身扑朔迷离,李白的死有好几种互相矛盾的说法……关于李白,历史上争论颇多。大家为什么对李白如此感兴趣?

李白生于中亚碎叶,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祖籍陇西成纪,自称李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白父亲李客,在他五岁时,迁到四川绵阳,在当时绵州的青莲乡定居。李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排行十二,后人称李十二,少年学剑,曾“手刃数人”。

十来岁,遍读诸子百家书,包括老子、庄子的深奥著作。他小时候曾写过一首好诗,广受称赞,是描写萤火虫的: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十五岁,他模仿司马相如写辞赋,写下了《明堂赋》《大猎赋》《拟恨赋》,洋洋数千字。向往成为像司马相如一样的人。

李白724年出川,再也没有回来过。此前他游巴蜀,他游绵州的匡山,与道士们研究炼丹术,巴望成仙。他到眉山象耳镇,见一位老婆婆,要把铁棍磨成绣花针。他登上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观云海看佛光,无缘成仙,却留下一首好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出川,不是走出去的,是游出去的,725年春出夔门向荆门,视野忽然开阔,他写下了著名的《渡荆门送别》: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山水诗,得山水之势,李白是侠气、文气、仙气混为一体的人。幼年又经历长途迁徙,陆路水路,横穿半个中国。他对自然的特殊感受,我们是难于理解的。

李白在江陵凭吊古迹,江陵是楚国故都郢都所在地。他对宫廷景象着迷,希望一步登天,对科举考试不屑,唐朝以诗取士,这位十余年后的大诗人却要另择捷径。反正他有钱,走到哪儿花到哪儿。

李白奔官场有自己的考虑,他先要游山玩水,交朋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而远游的一大目的是寻找神仙。他在楚地漫游,赤壁古战场、黄鹤楼、岳阳楼……让他开了眼界。

他到了庐山、扬州、金陵、越州,跑进了天姥山。

后来他病倒客栈,银子花光,初尝人情冷暖,写下那首著名的思乡诗。这时有好朋友为他张罗婚事,女家在安陆,姓许,祖父曾做过高宗的的宰相。婚后李白继续交朋友,他认识了孟浩然,发现这个人有隐士之风,你来我往,相得甚欢。孟浩然去扬州,李白为他送行,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寻仙不成,他考虑求官。有诗为证:“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他以安陆为中心,北上太原,东去洛阳。下扬州是家常便饭,还酝酿到长安,许氏很少埋怨他。

李白隐了半年,名声照旧,他心里焦急,索性隐到长安去,他到了终南山,当时有个顺口溜:“隐士不到终南山,隐上千年无人管”。长安三年,两年待在终南山。有朋友元演,约他上太原,太原号称北都,权贵云集,他在那里待了一年。从27岁到37岁,李白总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其实这十年他杰作不断,如:《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

许氏病故,抛下一儿一女。李白移居山东,定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以任城为中心游走四方。隐了几个月,不见成效,又跑到杭州,很快成亲,但这段婚姻未能持久,女子弃他而去。他没家想家,在兰陵,他出乎意料得到一首好诗: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此后两三年,他漫游湖南、湖北、江苏、浙江, 求仕不成,诗名日盛。

玄宗发现了李白,包括她的美貌绝世的女人杨玉环。据说诏令连下三次,玉真公主也在父皇的御座前夸李白,她已经读过了几年前李白在终南山玉真别馆写的诗。李白当时和一个姓吴的道士,正在江南乱窜,醉不完的洒。接到诏令,他直奔南陵,南陵有他的儿女,大约寄居朋友家。他写诗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有岂是蓬蒿人”。到京城他入住招贤馆,长安街头高视阔步。李太白三个字不胫而走,拜访者络绎不绝,全是有头有脸的。80多岁的贺知章请他吃饭,称他为“谪仙人”。他被封为供奉翰林。李白长安三年,留下三首好诗,全是献给杨玉环的: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城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但李白两次到长安,前后六年,并没有留下伟大诗篇,杜甫曾慨叹:“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三年千余日,李白自称醉倒八百天。

皇帝最终“赐金还山”,李白离开长安,回到山东任城,当时他45岁。后来他游到洛阳,遇上了杜甫,两人一见如故一起游,游到梁园(开封),又遇到了高适,变成了三人游。杜甫赞美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6岁到55岁,李白在各地漫游,“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他家在山东,常居河南开封,又以河南为中心,游河北、山西、陕西。他最大的冲动是成仙,对世间俗物不屑一顾,据说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这一时期。

“酒隐安陆”十年,“客居梁园”十年,中间则是五年的江南漫游和三年的供奉翰林,李白一生的主要轨迹,就在这二十八九年。



李白不厌其烦地形容月亮,造词之多,中外第一。月球上最为醒目的一座环形山,联合国以李白的名字命名。名篇如:《月下独酌》,名句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古代诗人咏月,除了中秋月亮让苏东坡占去,其余各类“经典情景”的月亮,大都归于李白。

李白有个叫魏万的崇拜者,几年来一直寻访他。终于在广陵见到五十多岁的李白,第一印象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时或束带,风流酝籍”。李白也写诗表扬魏万:“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李白重友情,如:《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送友人》等。

李白名声陡起,很多地方因他的诗而闻名,如:《望天门山》《宣州谢朓楼别校书叔云》《独坐敬亭山》等。

安史之乱后,待在宣城的李白,携家人向南逃难,过洛阳时,愤怒写下道:“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皆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乱如麻”。后来他带着家人躲进庐山。永王李璘和太子李亨争位,请李白出山,入永王幕府,享受很高待遇。但两个月后永王被擒。李白逃向浔阳被抓。后来郭子仪为他讲情,肃宗将其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年半后,皇帝大赦天下,李白重获自由,欣喜若狂,写下名篇《朝发白帝城》。

公元762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的家中,这也是“安史之乱”的最后一年。

民间盛传李白醉酒而死,水中捉月而死,唐人的诗歌,宋人洪迈的《容斋五笔》,都有相关记载。

李白距今一千三百多年,他荣登文学史的宝座,被评为伟大诗人。他当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的名人。就生命的巨大的冲力而言,李白之于中国人,称得上高山仰止。苏轼可能比他更丰富更完美,却未必比他冲劲更大。

李白经常处于幻觉状态,写诗极心夸张,但夸张是我们的感觉,他本人则属寻常。他写道:“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他实实在在的感受。

李白生不逢时,杜甫比他更惨。不过,幸亏他们一生碰壁,才碰出了伟大的艺术。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律诗少,他“薄声律”,如同苏东坡。诗句长短不一,类似宋词。唐朝律诗大盛,李白在风气之外。自由人写自由体,再说他写诗,远不及杜甫刻意和辛苦。他已经开始填词了,一首《菩萨蛮》,一首《忆秦娥》,见于各类选本。唐宋名家词,开篇就是他。

唐代大诗人,有两位不喜欢李白,一是元稹,二是白居易。北宋的王安石贬李最激烈。南宋的陆游挺身而出,捍卫李白,隔代质问王安石。到现当代,众所周知的,是毛泽东推崇“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文坛巨子郭沫若,写《李白与杜甫》,上世纪七十年代流传甚广。他用阶级分析法,抑杜扬李,为后人的诟病。但书中的一些重要考证,至今已成定论,比如李白生于中亚碎叶。郭老此作,也促使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捧读李太白。

李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迷:身世之谜,死亡之谜,作品之谜……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