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白居易

发布于 2021-04-20 02:05 ,所属分类:知识学习综合资讯

必备常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深度解读

和杜甫一样,白居易也是河南人,父亲也做过县令。杜甫中年遭遇安史之乱,白居易早年碰上李希烈之乱,个人命运,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白居易活了74岁,贯穿中唐始终,他为官四十年,是好官和清官,他不敛财,在高官中罕见。他能看见民间苦难,同时也享有官员的生活水准。平民化倾向和至性至情, 在他身上兼而有之。

由于河南兵乱,白居易离开家乡新郑,跟随母亲远走江南。可能有几年。又向北到过邯郸、太行。他有诗:“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分离道路中。”他的精神环境弥漫着母性的温情。

兵乱结束,白居易回家乡,过上完整的家庭生活。父亲由县令迁徐州别驾,举家搬到符离。十六岁,他到长安,干谒顾况,受到赏识。后回老家准备科举,非常辛苦,“夜课赋、昼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也。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27岁通过乡试,29岁再赴长安,全国几千名考生,录取四十名进士,白居易位居第四。元稹和他同科登第,中了状元。

白居易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上任之初就写了《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因不忍欺压百姓,他不想工作,婚姻也没有着落,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交游上,两个好朋友(王质夫、陈鸿)因他而青史留名,他们促成并见证了白居易的伟大作品《长恨歌》,《长恨歌》的问世是贯穿一千多年的文化事件,影响了唐宋传奇,元明杂剧,清代戏曲、话本、小说以及现当代的戏曲和影视剧。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长恨歌》传到长安,白居易名声大振。元和三年(809年)他双喜临门:朝廷封他为翰林学士;一位姓杨的女士对他青眼有加。

白居易的青壮年时期,政局相对平稳。居翰林学士不久,他除为左拾遗,在位三年,而杜甫仅有三个月。

他和杨氏结了婚,但并不幸福,他写有《赠内》诗: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四十三岁以前,白居易各方面感觉良好,他要干大事。他提倡新乐府运动,张籍、元稹、王建等人都来参加,他们既是诗人又是官员。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总序像宣言:“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核心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把矛头指向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集团,目的是想把他强烈的危机感,传达给养尊处优的统治阶层。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摘自《上阳白发人》)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摘自《卖炭翁》)

宪宗任他写,没治他的罪。他又写了十首《秦中呤》,与新乐府同列“讽喻诗”。朝野反响巨大,《与元九书》称:“闻《秦中呤》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色变也。”

元和七年(813年),白居易突然接到圣旨,调任京兆房户曹参军,正七品,掌管京兆府的户籍、租税,他受到沉重打击。这一年他母亲去世,3岁小女儿也病死。

丁忧结束回朝廷,任太子左善赞大夫,是个闲职,官居六品,活动范围仅限于东宫,不得臧否朝政。

元和十年(815年),长安发生了一件怪事:宰相武元衡被人杀死在街上。官员们都在静观其变,而白居易却发议论,写奏章,认为宰相被暗杀在大街上是国耻,应彻查杀手和躲在幕后的凶手。一封奏章递上后,他招来无数攻击。皇帝降罪于他,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江州后,他着手编辑自己的诗集,浔阳有陶渊明故居,他崇拜陶渊明,写了《访陶公旧宅》: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他一边失意,另一边却呈喷发之势。酒、琴、诗,三者环绕着乐天派的中年男子。终于天才作品不期而至,《琵琶行》问世了。从《长恨歌》到《琵琶行》,刚好过了十年。35岁情爱大喷发,45岁跃上另一座相同高度的艺术之巅。他在江州四年,写下大量闲适诗,他也建了白氏草堂。

接下来,他担任了三个州(忠州、杭州、苏州)的刺史,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忠州刺史任期未满,朝廷曾调他回京担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书,他很快请求外放做地方官。

他担任苏州刺史时,努力工作,后因身体实在撑不住,请求离任。北上那一天,全城市民送他,刘禹锡写诗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北上途中,白居易对政治空前失望,朝廷内部党争不断,而他不搞党争,官倒越做越大,后来做到太子少傅,从二品。57岁他再得一子,3岁时病死,他从此无子嗣。

后来,元稹死了,白居易受元家人委托撰写了墓志铭,元家厚赠财物,他不收,刘禹锡出面劝他,他才收下这数字庞大的润笔费,转赠他常去的香山寺。他常居洛阳,远离长安的是是非非。

68岁,白居易得了中凤,70岁,他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年幸福。74岁卒,葬于洛阳龙门山。三年后,杨氏请李商隐为他写了墓志铭。

白居易存诗2800首,文赋亦多。他赞美李杜:“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这话对他本人同样适用。就整体气象而言,他不及杜甫的博大与雄浑。

白居易把士大夫的艺术拉向平民,十分成功,《与元九书》不无自豪地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五十一岁以前写的一千三百多首诗编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

四类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是第一类讽谕诗。这些讽谕诗,是和他的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一致的,同时也是他的现实主义诗论的实践。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