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发布于 2021-05-10 15:32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设为星标语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点上面蓝色文语文试题与作文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欢迎淘宝!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20年9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1语文试题汇编20206.1-7.7全部语文试题2.试题汇编2020.5.1-5.313.试题汇编2020.4.1-4.304.试题汇编2020.3.1-3.31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医药的传统是什么,我想大概有这么几条。首先,中医的传统不是疾病医学。第二,中医不是物质科学。第三,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在西医看来,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时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的“本”是指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论,是科学。是什么科学观呢?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文艺复兴五百年来,它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中医不是这样提问题的。它首先提出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什么是“药”,什么是“毒”,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第二,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医师的责任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是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第三,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我们的误区就在这个地方。一百年来,我们中医就努力地去走这最后的一条路。

现代医学的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广义地说,是“抗生”的,而我们在理论上又要求“卫生”和“养生”,这是矛盾的。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人要活,细菌病毒也要让它活,这就是生态,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气度要有这么大。只有有了这么大的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所以,中医学的传统起码要回到《汉书·艺文志》,即“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你非要扭转它,就变成两码事了。我的老师一九五九年临终前就说过:“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展开来说,就是欲求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必先求中医学自我的卓然自立。

(摘编自陆广莘等《中医药的传统与出路》)

材料二: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等学说,以及诊法、预防、养生等内容。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中医药在现实中处在边缘地位和附属局面。要摆脱这一现状首要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还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

想要培养中医药的支持者,应该以中医药自身的内容特点为立足点,以中小学为切入点开始启蒙教育,让传统中医药的种子在学生们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下面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医药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首先,选择适合青少年的内容。中医药内容纷繁复杂,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不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学习,他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不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如可以选择中药的炮制、中药香囊制作以及常用中药饮片识别等内容。然后改变往日直叙式的教学方式,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证等相关知识。这样既可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和理解,并加深他们对中药的记忆。例如在课堂上将中药山楂炮制品与生品煮水,让学生口尝并对其酸性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炮制的作用。

其次,引导青少年走进中医药。通过建立“模拟中药房”,使青少年了解中药储存和归类方式。在手摸口尝中,让青少年找草药、识草药、认草药,同时教授他们一些辨识药材真伪的方法和诀窍,让他们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可以对中医药的延续与传承起到正面作用,也为他们今后掌握更多的中药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学习这些知识,即使他们将来不做医生,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使中医药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薛海萍等《浅谈中医药走进中小学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非常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病理念,其中“本”是指服务于生命的发展和进化的方法。

B.一百年来中医总是设法医治已病之病,而不是医治欲病之病,这种想法偏离了中医的传统,也将严重束缚中医的发展。

C.中医药的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养生、保健、预防等多项内容,也融入多种科学的思想,体现中医的意向性思维。

D.青少年走进“模拟中药房”,近距离接触中草药,这不仅有利于传授中医药的一些知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中医认知方式不同,西医强调从本质层面认识疾病,在物质世界范围内认识各种现象,具有科学性特征,因而能取得重大成就。

B.现代医学的追求是对生命现象的阻断,本质上是“抗生”,而中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注重的是“养生”“保健”。

C.中医的价值追求不是人活病毒死的对立生态,而是“天人合德”的理念,这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生”的价值观念。

D.目前我国百姓对中医药的了解还不够,也没有完全接纳中医,归因于中医药的专业知识比较晦涩,以及中小学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单一。

3.下列经典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兴在趣方逸,欢余情未终。

B.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

C.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中医药走进中小学”逐步展开论述的。(4分)

5.就中医的出路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的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小偷

【美国)雷蒙德·卡弗

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侯。她穿着皮衣,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光亮的黑发在脑后绾成-个髻。他想象着女孩发髻放下来披散在小小背后的样子。因为排在前面,他没法一睹她的面貌。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航空公司职员打断了他。他只好不再看,猜着女孩大概廿五岁时,买了一张到东部城市的二等舱来回票。

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赶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鸡尾酒吧,点了一份加水威士忌,一边啜着酒,一边看着候机室川流不息的人潮。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正站在服务台附近,和另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过了一下子,她们两个分手了。他叫了第二杯加水威士忌。再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正准备买本杂志,觉得有人挤着自己。起初他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这么挨近他,但一看到是谁以后,便露出了笑容。

“生意真好。”他说。她抬头看看他,脸红着,嘴角泛上一抹怪异的笑,稍纵即逝。她从他身边移开,走入候机室的人潮中。他拿着杂志站在柜台边,伸手去掏后面口袋的皮夹时,发现皮夹不见了。我会在哪儿掉了呢?脑中开始列出皮央中的东西:信用卡、现金、会员卡和身份证件。他胃中翻搅着类似害怕的情绪。那女孩那么靠近我,他立刻想到是她扒走了皮夹。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于是打电话回家,叫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直令人窒息!她真该死,装出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皮夹。该死的骗人的动物!他咬紧牙根,心想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此时,那黑发女孩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x光机附近的警卫。她背对着候机室前面的窗户坐着,似乎正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她旁边有个空位,于是他走过去坐下。

“我一直在找你。”他说。她看着他,一点儿都不认得他的样子:“我不认识你。”“你当然认识。”他说。她叹了口气,把书摆到一边:“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你扒走了我的皮夹。”他说,并且为用“扒走”这个字而沾沾自喜。“你说什么?”那女孩说。“我知道你做了,在杂志摊那边。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他说。“好吧。”那女孩神色凝重地端详他,然后从腿上的黑包里拿出一个皮夹。他接过来。“等一下,”他说,“这不是我的。”

那女孩跑了,他在后面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旁观的人四散躲避。那女孩闪来

躲去,以免撞到人。沉重的呼吸声提醒他,他已经老了。后来,他忽然听见后面有个女人在叫:“站住,小偷!抓住那个人!”他前面跑着的那女孩不见了。这时有个穿海军装的年轻女子伸脚绊倒他,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肘都重跌在候机室的瓷砖地板上,但还是紧紧抓住那个不是他的皮夹。那是个女用皮夹,里面塞满了钱以及各种信用卡,而皮夹的主人是那个穿着滚毛边外套的金发女郎——那个稍早前他看见和黑头发的女扒手说话的女人。她也是气喘吁吁的,身边还有个警察。“就是他,”金发女郎说,“他扒走了我的皮夹。”而他却无法向警察证明身份。

两个星期后,困窘和愤怒已渐平息,家庭律师的钱也付了,家中的混乱也恢复了。早上,一个邮包却寄来那个皮夹,没有附带任何解释。皮夹原封不动,钱一毛不少,所有的证件也都在。虽然事情过去了,但他觉得自己后半辈子看到警察都会不自在,在女人面前都会觉得羞愧。 (节选自《意林文汇》 2017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运用肖像、神态等手法描写黑发女孩的美貌,而她美丽外表下隐藏着的狡黠心 机,让被美貌迷惑的“他”吃尽了被戏弄的苦头。

B.黑发女孩和金发女郎在服务台边谈得很入神这一场景,为下文“他”追赶黑发女孩要回自己的皮夹反被警察抓住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见到美女时瞪着看,“他”表情极不庄重,结果遭到了黑发女孩偷窃皮夹、栽赃陷害的报复,因而小说的主题应该是好色必遭报应。

D.小说以机场候机室为环境背景,设计了充满戏剧性的情节,从“他”贪看女孩到“他” 重获钱包,人物性格在互动冲突中逐渐得以显现。

7.请简要概括“他”发现皮夹被盗后的心理活动。(6分)

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结尾一段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掾南安时,程珦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月乃还颐惊异之,曰:“非从周茂叔来耶?”其善开发人类此。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元公。淳祐元年,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庙庭。

(节选自《宋史·周敦颐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A.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B.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C.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D.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手版,是大臣上朝时用以记事备忘的手持之物.

B.提点,文中指官名,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等事;现代指提醒、指点。

C.二程,即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宋明理学的鼻祖,后来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

D.开发,文中指对人进行开导、启发,现代指对某一资源进行发掘开拓并加以利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周敦颐明察秋毫,深得百姓认可。任分宁主簿的时候,久未决断的案件经他审查,是非立判,人们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周敦颐虽然年轻却老练果决。

B.周敦颐执法公正,敢于据理力争。面对执法严苛的王逵,他毫不畏惧,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并且斥责王逵不配为官,终使其醒悟改判。

C.周敦颐勤于政事,做事不惮劳苦。在任广东转运判官期间,对自己管辖的地区,即使是瘴气弥漫之所、险峻遥远之地,周敦颐也能够亲自巡视探察。

D.周敦颐博学力行,学说影响深远。所著《太极图》探索天理根源和万物始终,《通书》则阐发太极内涵,义理博大精深,学说上承孔孟,下启学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4分)

(2) 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4分)

13.对待周敦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C.绿色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15.“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 。

(3)《阿房宫赋》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三、语言文字运用(21)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独领风骚。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宣纸和书法双双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

宣纸耐久性强、润墨性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其“纸寿千年,墨韵万变”,诚非虚言。宣纸的“寿命”在一千年以上,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________________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宣纸的润墨性可大大丰富绘画的表现形式,不仅可皴擦勾斫,也能泼墨渲染,在画山水的时候,“墨分五色”的层次感尤为明显,浓墨乌而鲜艳,淡墨淡而不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笔走龙蛇,无论是作一气呵成的草书,还是一丝不苟的篆楷,都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尤其行书狂草、古隶大篆,与宣纸更是完全绝配,根本不可能由其他纸张可以替代。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宣纸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宣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另辟蹊径 平等 老化善莫大焉

B.另辟蹊径 一体 风化功不可没

C.自成风格 平等 风化善莫大焉

D.自成风格 一体 老化功不可没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 。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

那么,?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

最后提醒大家,,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5分)

21. 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与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测试答案

1A 中西医虽然都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但二者对于“本”的理解是不同的。A项中,“服务于生命的发展和进化的方法”是中医的“本”,而不是西医的“本”,所对应的原文是“所以中医药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

2D D项中,因果分析有误,原文的意思是想要“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使百姓从内心接受中医药”,就要从对青少年的中医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着手,可见,选项的逻辑关系不符合原文。

3A A项语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最适合支撑材料二的观点。B项的“历史价值”、C项的“敬畏与行动”和D项的“登高眼界”均与材料二关系不大。

4.先从中医药的特点、意义与现实困境说起,引发对中医药出路的探讨(1分),然后从中小学这个切入点引出“中医药走进中小学”话题(1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两条落实中医药进中小学的具体建议(2分)。(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材料一着重从认知层面分析(2分),认为在西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中医学要卓然自立,坚持“天人合德”的传统(1分);材料二着重从措施层面分析(2分),提出两条措施,一是加强对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以现代化手段使中药质量可控,二是加大中医药宣传的力度,重点阐释后者(1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 (错在“好色必遭报应”,小说主题应该是“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不尊重他人只能招致不尊重”。小说已有“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的暗示。)

7.①惊慌(或:害怕),因为现金、证件丢失,处理信用卡麻烦;②痛恨(或:愤怒),因为被美貌迷惑,因为再也见不到皮夹;③惊喜(或:高兴),因为黑衣美女再次出现,讨回皮夹有望。(6分,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8.①表现“他”羞愧难当的心理;②丰富黑衣女郎性格,使其形象立体丰满;③情节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收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功效;④深化小说主旨: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也是尊重。(6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9.A 故颢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侯师圣学于程颐,未悟,访敦颐,留对榻夜谈,越三日乃还。

10.C C项考查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人物及其源流。宋明理学的鼻祖是周敦颐,从原文“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可知选项所说“两人(程颢和程颐)是宋明理学的鼻祖”错误。

11.B B项的分析概括是,周敦颐面对执法严苛的王逵,他毫不畏惧,坚决反对将未犯死罪者处以极刑,这些叙述均符合原文意思;但其中说到斥责王逵不配为官则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如此尚可仕乎,是说如果杀人以媚人行得通的话,自己就不能再做官了。

12.1)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虽然/即使交代下去(或“虽然/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关键词语有“经手”“决”“下”)

2)(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关键词有“为学”“知道”“受业”。)

13.最初,赵抃被谎言迷惑,对待周敦颐态度严苛;(1分)后仔细观察周敦颐为人之后,赵忭悔悟,(1分)将周当作朋友并推荐周任职。(1分)

【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叫敦实,因为避讳宋英宗赵曙的旧名而改名。担任分宁县的主簿,有件案子久而未决,周敦颐来到后,一经审讯,立刻使案情明了。城里的人都惊奇地说:“经验丰富的狱吏也不如他。”部使者推荐他,于是他调任南安军司参军。有个囚犯按照法令不该判死罪,转运使王逵想重治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众人都不敢与他争辩,唯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于是周敦颐就丢下手版返回,打算弃官离去,说道:“这样还可以为官么!用杀人来向人献媚,我不干这种事。”王逵明白过来,囚犯幸免于死。

改任郴州桂阳县县令,治政业绩尤为显著。周敦颐调任南昌知县,南昌的老百姓都说:“这就是能辨明分宁案件的那个人,我们这下可有地方说理了。”富户人家、名门大姓、狡诈的官吏、作恶的年轻人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得罪县令,而且把玷污善政当成耻辱。周敦颐担任合州判官,事情不经他的手,官吏就不敢决断,虽然/即使交代下去(或“虽然/即使下达命令”),老百姓也不肯听从。部使者赵抃被谗言迷惑,对待他非常严厉,周敦颐超然处之。周敦颐通判虔州时,赵抃是虔州太守,仔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才明白过来,赵抃握着周敦颐的手说:“我差点失去了你,从今以后我才算真正了解了周茂叔。”

熙宁初年,担任郴州的知州,因为赵抃和吕公著的推荐,周敦颐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清冤狱、惠泽百姓为己任。在部中巡行不辞劳苦,即使是瘴疠之气的地方,艰险遥远的地方,也要慢慢地视察。后来,他因病请求调任南康军知军。于是在庐山的莲花峰下安了家,他家前面有一条溪流与湓江汇合,他取在营道时居住的地方濂溪来命名。赵抃再次镇守蜀地的时候,打算上奏请皇帝任用他,还没有来得及上奏,周敦颐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七岁。他学识广博并且身体力行,著有《太极图》,探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又写了《通书》四十篇,来阐明太极的含义。为之作序的人说“他的言语简约而道理广博,行文质朴而义蕴精深,探得孔、孟学说的本源,对于学者大有用处”。

他担任南安掾吏时,程珦是军事通判,看他精神面貌不同于常人,就跟他交谈,(程珦)知道他研究学问,通晓道学,就跟他交了朋友,让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去向他学习(接受教导)。周敦颐常常让他们寻找孔子、颜渊的快乐所在,(让他们知道让孔子、颜渊感到)快乐的是什么事,二程的学术就从此发源、衍变。所以程颢曾说:“自从再次见到周茂叔后,在吟风弄月中返回时,就有了‘吾与点也’的心怀。”侯师圣跟程颐学习,没有明白,就去拜见周敦颐,周敦颐将他留下来,与他对床夜谈,过了三天才回去。程颐对他的变化感到惊异,说:“您不是从周茂叔那里来吧?”周敦颐就是这样善于启发开导人。

嘉定十三年,周敦颐被赐谥号为元公,淳祐元年,被封为汝南伯,在孔子庙中陪祭。

14C 曲解诗意。“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不当,“香泛乳花轻”是说茶汤表面泛起如花般的茶沫,茶沫轻盈,茶香四溢。

15.“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的气氛(1分);“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2分);“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1分)。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2分)。(6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7D 根据前文“中国书画艺术”及语段末尾“中国的书画能形成富有深厚民族艺术特色的面貌”,“自成风格”更合语境,且与下文“独领风骚”呼应。根据前文强调宣纸与中国书画艺术的相互依存关系,选择“一体”更合语境。“风化”是在大气条件下,岩石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老化”指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性能逐渐变坏,以致丧失使用价值,根据语境,这里应该用“老化”。“善莫大焉”意思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功不可没”意思是功劳极大,不可抹灭。语段强调的是宣纸对中国书画的巨大意义,选“功不可没”更合适。

18.A A项为比喻,B项为拟人,C项为用典,D项为借代。

19.删去“完全”;把“由”改为“有”或删去“可以”。(4分。修改正确12分,)

20.①有外伤也可以吃酱油(或:酱油不会使伤口变黑)(2分)②伤口是如何变黑的(2分)③如果有外伤(1分)

21①不要食用光敏感食物(2分)②尽量不要接触紫外线(2分)③不要让伤口发生感染(2分)

22作文:这是一道“主旋律”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话题的背景叙述。材料以递进式逻辑,告诉我们人与人相处、国与国之间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的“俯视”与“被俯视”现象。“俯视”是一种站位,一种姿态,也关乎对自身定位与心态。这直接引出材料中的重要提问: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考生在行文时不能忽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第二部分,是任务背景和任务要求。任务语境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要求考生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既然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那么考生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群体、国家。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担负的是国家的希望、扛起的是民族的未来。可以说,青年怎么样,未来中国便怎么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这个问题的答案会交由新时代青年来回答,未来的宏伟蓝图也由我们擘画。这就要求考生要在行文中强调身份和青年使命,话语要有高度,思考要有深度。

【深入探讨】

这篇作文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起调很大”。无论是材料给出的问题——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还是“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这一任务语境,都让人有一种“主旋律”满满的既视感。

“拒绝俯视”在我看来意思有两层,一是拒绝被别人俯视,这是对外的“主权”宣告,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种文化,即使实力再小,也不容被居高临下地指责和侵犯;另外一层是拒绝俯视别人这种姿态,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像一种庄严承诺。让人想起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

无论是哪一层理解,呼唤的是都是和平和正义,呼唤的是平等对话与互相尊重。为什么要“拒绝俯视”?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未来发展的“呐喊”。考生在行文时要处理好“拒绝俯视”和“共创未来”的关系,不可失之偏颇。

前一段时间,有一张“两个辛丑年”对比的图片在网络上爆火。这两个“辛丑”分别指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现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当地时间3月18日,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拒绝俯视”的姿态。考生要能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新闻,在行文中充分利用,不能让作文成为“假大空”式的发言。

文章转载自:

本文由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或长按识别ErWeiMa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