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萃 | 何捷:基于情境载体的作文考试命题思路

发布于 2021-08-10 10:16 ,所属分类:初中作文学习资料


基于情境载体的作文考试命题思路



何捷


作文考试在语文测试中所占分值比例大,影响整个语文测试成绩。教师、学生高度作文考试,大多把目光聚焦在“结果”上,在意“写出的文章是什么样”?评论“文章写得好不好”?此时,分数已经评定,评论与分析大多是“事后诸葛亮”,于事无补。在遭遇低分时,我们会苛责小孩不懂审题,不按题意写作,很少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更值得我们研究的是作文考试的命题思路,知道“题目会怎么出”,才能掌握“如何切题写作”的方法。

现有的作文考试命题,从写作内容上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漫谈回忆。主张写过去的回忆。例如:在这一年的学习中,一定发生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请选择一件写下来;又如,在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中选择一位令你记忆最深的写出来。第二类:典型人事。主张写当下的人或事,情或景。例如:写一件让我感动的事;写一件让我难忘的事;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第三类:超凡想象。主张写对未来的畅想。例如:未来的汽车是什么样的?请结合你的想象大胆写一写;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会是怎样的?请把你想象中人类生活的场景写出来。这三类的命题看似都需要学生的写作有所意指,实则属于漫无目的地“散”作,学生只需要“空”写。所谓的“散”,指的是写作无明确的文体制约,是松散的,随意的。虽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但在写作中还是需要有基本的文体样式,具备基本的文体规范,拥有基本的文体意识。而在以上作文考察中,文体的规约被无视,这应该带来的是严重的缺损。例如《一件难忘的小事》,考前背诵几篇经典的范文,很容易进行套题背稿应对。所谓“空”,指的是丢失写作的功能、读者,让文章成为空发议论,空洞陈词。缺乏功能的写作,写就的文章拘泥于无病呻吟的空泛表达中,仅仅是为了迎合教师评分,整个写作过程缺乏创造力,无法考量出作者真实的写作水平,也无法促进写作提升。没有功能的写作,还让文章落入追求极致化表达的俗套中,作者只需要移花接木式地直接“拿来”也可以一鸣惊人。例如写《我最喜爱的老师》,学生可以任意嫁接跟老师有关的事例,让这个几乎不存在的“最喜爱的老师”接近完美,而阅卷老师在欣赏这一类文章时所看到的人与事都属于典型的“空欢喜”。

“散”与“空”带来的最为严重的后果表现评价上,根本无法进行精准量化。老师的评价没有参照的标准,几乎是“凭感觉”打分。觉得好就给高分,觉得不好就给低分,“好”的感觉是可以揣测的,因此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就集中在三样上:“拼华表”,一味用华美的语言文字进行修饰,用上各种修辞进行润色;“比深刻”,不断谈到各种哲理,议论人生,表达崇高的思想境界;“赛耐力”,试图通过拉长文字获得高分。命题本身出现问题,考察的结果又有什么意义?无怪中学老师总是说:小学作文教学不知道在干什么?到了中学,一切重来……

如何避免“散文式空写”?我们从命题的层面改变,在源头上解决问题,力主基于情境载体的作文考试命题变革。“情境”并不是我们说的创设生动场景,提供鲜活画面,组织有趣游戏。参考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情境”应从“个体”“社会”“学科”三个层面来定位。具体说,作为载体的情境可分为三类。其一,为个人的交际实景;其二为社会生活的常识,其三为学科独特的认知。

1.基于个人交际的情境载体命题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认定为“自我表达及与人交流”。写作与其他学习内容相比,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就在于写作使用文字来传递信息,来实现与人交流。服务于“交际交往”,实属写作本应所承载的功能。个体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将这些源自内部的精神世界信息流露出来,与他人传达、分享,之后还需接纳来自周围的信息,形成信息交互场。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更在于他们喜欢交际,善于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能产生丰富多样的真实体验,能在动态多姿的实景中融入自我。这些,正是命题的载体。基于个体交际实景的命题,就是将考试作文的命题放置于交际交往的真实场景中,用文字复原交际交往的实情,还原交际交往中遭遇的话题,检测出实际交际交往的真正水平,通过写作推动交际交往的实践。基于这一思路,我们的命题可以这样设计。以下为五年级的一次期末测试作文命题:

在小学各年级学习中,你读过不少好书。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写一封推介信,向一个低年级小同学推介一本好书。要求如下:

(1)读者设定为低年级男生“阿明”。该同学阅读经验较少,阅读兴趣不大。推介信的作者,一律署名“高级的大朋友”。

(2)至少例举一处真实的阅读体验,结合书籍内容,说清推介理由。

(3)写推介信的目的是让阿明产生阅读愿望。

(4)给推介信加个题目,注意书信的格式。

此命题源于生活,写作中能考察出作者的四个意识。其一,有写作任务意识。任务源于交际中真正的需要,即“推介一本好书”,目的是“让阿明产生阅读愿望”,写了有用;其二,有作者与读者意识。作者是谁,读者是谁,命题有要求,有阐述,不产生歧义。双方的身份确证,写作建立在交际交往真实路径上,即便是应试写,也具有真实写作的感受;其三,有写作风格意识。本题规定了“说理”为本次写作的基调,这也就确定了清晰、有理、有据为本次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其四,有规范意识。本次命题对文体规范做了提示,提醒作者要“注意书信的格式”。

让我们再给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此题写作25分。其中,作文标题2分。未加标题的不得分。标题未写在正中间,或者标题中添加书名号的扣1分;书信格式规范3分。(称谓、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各占0.5分);书信内容20分。能较为具体例举出真实阅读体验,能对书籍内容进行欣赏或分享,能结合自己的理解,以清晰语言表述的,为第一档:16-20分;文中有出现例举真实阅读体验,出现书籍内容的,视语言表述清晰程度,评分区间设定为第二档:9-15分;其他情况,为第三档:1-8分。错别字每2个,在总分基础上扣0.5分,此项最多不超过1分;特别说明。此题对字数不作明确要求。如遇字数少于150字的,视具体情况,建议评为第三档。

评卷老师根据评分标准,能够实现标准量化给分,不再凭感觉,凭印象,凭个人喜好。什么地方扣分,作文分值在第几个档次,都有准确的指示,这样的评价就不至于让儿童在写作时一味“写出柔美的文字”,一味“喊出惊人的口号”,更不可能“套题宿构”。即便准备了“推荐一本好书”的范文,直接套用也是无法获得高分的,因为量化标准针对命题时的“四个意识”,考察的是写作者是否真正读懂题,真正有实践经验,真正有交际交往的能力。

2.基于社会生活常识的情境载体命题思路

写作证明了一个人的精神独立,证明了“人之所以为人”(潘新和语)。新时代下的写作不能闭门造车,鼓励作者面对社会,面向生活,通过文字表现思想,实现对未来的预备,对未来的构思,在与他人合作中共同走进生活,走向未来。写作可以看作是参与社会生活的路径,是一种将自我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中去交往,去认知,去发展,去创造与改变的方式。所以,写作离不开社会生活。基于社会生活尝试的情境载体命题思路,就是要让考试作文符合大众审美评判标准,能被大家接受与认可,遵循基本的逻辑,立德树人,形成应对生活的正能量。符合这一情境需要的作文考题,在命制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写。写成这篇文章后,对我而言有什么改变,对周围来说有什么改变,从大家的角度看能有什么帮助;二,写些什么。确定内容的同时就体现作者本人对常识的认知。内容是否源于生活,内容具备生活的真实感么?所表现的思想、言行、主张对他人有影响么?有益于改良我们的生活么?很多时候写作内容暴露了作者本人的良心与公知;三,写了有什么用。写作之后,我会有什么变化,周围有哪些改变?也许写作改变不了什么,但一定能触及的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认识、向往、态度。这些意识形态的变化,也是命题时要考虑的因素。命题基于社会生活的常识,应该具有生活的场景,应当让作者感觉熟悉;同时又能体现生活的多元丰富,在立意上不偏激,不求怪异,不能用独特个案来涵盖整个现状,要切记符合常理逻辑,有益于他们今后能阳光、开朗、自信、从容、向上地面对未来。

不要以为此类命题都是“写真实”的,完全可以“写想象”。因为常识的力量,就能让想象既大胆又合理。下面请看某中段期末作文命题:

狮子大王要在森林里进行选举“最具特色”的动物选美大赛,评选出大家公认的最具特点的小动物。小兔、小狗、( )都来参赛啦,它们都要在比赛中发言,介绍自己的特点,参加选拔。请展开想象,编写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要求如下:

1.先在括号里补上一个参赛的动物,为故事拟定一个题目。

2.参赛的小动物都要发言介绍自己,狮子大王需做出最后的裁定。

此题的“生活情境”基于对常见的小动物的认识,对动物特点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写作中以“自荐”的口吻,向特殊的对象“狮子大王”做简介。不论是写作内容,还是读者对象,或是写作意图,都具有生活气息。写好此文要凭借常识。其一,作者必须知道三种以上的动物,填写的一种,应该有利于自己,能写出,能写好;其二,作者必须知道三种动物最为突出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表述,这就考验作者的认知储备。是否能对常见的动物有所认知;其三,作者必须顾及表达的对象为“狮子大王”,其特殊的地位是森林里的“大王”。写作时要知道面对“大王”说话,既要说到点子上,又要注重礼仪、场合以及“竞赛”这一特别的话语情境,做到合情合理,有礼有节地呈现“特色”,达成“争先”的表达目的。命题虽然在“森林”中,但都在模仿人类社会中的常见事件,评价时能以生活常识为标准,写作的审美取向就是符合社会生活的常理。同时,虚拟的“森林”写作背景,让作者体验到童趣。

3.基于学科独特认知的情境载体命题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界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此,作文考试命题更应观照语文学科的性质,力求在言语表达中促进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基于学科独特认知的命题,让学生在写作时遵循语法,引发学生对语言内部规律的探索与认识;在语言现象上实践与评鉴,鼓励更多认识语用现象;在语意揣摩中沉浸与提升,让写作切合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写作带有强烈专业色彩。

作文考察应设计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写作的过程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者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思维有条理、有逻辑、清晰准确地表述出来,让读者看清楚,看明白。与此同时,作者本人在个性化的表达中体现真实的语言运用水平。针对学科认知的命题,就是考察学生驾驭语言的基本能力,这是语文学科考查的根本任务。请看以下针对第三学段六年级的作文考察题:

请解释你熟悉的任何一个对象。例如:苹果、世界、颜色、开心……

解释的时候,请按照以下几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归类,说清楚自己要解释的对象属于哪一类。第二步是描述。尽可能细致地描述对象。第三步是辨析。说清楚你要解释的对象和别的对象之间的差别。第四步是例举。针对要解释的对象,例出例子。第五步是给出结论。用一两句话,再次向读者说明你要介绍的究竟是什么。

此题写作,对六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富有较高的挑战性。具体在三个方面很耐人寻味。其一,选择对象要适合写,选择本身就成了一种考验。会不会选,选择之后是否有利于写,都在检验作者的选择力。其二,选好对象之后做出解释,“解释”的表述方式是有别于随意、自由写,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这就检测出作者语言系统中做“解释”的能力。例如,解释是否清晰,是否简约,是否有利于理解对象等。其三,按照五个步骤写,对每个步骤要求的审定,也是考验作者的理解力以及认知水平。例如对写作学科范畴中特定的“描述”“辨析”“举例”“总结”等的理解与表达,直接影响着文章分值,是专业化的写作历程。作文考试命题,原本就应该注重学科性质,在表达实践中展示语文学习的现状,拓展对学科内涵的认知,丰盈对母语的独特情感。

基于三个情境载体的作文考试命题,和我们常见的“散文式”命题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个差异为“写作是切己而不是为你”。即便是进入考场写作,也都成了表现作者思想,表达作者诉求,和作者本人息息相关的言语交际,无处不体现着“我”的特色,流露出“我”的心声。这一点和以往我们看到的考场作文空泛、伪善、虚情假意完全不同。第二个差异为“需要的是审题能力而不是套题能力”。之前很多学生会背几篇范文进入考场,套作也能得到高分。而面对这样的考题,套作是毫无效果的。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审题,能不能审清题意,能不能按命题要求去写,就成了得分的关键。相反,生硬嫁接一些内容是无法得分的。命题中对写的要求界定很清晰,有指示、约束的效用,并和评分标准关联密切,能真正考察出作者审题、选材、组织、表达这一系列的综合能力。第三个差异为“要作文而不是做文”。“作”字的训诂之意中,和“写作”相关的就是“创造”。每一次写作考察,就是要考察作者的创作力,考察出作者面对题目的“文与意”的组合能力。而“做”文,则是生搬硬套,勉强为之,完全是应付考试,必然遭遇惨败。

基于三个情境载体的考试作文命题变革,将迎来全新的作文考察格局,考出真正的写作能力。



何捷简介


福建省作协会员,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首届十大青年名师,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写作教学名师。


何捷近年习作教研成果一览表



点击下方蓝字链接了解更多详情!


每周预告| 中小学写作教学2021年7月26日至8月1日内容预告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