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高二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练习:1 氓 离骚(节选)+Word版含解析【KS5U+高考】
发布于 2021-08-26 13:44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
1氓离骚(节选)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夯实基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忠厚的样子)
匪来贸丝(交易,交换)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B.匪我愆期(拖延婚期)
体无咎言(不祥之语)
将子无怒(愿,请)
C.言既遂矣(如愿)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纷乱)
咥其笑矣(讥笑)
D.謇朝谇而夕替(废弃)
谣诼谓余以善淫(毁谤)
忍尤而攘诟(责骂)
答案C
解析C项,“纷”,盛多。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答案C
解析A项,无,同“毋”,不要;B项,说,同“脱”,摆脱、脱身;D项,错,同“措”,举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C.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答案A
解析①②均为助词,无实义;③④均为连词,“即使”。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亦已焉哉 ②子亦有不利焉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忍尤而攘诟
D.①静言思之 ②今我来思
答案D
解析A项,“焉”都是语气词,不翻译。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动词,思考/语气词,无实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秋以为期
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C.三岁食贫
D.我心伤悲
答案D
解析D项,伤悲:古今意义相同,都是伤心难过的意思。A项,以为:古义为“把……当作”,今义为认为。B项,穷困:古义为(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为经济上困难。C项,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为具体年龄。
6.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
B.步余马于兰皋兮
C.不吾知其亦已兮
D.高余冠之岌岌兮
答案A
解析A项,被动句,其他三项为倒装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答案D
解析D项,“叙事诗”错误,应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推迟婚期的原因的两句是“,”。
(2)《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3)《氓》中写女主人公被弃后再涉淇水返回娘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4)屈原在《离骚》(节选)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这表明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离骚》(节选)中,写屈原感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6)屈原《离骚》(节选)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答案(1)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3)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4)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5)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6)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桃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9.下列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重章复唱的结构手法。该手法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加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浪漫的婚姻生活为描述对象,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浪漫色彩,由此可见《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
C.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全诗语言精练,主题突出,表达了对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
D.本诗反复使用一个“宜”字,展现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画面,歌颂了新嫁娘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答案B
解析B项中“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错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10.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对全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运用比兴手法。以桃树(“桃之夭夭”)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作比,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解析先具体分析哪些诗句运用了比的手法,哪些诗句运用了兴的手法,然后分析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远游(节选)
屈原
悲时俗之迫阨①兮,愿轻举②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汙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③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④。意荒忽而流荡兮⑤,心愁悽而增悲。神儵忽⑥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⑦,澹无为而自得。
注①迫阨:困阻灾难。②轻举:升,登仙。③徙倚:徘徊不定。④怊(chāo)惝(chǎng)怳(huǎng):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背,心气不顺。⑤荒忽:恍惚,神思不定。流荡:心情不定,无所依托。⑥儵(shū)忽:形容迅速的样子。⑦漠:清静淡泊。虚静:清虚恬静。恬愉:快乐。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揭示了屈原“远游”的原因: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远游了。
B.“遭沉浊而汙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表现了屈原内心的愤懑:身处污浊黑暗的楚国,独自苦闷却无从诉说。
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表达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长夜之中,孤单独守直到天明的苦楚。
D.“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采用联想手法,由天地的无穷无尽,想到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
答案D
解析D项中“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错误,“哀人生之长勤”指哀叹人生的辛苦坎坷,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艰辛。
12.“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①自我反省,坚持操守;②不断地追求、探索真理。
解析句中“内惟省”“端操”和“求正气”的意思是对内自省、坚守正道节操、探求真理,由此可知“内惟省以端操兮”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是自省、坚守正道的高洁品性,“求正气之所由”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态度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
参考译文有感世俗扼杀人的自由,真想飞翔起来到远处周游。性质微薄又没有依靠,以什么为寄托乘着它上浮?周围是污浊黑暗的气氛,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漫长的黑夜里不能安眠,守着一缕孤魂直到破曙。
联想天地的无穷无尽,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未来的事我难以知闻。徘徊不定,思绪遥远,惆怅失意,心气不顺。神志恍惚如水波激荡,心中愁苦而悲哀愈增。忽然间魂灵飞散不返,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自我反省以坚持操守,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清虚宁静中自有愉悦,淡泊无为悠然自得是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楚宫①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②,楚厉③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④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作者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时所作。②漻: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③厉: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④女萝:一种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的植物。
★13.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的批判。
B.颔联写到湘江岸上的景物,用枫树、猿啼、女萝、山鬼等意象营造了夜晚湘江两岸阴森衰败的意境,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C.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易招回。
D.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转变为激越高昂。
答案B
解析B项错误,从“枫树”“女萝”来看,意境并非“衰败”,而是“凄迷”。
★14.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对屈原的哀悼及同情。前两联以景写情,首联清深如泪的湘波、颔联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都蕴含着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②对楚人怀念屈原深感慰藉。尾联写楚人不忘纪念屈原,流露出作者对屈原身后能得到尊崇纪念的欣慰。③对屈原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怜伤之情。作者怀念屈原,以屈原自比,借写屈原的不幸遭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④对唐朝统治者昏庸的批判。首联中“泪”“恨”两字,悲痛地哀悼屈原,含蓄地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加以谴责,作者也是借此来批判唐朝的统治者。
解析首联中“泪”字和“恨”字,融入作者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颔联描写阴森凄楚的江岸景象,蕴含着作者对屈原的哀悼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尾联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楼画栋花格窗。这是浙江衢州廿八都给人的最初印象。
一条青石小街,依村蜿蜒曲折而过。两排几十幢明清建筑,古香古色。周边关隘林立,大山重围,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整条街上,都充满着煮豆腐和蒸铜锣糕的香气。
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挑浦城担”的中转驿站,民国时期经仙霞古道的浙闽物流,在清湖和浦城之间流动。挑夫们筚路蓝缕,靠着一副强壮有力的臂膀,风餐露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这条古道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挑夫们的肩上不仅挑去了物资,还从福建带来了“燕皮”,留下了“桂花糖”。食物因交流而获得最大的传播,或许不只是这些食物,还有人们对家最深沉的牵挂。
人们的脚步,一直在远行,但食物让我们内心安宁,让我们的牵挂变得别样的暖。
15.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蜿蜒曲折
B.古香古色
C.筚路蓝缕
D.风餐露宿
答案C
解析“筚路蓝缕”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这里用来形容挑夫挑担不恰当。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B.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C.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
D.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腐”
答案B
解析后文“煮豆腐”在前,“风炉仔炖豆腐”与其相呼应,应放在前面,排除D项。“小吃”与后文“香气”联系紧密,不应放在前面,导致语意不连贯,排除C项。“古朴”承上,属于已有信息,适合作主语,“民俗风情”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信息,一般不作主语;且“民俗风情”与后文“小吃”联系紧密,排除A项。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一个山头、村寨到另一个山头、村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由两个“从……到……”的句式组成,既能起到强调挑夫们辛苦的作用又给人希望在前的感觉;改句强调意味不明显。②语体风格不同:原句为两个句式相同的分句,音节整齐和谐,比较舒缓;改句为一个紧缩句,过于紧凑,不如原句与整段生动形象的文风和谐。(意思对即可)
18.下面是以《氓》为例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图示(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
参考答案《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用桑比喻容貌就是比,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①,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参考答案①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 ②姓、氏有别 ③有很多
解析①根据前后语境“屈原芈姓屈氏”“楚王为芈姓熊氏”,推断为“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②是对其后面两句内容的总述,由后面“姓是……”“氏是……”,可知②处的内容为“姓、氏有别”的相关内容。③紧承前面“‘芈’姓衍生出来的‘氏’”,再根据后面“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推断,可知③处的内容是指“芈”姓衍生出来的“氏”有很多。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