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童真,在搞砸的体验中理解规则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解读与教学设想

发布于 2021-08-31 12:13 ,所属分类:中小学阅读学习资料

1
打开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阅读后的第一感觉是好玩和感动
好玩在哪儿呢?是两个小孩和动物们都上了船后,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刚过一小会儿”,就忘了甘伯伯的嘱咐,由着自己的性子闹腾开了,全然忘记了自己和大家此时此刻正在一条船上,结果船翻了,都掉水里了。
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小家伙们”弄翻了船,甘伯伯不仅没有责怪和批评他们,还带着他们到家里喝茶,喝完茶“再见”时还邀请他们下次再来游河。这样包容心,是多么令人动容啊!生活中,有多少家长或者老师能够在这样“一地鸡毛”的情况下,还对孩子如此包容呢?
回味着甘伯伯的包容和爱心,慢慢你又会体会到甘伯伯的智慧——作者的智慧。任何规则从知道到理解再到内化于行,对于儿童来说,需要经历一个切身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自然后果”真正教会了儿童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用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些儿童,一次两次“自然后果”还不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教训,需要经历多次才会从认知和情感上认同规则,进而选择遵守规则。如果成人没有认识到“自然后果”之于儿童的成长价值,就会迫不及待地运用说教、控制、惩罚等方法迫使儿童在当下遵守规则。这么做,因为儿童并没有真正理解规则、体验规则的价值,离开了当下情境,就会将规则抛诸脑后。甘伯伯的智慧就在于,他做了规则提醒,但不说教,即使小家伙们弄翻了船,也不批评,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体验和反思。当然,绘本作者约翰·伯宁罕并没有直接在绘本中说出这些,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和领会。
成人阅读这个绘本,可能很快就将注意力放到了“规则”上,儿童或许更两个孩子和动物们的好玩,甘伯伯的“有意思”。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成人,尤其是老师带着学生读这个绘本,到底读什么和怎么读呢?
从“好玩”入手就好了。好玩可以从三个方面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和体会。
一是从黑白图画与彩色图画的对比中发现好玩,发现小孩和动物们天性中的可爱。绘本中,彩色页面与黑白页面交替出现,每次小家伙们询问甘伯伯可不可以一起去游河时,画面是黑白的,灰色的;接下来的一页是小家伙得到许可和叮嘱后的样子,画面是彩色的,明亮的。作者这样的设计给读者留下了猜想领会的空间。为什么询问和回答的页面里没有将想一起去游河的孩子和动物也画出来呢?为什么这时候的画面是灰色的呢?为什么单独将询问后得到答复的孩子和动物用一页来表现?为什么这时候的画面是彩色的呢?阅读中,不妨让学生自己提出更多的问题,也让他们自己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假如你就是那只想一起去游河的小狗,向甘伯伯请求时会怎么想?得到了甘伯伯的同意时会怎么想?听了甘伯伯的叮嘱又会怎么想呢?
二是故事情节好玩。一条船上挤满了那么多“乘客”,每一个都答应甘伯伯不会乱动,可是“刚过一小会儿”就都忘了,结果船翻了,都掉水里了。儿童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绘本故事读到这儿,教师可能就会把注意力放到“规则”上了,儿童的注意力会在哪里呢?不妨让儿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对话才能深入学生的心里。教师不必“告诉”学生大家是因为没有遵守甘伯伯提出的规则才导致翻船的,学生说出来,故事的力量才会成为“魔法”。
三是甘伯伯这个人物好玩。明明是孩子和动物们没有遵照他的叮嘱,才导致船翻了,可他和大家上了岸,让太阳把身子晒干,就请他们到家里喝喝茶。喝完茶,说“再见”时,甘伯伯还邀请他们“下次再来游河”。儿童一定特别喜欢这样的甘伯伯,一定会给他很多赞美。和学生一起讨论甘伯伯时,教师只需要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喜欢甘伯伯吗?然后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行了。当然,这里还有很多“空白”,可以师生一起来“创作”,比如晒太阳时大家会说些什么,喝茶时会聊什么,下次游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等等。
抓住“好玩”,就是在课程生活中自自然然地立足于“儿童立场”,就是“为儿童”的对话和学习。
2
课堂阅读活动的规划设计,从学生学习体验需要出发,可以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通读绘本故事。教师逐页为学生读故事,只要学生没有急切地举手要发表看法,就不要停下来,一次性读完。学生听完后,围绕“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做简单交流。
板块二,话题讨论,发现故事中的奥秘。再翻一遍绘本,师生一起讲故事,围绕以下话题进行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角色代入想象和体验):
1.观察图画,你有什么发现?(画面的色彩,猜想作家为什么这样画。)
2.大家从小河里上岸晒太阳时,大家会做什么聊什么?
3.在甘伯伯家喝茶时,大家会聊些什么?
板块三,拓展创造,续编故事。老师扮演甘伯伯,学生扮演孩子和动物们,第二天去游河……(将规则的体验清晰化,即让学生在故事创造和角色代入中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美好。)
《我在小学教语文》当当、淘宝、京东均可购买


编辑&审稿| 刀客
合作联系:18514471276
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