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王亚凤专栏---课题研修笔记】浅谈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发布于 2021-09-03 15:12 ,所属分类:数学资料学习库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多年来一直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今年5月份,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会,深入解读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而其中有一项就是关于作业的具体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无论是承担当堂检测的重任,倾向于基础性、单一性的课堂作业,或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并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倾向于综合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都有极大的意义。我们必须在国家作业革命理念推动下,改变以往作业形式单一、效果低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象,通过作业的布置、检查、评价环节,构建起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作业模式,最终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的目标。从国家大形势来看,教育部已经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生的家庭作业,设计的作业要有针对性,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同时还要控制作业量,以达到提质减量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教师获得反馈的工具。高质量的课后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后作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的现状:
1、作业多而滥
有些数学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二是作业形式单调,缺乏思维问题;三是作业量分布不均等。学生对这样的数学作业非常反感,大量的作业占去学生课余大部分时间,抑制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形成了大量抄袭作业的现象。
2、作业布置一刀切
许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差异,给所有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学生在作业问题上没有选择的权利。作业内容和形式固定,缺乏层次性,无目的,无梯度。不能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因人而异地设置作业,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种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讲究齐步走,最终导致学生作业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发生。
二、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要:数学教学要使人人学有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作业认识重视不够,作业缺乏针对性,搞题海战术,有的教师把作业作为惩罚的手段,错一罚十,使作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作业布置的意义,树立自身的新作业观。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我们要把课外作业作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把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后作业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努力并高质量地完成课后作业将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
三、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1、控制课后作业量。教师必须要把握重点,突出难点,科学安排,合理布置作业。数学课后作业量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为最佳,否则作业量过大,会使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控量。
2、课后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后作业在设计时,可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学生前一节课中出错的地方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坚决避免有些老师随意布置作业,经常会给学生指定教辅资料第几到第几页这种不负责任的布置作业,这样既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且还严重加大了学生的罪业负担,长此以往,时学生失去了学习书写的兴趣,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课后作业设计要差异,分层设计。
(1)学生的分层:
要实施分层作业,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分层可遵循多维性原则和动态原则。教师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成绩、在校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学生,这类学生基础差,自信心不足,自我约束力差;B层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较好,反应慢,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综合应用能力较差;C层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学生的分层应经常调整,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作业的分层设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切实起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要注意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A、B、C三层:A层为基础类作业: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而设计,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一般适合“学困生”;B层为提高类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而设计,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一般适合“中等生”。C层为创新类作业:针对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综合练习,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4、设计实践性作业。
设计实践性的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实践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如学习完“统计初步认识”后,我们可要求学生课后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收集数据,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此应用到自己以后的生活中。再比如,学习比例线段之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学校的旗杆、自己家楼房的高度等;利用最大值、最小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企业投资方向决策问题等等。在适当的时候布置给学生这类作业,让他们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扩展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从枯燥的数学中走出来,接触生活,认识社会,增强应用意识,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数学观。
总之,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学生通过作业活动,从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积淀深厚的底蕴。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学生的灵气才能得以展现。
陕西省学带培养对象王亚凤初中数学工作坊
请我们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