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幽苑散文】致村庄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6 11:11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致 村 庄

作者:清风淡雅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人行千里终求归宿。在人生之路途上,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走过了多少风霜雪雨,体会了无数个喜怒哀乐,经历了多少聚散离合,在记忆深浅不一的痕迹里,总忘不了养育过自己、伴随自己成长过的地方——村庄。
  ——题记

  

  回眸往事,村庄的故事总在我的眼前浮现着,在我的心里跃动着......
四十年前,随着一声哭泣,我便来到了这个世界,也来到这个村庄里。从那一刻起,便注定与它结缘了。
  这个村庄,曾经让我度过了最难忘的日子。这是一个曾在五十年代才终止其功能的古县城,这个村庄历经了多少代人,我没去考察过,但在风雨中依稀可见它斑驳的影子、年轮的痕迹......
 “凤州城,两头尖,中间住了个庙老汉”这个民谣,相传很久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对此陌生的多,一方面,歌谣说了村庄——凤州古城的地形。一条街道由西向东的贯穿,两头地势很低,地形且是很尖的,而中间这一段,地形却高出两端许多。至于这个庙老汉,是泛指,意思在中街有座孔庙,许多好文之人、好学之辈都聚集于此诵读诗书。
  旧县衙恰巧就在中街,所以这一段算是曾经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了。我家就和老县政府相聚不到十米,自然也沾了不少光。这里说“光”是指文化气息,父亲喜欢去学校给人家干活,或许也是想耳濡目染熏陶出一些书香之气来吧。
  正因为有了父亲做铺垫,所以我五岁多就在村子里的小学就读了。每天在孔庙礼堂里学习一个多小时,其余时间回教室。等到了“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那更是欢喜兴奋了,在孔庙南面的舞台上载歌载舞。我二年级的时候,便在这舞台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了一名胸前红领巾飘扬的少先队员!
  我们的这个村庄是久负盛名的古县城,有传说唐玄宗在此避难成功的萧台寺,后来被赐名为“消灾寺”,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源源不断,福祉多多,庇佑一方百姓。消灾寺大殿西边的张果老洞里,有八大景之一的“铁棋仙迹”。在家里便可闻到“晨钟暮鼓”,被誉为“萧寺晨钟”的一大美景,也就从这里传开了。
  在学校里老师常带我们去春游,目的地是南岐山。这里是“南岐积雪”的胜景之地,自然很有韵味的。一路上羊肠小道边洒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儿,点缀着春的衣裳。春风拂面,春草浅浅,溪流潺潺,这一切远比画家之作要自然的多、清新的多。
  一路上嘹亮放歌,歌声飘过云层、越过山巅,在空谷里久久回荡着。女孩子们会采撷一朵自己钟爱的野花儿,别在发间,显得活泼可爱,感到特别的自豪!
  到南岐山松林的路程也不短,因为和伙伴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的,所以也未曾感到疲惫。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才到了松林。踩在落下的松针上,软绵绵的,会发出极其细微的声音,阴坡里还能见到没有融化干净的残雪,星星点点的,好像给淡褐色的松针软毯子绣上了几朵白圣莲,很有点仙灵气,也多了几分动感。
  小鸟儿在林间欢呼雀跃着,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和小伙伴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布,将背来的锅、拿来的菜掏出来,然后在林间捡一些干枯枝来生火。三个石头支起来,就是灶台,上面架上锅,石头缝隙里生火,当然都会远离松林的。这水嘛,那可是纯天然的,不加漂白粉的牛蹄窝里的水,一勺一勺的舀来,再倒进锅里,煮开。小伙伴们把自己拿来的食物共享,十几分钟后,一锅香气四溢的美食便呈现在眼前啦!
  已经到了喉咙的口水不得不使劲地吞咽下去,闭着眼用鼻翼呼吸,想多享受一下这香气,谁也不忍心先去揭锅盖,最后还是一个胖点的小伙伴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抢先解开了锅盖。这下,可像是“把天戳了个窟窿”,不得了了!大家蜂拥而至,开始抢拿筷子,往碗里捞了。眼看着锅里的美食快见底了,一个叫东东的男孩子直接把碗放进锅里舀。
  饭足之后,大家提议唱歌跳舞,小伙伴们都放得开,有独唱、小合唱、大合唱。我们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背着手风琴给我们伴奏,孩子们开心地唱起来了,惹得老师和我们一起唱,那歌声就在林间悠悠回荡着……
  一颗天真单纯的心,就像是这春水一般,更加的清澈。和老师和小伙伴们一起享受这春光无限好的时光,一起将这美好的村庄故事装进心灵日记中……

  二
  夏天,村庄里更是沸腾了。
  这里的夏天气温也不是怎么高,早晚凉,中午就热上那么几个小时,最高温度也不过三十七八度。
  作为我们这些孩子,自然还是喜欢夏天,因为到了盛夏的晌午可以三五成群地去河滩玩耍。男孩子中胆大点的会扎猛子,钻进深水潭里,憋上几分钟,看谁厉害。女孩子则害羞保守,就拿上几件衣服去河滩洗完之后晾在河滩岸上的热得发烫的石头上。
  那些幽绿的水,让我觉得深不可测,可是男孩子却不以为然,嘲笑我胆小鬼。那些男孩子,我们当地叫“儿子娃”,他们像泥鳅一样,利索得很,来到河滩三下五除二脱掉上衣,然后在自己熟悉的水边站定,伸出两条胳膊,紧接着做一个半蹲动作,试一下水的深浅。适合的话,慢慢地走进水里,然后就不见了,吓得我嘴巴张得老大,唯恐发生意外。忽然间,他们露出个头来,将故意吞入的一大口水朝岸边喷过来。
  我害怕把自己衣服弄湿了,女生在这河滩上,可不敢脱衣服的。男生当中也有调皮的,他知道女生害羞,故意嚷嚷:“你们不嫌羞,我们光屁股,哈哈哈!”我闻听,急忙转身跑向一边去。
  后来听大家议论,说男孩子嫌把裤衩被水弄湿了难洗,直接光腚自在,而且还不用洗衣服,省时省力。个别有些害羞的男生,则是在游泳结束后钻到靠近山根的县河(两条河,一条是县河,一条是嘉陵江)里的大石头后面躲起来,把湿裤衩一脱,换上外面的长裤子,挽起裤管,走出水来。
  他们男孩子当中有抓鱼功夫好的,我们就会跟着沾光,烤鱼吃。等回到家的时候,肚子也饱了,洗的衣服也晒干了,男孩子也凉快了,一举数得,所以我们喜欢过夏天。
  夏天最主要的还是果蔬多。按照村子里八个小分队的分工,我们中街的这几个队,则属于蔬菜队,“两头尖”的几个队,就是粮食队了。
  蔬菜队的家庭,自然以种植蔬菜为主。这是一个比较繁琐的活,要种,要管,要割,要扎捆,要清洗,要变卖。我也参与到这些林林总总的劳动中。总觉得一来可以帮助父母,二来还可以学会一些干活的技巧。
  我捆绑蔬菜,总是捆不紧,就是那种上小下大的“小蒜头”样式,拿到街道卖的时候,别人倘若要挑选的话,一提起,菜捆子就散开花了,曾被戏称为是“天女散花”。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推销菜,那可是一流的水平,直说得买家一个个心花怒放,都笑呵呵地买我家的蔬菜。大家见我九岁多就卖菜,觉得很可爱,愿意来逗我玩儿。我称量又准又快,算账那才叫神速!村子里的有些老者故意一会说买多了、一会说买少了,目的就是想考察我算账的速度,我都会脱口而出,绝对没错。
  夏天的村庄,如梦似幻,如诗如画,在我求学的岁月里,融在了它温暖的怀抱里,演绎了许多说不完的故事……


  随着秋季的来临,萝卜、白菜也都成熟了。每天下午放学后,在炊烟缭绕之时,都会背上一个小背篓,跟着母亲爬上“五台地”去收获红白萝卜、冬白菜。
  像红缨枪一般的萝卜缨子,很是好看,上面是绿色的,下面是红彤彤的萝卜,绿白相接的胖嘟嘟的白萝卜身子,苗条型的,丰腴型的,放在一起,韵味不同,各有趣味。一旁地里站着的大白菜也不甘示弱,探出圆鼓鼓的脑袋,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红白萝卜所穿的华丽的外衣。
  我和父母亲来到地里,看着它们的样子,都很可爱,憨态可掬,舍不得丧失它们的生命,于是我就拉住缨子轻抚几下,才把他们从图里面请了出来,可是眼看着天色渐黑,只有忍痛割爱,将他们的头顶的绿色缨子削掉,只留下圆嘟嘟的或者深红色的身体,倘若下手太重,红萝卜的顶端便会露出黄心来。不过我也不是有意要伤害它们的,即便是真的失手了,看到那红色、金黄色的两个同心圆的截面,觉着也是“风景这边独好”。
  一大背篓的萝卜,装好了,父母合起来帮我将背篓抱起,我顺势将双臂连同肩膀装进背篓带子里,这样就靠脊背和肩膀将背篓背起。按着来时的路返回,越走越觉着脊背上的重物往下掉。不由自主地要将身体向下弯,果真有臧克家笔下的老马的味道,不管怎样,还是咬紧牙关,将这一大背篓的萝卜送到目的地。等卸下背篓的时候,脊背上的汗,几乎湿透了衬衣。
  汗水流的越多,就越懂得劳动多么光荣,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为了卖得多些、卖得快些,就必须用架子车拉上,去五里开外的镇上去卖,那里有几个企业单位,人口很密集,货物流通就快。
  晚上准备次日的商品——红白萝卜。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母亲总要烧上一锅温水,再兑点凉水,将白萝卜用毛刷将其洗干净,然后再用这水将红萝卜一股脑地倒入,用木叉进行搅动,软化了附着在上面的泥巴,然后再用抹布,挨个洗净。最后弄一大盆清水,将所有的萝卜冲洗干净。遇上冬天了,就得早上四点多起来洗,然后用麻袋和一些厚点的包装物,盖在萝卜筐子上面,以防冻破皮,影响了出售。
  要说起这用的水啊,那也是不少费劲的。先是井水,父亲要跑到“两头尖”的一头——东关找到井巷,再去挑水。用辘轳搅水,到后来年久失修,辘轳没了,就只能用扁担把桶子放进井里,提水上来,要是遇上水面太低,就只能再接一大段绳子了。再到后来,村子里安上了自来水管,但是分布得很稀疏,不过,我十一岁也能挑水了,便用瘦削的肩膀去挑水,来回就三、四百米的路程,一次挑三担半,大水缸就满了。为了洗菜,我就多挑一两担。
  村子里的人有去田里干活的,只要经过街道,看到我一个小小的女娃挑着水往回走的,无不啧啧夸赞!
  村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巷子很多,井巷、副业巷、大老巷……也不知道是怎么命名的,看名字,猜想是按照巷子的功能划分的吧。光井巷就两个,城里面的,城外面的。
  一年到头,村子里总要闹腾一下,庆祝新年来临。这正月里的社火,那是一绝。村里的人,上到七十岁的老汉,下到十来岁的娃娃,扮相很是生动。踩高跷,就是村子里的又一特色,身着生旦净末丑角色的戏服,画好戏妆,然后将双腿分别缠绑在一米到一米三高的木棒上,上面有个专门供踩脚的撑子,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人能在上面站得住。
  村子里有几个老艺人,那技艺了得。扮啥像啥,孙悟空手持金箍棒,一双火眼金睛,似乎看出邪恶和不平事,试图惩恶扬善;花花公子游手好闲,见蝴蝶飞舞,便扯开衣服,追逐嬉戏,想扑蝶儿;许仙手拿油伞,寻找走失了的白素贞……
  锣鼓喧天,响彻全城,穿越了城西的旧城墙,东门的老城门,堪比1976年拍摄《白莲花》的剧组的技艺。地上的旱船,在艄公的号子声里时而直行,时而左右摇晃,逼真极了。骑毛驴的老者一副滑稽相,好似媒婆子,脑后翘起一撮弯曲的头发,脸上有意识点上两颗黑痣,身后有个裹着白羊肚毛巾的老汉,甩起皮鞭驱赶。社火里还不忘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这真够搞笑的。一位成年男子扮演孕妇,背上背着个布娃娃,身旁的一位男子则扮演丈夫,怀里也抱着个女孩,意为即使超生也要生个男孩子,另外还有一个村干部模样的人,手里拿着计划生育手册,追着要给这超生户做宣传动员,逗得台下的老少捧腹大笑。
  二十几年前,我在参加高考后离开了村庄。后来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在村庄里的单位。如今工作单位整体搬迁两次了,最终又回到了当年的镇子上。这或许就是缘分,每天上下班总可以从公路上瞥见村庄,偶尔还可以看见村子里的人在公交站上下车,也能听见,问及原因时,还有人说:“我进城去呀!”早在我小时候听老人说,把村子周围的人来我的村庄称作是“进城”,因为这里曾经是旧县城,东门的城门将街道分成了城里城外。据说进城的人误了时辰,就被关在城里了,就出不去了。


  梳理离乡多年的风雨岁月,原以为早已忘记了旧时的村庄,但每当月明星稀、夜不能寐时,仰望天空那轮圆月,总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起......
  我的村庄,我的故乡,您经历了许多风雨,留下来的明清宅子还有几座,见证着历史变迁。几百年的老槐树,几人合抱的古松柏,依旧矗立在那里,茂盛参天,庇荫着村庄。
  古老的村庄,赋予了我美好的童年,演绎了我的青春故事,给我的人生重重地涂抹了一笔。这么多年了,它就像一位老者,静静地看着我的成长。每天看到村子的门楼时,总有一种对往昔生活的回味。
  旧村子,旧宅子,旧故事,总在我的心湖上缓缓划动着。您像一幅幅画、一帧帧胶卷,浓缩了我的记忆,成为我人生长卷里的一段瑰丽的图幅。
  老村子,老风景,老民风,历历在目,您的笑容依旧那么的迷人,您的神韵还是那么的销魂。在斑驳的流年里,您像一壶千年醇酿,不时地散发出弥久浓厚的幽幽香气……
  我的村庄,您是我寄放乡愁的地方。如今,我的村庄老了,老成了一个故事。蓦然回首,在我的心灵深处,您在百花丛中灿笑着,您在摇曳着千年的传说……








































































































































荷风千举夜朦胧,塘边写意醉清风,月笼深夏识墨趣,色香文字入画中。荷塘文友群QQ:166455749



作者简介


清风淡雅,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教师作家专委会理事,凤县作家协会理事、《天府影视》特约作家,《时代邮刊》特约记者。有不少散文、小说、纪实文学作品在《中国教师报》《人生》《中国诗乡》《山东青年》《博爱》《时代邮刊》《五台山》《宝鸡日报》《渭河文化》等报刊发表。曾获全国作家、诗人眼中最美旅游景点征文“十大诗歌作品奖”,陕西省图书馆征文一等奖,凤县“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征文比赛一等奖。出版散文集《你再不来,就与美好擦肩而过》《遥看那片绿》。



































































稿

▶1.要求是原创作品,在其它平台上过的不能再上。出现抄袭的后果自负。采取作者自荐和编辑部选定的办法,体裁限定于散文、随笔、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字数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特别优秀的可以稍微放宽,短篇小说5000字左右,微型小说1500-3000字。

▶2.阅读量500点下的赞赏金按照百分之五十比例给作者,500点以上的按照百分之六十比例给作者,余下的归平台所有,赞赏不够十元的归平台所有。

▶3.赞赏一般七天时间到账,到时由推广部长莫道不销魂按照规定的比例转账给作者。

往期清荷幽苑文精彩回顾

寻找记忆中的岁月

新年静思——读逸飞文学有感

迎春曲之梅讯

红楼情痴是姚老——读姚来春《品红楼》有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