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斌:深山藏古宅武家院子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6 11:33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我们
深山藏古宅:武家院子
沿曲曲折折的渔溪河盘旋而上,车行约二十余里,在重峦叠嶂中有一处开阔的山坡,山坡上屹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这就是武家院子。
(坐落在高滩镇百坝村的武家院子)
武家院子依山而建,背后青山叠翠,两傍竹影婆娑,坐北向南,前低后高,沿着坡势自下而上形成三个台面。现存的武家院子为一进式四合院,由前厅、大院坝、东西厢房、正厅及东西偏院组成。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土木结构、悬山顶、青瓦屋面,清水翘首脊。
(武家院子正厅与厢房)
前厅为上、下两层木板楼,外墙泥土垒就,大门居中,有一间房子长的过厅,穿过过厅就进入武家院子。院子抬基较前厅地面高出1.2米,要上7步青石条台阶。内院阔15米,进深12.6米、面积为189平方米。东西各有厢房三间,正面有五间房构成正厅。但正厅又高出院坝0.7米,需上三步台阶。除正厅两边廊檐下的过道可通往东西偏院,整个院子为四周的房屋所包围,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成就了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是四合院,整个建筑风格却又并非是北方的建筑风格。
正厅和厢房均为穿斗式屋架,内院檐墙及内隔墙全为木板结构,有雕花木窗,厢房前檐为二步挑檐,有吊墩式木雕瓜柱支撑着二步檐挑和檐檩,柱与挑之间用精美的龙纹木雕雀替加固。这样的构造既能使房屋坚固,又以精美的木雕、艳丽的彩绘作为装饰,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在宽敞的四合院内欣赏巴蜀民居风格的建筑艺术,又怎能不让人忘记了置身何处?
(木雕窗子)
(廊檐柱上和灯笼坊上的木雕)
据武家后代介绍,他们是河北一带的移民,清初迁移到河南某县的武家庄,约在清乾隆年间迁移到陕南紫阳县。考察当时的历史:满人入关,在一片凯歌声中,摄政王多尔衮以八旗劲旅为国家根本所系应“如恩爱养”为由,于顺治元年颁布了“圈地令”,此令规定前朝公田、藩田以及京畿周边荒芜之地均可圈占,圈地之风随即蔓延,无论有主无主的民田熟地都被随意侵吞,策马圈占,投充者,削籍旗下,沦为奴隶;抗争者拘捕下狱,论罪施刑,京畿(包括河北一带)农民流离失所,纷纷南迁。另一方面,由于明末清初的农民战争,特别是清初的“三藩之乱”,陕南人口锐减,到处是“洪荒甫辟, 地土肥美”,清政府为安抚流民于顺治初颁布《垦荒令》,康熙皇帝更加重视垦荒,在《垦荒令》修订中增加垦地二十顷以上者,“试其文义通者,以县丞用、不能通晓者以百总用;垦荒一百顷以上者,文义通顺者,以县令用,不能通晓者以守备用”的优厚政策,把开垦荒地和升官发财结合起来。陕南各县官府依据《垦荒令》纷纷制定招垦令,开出优厚条件招人垦荒,移民蜂拥而来。由于荒地多,往往手指脚踏为界,占地可达数十公顷,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移民,政府不仅给移民发放路费、安家费,还借给耕牛籽种,免除五年税收,于是这些移民迅速在陕南安定下来。武家的先祖很勤劳,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他们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在道光年间,紫阳县令陈仅推广红薯种植,武家所种红薯曾到达到单个净重两斤多,一时声名鹊起。武家的先祖很聪慧,他们目光独到,所选的落脚处不仅空气清新、自然条件好,而且有区位优势。由此向北翻过山梁可入汉中的镇巴县,然后向南过渔度坝可踏上古盐道入四川;向北经西乡可接古茶马道入关中平原;向东出渔溪河可以连接任河航运,于是这里的山货特产茶、耳、漆源源不断地被运出山,换回大量真金白银,武家也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地主。
(通往偏院的走廊)
(木雕雀替)
也许是北方移民的缘故,修房造屋讲究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以房屋围成封闭而幽静的四合院,似乎是希望能建成老家的院落样式。然而,与平川大坝不同,山区修房造屋注定要依山而建,要利用当地材料,工人也都熟悉了巴蜀风格,修起来的四合院也就注定要融入巴蜀风格了。院落里的排水设施也都按照南方的天井设计,特别是两边的偏院,虽然早已坍塌,或改造成现代建筑,但天井的旧痕依然无法抹去,排水设施依然如故。如果这两处天井院落没有毁坏,想像一下整个院落萦绕勾栏,盘曲石径相通的意境,令人神往……
武家院子背山面水,环境清幽,选址特别考究。整个院落都建造在一座整石山上,虽然是垒土而成的主墙,但以当地麦草和泥而筑就变得异常坚固,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没有半点裂缝。村支书告诉我们:汶川大地震的余震波及这里时,附近的村民和学校里的师生都来这里躲避,这里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石雕柱础)
院中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因为是双挑檐,走廊很宽,超过了两米,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我们探访武家大院的时候天上下着小雨,雨中站立在廊檐下,微风吹拂,悠闲地欣赏着雨滴叩击青石板溅起水花,听着宛如钟表一样发出嘀哒、嘀哒的声响,仿佛走近了时光深处。仰望四处挂满的红灯笼,灯笼坊上的祥云、双凤朝阳等彩绘浮雕仿佛在飘动,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叹北京城中的亲王府、贝勒府也不过如此。
(和风细雨中的武家院子)
正厅的大门是明清风格的木雕槅扇门,门上雕刻着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古色古香,而廊柱下的青石雕花柱础,虽然已被时光打磨得锃亮光滑,但镂空的八角形石墩上印刻的“福禄寿喜”字样依然清晰可见,顽强的昭示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厅楼上的木栏杆)
武家院子虽然是土木结构、外表毫不起眼,没有壮观的飞檐,没有高大的风火墙,没有豪华的门楼、抱古石,没有象征身份地位的门簪。然而,宽敞的大院、精细的木雕石刻、艳丽的彩绘,特别是堂屋脊檩和上金檩的龙凤浮雕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厢房窗户上的宝相花纹)
作者简介
张斌 男 汉族 出生于1968年12月,大学学历,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乡镇任文书、扶贫专干等职,其间曾下海,在民营企业担任业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等职。2012年从事史志工作,先后参与《红色记忆》《砥砺前行》等党史读本及《党史二卷》(正本)写作;参与二轮《紫阳县志》和《紫阳年鉴》的编纂工作;主编《紫阳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紫阳县脱贫攻坚纪实》《紫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出版《天外的村落》《岁月的回声》两部散文集。2015年至2018年,在紫阳县政协从事文史资料工作,有多篇文史资料被收录在中、省、市、县各类文史资料选集。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往期 · 推荐
【散文】张斌:火柴记趣
【散文】张教志:母校情深
【散文】阮英高:双桥新歌
【散文】向连才:硒与“月亮女神”
扫描ErWeiMa我们
图片:刘友平
编辑:管世骁
校对:张 啸
审核:张 斌
欢迎投稿
邮箱:3429456371@qq.com
:zb646038895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