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11年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07 09:48 ,所属分类:文言文知识学习-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个有价值的gongzhong号,入VIP会员群


(2011年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答案】

8.C9.D 10.C
11.(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们安定清平。(译出大意2分,“奏罢”、“有司”“列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貂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译出大意3分,“裘帽”、“复遣”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C项,延:邀请。《桃花源记》中有句子“延至其家”。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全部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这是选择的依据,首先要注意对象是“熊鼎”,特点是“处事精细求实”。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①表明其孝顺;②表明熊鼎处事思虑周详,能抓大放小,同时也体现他直谏,不能体现“精细”。排除有①②序号出现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C项“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有误,“赃”意思是“受贿”,而并非行贿。同时迁走的是凶恶残暴、称霸一方的“方氏”。
11.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信”为翻译要准确,“达”意为翻译要通顺,“雅”意为要有文采,三者结合,才能很好地翻译句子。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抓住句中的关键实词,比较灵活的运用好虚词,注意文言句式、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联系前后文,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望文生义,这样才能准确翻译。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要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第一句中,“至”,“到任”;“罢”,“罢免”;“职”应是名词做动词,“称职”;“列”是形容词,“诸多、各个”;“有司”,泛指官吏。第二句,“复”,再;“慰劳”同义词连用,古今异义,“慰问”;“赐”,“赐予”;“召”,“召回”



高考真题:2011年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课标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2年高考大纲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2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文言文

高考真题:2018全国高考各卷诗歌鉴赏

高考真题:2019全国高考各卷诗歌鉴赏

高考真题:2020全国高考各卷诗歌鉴赏

高考真题:2021全国高考各卷诗歌鉴赏

高考真题:2017全国高考各卷名句默写
高考真题:2018全国高考各卷名句默写
高考真题:2019全国高考各卷名句默写
高考真题:2020全国高考各卷名句默写

高考真题:2021全国高考各卷名句默写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