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胡跃宁:不会讲故事的女孩_语文阅读

发布于 2021-09-12 17:41 ,所属分类:散文阅读园地

胡跃宁:不会讲故事的女孩

她叫杜雅娟,一个自喻不会说话,不会讲故事的女孩。
在我的印象中,或是稍微的上了一点年纪的人,或称为老人家的老人们,进医院就医,都希望是一位白胡须一把,且头发斑白,银发满头的老者,听他一阵望、闻、问、切方才放心,谁愿意将自己的身体、健康、性命交由一个嘴上无毛的“毛头医生”去做“试验”呢?所以,凡开诊所者,坐堂老中医的诊所门庭若市,而年轻后生开的诊所则门可罗雀。
嘿嘿,奇怪吧?好笑吧?
而如今,你还带着这样的老观念去就医,那就是真的很奇怪,很好笑了。是的,时代都变了,一切的,一切的老观念都落伍咯。且看,现坐于我对面的这位女医生,一脸笑容,一头的短发都彰显着她的甜美、精干。只是面对我的采访,她一再笑着摆手道:我真的不会讲什么故事。因此,除了一说一笑外,就显得特别的紧张、拘谨。几经我的“磨缠”都不奏效。
问题出在“采访”二字。好吧,你不就是怕“采访”吗?那我们换成拉家常,摆龙门阵的形式总该可以吧?这样也好,彼此都相互轻松,放得开,话也投机了,呵呵,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我刚开口:1970年,我10岁,那年的我就来到了攀枝花。话一出口,杜雅娟就捂嘴“噗嗤——”地笑出了声:哈哈哈……胡老师,1970年,10岁,哈哈哈……那个时候,别说我,就我的父母恐怕都还不认识,恋爱耍朋友吧……
话就此聊起。我接着说,当时的攀枝花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她说她90年出生在西昌一个贫穷家庭(这让我很吃惊,她居然是90后,完全是个黄毛丫头啊。怪不得她会将头发染成一头的金黄),膝下还有一个妹妹;我给她讲坝坝电影,她给我讲家乡的农田、蜻蜓、青蛙;我给她讲攀钢出铁出钢,讲成昆铁路开通,她给我讲彝族的“火把节”,讲第一次坐着火车去成都。
——
杜雅娟的故事来了,让我们倾听一个不会讲“故事”女孩讲的一个个故事——
2015年我从“川北医学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规范培训。2018年终于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职业医师”证,成了一名正式合格的医生。
“规培”人员为三四十人,结束后,留下5人,4人去了外科,我只身一人留在了肿瘤科,当时我们科室有四五十人。没想到,万万没想到啊,我做譬如歌星影星,开店经商的梦,就是没做过耳戴听诊器,做一个医生的梦。
对于我们8090后人,社会有些人颇有说辞,什么缺少理想和信仰啊,什么功利欲望心强烈啊,什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啊,什么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更为玄乎的是将我们视为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嘿——好像我们都是自信脆弱,敏感而自私的人。用父母的话讲,就是不求进取,好吃懒做的人。


看看,都给我们8090后人贴了一些什么样的标签。你怎么认为我管不着,反正我今天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了一名医生,我要叫你们瞧瞧什么是90后,哼!
其实啊,一个人,说也可以,想也可以,好多事是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但真正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码事了。刚开始规培与实习的时候,有老师带着,也无心理压力,跟着看、听、学就是了,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听音乐、看电视、逛商店、网购、烧烤、啤酒、睡觉,一切都顺理成章,过得是既滋润且快乐。
可是,我们为什么总爱说可是呢?却也真正的是,可是——当我第二天,要以一名正式医生名义,上岗、出诊的时候,我彻夜难眠,一些从未想过的稀奇古怪的事都往脑里来,本是信誓旦旦的一心想为病人治病解除痛苦的,不知怎么地“怀疑”起自己来。无论昨晚我睡了一个怎样的“囫囵”觉,想了好多好远,第二天,连描眉、施粉的心思都没有了。到了科室,看到主任、老师们那样坦然、镇定、从容的表情与工作交代,我真的为一夜的未眠而感到可笑。我给自己打气,镇静、镇静!穿上医生那令人向往而又圣神的白大褂,跟随主任、老师们从容而自信地迈进病房,面对我的病人。
凡进入我们科室的病人,可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它内科、外科不一样的是,凡是来的病人,都信心满满的会盼到出院的那一天。我们这里不然,病情的状况决定着他们的康复。介于此,在治病的过程中,不仅自身要与病魔做顽强的斗争,还要承担精神上的负担,经济且不论,夫妻情感或家庭和睦的也不必说了,单说一些因客观条件而言,造成有的病人因情感、家庭、子女的因素,为治病而卖车卖房,而离婚而反目为仇的,每每看到或听到这些,我的心总是很难受的,就有一种想将学有所用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尽快尽量的医治病人,除解除他们的痛苦外,也为挽救他们的生命,挽救一个面临破灭的家庭。就想尽兴尽职地工作。
这是从一个90后”口中说出的话吗?那真挚而发自内心的话语,我看到了一个“90后”的担当与责任心,更是一个医者仁心的内心表白。
迈进病房的那一刻,并没有让我“神气”多久,心中的那么一点“心理”防线也很快地崩溃了。面对病人,以前不太在意,现在细观他们的表情,有的脸上没有一点的血色,有的露出一张痛苦难忍,有的绝望,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求生的眼神,等等,这些都是我始料不及的。那种忧伤、痛苦、绝望、求生的眼神就像是对我说出的“话”,你能治疗、解除我们的痛苦吗?
上班的第一天,就给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看着她的脸问道。
她微微地点头继续道:说实在的,当第一次用手去接触病人肌肤的时候,尽管戴着口罩,有些严重病人身体发出的那种“异味”还是让我有点不适,但又必须强制自己忍着,那天中午的饭我是没有吃的,晚上眼中总是出现病人那各种痛苦的表情。老实说,那段时间大家看到我脸上面带微笑与说笑的,可我内心的那种害怕、恐惧全被伪装起来,谁也不曾察觉出来。
如果每天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上班,岂不是很不开心与压抑?
是啊,自从我当上一名医生的时候,我母亲碰见熟人就说:“我女儿要当医生了。”可是,她哪里知道我哪像一个医生的样子。我都不能战胜自己,何以面对我的病人?不是一直都期盼着做一名好医生,将手中的病人治愈出院吗?现在居然对自己丧失了自信心。振作,必须振作!
这样“郁闷”的前后心境持续了近半年吧。不断调整心态的我,开始由“被动”的工作变为主动地去接近我所面对的病人。当我在与他们的接触、交谈中,让我感到很大的震撼,随之也改变了我的想法。原来,这些因“癌”而被自己定性为“死刑”的病人,完全处于“无知”而绝望之中,正所谓:有些癌症病人的病,本不该致死,都是自己吓死的!

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心理活动,我们的病人除了关心自己的病情外,他们太在乎医生的面部表情与一言一行。你只要稍微的在他面前皱一下眉头,他都会很敏感地问道:医生,怎么啦?因此我们在病人面前言行举止都显得那样的重要。
有这么一个段子。说的是一个单位的工会主席,常去医院慰问病人。如果是一般的病人,就由他代表单位,如果是特别严重的,包括那些得了癌症的病人,除了他,还有单位的一把手。每次去,他都要告诉病人如何的坚强,如何的树立信心,最后战胜“癌”症的信心。事又凑巧,那天他去慰问病人的时候,突然觉得胃不舒服。经查,是胃溃疡穿孔,需住院治疗。因为是工会主席生病住院,平常又那么热心地关心同事。生病了,去医院看他的人自然多,于是,送鲜花的,安慰、关心的话语不绝于耳。他自己认为,这么多人来看他,一定是得了什么重大的病,大伙都瞒着他,让他感到了病情的严重性。这日,单位的一把手也来了,并且亲自抱了一束鲜花。看到这情景,他想啊,这下完了,老大都出面了,一定是得了不治之症。当老大关心地问他,有什么要求吗?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想,真的一切都完了,于是,他有气无力的告诉老大:想到天安门去看升国旗。这样,体质虚弱的工会主席就被同志们用担架抬去看了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迎风飘扬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只见工会主席从担架上站了起来,向红旗敬了一个礼,就自己走回家,走回单位,又开始去慰问有病的职工了。哈哈哈……
哈哈哈!杜医生,你真逗,你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么一个段子,太好笑了。
哈哈哈!好不尽兴的杜医生,手掩嘴唇对我说:讲的这个段子,不只是好笑,我主要是想告诉你,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有多么的重要。说到这里,我给你讲一个现实的真实病例。哦,讲这个故事之前,我要告诉你的是,凡到了我们“肿瘤”科的病人,不都是判了“死刑”的哈。癌症是一个世界性的疑难杂症,还没有哪个国家会说百分之百的攻克、治疗好一切癌症病人的病。但是,我更想告诉癌症病人们,除非是真正的到了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外,大多“癌”都是可防可治,或是能延长你的生命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治愈,剩下的三分之一通过医疗手段延长生存期)。但前提一定是,你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地与医生配合,延长病人的生命或者是治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个我完全接受你的观点与解释,不仅是病人,就是我们健康人都得讲心理、精神上的健康。
嗯嗯!几年时间,我医治了多少的病人,已无法记清,但是,有这么一个病人我特别的令我在意,直至现在。
那是2018年的一天,我们科收留了一个28岁的女病人,作为病人,我们都会一视同仁的对待的,但是,这是一个“特别”的病人令我特别的女病人,因为那年我也恰好28岁。巧的是主任将这病人分配给我,这样我就成了她的主管医生。
这个患者已在其他医院检查过,是被认定为“不可医治”的,被自己及家人都判定为“死刑”的病人,因为她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肺癌——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这样的病人是经不起病魔折腾的,况且,她的病情发展到很危重时期,是家属搀扶着走进病房的,无法自由行动,不能离氧,对于这样的病人不能有半点的耽误。想起她那憔悴的面容,想起她与我年龄的相仿,难道就这样的被病魔夺走如花季般的生命,真的很是心不甘。不忍心却又必须去面对她的眼神,因此,每次进她住的病房之前我都镇静一下自己的心理,并不断地告诫自己,医生给予病人的眼光,不是同情、怜悯,更不能用伤心与落泪来取代,那一定是给她足够的信心与勇气。这样,我都将调整好的精神面貌传递给她,总是微笑与她交流,做心理疏导。
这确实是一个很坚强且乐观的女孩,不管用什么药,打什么针,她都积极配合,还不断地安慰我,叫我放心大胆的医治,哪怕是用她做试验,哪怕是“死马当活马医”她都不会怪罪于我的。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父母也是同样的态度。这给我树立起了极大的信心。但我不能对病人及家属亲口答应并承诺什么?但在我心中,自己给自己表了一个态:尽我所学,尽我的能力,尽我的良心,我会努力的,但也判断和分析了要付诸行动所要承担的巨大风险。最让我困惑的是,对于她的病情,不用药吧,采取保守治疗,这很安全,但这无疑是将她一天一天推向死亡的边缘,用药吧,稍有不慎,或是药量过大、过重,都可能会加速、加快、提前结束她的生命。一朵如花一般年龄的姑娘的生命就会结束于我手中。我又该如何面对她?面对她的亲人?
这也让我考虑很久,矛盾很久,经与她父母多次、充分的交流后,我还是大胆的开始酝酿我的实施措施,除翻阅、查找资料、文献外,就是向主任、老师们请教,庆幸的是,我的想法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就在上药的时候,我的心天天都揪起,茶不思,饭不香。提心吊胆地挨过到了第四天,病人精神开始有所好转,饭量开始增加,能够脱氧在病房活动,第五天,她出院了。是的,她带着胸腔引流管出院了。经过6个月周期的化疗,我说,恭喜,你的治疗结束了,回去过你正常人的生活。你看她的表情,用一双不信和怀疑的眼神看着我,又指了指自己说:我 ——可以回家了?哈哈哈……抱着我使劲地摇,手也不愿意放开。
说到此,杜雅娟大大地,长长地舒坦了一口气后说道,不可置否,因为病的治疗,用去了多年积攒下的积蓄,丈夫还是坚持不住过重的经济负担,就与她离婚了。现在她全靠父亲在外打工所得,担起她的医药费用,能坚持多久,我也不敢想象,但每次看到她来医院复查,每次叫我一声“杜医生——”的时候,给予我的不只是心里的舒坦,还有一种鼓励。
后来她告诉我,杜医生,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高兴吗?我说,因为病好了呗。她说,这只是一个理由,是因为你那句话:“回家去,回去过你正常人的生活”一直在鼓励着我,因为我是一个正常人了,哈哈哈……
治好一个病人,就是对你们最好的奖励。那么,杜医生,我想问一个比较客观的事,行吗?
嗯,请讲。
你在工作中,遇到过让你烦心的事吗?受过委屈与冤枉没有?
哦,关于这样的事,偶有发生。那是我工作后不久的一天。一个男病人,一看就是癌症终末期病人,去ICU可能会延长几天的生存时间,但费用高昂,患者家属不愿意,为家属考虑,我把他放在了普通病房。住院不久,就有点起色了,脸色有了红润,说话的声音也大多了。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挺高兴的,准备给他作进一步的治疗。那天,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他的病房,可是没见到人。病友告诉我说,可能是出去散步去了。可是,中午、下午,直至晚上也不见人影,之后的两天再也没有回到医院。这不是明摆着的……最后,欠下的住院费,整整扣了我两个月的工资。
会有这样的事?
不奇怪。因为我们病人特殊性的原因,很多事我们也特别的理解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在说话办事都很注意语气。但是有的病人及家属不这样理解我们的工作,他们片面的理解为所付出的医药费用是医院有意识而为之,不尽心医治,故意拖延治疗时间而获取更高的医药费。所以对我们医生,特别是对我们护士的打针、输液,故意挑刺、刁难,甚至谩骂。因为有制度,我们的医生、护士们只好忍气吞声,有委屈不可当着病人的面发作,有泪也不能流出来,只好听同事们的安慰,心里的委屈、压抑慢慢释放。
这样的病人和家属太不尽人情,怎么就不可以相互的理解一下呢?
更为冤枉的是,有一次,我们的一位40岁的男医生,因为病情的原因(乳腺癌、宫颈癌、阴道癌),需为一位60多岁的女病人进行妇科检查,而且是有女护士在场的,对于医学来讲,这本来就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例行工作。但是,这个女病人非要说是我们的医生非礼于她,四处散布谣言,还上访告状。好在我们院领导高度重视,经调查、核实,最后给予的结论是,这位医生没有违背与医生的职业道德,属正常的工作。事后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医生不仅有良好的素质道德,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当这个病人的病情得以好转,又可以回家的时候,一家人又“感恩戴德”的深谢我们这位医生。
唉,真的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要讲,多着呢,要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其实,我也挺感谢这样事情的发生的,它不仅是在历练我,也让我一点一点成长。尤其是听到那些卖房、离异,还有那生死离别的事情,更让我多了一份责任。说实在的,来我们这里的病人,好多的癌症病人都到了中期或晚期症状。有的病人体质虚弱得已不能行走,如不及时治疗,不说一个月,怕是一个礼拜,或是第二天就有可能离世。对于疾病,你可以选择药物,修改医疗方案,可缓解病情,但你无法扭转他们的思想。这些病人中,稍有拖延而错过、失去了最佳时机,最后都提前结束本可延长的生命。所有这些,又给我们以一种无形的压力,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地告诫因病而绝望的病人和家属,绝不要放弃希望和可以治疗,延长生命的信心。有的病人不仅是自己乐观加坚强,还有家属们的积极配合,有的病人身上都发出了难闻的异味,但是作为家属的他们不离不弃,更加的激励我们医生、护士们细心呵护,保障他们的健康,最后都愉快地出院回家。
杜医生,通过你的讲述,我也知道了不少故事和你对病人及家属的那份祝福与愿望。现在,我想问一个比较敏感,又有点沉重的话题,你愿意讲嘛?就是那个字——
胡老师,就是你不说,我也预感到你将会提及“死”这个字的。无需回避,生老病死,这本就是一个很正常的话题,这有什么呢,作为一名医生,都会坦然、从容地面对的。这里,我还是给你讲个故事吧。
我沉默,只记录。
那一天,在我所管理的病人中,来了这么一个只有15岁的少年病人,他患了一种也是属于罕见的病——第四脑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这是一个高、帅、靓的阳光男孩。当他的病历出现在我手中,在看到他一脸稚嫩爱笑的脸庞,我真的是揪心的痛。不管是我到他的病房,还是他到我的办公室,有时候还是跳着进来的,他的嘴巴就像抹了蜂蜜一般的甜,他都是“娟姐姐”前,“娟姐姐”后的叫着我。
他和我对话,总是那样的直白,从不回避自己的病情,有时还乐观的直白自己的死。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地告诉他,不准乱说,既然是你的姐姐,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医治好你的病的,回到学校去,回到属于你的教室,你的同学中去。只有他听到我这样说,就会很难过地低下头 ,像做错事的小孩。我又会挠挠他的头发,说,没事了,去吧。
他就会高兴地,还要唱歌跳回去。这之间,他确实回家过。要知道,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的来住院治疗,接触的时间久了,时间越长,就建立起了一定的情感。看到他们脸上的笑脸,好像也没有觉得那么的累。但是,只要没看到自己所管的病人,心里总会有那么一点的牵挂、惦念。
对这么一个可爱、阳光的小伙子,总是希望他能每一天的开心地生活着,我更是期盼常话中的“奇迹”出现,让他尽快地出院,回到他的同学们中。然而,当有一天他从家回到医院的时候,病情就不太乐观,且急转直下,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满乐观的,还常给我开玩笑,说我答应过他的,要回学校去。就算是死,认识了你这么一位美丽的医生姐姐,死了也值。我也强忍着笑脸告诉他:“姐姐虽无回天之术,但我定会用我的真心,尽最大的努力解除病魔带给你的痛苦,延长你的生命。”他对我做了一个胜利“V”的手势,他那一脸毫无恐惧、乐观的表情,都是对病魔的抗争,面对死亡的那份淡定,却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听到他的话,我的心又被掏空了的感觉。
看到他病情恶化,每天高烧不退,体温高达41度。本是很活泼的男孩,一下就那样的安静了。不食、不言、不动,昏迷,高烧,只有心电监护上的生命特征还能证明他的呼吸和心跳,每次走到他的病房门口,我无助又恨,无助我救不了他,恨为什么要将这样的天灾降临到一个这么阳光的男孩身上。
话到此,杜医生突然停顿,眼圈红了。我以为她要为小男孩的病而流泪。她稍微的平复了一下心情,对我说:胡老师,我不会落泪的,是医生这份职业教会了我的坚强和毅力,每当一个病人的离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缓不过劲来。但我必须要加大心理素质,学会面对,不这样,我是无法去面对我的病人的。只是这个男孩真的让我心痛。
20107月,当那张“死亡通知书”要从我手中开出的时候,我是那样的不忍,但又必须面对,万般无奈。除了敬佩,就是让他在安详中与亲人告别。
迈着沉重的脚步,带着沉痛的心情,我走进了他的病房……
这就是一个90后——杜雅娟的责任与担当。我不能多说什么了,我只想对一个圣神的医者,一个医生那颗“仁者”的心,致以崇高的致敬!敬礼!
国家将每年的819日定为“中国医师节”,意在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地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同时也对于加强医师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有着其积极意义而不容忽视的作用。
2021819日,在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的时候,90后的杜雅娟,荣获攀枝花中心医院授予的“优秀医师”的光荣称号。这样的荣誉是对她多年来认真地工作,刻苦地专研业务,热情为病患者服务付出的回报,也是对她未来人生的莫大的鼓励。
鲜花、掌声永远都是献给勤劳的耕耘者与乐意奉献的贡献者!


作者

简介

胡跃宁,重庆市人,现居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新蕾》杂志社编委。擅长散文,作品散见《西南作家》、《攀枝花文艺》《攀枝花文学》《攀枝花史志》,重庆《二月文学》《南充文学》,常有文章在《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及微刊《当代作家》《昆仑文学》《文学百花园》《云山天下》《作家世界》《都市作家》《陕西散文论坛》等平台发表,并有作品获奖。2012年著有散文集《唯有爱 爱才真》由大众文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所著44散文成集《情恋一城》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往期推荐阅读

敬请

【今日头条】廖成江:人不可貌相
【都市小说】王恩豫:信号灯
【专栏作家】张伦:格律诗三首
【中国诗集】张锦仙:诗歌是我的灵魂
【今日头条】魏开安:东沃股份在腾飞
【散文百家】朱文虎:珍贵的照片

【专栏作家】马玖:日子
【散文百家】李志平:有感于“加油”的由来
【中国诗集】山泉:老像框(外两首)
【都市小说】王恩豫:入厕
【微刊信息】都市作家“专栏作家”名单(今日更新)

征稿启事

欢迎投稿

《都市作家》主要刊发各类小说、各类诗歌、散文随笔、曲赋楹联、戏剧小品、影视剧本、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校园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等,欢迎海内外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投稿。

开设栏目:
微刊信息、专栏作家、都市小说、散文选刊、中国诗集、辞赋楹联、影视剧本、随笔小品、纪实报告、文学评论、理论园地、校园新星、民间语文、小说连载、投稿指南、收费阅读等。
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未在其它任何媒体平台(包括报纸、杂志、网站、微刊)发表过。2、来稿字数要求:诗歌3首以上,其它稿件800字以上,连载作品字数不限。3、来稿请附作者简介、本人照片一张,无简介一律不予发表。4、凡《都市作家》微刊者的文友,来稿优先采用。
投稿方式:
邮箱:2184919657@qq.com。
yuzhouluosi
微刊同时招聘专栏作家。凡在《都市作家》微刊发表三篇以上作品的作者,均可申请成为微刊的专栏作家。凡有意者,可将本人文学创作简介和两篇文学作品发至上面邮箱。经编辑部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专栏作家,并颁发电子聘书。对“专栏作家”的稿件,微刊将优先采用。

敬请

欢迎投稿

都市作家

编辑:yuzhouluosi

邮箱:2184919657@qq.com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