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新题型变化解题指导(二)(文档+课件)
发布于 2021-11-08 00:32 ,所属分类:中小学语文学习资料
点击上方蓝字
给一个吧
往期链接
高三的同仁,可以加入语文畅学优高三群资料群。群中高中语文资源齐全,试题、课件、作文指导、作文素材一应俱全,资料不断更新。
联系wxcbh3407,加qq群获取更多备考精品资料
★论证结构类。
论证结构通常有总分总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回答论证结构类题目,是在论证思路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结构特点。也就是说,答论证结构,必须答论证思路。
1.并列式:
(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
(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
2.对照式:
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
3.层进式(递进式)
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
(1)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
(3)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
答题模板。先指出论证结构是什么,再简述这一结构的具体内容(也就是论证思路)示例: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Ⅱ卷】
4.【参考答案】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论证特点类
材料一(或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何共同特点?请简要说明。
【题目形式】
材料一(或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两则材料在论证上有何共同特点?请简要说明。
【解题要领】
论证特点所包括的内容则要广泛一些,如文章结构特点 、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特点等,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内容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踩准得分点。
注意作答时内容表述力求简练达意。论证语言特点通常有:严密,准确,深刻,逻辑性强;运用修辞,生动形象;句式变化;富有文采等。
【答题模板】结构特点 +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特点(依材料实际而定)
【关键能力】 综合分析,多角度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
示例: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示例】(1)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开篇引出话题,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论点明晰,结构清晰严谨。(2)论证方法多样。材料一中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论证有力。(3)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等词句。(本题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点。(6分)
【答案示例】(1)都阐释了美育的功能特点;(2分)(2)都采用了并列的论证结构;(2分)(3)都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2分)(如答出论证语言,酌情给分)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案示例】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②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论述作品特点,论证全面,说服力强。③多用例证,说理透彻,可读性强。
☆概括信息类
标准形式: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变式如下:
①有人认为,材料一写了xx,材料二写了xx。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②请概述材料x中某一论述主体有什么特点。
③对材料论述的某一问题(现象),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有哪些治理措施?等等。
④材料x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某一话题的。
概括主要内容,题目形式多样,但概括内容的本质不变。阅读文章,概括主要信息内容,这是一项基本有阅读能力,也是语文基素养。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在现代文阅读二主观题、文言文阅读主观题、语文运用句段压缩题中都会有考查。
宏观上弄清文章中心观点和主要结构层次,微观上抓住主要句子、关键词语,客观上可以借用原文内容,主观上要加入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
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
(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
(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示例】
【学易金卷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
4.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①材料一主要观点:促进所有人的发展,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②材料二主要观点:我们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考查母话题下两则材料观点的不同角度。基础题。
【示例】
【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5.材料一作者对元艺术的相关研究深入,见解独到。请结合材料疏理出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
5.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具有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是显性的元小说);②历史上不乏真正的小说杰作、艺术杰作(人类艺术史上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更大量存在着隐性的元艺术现象;③“元艺术”研究既要那些显性的元艺术现象,更要更大量存在着的隐性的元艺术现象;④“元艺术”研究留意于所谓的画中画、戏中戏、艺术中的艺术、作品文本的互文关联,格外艺术中的相互影响作用,是元艺术的一个重要指向(对前人研究的肯定);⑤要更重视艺术的自我省思(艺术的这种自我省思即元艺术的重要指向之一),要对过往陈腐的艺术传统予以反省、批判,寻找、创造新的艺术语言、艺术呈现方式。(答出③⑤各2分;其他各1分,答出两点即可。共6分。)
【示例】【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5.中国戏曲学院打算把传统戏曲《花为媒》推介到法国,那么,学院所选择的译员,除了有深厚的法语造诣之外,最好还要达到哪几条要求?请简要概括。(6分)
5.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认真严谨的职业态度。②对法国受众的心理、修辞和思想有非常深入的了解。③对中国传统戏曲有深入研究,有较高的欣赏能力。④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修养。(每点2分,共6分。第一点中“责任感”和“职业态度”答出一个即可给分。答出其中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解析】题目带有一定的情境化,但本质上还是考查对文本的信息内容进行概括。
【示例】【备战2022高考山东济南全真模拟卷】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挑战与困境有哪些?
4. ①汽车感知系统不够完善,难以理解复杂交通环境;②现有GPS等车载定位设备不能满足汽车在特殊场景下的精确定位;③面对不同国家交通参与者的不同行为,无人驾驶汽车学习与自适应能力尚待提高;④自动驾驶汽车在事故发生时技术性选择的道德正当性问题尚待解决。
【解析】题目带有一定的情境化,但本质上还是考查对文本的信息内容进行概括,“哪几条要求”在文本中已经给出答案。
【示例】【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必要性的事实依据。
①国家处于“战略机遇期”。②外部环境严峻,新冠疫情、经济全球化逆流,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③内部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④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塑。(意思对即可)
【解析】概括的不是主要观点,而是论据(事实依据)。扣关键句子。
【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
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经验?请概括说明。(6分)
【答案】6.【参考答案】①农田建设方面:立足本地区耕地实际,因地制宜,解决地块零散等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②农业基础设施方面: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③粮食增产方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造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先从材料二中找出临朐县山区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的经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再看安义县江下村的经验:……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拼、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粮食产能平均提高。
重点:新题型变化二:主观题,第五题,题号5
【2021新高考新题型例解】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Ⅱ卷】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从2021年高考来看,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的模式基本固定,大部分题型基本不变,但主观题5的变数最大,难度也最高,在备考过程中,抓常规考点复习的同时,这一创新题型值得重点专项突破。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和Ⅱ卷都不约而同的考查到对文本某一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结合材料观点、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所以,考查的深度和难度有所增加,考生不仅要读,还要“悟”。
题号5:情境化设题;就某一问题(意义,价值,方法,措施,态度)加以理解和探究,主观题,创新题;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这一题型的考点理念。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5.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不要被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看到题目背后考查的内容,也就是明确知道题目要我们“答什么”。题目要求很明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①结合材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答案要以材料为依据,说白点,自己不能臆造,不可独创,“坚信一切答案在材料中”,材料中肯定有这方面的观点表述。记住:题目从材料中来,答题到材料中去。“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说诗的,“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是说画的。重点理解“手挥五弦为什么易画,目送归为什么难画出来”,这就要从材料中找观点来印证。
材料一中的观点句,“画只宜于描写静物”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材料二中有因“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止能画一声”等。
因为琴是静止的,手指也可以抓住某一刹那的动态进行描绘,因此说“手挥五弦易”;而“目送归鸿”则是一个连续性的动作,画家无法画出“目送归鸿”的连续画面,故说画“目送归鸿难”。
②对此的理解,“此”指什么?这里的“此”就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诗句)+“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说画)两句话的意思内容的理解。题目要我们回答这两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注意是两句话,不是一句话。
③答题思路:题目所问→文本印证。由题目“问点”(题目所问切入点)推向文本“答点”(文本对应得分点)。
“问点”:唐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是从诗的角度写两个动作。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内容也是谈到诗句中的两方面(手挥弦、目送鸿),但要扣住一“易”一“难”,“易”“难”是画相对于诗而言的,答题在两者对比分析中得出。
“答点”诗和画的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同一内容上会有什么差别,在文本中找。
反套路题,没有固定模式。本题答案思路:①两句话的字面意义理解;②引用文中观点③结合观点,对这两句话进行解读。
【参考答案】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文本外诗与画的两句话,来理解文本内诗画艺术形式的差异。总体上说,还是考查学生的观点理解与分析、信息整理与概括能力,只是题目换一种形式,穿上情境化“外衣”而已。此外,概括也不是全篇概括,是有针对性的局部概括,是诗与画在动作表现上的差异性概括。
【能力点】 “问点”和“答点”,实际上文本外和文本内的联系;文本就是理论依据,题目给出的情境化“问点”就是实际事例操作,是对文本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理念】能用文本提供的事实、观点和方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这一题型的考点理念。
【解题方法】
1.审题,看要求。如看清从哪一方面来比较异同,这是答题的大方向;需要理解的内容是什么,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区域进行精读。不要被题目“情境化”噱头所蒙蔽,要看到题目背后考查的内容,也就是明确知道题目要我们“答什么”。
2.梳理,读材料。对材料结构和内容要有完整的、深入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才能跨材料、宏观地深入比对。
3.解答,明思路。题目所问→文本印证。依据题目设置的“问点”,找到文本的对应“答点”,进行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梳理概括。答题时要全面,重要信息就是重要得分点,分条叙述,不可遗漏。
4.解析,扣观点。理解某一观点内容的,要结合材料观点,分条表述自己的理解。理解的内容一定要以文本为依据,不能想当然。
5.能力,反套路。创新题也就是能力题。不同于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行文脉络)、论证结构和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基础上,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探讨话题,进行自己的理解与表达。没有套路模式,答题关键能力就是对“文本+考题”的综合理解。
开阔视野,题目形式变化多样性
情境化设置一:给出一段文字材料类型
例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5.请你们张开双臂欢迎我①吧,
让我把花束和香气,
把阳光和温暖,
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节选自艾青《太阳的话》(1942年1月14日写于延安)
注释:①“我”指太阳。
材料二中说“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请结合节选的诗歌内容谈一谈材料二这么说的理由。
【审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指的是什么?
也就是文章的观点。原文中写到“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也就是诗人写诗如何兼顾“个人”与“社会”的问题,诗歌如何“融入社会大生活”“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
【审题】“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找到观点支撑)
①新诗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诗歌的艺术性。选段中,诗人艾青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花束”“香气”“阳光”“温暖”等积极明朗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明媚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美。(答到想象手法,以太阳的口吻行文等,只要答道体现出语言个性化或艺术美,言之成理即可。)
②新诗更需保持介入生活的深度与广度,展现社会性、人民性。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发了愿将延安的斗志昂扬、积极抗战、充满希望的情绪传递给国人,鼓舞抗战的浓浓爱国之情。
③这个片段,不失语言的艺术性,更是与时代同频共振,表现了作者与时代、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自觉意识。很好地示范了新诗写作可以艺术性与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合二为一。(每点2分)
【题目本质】 以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材料内容。
【答题重点】文本观点+材料分析(结合材料观点)
例 :①新诗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展现诗歌的艺术性。(文本观点,1分)选段中,诗人艾青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花束”“香气”“阳光”“温暖”等积极明朗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温暖明媚的氛围,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美。(材料分析,材料怎样体现了这一观点,1 分)
【解题心得】审题找问点,然后在材料中找观点,也就是答点;结合情境化设置,对情境内容进行对点解读。对诗句的理解涉及到意象、语言、时代背景、创作主题等知识。理解题目材料是关键。
附题目原材料
材料二:
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
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践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矢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捉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
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
(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例2【新高考地区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
5.对于“家”,选文两则材料以及下文三者的认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应该如何重构现代“家”的意义?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参考答案】
第一问:①材料一强调“家”的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有积极意义;②材料二则强调“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认为“家”是“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是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是现代中国人情感需求的港湾;③《乡土中国》则是揭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性,即以“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本位,关系向外渐次淡薄的“差序格局”。
(思路: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每点1分)
第二问:①构建相互尊重的家庭成员的关系;②充分发挥“家”的教育作用,培养有德性之人,把以己为中心的“私”变成以“己”及人的爱,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家庭关系;③认识“家”作为中国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港湾的意义,把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体现其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
(思路:第二问文本中已有答案,按条整理即可,每点1分)
【解题心得】
在已有的两全材料文本基础上,题目展示一个片段材料,分析三者主要观点(对母话题的三个角度解读);进而追问如何重构现代“家”的意义?也就是如何解答实际问题,答案还是从本则材料中找,考生不能想当然,内容材料都提及,只是转换一种表达形式而已。
本题虽然是情境化设题,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材料主要观点的概括梳理能力,答案细密,6 分对应的6个得分点是唯一的。
往期链接
【作文素材】
01. 2021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素材整理(精选实用版)
02. 2022高考热点人物素材:6-8月人物素材,文化、奥运、科学、医学、战士,人物事迹,时评,高考角度!
03. 2022高考热点素材:德不配位,赵薇彻底“凉凉”,金句,题目,事迹角度,段落,时评!
04.关于“饭圈文化”的四个写作角度
05.热点作文素材‖孟晚舟回国!素材角度 金句积累 三封书信 诗词名句 精选时评(全网最全汇编)
06.跟孟晚舟学语文:一抹绚丽中国红,照亮至暗时刻(点评赏析版+最热门言论)
07.【新素材】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素材积累与运用方向
08.思辨话题作文素材——速度与温度(值得)
09.热点素材:《功勋》人物素材+写作角度+模拟例文
10.大报时评专题作文素材——艺人艺德 钢琴王子李云迪的黑白键(值得收藏)
【作文训练及指导】
01.2022作文备考新风向——关系型思辨类审题训练1【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话题:可为与有为)
02.(更新版)2022作文备考系列||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2 【2021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话题:取与舍)
03 2022作文备考系列||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3 【202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话题: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
04.2022作文备考系列||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4【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话题:强与弱)
05.2022作文备考系列||关系型思辨类作文审题训练5 【2021届广州二模】(话题:仰视、俯视与平视)
06.【语文畅学优】2022届备考各地作文题目汇编(三)(话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07.【语文畅学优】2022届备考各地作文题目汇编(四)(话题:拒绝“躺平”,远离“佛系”)
08.【语文畅学优】2022届备考各地作文题目汇编(五) 【寓言故事“愤愤不平地的乌鸦”引出的哲理思考】(话题:变不不变)
09.2022届名校联考作文汇编(六)审题、立意、拟题、素材、范文(话题:“时代的变与不变“)
10.【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七)【黄冈市2021年9月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话题:苦与乐)
11.【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八)【新高考地区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话题:浮躁与沉潜)
12.【最新作文】《长津湖》再掀英雄热,英雄话题作文连连看——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九)话题:致敬英雄
13.【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九)话题:常识与反常识(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联考)
14. 2022届一轮备考作文交流:思辨型作文写作指导
15.【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十)话题: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16.【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十)话题:速度与温度(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年级9月联考作文指导+例文+素材)
17.【作文导写】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之思辨:解读+范文+素材+时评
18.【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十一)话题: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湖北省仙桃中学高三月考作文指导+例文+素材)
19.【漫画作文】从“今胜昔”的对比中引出功利与踏实的思考(外同题作文一篇)
20.2022届名校联考作文:“君须有志防沉迷”审题、立意、拟题、素材、范文
21.2022届名校联考作文:话题“理性追星,拒绝脑残”,审题+立意+拟题+素材+范文
22.【最新作文】2022届作文备考各地作文汇编(十二)话题:遗憾与辉煌(辉南县第六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作文指导+例文+素材)
23.作文课堂: 2022年高考作文风向标,你看准了吗?
24.作文课堂:议论文结构之递进式与对照式(纵向结构)
觉得本文有阅读价值,请本gongzhong号,请点在看,请阅读本号今天其他推广,请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 | 苏派高中语文。以上图文,贵在分享,仅代表作者自己观点。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ID:wxcbh3407
欢迎加入语文畅学优高三资料群
高二资料群(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中、下)
高一资料群(统编教材必修上和必修下)
相关资源